最近鄭爽在微博上說自己早就放棄人設了,因為本來就很火,市場很認可我,我自己代言的口紅銷量全淘寶第一,自己上了一個直播穿的上衣第二天全部賣空了。
有網友表示自己直接懵了,直接問她為什麼還沒糊啊。
其實鄭爽的一些路人緣,確實不怎麼好,在知乎上有一大堆提問,鄭爽為什麼還不糊,鄭爽為什麼還能火下去的問題。
網友對她質疑的主要幾點是
1.她這人太自私,做事只關注自己。每次在感情中,總是一副我被欺負了,男朋友是渣男的樣子。其實是她以自己受傷了被欺負的形象攻擊對方,結果她歷任男朋友都被說成是渣男。
包括我自己也曾經以為她的前男友們,包括胡彥斌,張翰很渣,直到後來每次都是鄭爽男友渣的新聞出來,我才察覺到不對勁。
2. 鄭爽沒演技,沒有代表作。按照一些極端網友的例子,她這些年所有的作品都是複製粘貼撅撅嘴瞪瞪眼,這個只靠個「男朋友」都能呼呼啦啦上一堆熱搜維持熱度。確實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作品。對比楊冪有仙劍3,宮等等代表作,鄭爽的代表作品確實不多。
3. 是對鄭爽微博上說的數據質疑。什麼口紅銷量第一,把數據拿出來,到底什麼第一。
這就是很多網友對鄭爽的質疑,有點人設翻車,她說直自己沒人設,其實一直自帶感情中被男朋友欺負的人設。
其實說到人設,最近幾年時刻有翻車的案例。近的就是萬茜,一直打造低調人設,但是她的團隊又一直炒作她的新聞,還幫她接了很多代言,是不是跟她說的低調認識不符呢。
遠的人設翻車,比如文章,陳赫好男人的人設翻車,柯震東上進青年的人設翻車等等。
其實人設這個東西最早來源於日本動漫中的人物設定,目的是吸引特定的人群。
提到人設,不得不提韓國的娛樂產業,因為他們能成批地造出各種明星,每個明星都各自帶有各種人設,高冷,性感,耿直等等。
其實這些韓國娛樂公司,在打造明星的時候,就想著吸引特定的人群,然後不斷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在明星身上的人設效應。所以明星人設應該算比較垂直,只選定那些對這個人設感興趣的人群。
但是現代傳播方式已經變了。相對以前,我們只能在電視裡看明星的作品,今天有微博,知乎等等各種社交工具可以直接跟明星聯繫。
像現在的各種選秀綜藝,如創造101,青春有你。我們觀眾有選擇誰當明星的權力了,這算顛覆了傳統的造型模式。
所以明星們都小心翼翼地討好粉絲,不敢有大動作。像之前的佟麗婭已經接了電視劇《三十而已》的顧佳的角色。
結果因為粉絲覺得佟麗婭接的是女二號,而且這部電視劇是諷刺佟麗婭的婚姻狀況,所以他們強烈反對佟麗婭接《三十而已》這個電視劇。後面佟麗婭真的辭演了,結果錯失了顧佳這個大火的角色。
相對以前打造實力派,其實現在打造人設對明星來說更輕鬆,因為你不需要太多的影視代表作,只要做維持人設的事情就行。
比如迪麗熱巴為了維持吃貨的人設,只要在綜藝節目上不斷地吃吃吃就行。
但是人設也有其脆弱的一面。
因為粉絲對偶像的愛非常執著,所以粉絲希望管控偶像的一切,無論明星的造型、參演作品、宣傳營銷,甚至到婚戀樣樣都要管。所以前段時間楊紫因為在公開場合,因為穿著稍微不太顯身材,她的造型師就被罵上熱搜,閱讀量高達2億多。
還有人設具有排他性。就是明星粉絲經常因為自己偶像的人設跟其他明星粉絲吵架。
應說人設就是粉絲完全依照著個人的情緒在消費明星,而明星也報以「情緒」來討好,而唯獨沒有代表作品。
這種人設也危險,因為明星只是按照人設做事,沒有啥具體代表作品。久而久之,觀眾也會反感。畢竟大眾還是喜歡那種德才兼備的人,而不是純粹靠娛樂公司打造出來的人設。
像現在鹿晗就是這種例子。他之前靠人設紅了幾年,結果代表作品一部也沒有,直到上海堡壘一出,算徹底把他打回原形,鹿晗的市場價值一下子跌到谷底。
所以純粹靠人設吸粉,就能在娛樂圈長久混下去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想紅還是有代表作品先,其次再是人設打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