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假期接近尾聲,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遭遇了「至暗時刻」的電影業終於火起來了。
根據燈塔數據,截至11月8日上午11時,國慶檔總票房已突破37億元人民幣。其中,《我和我的家鄉》領跑國慶檔票房突破17億,《姜子牙》超13億,《奪冠》國慶期間票房超過3億。
國慶檔票房的火熱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不斷復甦的一個縮影。國慶期間,哪些電影俘獲了觀眾的心?國慶之後,電影市場是否能將「回溫」進行到底?
經歷沉寂之後
國慶檔熱了起來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電影市場停滯。
直到7月20日,停擺近190天的中國電影院線開始復工,電影從業者萬眾期待,行業迎來曙光。
復工兩個多月時間來,全國範圍內影院上座率上限也逐漸「鬆綁」,從最初的30%到50%、75%,由此票房恢復率迅速,市場不斷升溫。
尤其到了國慶中秋雙節,主流觀眾進入假期空暇時間,電影院迎來「火力全開」時刻。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目前,2020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已經達到了121億,國慶檔37億的票房佔比30%。
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國慶檔票房在數據上雖然有所減少,但也情有可原。2019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影片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歡慶盛況形成呼應,大盤創造檔期新記錄。
今年由於因疫情等不可抗因素,影院上座率不得超過75%。加之每場影片之間須留出消毒時間,致排片場次與正常情況相比也有所下降,這樣的成績已來之不易。
對於票房復甦,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曾對外表示:「從全球範圍來講,中國電影的復甦走在了世界前列,也說明中國電影市場的內生動力很強,中國電影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截至10月8日,國慶檔票房火熱。圖片截自燈塔專業版
國慶檔題材類型多樣
哪些影片受歡迎?
國慶期間,影迷們壓抑半年多的觀影需求,在多部重磅影片加持下得到釋放。
10月1日,《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兩部重量級新片上線,為國慶檔開了個好頭。當天,《姜子牙》的單日票房就達到了3.61億,《我和我的家鄉》則為2.74億。而在去年的同天,《我和我的祖國》的單日票房為3.88億,《中國機長》則為2.6億。
《我和我的家鄉》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走的是輕鬆喜劇風,有葛優、黃渤、範偉、鄧超、沈騰等一種喜劇明星大咖出演。截至8日中午,影片已創下17.71億元票房成績。
《姜子牙》以動畫形式,呈現了主人公姜子牙探尋真相的故事,備受國產動畫愛好者的期待。截至8日中午,《姜子牙》票房為13.42億元。
女排題材電影《奪冠》雖然已經在9月25日提前上映,但在國慶檔期間依然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排片佔比從1日的8.7% 提升到7日的13.5%,人次佔比也從5.90% 升至10.8%。
此外,國慶期間還有《急先鋒》《一點就到家》《木蘭:橫空出世》《八佰》等影片輪番登場,涵蓋喜劇、動畫、體育、動作等多種題材類型,滿足了各類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
國慶期間,《我和我的家鄉》等大受歡迎。 圖片來源於資料圖
國慶檔接近尾聲
電影回溫之勢會繼續嗎?
假期接近尾聲,國慶檔期也即將結束,未來國內電影行業走勢如何?
目前,就國內疫情防控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群體已經漸漸恢復正常生活,觀眾的觀影需求與行動力並不會縮減。但要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無疑需要好的影片與故事賣點。
記者查閱豆瓣電影,國慶之後至今年底,目前已確定有35部左右影片即將上新。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受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影片的備案與發行以及拍攝周期受到了影響,今年電影供應量會比去年有所下降。於此同時,海外疫情愈演愈烈,後續新映引進片的數量也將大幅度縮水,尤其是好萊塢大片或將消失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與上半年「寂靜無聲」的電影市場相比,今年的國慶檔票房已經為電影人及觀眾帶來了極高的期望。即便接下來的數月中,大盤可能無法恢復往年同期的成績,但至少能夠保證行業的基礎運轉,我們也應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