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回應:今冬真的冷!其背後原因是什麼?未來趨勢如何?

2020-12-26 中國天氣網

不管在南方還是北方,公眾對於入冬以來的「冷」都有相同感受。12月23日,全國多地又迎來新一輪冷空氣,讓剛暖和了兩天的天氣又冷了下來。

同時,「跨年或將遭遇大寒潮」等新聞見諸網絡,更讓人們擔憂:未來還會這麼冷嗎?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冷的?生產生活會不會受到更大影響?

中央氣象臺和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回應——你覺得冷,是因為真的冷!

12月以來,全國很多地區氣溫低於往年同期。(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從12月1日至22日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圖上可以看到,除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部和北部、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雲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外,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省份數量佔到全國的80%左右。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華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南部、江南西部、華南西部等地氣溫偏低2℃至4℃。

溫度偏低2℃至4℃是什麼概念?想像一下,夏天在26℃的空調房,與在24℃、22℃的空調房相比,體感差別還是很明顯的。冬季同樣如此。

不僅如此,偏低2℃至4℃還只是平均狀態,局地極端情況更嚴重。

中央氣象臺中期天氣預報首席牛若芸介紹,12月以來,多地氣溫隨冷空氣勢力的影響上下波動,比如9至13日,全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相較往年略偏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冷空氣一來,公眾對寒意的感受也會更強烈。

以內蒙古二連浩特為例,該市近10天平均氣溫為-22.5℃,比常年偏低7.5℃,12月15日最低氣溫-36.4℃,創1968年以來12月同期極值。通遼霍林郭勒氣象站10日平均氣溫達-20.8℃,突破該站歷史同期平均氣溫最低極值(-20.5℃)。氣溫明顯偏低,且受降雪影響,部分牧區極有可能形成「坐冬雪」,對牧區牲畜覓食及越冬不利,同時還易發生羊羔牛犢凍死情況,城區老舊小區供熱也面臨嚴峻形勢。

在貴州省貴陽市,12月中旬全市氣溫普遍較常年同期偏低3.4℃至4.8℃。尤其14日至17日的低溫雪凝天氣,貴陽部分鄉鎮最低氣溫降至-6℃(平均氣溫0.7℃至3.5℃),多條路段出現道路結冰,輸電線導線積冰。

12月16日,貴州省貴陽市出現冰凍天氣。(圖/文:石奎 高文明)

由此看來,12月以來偏冷,在很多地區確實是事實。

拉尼娜與北極海冰偏少是偏冷重要因素 未來偏冷可能還將持續

一段時間氣溫的偏高或偏低屬氣候範疇,主要是大氣、海洋、陸面、冰雪等各圈層相互作用的結果。如太陽給海洋加熱使海溫升高0.5℃,海水的升溫蒸發就會影響大氣環流。對於我國來說,熱帶海溫、北極海冰、歐亞積雪等都是影響冬季氣候的重要因素。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認為,造成12月以來多地氣溫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4個強」——12月歐亞中高緯呈較強的經向型環流,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寬廣的低壓槽也偏強,在海平面氣壓場上西伯利亞高壓也明顯偏強,這些都是使冷空氣總體從偏西北方向自北向南影響我國的有利因素。從大的氣候背景上看,拉尼娜的發展和北極海冰異常偏少是兩個主要外強迫因子。

12月歐亞中高緯呈較強的經向型環流,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寬廣的低壓槽也偏強。(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大範圍海表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在多數拉尼娜年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都比較大,冷空氣活動也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的氣溫都容易偏低。」袁媛說。

今年秋季,北極海冰異常偏少,9月北極海冰是歷史第二少,10月、11月也分別是歷史最少和第二少。

「海冰偏少也有利於冬季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東亞冬季風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但袁媛同時指出,在目前全球變暖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異常的因素更加複雜,具體到某個偏冷階段或者某個強降溫過程,主要是大氣環流異常造成的直接結果,很難說是由哪個或哪幾個因子起作用。

目前,拉尼娜仍處於發展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可能在本月底達到峰值,強度可能是中等強度。北極的海冰偏少狀態,也不易改變。因此,從近期來看,我國氣溫總體偏冷的狀態還將持續。

冷空氣可能「跨年」 需嚴防低溫不利影響

牛若芸介紹,今年12月下旬後期,冷空氣勢力明顯增強,26至28日以及30日前後,還將有兩股冷空氣入侵我國。

根據中央氣象臺最新發布的中期預報,27日,將有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新疆,氣溫下降4~8℃;28-30日,冷空氣繼續東移南下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下降6~8℃,其中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漢、江南等地可達10~12℃,並將伴有4~6級偏北風,陣風可達7~8級;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南部、黃淮有小到中雪,江漢、江淮、江南北部有雨轉雨夾雪,江南中南部、華南有小雨,局地中雨。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因此,從天氣趨勢看,流傳較多的「冷空氣陪跨年」說法並非不可能,但具體溫度還要以臨近預報為準。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網上8天至15天趨勢預報屬於中期預報,是由數值預報產品直接解析得來的結果,尚未經過預報員訂正,僅供參考;數值預報本身就是基於實況推算出來的未來天氣趨勢,時效越長誤差也就越大,要時時關注天氣,做好預防。

溫馨提示 低溫謹防感冒

溫度偏冷,公眾還要嚴防低溫帶來的各種不便。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呼吸道疾病致死率明顯升高。低溫環境利於病毒存活和傳播,進入冬季後,由於氣溫低,人體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加。今年冬季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氣溫波動大,更需嚴加防範,謹防感冒等疾病。

謹防低溫雨雪對交通電力等影響

從生產角度看,後冬(2021年1-2月)新疆北部、內蒙古西部和東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東北地區中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要做好雪災和低溫防禦工作。西南地區東部和江南西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和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需要防範其對交通出行、電力和農業春耕生產的不利影響。

相關焦點

  • 今冬真的冷?原因為何?未來呢?中國氣象局專家這麼說——
    你覺得冷,是因為真的冷!圖/文:石奎 高文明由此看來,12月以來偏冷,在很多地區確實是事實。拉尼娜與北極海冰偏少是偏冷的重要背景未來偏冷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氣溫的偏高或偏低屬氣候範疇,主要是大氣、海洋、陸面、冰雪等各圈層相互作用的結果。
  • 今冬真的冷?不用懷疑,不但冷,還可能「跨年」!
    冷空氣不斷,凍感不斷,今年冬天是真的冷啊!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昨天,全國多地又迎來了一股冷空氣,剛暖和了沒幾天就又冷了。下周一,京城還有一股強冷空氣,最高氣溫將爬不上冰點。未來還會一直這麼冷嗎?今冬寒冷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對此,中央氣象臺和國家氣候中心專家給出了回答。
  • 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寒潮加降溫造成,是否冷冬還不能定論
    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今年更冷,多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 今年冬天會不會更冷?官方回應來了!
    來源 | 中國天氣網、湖北氣象、十堰天氣微信合作服務/0719-862223511月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根據會商意見,我國今冬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勢力偏強,北方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過程。
  • 入冬以來上海究竟冷不冷?專家:現在說「冷冬」為時尚早
    不僅如此,申城未來還將陷入近一周的持續低溫。入冬以來,上海氣溫是否偏低?極端低溫的現身與全球變暖矛盾嗎?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針對上海市民最關注的寒冬「熱題」,上海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梁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輪寒潮過後,今冬仍然會有冷空氣來襲。「入冬以來,上海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因此,現在判定今年冬季是否『偏冷』還為時過早。」
  • 今冬為啥這麼冷?
    1月6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今明兩天(1月6日-7日),寒潮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局地降溫幅度超10℃,多地或將刷新今冬以來氣溫新低。今冬為啥這麼冷?這般天氣下,如何做好防禦?資料圖:1月5日,河北石家莊市民全副「捂」裝出行。
  • 今年冬天,合肥尤其冷!原因專家道破!
    「今年冬天有點冷!」最近幾天,「跨年或將遭遇大寒潮」等新聞見諸網絡,更讓人們擔憂:未來還會這麼冷嗎?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冷的?生產生活會不會受到更大影響?中央氣象臺和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 南方多地限電,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多年未見的「限電令」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拉閘限電」這一字眼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當下,已經越來越少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年輕人甚至對此並沒有概念,那麼此次南方大規模「限電令」究竟為何而來?國家發展改革委12月17日回應了三方面原因,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二是遭遇極寒天氣,進一步增加用電負荷。
  • 【匯生活】今冬明春服裝流行趨勢
    今冬明春,女性的服裝究竟有什麼樣的流行趨勢,我們應該怎麼搭配才能穿出最時尚最個性呢?今天的節目,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隨著春節的臨近,大大小小的服裝店都推出了今冬明春的流行新款,在琳琅滿目的服裝中,我們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冬春新款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今冬明春都有一些什麼樣的流行元素。
  • 未來科技學院第一次公開課:頂級專家開講未來科技趨勢
    2016年8月6日,未來科技學院「未來科技大講堂」第一期公開課在北京中關村正式啟動,主題是「奇點是否臨近,前沿科技未來發展趨勢」,大講堂邀請了五位重量級嘉賓專家講授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硬科技、納米技術和基因技術等科技,給觀眾帶來了一場科技盛宴。未來科技學院也通過旗下「未來直播」平臺,面向2萬多名科學和企業界觀眾對講座進行了直播。
  • 人工智慧是什麼意思?人工智慧的未來趨勢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越來越走近人們的生活了,那麼人工智慧是什麼意思呢?人工智慧發展前景怎麼樣?下面人工智慧網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人工智慧以及人工智慧的未來趨勢人工智慧是什麼?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 今冬真冷還可能跨年?明年是「黑年」,2021年年景好嗎?
    導讀:今冬真冷還可能跨年?明年是「黑年」,2021年年景好嗎? 新舊交替,2020年正在揮手行著它的告別禮,全新也可期的2021年馬上就要登場亮相,和我們朝夕相處300多天。辭舊迎新,有人歡喜,也有人存疑。
  • 2021年春節天氣預測會冷嗎?2021年2月天氣溫度如何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今冬還會有多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權威解析極寒天氣  新華社記者高敬  冷透了!  6日早上,寒潮如約而至,北京氣溫-10.6℃,呼和浩特-25.2℃。強冷空氣將繼續深入,華北、黃淮等地氣溫將創入冬新低。  去年12月底以來,冷空氣輪番來襲,大江南北一起喊「冷」。
  • 12月15日後淮南還有降溫 但「三九」不會比「二九」冷
    中國天氣網推出全國凍哭圖,眾多網友表示:實在太冷了、不想上班等等,還有網友感慨:這個天氣出門打工,和賣火柴的小女孩有什麼區別?中央氣象臺也發出「冰箱冷凍地圖」,調侃道:「那麼,現在的你,正在冰箱的哪一層?」而來自「底層冷凍室」地區的人則演示有這樣的視頻:西紅柿砸鐵釘完好無損!
  • 央行突然「降息」,釋放什麼信號?專家:未來房價有了趨勢!
    2021年之後,買房還能升值嗎?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做個人品牌必知的未來十年四大趨勢什麼?
    而我認為,在未來至少有這四項發展趨勢,值得我們探索個人品牌成長的過程中,去知曉、去作為自己定位的一個參考標準。同時也意味著,產業結構被不斷地重構,未來的商業從以往的以貨物、商品的中心節點進行流轉,轉變為以人為信息流轉的節點,個體對商業的話語權將被無限放大,誰能成為在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就意味著誰能更大化地用科技的力量來為自己賦能,去表達自己,甚至改變這個時代。
  • 今冬冷嗎?
    相信大家對此都感到困惑,同樣是牲畜牛和馬有什麼區別,接下來筆者將帶大家認識。小雪雪打頭我國南北緯度差異大,氣候差異也大,尤其是降雪問題上。南方基本上不會遇到下雪的天氣,因此俗語就不是很適合,要意識到南北氣候差異。除此以外,海拔是影響降雪的重要因素,海拔越高,溫度越低,降雪量就越大。當然,不是說小雪節氣就會下雪。
  • 專家回應!
    專家回應!提問元旦假期,遊客還能出行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過去近一年的防治實踐中,我國已經積累了一整套及時發現、及時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防控策略。國家部署的今冬明春防止疫情反彈的各項措施已經落實到位,國務院還派出了督導組,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控措施進行督導檢查。這些措施能夠保證最大限度避免今冬明春疫情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