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我讀完《如懿傳》小說寫了一篇文章,小說的壓抑和悲涼讓我一個星期沒緩過勁。盼啊盼啊,終於盼來了電視劇播出,終於用兩個月時間看完了這部迄今為止我看過的最長的劇。
雖然早就知道是一齣悲劇,但是看劇時仍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憤怒和悲憫,從77集凌雲徹被渣龍廢為太監開始,最後這十集眼淚幾乎就沒幹過。我痛罵了無數次乾隆的渣、魏嬿婉的狠,心疼了無數次如懿的傻、凌雲徹的慘,如此強烈的情緒起伏,卻在最後「結髮為夫妻」的鏡頭中歸於平和。
電視劇最後定格在如懿走來的畫面,那一天她帶著羞澀和憧憬,走進了弘曆選秀的絳雪軒,一開始被我diss的第一集,沒想到卻成了最美好又最虐心的回憶。蘭因絮果從頭問,花開花落自有時,如果知道青櫻弘曆終將離散,那時的她是否還會毫不猶豫走向自己的少年郎?
我不喜歡如懿這種「弱」女主,在冷宮時父親被害、盛寵時兒子女兒被害、與皇帝不和時唯一的兒子被害、最後禁足時母親被害,護不住家人也護不住自己,這樣的女主看的實在憋屈。但不得不說,如懿這個人物最後還是徹底抓住了我的心。她不是看不透後宮的生存法則,也不是沒有心機手腕,但卻始終保留本心,不屑於宮鬥、不願意爭寵、不貪戀權力,從頭至尾只在意皇帝的真心。而皇上,從來就是疑心的。
乾隆總說,「如懿,你放心」,可是如懿這一生中又有幾天真的放心過。被冤枉害死玫嬪儀嬪的孩子,被打入冷宮,幾次三番差點死於非命,最後還是靠著自己吃砒霜的拼死一搏,才終於被皇上接出冷宮。那時候縱有萬般兇險,她也沒有心死,因為皇上的信任與真心。乾隆力排眾議把她扶上皇后之位,她以為情深義重的夫妻之情,終究逃脫不了帝後離心的宿命。
從渣龍聽信欽天監的鬼話、認為如懿克夫克子開始,她的心就淡了。後來渣龍聽信豫妃茂倩的讒言、認為如懿和凌雲徹有私情,把凌雲徹變成太監送到如懿跟前兒伺候,再到凌雲徹不得不死,她的心就死了。渣龍總把帝後離心歸因於凌雲徹,卻不知真正讓如懿決絕的是皇帝的疑心和絕情。
斷髮離異,蘭因絮果。這樣真性情、硬骨氣的女子,與後宮終究是格格不入的,就像她喜歡的南方綠梅,在北方終究要枯死。我不喜歡周迅少女時期的如懿,尤其是莫名其妙的嘟嘴,但是到了中年後,那種歷經滄桑的無力和失望,不改本心的倔強和硬氣,都很好地演繹出來,甚至讓我覺得周迅與如懿已經融為一體。
如懿其實一開始就錯了,她錯在對帝王之愛抱有幻想,錯在對帝王之命敢於反抗,但就是這樣的錯,讓這個人物最終超越了那個時代,不再限於爭寵和宮鬥,而是一個女人對愛情的執著、對初心的堅守和對獨立意識的一點追尋。
除了如懿,還有一個女子同樣是錯付深情,也是我最憐惜的女性角色,舒妃——葉赫那拉意歡。人生初見,一眼萬年,才女加美女的意歡,作為太后的棋子,卻全心全意愛慕皇上,不曾想皇上一開始就沒有真情,甚至設計她不能有自己的孩子。真相大白時,痴心錯付的意歡焚了皇帝的詩稿,焚了整座宮殿,在烈火中吟唱著「而今才道當時錯」,年少綺夢,都是鏡花水月,如此剛烈又決絕的女子,誰人不憐?
相比於如懿和意歡,我還是最喜歡海蘭,她是這皇宮裡活的最通透的人,聰慧理智清醒堅韌,愛恨分明,不會主動陷害別人,但是該出手時也絕不手軟。所以我對這個角色特別抱有期待,而張鈞甯簡直就是海蘭本蘭,從剛開始的膽小懦弱到後來的氣場全開,眼神舉止無不相稱。海蘭無意爭寵、也不願討好皇上,卻為了如懿而不得不變得強大,懷孕時給自己下毒,害死孝賢皇后嫡子,拉下志在後位的純妃,賜死凌雲徹,最後扳倒魏嬿婉。一句姐姐一生執念,她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如懿。
海蘭本來應該是最幸福的,有如懿這樣的好姐姐,有永琪這樣的好兒子,可最後,如懿死了,永琪死了,她獨活於世亦是萬分孤苦。
可這後宮裡,眾生皆苦。一心為富察家族而戰戰兢兢保住後位的富察琅嬅,一心依附皇后卻被利用的高晞月,一心為王爺而做盡壞事的金玉妍,一心為兒子而被皇帝厭棄的蘇綠筠,一心思念寒企卻不得不做妃子的寒香見,等等,她們本來也可以相夫教子、如尋常夫妻般安穩度日,卻無奈進了皇宮,最後蒙了心、髒了手。如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懷念起這些曾經傷害過她或者幫助過她的故人,平和又安寧,無關是非曲直,無關怨念和解,無關勝負輸贏,因為她們都在這宮裡被虛耗一生,最終成為過眼煙雲。
當然,這宮裡苦的不僅是女人,還有男人。比如,凌雲徹。
凌雲徹這個人物,人如其名,風姿俊朗,氣宇軒昂。出場時雖然只是個末等的冷宮侍衛,卻是古道熱腸,雖然從如懿那兒得了不少銀子,卻也是真心幫助。他為如懿吸出毒蛇的毒血,他在大火種拼死救出了如懿,冷宮三年將他們的命運徹底綁在一起。
我特別喜歡如懿在冷宮時每天大喊「凌雲徹」的樣子,也特別喜歡如懿出冷宮後二人在長街上重逢時的相視一笑,這種互相扶持、互相理解的真情,比如懿和渣龍的夫妻之情更溫暖可靠。如懿喪子,他幫忙料理後事查出真相;如懿遇難,他不顧安危捨命相救。下雨時為她撐起傘,天晴時為她折梅花,凌雲徹從未僭越,只是默默跟在她身後,想護她周全。
凌雲徹的一生太慘了,他不能選擇自己的愛人,也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死。曾經兩次被青梅竹馬的魏嬿婉拋棄,後來又被魏嬿婉多次利用陷害,最後被自己的老婆和初戀女友聯手污衊與如懿有私情,被皇帝閹割,被送到自己傾慕的如懿身邊做卑微的太監,最後被海蘭以加官進爵的酷刑處死。看小說時,凌雲徹是最讓我心疼的人物,而經超也完美演繹了這個男人,最後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凌雲徹死了,如懿看著空空的窗子輕輕地喚了一聲「凌雲徹」,淚崩。如果可以,真希望他們從來沒有遇見過,凌雲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冷宮侍衛,平安順遂過完一生。
除了凌雲徹,還有一個男性角色也讓我特別心疼,就是五阿哥永琪。他實在是太好了,遠比小說裡寫的要好,作為皇帝最喜歡最器重的皇子,聰慧仁厚又不失鋒芒銳氣,懂得明哲保身卻也始終不忘皇額娘的養育教導之恩,甚至臨死前還在請求皇阿瑪原諒皇額娘,這麼好的兒子,怎能不讓人心疼。可惜他到死都不知道最愛的芸角竟是害死自己的人,也不知道皇阿瑪已經立他為太子,這後宮裡頭,好人怎麼就活的這麼難。
最後說一說乾隆,人稱渣渣龍。如懿對他的評價很到位:剛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虛偽,疑心深重。他是宮裡所有災難的幕後推手,也是眾人環伺之下的孤家寡人。
這個角色,霍建華演的太好了。小乾隆的風流倜儻,老渣龍的色迷心竅,對周圍人的疑心多慮,簡直跟小說裡寫的一樣。尤其是老年後的幾場哭戲,感染力特別強,五阿哥死了,他青筋暴跳、哭至暈厥,失去的不僅是最愛的兒子也是未來的儲君,真真讓人們感受到了那種天塌了的悲痛欲絕。如懿死了,他在當年定情的城牆上傷心痛哭,把那種後悔、愧疚、自責的感覺全部哭了出來,那一刻,我甚至有一點原諒了他。
《如懿傳》的立意很高,但是宮鬥手段過於殘忍;最後十幾集非常好,但是前面幾十集又過於龐雜。對於演員和工作人員來說,這是一輩子難得遇到的大戲,沒能上星播出,著實可惜,因為所有演員的完成度都非常高,除了前面寫的幾個人物,董潔的富察皇后、童謠的高晞月、辛芷蕾的金玉妍、胡可的蘇綠筠、李沁的寒香見、張佳寧的穎妃、何泓姍的白蕊姬、黃宥明的李玉、齊歡的容佩、袁文康的姜與彬、陳小紜的惢心都很讓人難忘,還有魏嬿婉、進忠、春嬋這些人也真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十幾萬人在豆瓣打出了7.4的分數,也算是一部低開高走的劇。
我還記得看完小說《如懿傳》時那種徹骨的寒冷和無數發洩的無力感,但是電視劇的處理則讓我感受到了一絲光亮。小說裡,如懿用自盡而亡才換來了皇上對魏嬿婉的懷疑,但魏嬿婉仍穩坐皇貴妃之位,九年後才被海蘭和婉嬪聯手扳倒。而電視劇裡,如懿親手設局揭露了魏嬿婉的罪行,製作經幡安撫了所有亡靈,善惡有報,生死無怨。
如懿最後一次見皇上時說:「皇上,你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嗎?我少時讀的時候只覺得惋惜,如今卻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她剪了和皇上的畫像、燒掉了自己的一半,放下了一切,坐在椅子上安然離世。
幾十年後,成為太上皇的乾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找出了藏著如懿斷髮和青櫻紅荔帕子的盒子,剪下一縷白髮和如懿的黑髮放在一起,握著盒子,也坐在椅子上安然離世。
那株枯萎多年的綠梅再次抽出嫩芽,「只是那些去了的人,再也回不去了」。用心用情卻經營了一場愛情悲劇,這是對封建時代的諷刺,也是對現實社會的影射,反套路的主角和不團圓的結局,最終成了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