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病逝後,順治皇帝萬念俱灰,「陡為哀痛所攻,競至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後雖經孝莊皇太后的斥責和多方勸阻,未能殉情,但他卻堅決要放棄皇位,擺脫紅塵,歸入佛門。
作者:張友才 南海子文化研究學者
大興土著/Fay整理
轉載必須徵得原作者同意
其實,出家為僧的念頭並非現在才有,自從順治十四年在去南海子(南苑)皇家苑圍遊幸路上,在海慧寺初識憨璞性聰和尚起,十五年召玉林琇和尚,十 六年又召木陳、茚溪森和尚,四五年間,他長與這些高僧參禪學佛,早已有傾心佛法之念。大約在順治十七年初,他曾與木陳和尚初次談起出家之念。據《北遊集》載:「上曰:朕想前身的確是僧,今每常到寺,見僧家明窗淨几,輒低回不能去。又言:財寶妻孥,人生最貪戀擺拔不下底。朕於財寶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覺亦風雲聚散,沒甚關情。若非皇太后一人罣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師曰:剃髮染衣,乃萬聲聞緣覺羊鹿等機,大乘菩薩要且不然,或示作天王人王神王及諸宰輔,保持國土,護衛生民,不厭拖泥帶水,行諸大悲大願之行。如只圖清淨無為,自私自利,任他塵劫修行,也到不得諸佛地步。即今皇上不現身帝王,則此番召請耆年,光揚法化,誰行此事。故出家修行,願我皇帝萬勿萌此念頭。上以為然?」說明那時順治皇帝即有出家的念頭,而被木陳和尚一口回絕,給予打消此念。
但現在,順治皇帝的愛妃薨逝,使他悲痛欲絕,欲死不能,遂決定出家為僧。此訊一出,舉朝震動。孝莊皇太后再三嚇阻,順治執意不聽,並召來茚溪森和尚為他舉行剃度儀式。朝廷上下亂成一團,滿朝文武束手無策。正在這時,玉林琇和尚奉召至京,聞弟子茚溪森和尚為順治皇帝剃度,勃然大怒,即命堆柴燃火欲燒死茚溪森。順治只好作罷,即諭告玉林琇和尚「許蓄髮」,茚溪森才免於一死。
順治皇帝雖然出家未遂,但因身體本虛弱多病,又值愛妃仙逝打擊,傷悼過甚,致身體更壞,接著又染上難以治癒的天花,不久便病入膏盲。彌留 之際,接受孝莊皇太后和近臣規勸,臨終留下遺詔,其中最後一段遺詔曰:「太祖、太宗創垂基業,所關至重,元 良儲嗣,不可久虛。朕子玄燁,佟氏妃所生,年八歲,歧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即遵典制,特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矢忠藎,保翊幼主,佐理政務」。以上載於《清世祖實錄》。
順治十八年(1661 年)正月初七凌晨,少年天子福臨駕崩歸天。逝前雖頒遺詔,隱功謙遜,苛責於己,引咎自責十四大罪,但並不能掩蓋其所建功勳。《清世祖實錄》對清世祖順治皇帝一生功勳作了如下結論: 「上英明天縱,寬仁大度,衝齡踐祚,值明運已終,流寇肆虐,順天應人,命將出師,百萬巨寇,一戰而克,定鼎燕京,為天下生民主。齊晉秦豫,傳檄而定,平江淮、收楚蜀、下浙閩、兩粵滇黔,以次掃 蕩,遂成大一統之業。親政以後,鑑明季史惰窳,民生困悴,整綱飭紀,子養元元,清賦稅以革橫徵,定律令以滌冤濫。蠲租賜赦,殆無虛歲,獎進廉政,斥遠貪邪,振勵材能,綜核名實,開公忠之路,杜朋黨之門,吏事民風,翕然丕變,蓋丁大亂之後,上天篤生至聖,以奠海宇而開太平也……」整篇顯然過分歌功頌德、頗有溢美隱過之嫌。
掃描二維碼
趕緊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