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影壇來說,1996年是名副其實「正不壓邪」的一年。
雖然年度票冠軍被成龍的《簡單任務》拿下,但在票房Top10裡,《古惑仔》系列卻足足佔了三部,可見那一年的洪興有多火。
當然了,票房不是衡量經典的唯一標準。在那一年遍地「矮騾子」的電影院裡,最吸引筆者的,依然是幾個穿著制服的「阿sir」。
那部為人津津樂道、令我印象深刻的影片叫作《衝鋒隊之怒火街頭》,由陳木勝自製自編自導,堪稱90年代港式警匪片的NO.1!
劉青雲扮演的重案組沙展朱華標,因毆打上司而被調往EU衝鋒隊。
他和嚴於律己的三好警察飯焦(陳小春)、精通電腦的海歸警花Apple(李綺紅)、熟識槍械的便衣麥兜(張達明),以及擅長扯淡的司機大丹(林尚義)組成了2號衝鋒車。
從最初的相互牴觸,到後來逐漸地彼此了解、信任,2號衝鋒車最後合力聯手破獲大案,成功緝拿匪首教授(于榮光)、小鳥(黃秋生)。
在如此老套的劇情背景下,這部影片依舊受到觀眾青睞,主要歸結於兩點:其一,節奏快,不拖沓;其二,人物刻畫鮮明,有特點。
當年,此片在金像獎上榮獲九項提名,可惜最後只有張耀宗、張嘉輝的「最佳剪接」獲獎。
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整部影片在節奏上的處理相當完美,幾乎全程無尿點。這在港片範圍內的非懸疑類動作片裡實屬難得。
至於人物刻畫的鮮明,那就更一目了然了。光看演員名單就知道註定是一個「神仙打架」的豪華陣容。
劉青雲扮演的朱華標和陳小春扮演的飯焦,都是對於正義的追求異乎執著的人物。
朱華標看中結果,為伸張正義,可以對自己的犧牲忽略不計,可以完全不顧自己今後的仕途而痛扁上司,可以通過非正常手段逼迫嫌犯露出馬腳,可以為了得到線報輕易賣了自己的豪車…
而飯焦則是那種標準的認死理的「一根筋」,有點像同年陳小春在《少年賭神》裡演的龍五,但又並不是完全不知變通。
警察局「冚家鏟」那段,「我只做我認為對的事情」,這也是兩人最後可以達成共識的原因,畢竟兩人的理想是相同的。
和飯焦恰恰相反,Apple是個徹頭徹尾的性情中人,隨性而為,沒有條條框框的原則束縛。
她可以為了抓嫌犯眼都不眨的從天橋上往下跳,也會利用查案的便利免了自己一年的電話費,這樣的人可愛、率真。
張達明扮演的麥兜和林尚義扮演的大丹則是團隊裡的搞笑擔當,但如果僅僅當成一個純粹插科打諢的角色,那肯定是沒混過團隊的。
幾個性格如此鮮明的人湊在一起,如果沒有麥兜這樣左右逢源的「潤滑劑」磨合,都不用等劫匪打上門自己內部就能先幹起架來。
不顯山露水並不代表沒有作用,就像他說的:「小李飛刀也不是經常參加飛刀比賽呀」。
不過很可惜,最後那把「後坐力小、殺傷力大,100米之內可以打中蒼蠅那個」的極品,直到全片結束都沒能開過一槍。
而司機大丹看似作用不大,其實則不然。先不談案子裡一些關鍵性的情報基本都是通過他的人脈得以獲悉。
開頭那段為劉青雲「開碑立傳」,和機場決戰前為了拖住上司的「實況轉播」,就是全片穿針引線的關鍵。
作為「商臺第一球評」,阿叔也算是本色出演,信手拈來不費吹灰之力。
如果單單只是正面人物大放異彩,那撐死也就是半部好片,但兩位反派影帝級的表現,直接將影片的水準又拉高了一個層次。
大反派教授一出場就用一段「壯志雄心衝雲天」狠狠驚豔了一把,武生科班出身的于榮光功底紮實,和劉青雲過招不落下風,
任誰看了都會心裡嘀咕:這「鐵鐐與鐵鎖」只怕真的是鎖不住他。
果不其然,囚車的座位都沒坐熱,半道就被黃秋生演的小鳥給救走了。
大飛哥光天化日截警車、餐廳裡明目張胆幹掉國際刑警、突襲打劫國際刑警總部…怕是小馬哥都不敢咁囂張。
只是苦了同為影帝的吳鎮宇,為了成全于榮光的「身手不凡」,進度條都沒走完三分之一,就早早地領了飯盒。
坤哥,難得讓你演一回正面人物,你不爭氣啊,還是回「旺角」繼續做你的「查Fit人」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吧。
我一直覺得演一個反派如果單單只是壞得讓人咬牙切齒並不算是頂級表現,而是既要壞得讓人深惡痛絕,又被其乖張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那才是「大神級別」的水準。
比如《人在江湖》裡的靚坤;
比如《隻手遮天》裡的烏鴉;
又如這部《衝鋒隊》裡的教授和小鳥…
全片最令人討厭的,居然不是任何一個反派角色,而是被劉青雲痛扁了兩回的關sir。
自私、猥瑣、歹毒、怕事…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吳廷燁的表演可圈可點。
反派是真的壞,可是卻不惹人討厭;正派是假的好,恨不得套上麻袋再打他第三頓。
什麼是演技?這就叫做演技!
當然,除了這些主要演員,片中的一些客串角色也是讓人印象深刻:懦弱警探谷德昭、猥瑣線人黃子華、潛伏臥底陳展鵬…無一不是超乎水準的發揮。
看看三年後同樣是陳木勝編導的《特警新人類》,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本子還是差不多情節的本子,換了一票演員就是雲泥之別,拍得和MV似的。
所以說商業片也好、文藝片也罷,導演、劇本、造型、剪輯…說穿了都是「錦上添花」,決定一部影片是否達到一個程度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得靠演員。
距離這部電影上映,同時距離當年的港片盛世已經過去了二十幾年。吳鎮宇曾說:「我演過無數爛片,卻從來沒有演過任何一個爛角色。」
這句話早已經成為了遙不可及的烏託邦。抬起頭,寫字檯上懷舊的CD音響裡,傳來陳小春懷舊的歌聲:「可是現實啊,常常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