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汐自己肯定也沒想到,參加了一趟全年最有話題度的綜藝節目,到頭來最出圈的時刻,卻是節目之外一條八年前的微博被翻出來,轉發了三萬多次。
看這句短短的話,我仿佛能想像她無奈撇嘴的表情,明明已經很生氣了,修辭還是要保持優雅。
轉發語裡網友們感嘆,還是以前的微博熱鬧啊,明星都很敢說。這句話用來描述微博大環境很貼切,但是不適合朱婧汐——她至今都在發著生動的碎碎念,是人人都只發廣告和公關辭令的時代,難得真實有趣的存在。
給杜蕾斯寫廣告歌會有感而發:
還經常在深夜發一些小詩,有些是跳脫的奇思妙想,有些再擴充一下就能充當下一首歌的歌詞,粉絲在評論裡問她為什麼不乾脆起來寫歌好了,她回:因為懶得開電腦,哈哈太真實了。
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是通過《乘風破浪的姐姐》知道她的。
在30個姐姐裡,坦白說,一開始她是最沒有名氣的一個,初舞臺時穿著30斤重的綠色賽博風表演服登場,原本應該很吸睛,但在舞臺上的表現並沒有讓我get她想表達什麼,再加上對特立獨行的人有種「偏見」,怕他們空有形式感沒有內核,就沒再追她。
第一次公演之後,她默默被淘汰,這個節目裡,歌手相對於演員來說似乎都表現得有點拘謹,我也幾乎沒有再想起這個人。
直到復活賽,那時候節目熱度已經有所降低了,我看得並沒有那麼專注,卻在朱婧汐出場後整個振奮起來。
只有90秒鐘個人solo時間,她拿出一個相當完整的表演,化身跳舞機遊戲裡的電子女郎,一開始忽閃著大眼睛機械又懵懂地唱著,張雨綺看到她的亮相在場邊大叫可愛。
後來好像漸漸體會到了人類的情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最後遭遇痛苦,跌倒崩潰,隨即舞臺代表的系統射出囚籠一樣密集的雷射,她被困在裡面,像亂碼一樣失序狂舞,配上激烈的節奏,有一種幻滅的美感,一眼驚豔。
通過這90秒,雖然我是一個音痴,也完全讀懂了她以AI的身份想要表達的東西,那種抽離出來去審視的獨特視角,就像她自己說的:一個弱小AI的人類觀察計劃。
復活組合體表演的《玫瑰少年》同樣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整個12期最有力量的舞臺之一,這原本是一首支持性少數群體的歌,姐姐們唱出了不被定義突破自己的新意境,開頭時每人讀了一句網絡惡評,朱婧汐給自己選的是:
你只是一個小透明,淘汰有什麼可惜。
這句話太擊中我了,為沒能在節目裡充分了解她而難過。於是我又回頭再去找前幾期裡她的痕跡,發現她其實默默做了很多,只是不外露,難以被鏡頭捕捉到。
《浪姐》第一個出圈的修羅場名場面,是選第一次公演表演曲目的時候,張雨綺和王麗坤想要去《艾瑞巴蒂》組,喊話有沒有人能讓位置。朱婧汐乾脆地站出來主動退出,但因為沒有形成拉鋸,反而大家的討論都沒有集中在她身上。
現在回想,這對她來說應該是個巨大的犧牲,她擅長的電子風格和《艾瑞巴蒂》更搭,如果當初沒有讓位,她的整個比賽歷程會完全改變吧!
後來陰差陽錯到《Beautiful Love》組,儘管她不那麼喜歡這首歌,還是盡力貢獻了自己的想法。耳帝評論說這個舞臺很常規,唯一動人的是結尾姐姐們的定格鏡頭,而這個結尾恰恰就是朱婧汐的主意。
她在GQ的採訪裡說:
我把這個表演稱為「職場天籟」,穿著office lady的衣服唱著唯美的歌,我覺得很單薄。我也不認同30+的姐姐們唱情歌還是找到一個人「永遠守護我」。
這是她提出這個結尾的原因,而在這組特寫鏡頭中,她是唯一一個沒有直視觀眾的人。如她所言,「先看自己」,並不刻意。
海陸淘汰後也在採訪中說,朱婧汐每天給她放歌到半夜,教她唱和聲的聲部,這些在節目中都被一帶而過。
即便這樣,朱婧汐在後續的採訪中仍然沒有表達過太多失落的情緒,微博裡滿滿都是對隊友們的欣賞。專業洞察華語樂壇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由你音樂研究院前段時間採訪她,問她被淘汰會不會失落,她只是輕描淡寫地說:
談不上失落,當天錄製還有其他幾個姐姐也在,你知道有些事情依然在保持發生,但有的部分你就是覺得變化很快,很多都是暫時的。
由此我知道她的疏離和特立獨行都不是做樣子,了解了她一路走來的故事之後,更加確信這一點。
朱婧汐入行的經歷說起來有些傳奇,十幾歲的時候自己突發奇想要去做音樂,籤約了很大的唱片公司,企劃根據外形給她規劃了又美又乖的仙女路線,但是她完全不喜歡,想自己創作,公司卻說你不要一上來就這麼有個性,要先打開市場,再慢慢開始自我表達,給自己留下上升的空間。從商業理性的角度看來也許公司說的是對的,但是當時的她就是本能地死活不接受這種妥協。
堅持自我總要付出一些代價,籤約期內,她和公司僵持了四年,合約馬上要到期了,才獲得一個發片的機會。
那張唱片儘管在業內評價很高,但沒有出圈,沒能掙錢。
此後很多年裡,她主持音樂節目、在幕後做製作人,曲線救國。鹿晗回國後的第一張專輯一半作品的詞曲都由她包攬,在這個過程裡慢慢積蓄能量,也漸漸找到明確的屬於自己的風格。
今年節目後,她出了一張新專輯,名叫《塑膠天堂》。
和前作《對手》 一樣,這是一張難得的有整體概念設計的專輯,所有歌曲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第一章「出廠」的兩首歌《7Night》和《Intelligent高級智能》,有一種AI站在遠處冷眼旁觀人類世界的抽離感,《7Night》的混音中採樣了人聲的笑聲不斷重複,據說是比賽時《Beautiful Love》五人組的聲音。
第二章《Human Parts(人類零件)》裡的rap男女對唱,是人類和AI之間的對話,彼此試探彼此了解。
而到了《塑膠天堂》,則在和聲部分加入了民族唱法,營造了一種宗教、天堂元素帶來的氛圍感。
我考古回聽她以前的歌的時候,最喜歡的是《她》和《寂寞煙火》,兩首都是她上一張專輯《以夢為馬》裡的歌。
比起市面上別的流行音樂,這兩首無論詞還是曲都已經有很獨特的氣息了,尤其《她》,用了女性視角,卻很有力量,B站有一個剪輯,把這首歌配上《金陵十三釵》的畫面,非常契合。
但是到《塑膠天堂》,她的風格化又更進了一步。
《塑膠天堂》的曲風很多變,從電子到舞曲再到更宏大的氛圍音樂、交響樂,敘事是統一的,每一首又都有完全不同的聽覺上的感受,一口氣聽到尾,會是聽那種東拼西湊的EP完全沒法比的享受。
然而我越喜歡這張專輯,越了解朱婧汐,就越替她著急和可惜。怎麼她還在用很傳統的方式——城市巡演推專輯,為什麼不去多上一點綜藝節目讓更多人認識她,哪怕在專輯裡塞一兩首影視歌曲OST也好啊!
直到昨天中午看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由你音樂研究院發布的《2020Q3華語數位音樂行業季度報告》,把她的這張專輯放在季度突破之作單元做了重點介紹,並且給出了一組詳細而且角度多元的大數據。
從報告來看,朱婧汐發專輯之後,一線和新一線的聽眾增長了22%。
相比於上一張專輯,她在歌裡放入了更多思考,相應的,熟齡受眾也增多了19%。
而在熱評中,現場、巡演都是被提及率最高的關鍵詞,這和她看中線下演出的追求不謀而合。她說過,哪怕只有8000演出費,她也願意花10000去賠本準備舞臺。
作為一個新粉,看了這份報告,我安心不少:
原來她不是不紅,只是找到了最懂她的那群受眾。
就像她寫給鹿晗的《勳章》裡的那句歌詞:
是誰說偉大才值得被歌頌
乘風破浪後也不會一定成功
生命只能向前
堅定信念的人都是英雄
另外兩位獲得季度突破之作的是田馥甄的《無人知曉》和吳克群的《你說,我聽著呢…》。
我在楊天真的微博注意到後者,也去仔細聽過,這的確是一張有趣的作品,每首歌都詮釋了一個當下比較熱門的社會議題,有職業女性的處境、抑鬱症等等。
而這份報告針對吳克群的新專,還有一些有趣的內核分析與人群解讀,比如展現男女對不同議題的關注度偏好,林書豪、龐麥郎的故事更讓男性聽眾有共鳴,女性聽眾則對母親、職場女性的話題更有切身感受。
在關注「由你音樂榜」(UNI-CHART)之前,我對音樂榜單的認知還停留在小時候看電視,CCTV3每周會播報專輯銷量統計,只要周杰倫出新歌就會一連統治好幾個月,榜單裡也幾乎只能見到流行音樂,面貌相對比較單一。
而「由你音樂榜」(UNI-CHART)則是網絡大數據時代的全新產物,它的數據來源於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四大平臺: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一共8億用戶,數據維度不僅有收聽,還有購買、評論、翻唱等等,再綜合全網別的平臺,建立起立體多維度的音樂世界畫像。
它不僅體現歌手的號召力和歌曲的傳唱度,也體現音樂綜藝推歌的能力等等。僅就歌曲排行來說,也細分了影視歌曲、遊戲歌曲、國風歌曲等等別的榜單不太重點關注的領域。
同時,為了彌補數據的盲區,他們還邀請專業評審、行業品鑑團把關。
通過這個榜單,我們不僅能直觀看到誰最火,也能關注到像朱婧汐這樣相對小眾卻垂直的優秀音樂人。對於歌手自己本身,既能夠從橫向進行同行對比,也能夠從縱向對自己音樂風格進化,相當於讓每個音樂人都擁有了一個強大的資料庫作為後盾,無論是想要尋求突破還是了解受眾都更加有的放矢。
我做音樂類選題都會到榜單上去找依據,平時自己沒歌聽了的時候,也會到上面找參考。有了如此專業的榜單,希望它能見證和陪伴更多有想法的華語音樂人成長,也誕生更多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