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第四次公演嗨翻全場,酷、帥、柔、美集於一身的姐姐們,再次驚豔觀眾。
公演一次比一次用心,看點也一次比一次足,在這場公演中藍盈瑩再次成為爭議的對象,只是這一次的她太冤枉也太無辜。
在第三次公演中,寧靜為了團隊整體美感與協調度考慮,最後選隊員時選擇了身材差不多的王霏霏加入團隊,將略高的放在團隊中太突兀的鄭希怡拒絕。事後,滿懷愧疚的寧靜找鄭希怡道歉,並承諾下次有機會再組成一隊。
很快這個機會就在第四次公演的選隊員環節中出現了。
寧靜選擇五人團其中空缺一個位置,這個位置說白了就是留給鄭希怡的,她們彼此也能感應得到。但就在大家討論到底誰去寧靜組時,鄭希怡不但不挑明與寧靜的約定,也不表達自己想去的心,而是坐在一旁默不作聲的等待機會主動落在她身上。
不巧的是,這個機會被藍盈瑩拿走了。
鄭希怡不爭取,張含韻猶猶豫豫,藍盈瑩乾淨利落脆直接衝著自己的目標過去。
這個舉動讓鄭希怡出乎意料,讓寧靜倍感失望,笑臉相迎的藍盈瑩面對的則是對面的「四臉尷尬」。
寧靜將「怎麼是你」寫在臉上,其他四位隊員將「呵呵」寫在臉上,氣氛尷尬到可以摳出一座山。
正因為選隊一事,藍盈瑩又被責怪功利心太強,目的性太強。
不得不說,這一次,藍盈瑩太冤枉,她一點也沒有錯!若是這件事情都能怪到她的頭上,那「浪姐」不看也罷!
首先,藍盈瑩並不知情鄭希怡與寧靜的約定,不僅藍盈瑩不知道,就連伊能靜與張含韻也不知道,否則伊能靜也不會一直推薦張含韻去寧靜組。
其次,既然有這個約定她也想要這個位置,鄭希怡就該主動說出來,而不是在大家討論誰去寧靜組時沉默不語。
即便隊伍名次靠後無權先選,但說出彼此的約定其他人也不會主動搶。既然沒有挑明,那就不能責怪不知實情的藍盈瑩。
最後,藍盈瑩已做出選擇,那鄭希怡就不要再抱怨她搶了自己的位置,這讓藍盈瑩裡外不是人。因為她離開了張雨綺的隊伍,奔向寧靜的隊伍,結果兩邊都不討好還被嫌棄,突然間成了豬八戒照鏡子的事情。
鄭希怡要怪就怪自己沒有挑明,比賽中不該佛系,而是主動爭取。
在這件事情上藍盈瑩並沒有錯,爭取去更好的隊伍這有什麼錯?在不知實情的情況下選擇這個機會有什麼錯?知道後及時道歉又有什麼錯?
若將這件事情歸結到藍盈瑩的身上,認為積極爭取機會走向高處的她就是錯的,那「浪姐」就沒有可觀看的價值。
既然不承認努力與上進是對的,那節目的意義又何在?若姐姐們都抱團,每一次公演選人都內定,那有什麼看點?那這還是「乘風破浪」嗎?
想去寧靜團卻不主動爭取,最後還搞得藍盈瑩裡外不是人,鄭希怡要怪就只能怪自己太佛系。機會是爭取的,不是主動找上門的,尤其在「浪姐」的舞臺上,總是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去主動爭取機會,那最後就只有被淘汰的份。
現實是殘酷的,藍盈瑩去寧靜組這件事就像在職場,身處在一個成績不理想的團隊中還一直得不到重用,突然有一天老闆問誰想升職,大家都想但都不敢說,當其中有個人說出要升職時卻遭到其他人的嫉妒與歧視同時被孤立。
藍盈瑩就像是那個處在成績並不理想的張雨綺團隊中,有一腔熱血卻連個solo都沒機會上的「員工」,當她有機會「升職」去往「吉祥物」寧靜團時便勇敢說出。追求更好的有錯嗎?藍盈瑩不該被定性為錯誤的一方。
「我欣賞所有不甘於平凡一生的人」這是藍盈瑩在節目中說過的話,她很簡單就是要尋找機會利用機會,將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正視自己內心的欲望並不可恥,想要就說,想要就去爭取,擁有這樣的人生態度才能讓自己快速成長,而並不是心裡想要嘴上卻說沒關係,當機會被別人拿走之後自己又氣個半死。
藍盈瑩的態度並沒有錯,就像張雨綺教李斯丹妮如何向經紀公司要演唱會機會一樣,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欲望再去實現,而並不是連說的勇氣都沒有。
不否認藍盈瑩在節目前期忽略姐姐們的感受一意孤行的行為是錯的,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也是錯的,但也不否認她正視內心欲望並進行良性競爭的行為是對的。
不能因為前期的討厭,就否認她的全部,即便前期的行為是錯的但出發點是好的。
綁沙袋、強制隊員跳舞、把吳昕弄哭,這些都是她做過的事情,方式是錯的但出發點就是希望能讓團隊更好讓舞臺更炸。
方式是錯的,但不能連出發點都被否定,更不能否定她這個人。
藍盈瑩之所以被黑就是因為共情差,感受不到黃齡與吳昕的小脾氣,get不到姐姐們的淚點,所以她曾苦惱的向伊能靜請教過類似問題。
伊能靜有句話總結的相當到位,她說:「多數人成長都摻雜著傷與痛,你生命所需經驗的,要由時間來帶領。」
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體會過痛,怎能會共情?這些都需要時間去體會。
藍盈瑩本質是善良的,只是相對其他姐姐來說共情差了些,好在當她發現自己的問題後一直在改正,不再強求隊員們綁沙袋,不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
她一直在進步,所以不該帶著偏見去看她。
敢於直視內心欲望,不在意別人異樣眼光,在良性競爭中爭取機會,藍盈瑩並沒有錯,可以說她是這三十位姐姐中的勇士。沒有人不想贏,但並不是誰都能說出口,不要總放大她的缺點忽略她的優點,在她身上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