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2021-01-11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獲悉,在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之際,「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12月28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共遴選元明清御用瓷器128件/套,囊括傳世完整器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等,旨在以獨特多變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展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用龍紋瓷器風範及龍紋的變遷。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兼顧學術性與藝術性,2018年在景德鎮出土的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也將在展覽中展出,系這件學術價值極高的考古學遺物在湖南省內首次公開展出。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此外,展覽特別遴選了兩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等諸多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龍紋御用瓷器,25件永樂、宣德、空白期、成化、弘治時期的龍紋瓷器標本,呈現景德鎮御窯瓷器之概貌。

展覽現場

明永樂 青花海水刻暗龍紋扁瓶  

在傳世完整器部分,明弘治青花龍紋盤、明嘉靖黃地青花龍纏枝花卉壽字紋方碗、清康熙黃地紫綠龍折枝花卉紋折沿大盤、清乾隆礬紅彩龍紋杯等數件明清龍紋御用之扛鼎器物將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共同梳理明清御用龍紋瓷器的造型變化。

 清康熙 黃地紫綠龍折枝花卉紋折沿大盤

清雍正 青花仙人納福尊

展覽共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御用以茲」,在我國歷代藝術品中,龍是最常見、最獨特、最優美的裝飾題材之一,無論是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還是古代建築、壁畫、織繡,其上的龍之形象都數不勝數,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氣質與審美觀念。論及生產數量之大,製作工藝之精,藝術造詣之高,則尤推瓷器上的龍紋。

唐宋以降,瓷器逐漸成為十分重要的生活日用品,人們對其審美需求進一步提高。御用品的督造,使御窯產品成為瓷器審美的至高代表。在御用產品中,龍紋是用來彰顯皇家威嚴最為重要的紋樣主題。

第二單元「江山萬代」,元明清三朝,御用瓷器上的龍紋不斷演繹進化,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元代青花瓷器燒造成功,瓷器上龍紋數量大增。作為龍紋體態輕盈、矯健威猛、野而不馴,多為飛天狀,以喻其歡騰四海、廣布甘霖。

元 青花五爪龍紋圍棋罐

有明一代,龍紋在圖案構成上更為豐富,除傳統的行龍、雲龍外,出現龍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紋樣。明初至宣德朝,龍相威武端莊,五爪龍成為御用器之標準;明中期之後,龍相矯健威猛之勢逐漸小時,龍的形體細弱呆滯且少有變化;明晚期之後,龍紋簡化而趨率真自然。

 明正德 青花穿花龍紋盤

明永樂 青花海水刻暗龍紋梅瓶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十稜葵瓣式洗

明宣德 礬紅彩雲龍紋靶碗

明萬曆 青花龍戲珠紋雙龍耳方爐

明萬曆 青花龍鳳三友紋大蓋盒

明嘉靖 青花九龍紋杯

明弘治 青花龍紋盤

明成化 鬥彩應龍紋天字蓋罐

清初龍紋沿襲明制,嚴格限制五爪龍的運用。自康熙朝其,龍的形象恢復雄偉健碩之態,描繪精細、莊重、工整,裝飾、象徵意味愈加濃厚,飽含對江山永固、綿延萬代之祈願。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雲蝠玉壺春瓶

清乾隆 礬紅彩龍紋杯

第三單元「賞心無窮」,明清時期吉祥紋樣十分盛行,「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最大特色。吉祥紋飾構思巧妙,寓意吉慶,富有獨特而濃鬱的民族情趣和生活氣息。御用瓷器上亦頗多採用,且以絢麗多彩的裝飾手法,巧奪天工的製作工藝,超越前人的設計理念,精品迭現。各種名花、盛世美景、八寶神人等紋飾精心描摹於御用美器之上,與尊貴威猛的龍紋相互呼應,共同表現「物肇其極」的皇家氣象。

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碗

清雍正 粉彩過枝月季梅花大盤

清康熙 五彩菊花花神杯

清乾隆 粉彩御題詩雞缸杯

清乾隆 茶葉末釉貫耳大尊

本次展覽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承辦。展期持續至3月28日。

元明清御用龍紋瓷器上的龍紋特點與變化

行龍紋是什麼樣子的?

展覽遴選的龍紋瓷器數量龐大,龍紋類型多樣。根據構圖方式,可將龍紋劃分成三種。即:C形構圖(圖1)、縱S形構圖(圖2)和橫S形構圖(圖3)。行龍紋即橫S形構圖的龍紋。

圖1 明成化 青花龍紋盤

 

圖2 清康熙 青花龍紋瓶

 

圖3 清康熙 綠地紫龍碗

元明清行龍紋分別是什麼樣的?

元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

「畫龍者,折出三停……分成九似」,「三停九似」

的龍紋特點為元代龍紋起到了範式作用,並影響後世明清兩朝。元代龍紋表現出遊龍在天之感。其龍頭較小,龍身較長,四肢及龍爪較細。龍身鱗片內填青花並於鱗片邊緣留出空白以突出輪廓或以寫生風格的線條交織打底構成網格狀的龍鱗為元代豐富的龍紋裝飾類型中的兩種表現形式。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罐(局部)

 

元 青花龍紋玉壺春瓶(局部)

 元 青花龍紋玉壺春瓶(局部)

 明早期 

永樂、宣德時期較洪武時期龍紋的種類有所增加,且在洪武所繼承的元代遺風上又有變化。宣德時期保留了元代龍紋強悍兇猛的遺風,龍首變大呈扁圓形,身體及四肢粗壯強健,五爪呈風車狀,龍趾比元代較短,龍尾大多不再夾火珠。

 明永樂 釉裡紅刻海水雲龍紋梅瓶

 明中期 

成化、弘治、正德時期龍紋在保持永宣時期的主體風格上,龍之氣勢由兇猛之狀轉向英俊秀美之態。最大的特點是龍的眼部描繪突出,猶如「戴」上了一副眼鏡,被後人稱為「眼鏡龍」。

明正德 綠彩刻海水龍紋盤

 明晚期 

嘉靖、萬曆時期,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龍紋雖然大體延續了明代龍紋總體面貌,但已變化很大,龍紋開始變得粗放。在造型上,大部分龍首形狀如鳥首或犬首,龍身較前朝略微細弱。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明嘉靖 青花雲龍紋大缸 紋飾

清代 

清代從順治時期始,龍紋出現了新的形態,龍首較大,龍上顎變短,下顎較長,頭髮呈短豎發,龍角短直,龍爪粗大,龍趾形似雞爪,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線。據考證,清代官式龍紋是受到畫家劉源的藝術風格影響,龍紋凸顯出威猛的姿態,表現出欲擒先縱,收放自如的動感。之後各朝雖然依樣燒造,樣式相似,但龍紋繪畫風格隨時間變化而逐漸產生差異。

清雍正 青花應龍紋盤

清雍正 青花應龍紋盤 紋飾

行龍紋會與什麼紋飾組合使用呢?

此處要引入紋飾的「模件體系」理論。通過整理本次展覽中出現的行龍紋紋飾,可按重要順序將其模件紋飾分三級,即一級模件、二級模件及三級模件。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一對)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一級模件即為主題紋飾中必須存在的紋飾模件,通過對於一級模件的區分,可劃分出主題紋飾的主要類型。如,如,行龍紋模件便為一級模件,其構成的主題紋飾則為龍紋主題紋樣。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二級模件則為構成紋飾主題中重要的模件類型,通過對於二級模件的區分,可完成將紋飾主題類型細分的工作。本次展覽的展品中,雲紋、海水紋、火珠紋、花卉紋等均為二級模件。如,通過裝飾火珠紋,便可將以行龍紋作為一級模件的主題紋樣精細區分為趕珠龍紋。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三級模件則為主題紋飾中可有可無的紋飾模件,紋飾主題通過三級模件的參與構成,可凸顯出主題紋飾的位置或豐富主題紋飾的吉祥寓意。如:用弦紋或海浪紋紋飾帶分隔出器物上的紋飾,並以此突出主題紋飾的位置。或清乾隆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通過肩部的八寶紋,表現出了相對應的吉祥寓意。

清乾隆 鬥彩趕珠綠龍紋蓋罐紋飾

(本文綜合整理自長沙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公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祝賀丨 長沙市博物館定級國家一級博物館
    自2015年12月28日,長沙市博物館新館開放以來,全館工作人員始終以評定國家一級博物館為中心任務,在陳列展覽、開放教育、典藏研究、文物科技保護、智慧博物館建設、綜合管理等方面凝心聚力、團結奮進。五年來,舉辦了各類特展52個、社會教育活動2800場;接待海內外觀眾556萬人次。
  • 美藝同行丨北宋宮廷御用「尚藥局」銘刻龍紋圓蓋盒 宋瓷學術研討會
    ,故宮博物院馮小琦,首都博物館武俊玲,浙江省博物館鍾鳳文,浙江省博物館湯蘇嬰,著名瓷器鑑定專家、作家劉越,古陶瓷鑑賞家尚越,古陶瓷字款研究學者胡云法,杭州宋莊古陶瓷曹灼等專家學者出席研討,並對這件定窯瓷器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 全網首發 | 香港佳士得秋拍呈現御用高古及明清重器通覽!
    古董藝術品版塊頗有看點,「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作為壓軸場次將於11月28日下午2點30分舉行,預展將於11月23日至27日進行,跨越一千年歷史的藏品中,包含了125件珍貴的高古瓷器、明清玉器、漆器、田黃印章、官窯瓷器等。
  • 【佳瓷擷英 紫禁城裡的康熙帝國龍紋瓷】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繪有大量的龍紋裝飾。龍紋很少單獨使用,傳說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因此龍常與雲紋、火珠紋、海水紋襯託配合,以示其登天潛淵之特性。康熙時的龍紋獨具個性,其龍身常呈弓形,龍爪伸展而犀利,雙目傳神,整體雄健威武,反映了一代英雄開創偉業的氣勢。器底白釉,無款。青花開光魚化龍圖罐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展覽引進由湖南省博物館策劃,聯合長沙大觀文化共同呈現的「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專題展,以60餘件明清以來的人物畫及相關展品,為廣大群眾呈上一個以「慎終追遠」、「修身齊家」、「敬天愛民」等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展覽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展覽引進由湖南省博物館策劃,聯合長沙大觀文化共同呈現的「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專題展,以60餘件明清以來的人物畫及相關展品,為廣大群眾呈上一個以「慎終追遠」、「修身齊家」、「敬天愛民」等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展覽
  • 龍紋陶瓷——巔峰篇:隱喻國運的皇家藝術,與時俱進的民族圖騰
    可惜崖山之後,步入封建社會晚期的元明清三代,再無趙家心胸,反倒愈加的皇權森森,夯實了中央集權的統治基礎。而龍紋瓷器,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迎來了極致的表達,並神奇的成為國運興衰的隱喻象徵。也許你可能認為蒙古族的圖騰是狼或者鷹,龍在草原並沒有什麼存在感,但事實並非如此。
  • 大英博物館,33號廳,讓人心馳神往的宣德龍紋大罐...
    如今,它已成為世界頂級博物館之一。其擁有的800多萬件跨越世界文化史的珍稀藏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慕名而來。這裡也是藏有中國頂級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語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大和最悠久的文明」。
  • 空藝術 | 圍觀考古咖秀肌肉的時刻來了 「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火熱進行中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說法像 五代吳越國 浙江省博物館藏(供圖:浙江省博物館)第四部分漢唐門閥士族的衰落與科舉制度的成熟發展,使宋元明清時期的文人漸趨平民化。宋元明清時期,文人成為社會風尚的主導。文人藝術借形寄意、以物寄情,將中國傳統藝術內涵美推向新的高峰,瓷器正是這種審美的典型代表之一。
  • 明清瓷器上的紋飾(好資料)
    明清瓷器的紋飾中,常有故事題材或寓意題材,有些題材耳熟能詳,有些卻鮮為人知。這些瓷畫題材越來越受到陶瓷學者和收藏家們的關注,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今日將一些題材嘗作淺析,以期引玉,與諸家交流。
  • 「寶藏菏澤」菏澤市博物館——傾聽沉船背後的歷史和故事
    館藏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共收藏有包括陶器、瓷器、金屬器、玉器、木器、骨角器、紙本絹本等質地的各類文物18374件,其中珍貴文物266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39件,三級文物226件)。在收藏的文物中,代表性的精品文物有晚商饕餮紋青銅宰甫卣、元青花龍紋梅瓶、元青花魚藻紋高足碗、元青花花鳥紋花口盤、元白地褐彩龍鳳紋罐、元卵白釉雲龍紋高足杯、鈞瓷盞託、元龍泉窯青釉八寶紋盤、犀角杯、唐寅《山居對弈圖》、李古希《柳燕圖》等。館藏文物上起龍山文化時期,下至民國時期,形成了不斷代的文物藏品鏈條,對研究菏澤歷史文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
    國家博物館藏,明青花荷塘魚藻紋罐,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樸實無華瓷器作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一種手工業產品,即是日常使用的器物,也是一種擁有高度技術和藝術價值的物品。因此,瓷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喜愛。
  • 一百個博物館精品展覽,一定要看!
    人(網上預約) 故宮博物院開設的第一個古琴和與古琴相關的器物展覽,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標準器各一把外,還搭建古琴與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區,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類器物。「廣府風韻」「宮廷風範」「海外風尚」「材美工良」四個部分,以廣東省博物館藏明清至民國的廣作家具為主,結合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廣作家具及陳設共一百二十餘件,從家具造型、結構、裝飾等各個方面展現廣作家具的別樣風採,呈現匠心獨運的廣作家具傑作,講述明清至民國的廣作家具沿革和演變,廣作家具行業的變遷,廣作家具的製作工藝以及廣作家具在宮廷中大放異彩的歷史,通過展覽感受廣作家具背後的國家歷史與社會審美意趣之變遷。
  • 月隱天城元代瓷器展自1987年發現以來首次集中亮相
    &nbsp&nbsp&nbsp&nbsp上世紀80年代的杭州&nbsp&nbsp&nbsp&nbsp浙江在線2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呂藝真 通訊員 湯潔)1987年,杭州市商業儲運公司翻建倉庫時意外發現一座窖藏,出土了包括元青花、釉裡紅、樞府釉、霽藍釉等在內的元代瓷器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宋瓷珍品賞析
    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我認為多數藏家對明清瓷器——尤其是乾隆朝前後的宮廷瓷器的偏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陡然富裕起來的藏家們對於代表皇家富貴和奢華文化的嚮往。在一個大眾文化被娛樂化了的清宮文化所淹沒了的當今時代,收藏家們的趣味也難免會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