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7日電 (魏薇)又一家P2P平臺出現兌付問題。7月6日,多位投資者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反映,此前在真融寶平臺投資了資金,7月到期後出現無法轉出的現象。
對此,真融寶方面介紹,平臺目前計劃推出兩種兌付方案:一是將會上線債轉功能,由持牌AMC(資產管理公司)機構介入,出借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債轉;二是平臺會根據標的還款情況以及三方代償機構的代償情況對出借人進行陸續兌付,至於周期長短以及本息兌付金額,暫時無法給予明確回復,預期最長兩年左右。
到期資金無法轉出
已經在真融寶平臺投資了近5年的姚先生反映,自己到期資金突然無法提現。「我和妻子的帳戶裡有62多萬元,家人的帳戶裡還有8萬元,總共在真融寶投資了70餘萬元。」姚先生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講述自己的投資經歷。
姚先生稱,7月5日,他在真融寶上投資的一筆10萬元資金到期,但是到期之後平臺無法提現。對於這個結果,姚先生心裡已有預期。
「7月1日愛錢進被曝出了問題,之後就有真融寶的用戶說到期資金無法贖回了,然後投資者進入了恐慌狀態,一直蔓延至今。」姚先生表示,過去幾年資金到期之後提現可以秒到帳戶,即使借款人無法還款,也會有資金代償,而這次他的頁面一直顯示正在轉出中。
另一位投資者羅女士稱,自己打算買房的幾十萬首付款放在真融寶投資,本來7月資金到期,他已經和中介約好交首付,不料真融寶無法兌付,如今他面臨著購房違約和投資本金無法收回的困境。
中新經緯客戶端發現,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和黑貓投訴上,有不少真融寶的投訴者表示投資標的到期無法回款。
對此,真融寶客服在微博等平臺回復稱,當前平臺正常經營,且響應監管部門號召正處於加速三降過程中,產品相關功能目前仍可以正常使用。為落實「加速三降」要求,平臺活躍度降低,且受疫情影響,標的逾期情況有所加劇。部分標的未能如期到帳。公司將通過上報徵信等措施,全力解決回款效率問題。
平臺拿出兩套兌付方案
針對無法回款的情況,真融寶方面回覆中新經緯客戶端,據其介紹,平臺目前計劃推出兩種兌付方案:一是將會上線債轉功能,由持牌AMC(資產管理公司)機構介入,出借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債轉;二是平臺會根據標的還款情況以及三方代償機構的代償情況對出借人進行陸續兌付,至於周期長短以及本息兌付金額,暫時無法給予明確回復,預期最長兩年左右。
另外一位投資者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展示了一份客服聊天記錄顯示,平臺目前正在和持牌AMC機構對接,預計本周上線債轉功能,到時出借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債轉,具體債轉折扣每個人可能會有所不同,依據持有人背後標的情況。
真融寶客服回復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
對於上述兌付方案,有的投資者表示「難以接受」,也有投資者表示,要視具體的債轉折扣再來決定。
天眼查顯示,真融寶為北京快快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快快網絡)旗下金融科技平臺,註冊資本為7889.2萬元人民幣,成立日期為2014年7月。
看中真融寶的不乏明星投資機構,天眼查顯示,2014年10月,真融寶獲得北京安芙蘭國泰創投千萬級人民幣風險投資;2015年2月,真融寶獲得經緯創投一千萬美金A輪風險投資,2015年10月,真融寶獲得紅杉資本領投、經緯創投跟頭的B輪風險投資。不過此後,真融寶再無融資消息披露。
股權結構上看,真融寶包括經緯創騰(杭州)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北京紅杉信德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北京快快人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北京安芙蘭國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四個機構股東,吳雅浚、李一男、李強、吳世春和代裡琦五個自然人股東。
北京快快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股東信息 來源:真金服官網
股權穿透看,公司法定代表人兼CEO李強為真融寶的實際控制人,其合計持有公司22.248%的股權。官網顯示,李強為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長江商學院MBA,曾在百度等知名網際網路公司擔任產品線負責人。
吳雅楠為真融寶董事長,他的個人經歷更是頗具傳奇色彩。天眼查顯示,吳雅楠15歲便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大學畢業。隨後出國在加拿大攻讀統計數學碩士和物理學博士。1996年,吳雅楠博士畢業後進入加拿大一家私募對衝基金工作13年,2009年回國,並進入中信集團下的信誠基金擔任量化投資總監。6年以後離職,和李強創立了真融寶。
真融寶披露的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真融寶的借貸餘額為55.23億元,利息餘額為9144.32萬元,當前出借人數50892人。
此外,運營數據還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平臺的逾期金額達7736.41萬元,項目逾期率1.08%、金額逾期率1.4%。真融寶累計交易總額達2334.80億元,累計代償金額高達20.43億元,累計代償筆數304.71萬筆。
事實上,快快網絡還運營著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真金服」。據蘭臺律師事務所出具的2019年合規核查報告,該公司通過「真融寶」進行出借用戶的導入,「真金服」在資產端的主要產品為小額消費信貸、小微信貸和信用卡信貸。
官網顯示,該平臺小額消費信貸佔比高達86.57%,這部分代表合作方為樂信;小微信貸佔比13.12%,該部分合作方為大數金融;信用卡信貸僅0.31%,該部分合作方為還唄。
真融寶資產端產品佔比 來源:真融寶官網
合規核查報告顯示,該公司小微信貸以自營為主,小額消費信貸和信用卡信貸以引入第三方機構為主、自營為輔。不過報告並未披露自營和第三方機構的信貸佔比。
目前,在資產端自營項目主要為快快網絡關聯方運營的「鬆緊貸」APP、「闊啦」APP兩個產品進行獲客。
欲轉型小貸公司
中新經緯客戶端在天眼查查詢發現,2020年3月,李強重新註冊了一家公司,該公司名稱為北京快快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10億元,北京快網快訊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長河曉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分別為該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不過,該公司的實繳資本並未披露。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真融寶目前也在籌劃轉型小貸公司,正在計劃申請相關牌照。
事實上,2019年11月,互金整治辦和網貸整治辦曾印發《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要求,擬轉型網貸機構設立的全國經營的小貸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首期實繳貨幣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且為股東自有資金,其餘部分自公司成立之日起6個月內繳足。
該意見也設置存量業務化解過渡期。網貸機構存量業務按照到期即還的原則,原則上在1年內清退完畢;存量業務規模在50億以上且借款期限大部分在1年以上的原則上應在2年內清退完畢,且不得新增網貸業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向中新經緯客戶端介紹,P2P公司轉型為網際網路小貸、小貸公司等模式,的確是監管機構希望引導的方向,但是從現實當中難度還是比較大。
尹振濤認為,P2P和小貸公司看似一樣,但最本質的區別是資金來源不同。雖然二者的資產端基本一致,都是民間借貸的需求,但是資金端發生了本質區別,小貸公司的要求資產端是自有資金或者同業拆藉資金,不能是儲蓄型資金或者是個人投資者的資金,而P2P資金來源是個人投資者的資金。
「P2P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最大的厲害之處並不是資產的挖掘,而是資金的挖掘,它把社會零散的資金聚集過來,如果轉型成小貸公司可能會失去原有優勢,這是P2P轉型為小貸公司的難點所在。」尹振濤表示。(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