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黃磊曬了一張多多的近照,瞬間上了熱搜。
2年多的時間,多多已經出落成大姑娘了,越來越有氣質了!
端莊大氣又不失優雅,真大家閨秀無疑了。
網友紛紛評論:一眼看過去,還以為中間那位是多多媽呢!
但我更動容的,是來自「老父親」黃磊對女兒寫的這長長的一段話。
兩年前,女兒演《水中之書》的時候,作為父親的黃磊比女兒還緊張,甚至不敢去看。
兩年後,跟女兒一起參加首映,沒了當年的擔心,現在滿心歡喜,看到女兒的成長和進步,又哭又笑。
做父母的大都如此:
盼著孩子快快長大,又擔心孩子長得太快,自己承受不住。
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績,比自己的任何榮譽都要開心。
不得不承認,黃磊和孫莉把多多教得很好。
同樣身為明星之子,在多多身上,我們看不到父母有錢就拿孩子炫富的痕跡,有的只是黃磊夫婦對父母天職不折不扣地履行符合成長規律的教育方式。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尊重孩子天性,正確引導
其實,黃多多一直是個有些「叛逆」的星二代。
小小年紀,就開始打耳釘,頻發染髮,穿衣服也偏成熟和大膽。
甚至有的時候跟妹妹的合照,被網友調侃不像「姐姐和妹妹」,而像「媽媽和女兒」。
但黃磊夫婦一直從來不太在意網友的評價,而是在尊重女兒天性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孩子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
從孫莉發布的微博中,可以發現他們的兩個女兒很小就開始有打扮的行為。
2014年舉家赴港旅遊時,當時8歲的多多對著梳妝鏡在塗口紅,手指上還貼著美甲貼紙。
幾次外出,兩個孩子也都跟媽媽一樣帶著耳環。
黃磊早期受訪分享「育兒經」時曾經表示:
當自己的孩子對新鮮事物表現出好奇心,作為家長自己更多的是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體驗,尊重孩子的選擇遵循其自然發展規律。
但這種包容並不是完全「撒手不管」,夫妻倆仍會從中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
讓更多網友羨慕的是黃磊在採訪中曾表示自己會充分尊重女兒的感情和隱私,坦白說,這一點實在太難得了。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權利很重要,很多人認為孩子不需要尊重,一切要按家長的想法去做,卻完全忽視孩子的想法。
親子的矛盾就會慢慢積累,最後導致雙方無法溝通。
只有懂得尊重孩子,父母和孩子在平等的層面上才更容易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不會讓孩子覺得被「管制」。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有人送了多多一隻小狗,多多對它愛不釋手。
二女兒貝兒也很喜歡小狗,於是問黃磊:能不能讓我玩一會?
面對女兒的問題黃磊沒有直接回應,而是說:狗狗是多多姐姐的,你應該去問她。
當貝兒玩了很長時間的狗狗,多多不放心,跑去問爸爸,黃磊對女兒說:你可以自己去解決問題。
一前一後兩句話,完全體現了對女兒的尊重,把她當成獨立的人,而且還把處理事情的權利交給她,給了孩子極大的愛跟自由。
劉墉曾說:家長要關心孩子的靈魂,當孩子成長路上的心靈夥伴。
很多時候,父母替孩子做的一個決定,或者拿走孩子的一樣東西,以為是很平常的事,但其實,這是對孩子很大的不尊重,更會深深傷害到孩子。
成長是一件美好的事,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更懂得獨立生活,懂得堅持理想,懂得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
在一次訪談中,他提到自己的教育方式說道:「應該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也別鋪張浪費。我們家也沒有富養也沒有窮養,該吃飯就讓她吃飽,該上學就上學,也沒有刻意過於嚴厲,也不會去縱容,用愛去養吧。」
什麼才是用「用愛養」?
他給兩個女兒起的名字中,一個是慈(黃憶慈),一個是愛(黃小艾),他說把慈愛放在心裡,這樣的人生才會幸福。
首先第一點就是堅持自己帶孩子。
黃磊說:「我們還真沒有隔代養孩子,開始是姥姥,就是孫莉的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幫著我們帶過一段時間,因為照顧嬰兒我們經驗少。多多一歲八個月上託兒所開始,我們就自己了,我們決定要自己帶大孩子。」
而且,家庭感濃厚很重要。
黃磊的朋友汪俊說,黃磊總是把家人放在第一位,他很少外出拍戲,就算在北京拍戲,他也不住進劇組,每天晚上都趕回家做飯。
黃磊是個合格的父親,他曾經在寫給女兒的信中真情流露,他寫到:
「我必須悲觀但卻冷靜誠實地說:我們只此一生。所以這些最平凡的情感對於我們是最珍貴的幸福,但願將來的你們也能如此過活,用心守護你們的愛侶和孩子,還有彼此。」
在生活中,不論是陪伴在女兒身邊時,還是出差在外,黃磊都時刻記得表達對女兒們的愛。他常常在微博中表達想家,想念兩個女兒的心情。
孫莉說:「他是一個家庭感很強的人」,我覺得這句話放到現在,就是對男人最高的評價。
黃磊還經常在微博上曬出給兩個女兒做的各種美食,在生活的細節上照顧她們。
黃磊還給女兒寫了一封信《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下去》,他希望女兒做喜歡的事、與喜歡的人相處、以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不必力爭成為少數,平凡而簡單就好。
同時,還告訴女兒學習不必太好,要學會慢慢體味戀愛的滋味。他在信中給女兒寫到:「幸福就是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式活下去」。
在愛中培養出來的孩子,純真可愛熱情大方,能夠敏銳地感知捕捉生活的精彩,也能自由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愛。
不論窮養富養,「愛」才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東西。
孩子就是家庭的縮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媽。這個拼爹,拼的是格局,拼的是思維。
溫柔而堅定,深愛卻不心軟
黃磊夫婦雖然很疼愛孩子,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關口卻從不心軟。
黃磊在教育中有必須堅守的原則,在被記者問到「孩子犯什麼錯誤最不能容忍」時,他回答道「說假話」。
在這一點上,他對孩子是十分嚴格的,他要求孩子一定要誠實。
在《寫給未來的你們》一文中,黃磊寫到:
「你們一生將註定聽到太多的謊言,同樣你們也會有違心的話脫口而出。但我仍舊希望你們誠實,誠實於你們自己,忠誠於內心的簡單與輕鬆,不去計較周遭和自己曾有過的懷疑與不滿,誠實地接受並且消化自己的人生。
這種誠實不僅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勇敢的品格。」。
寬嚴並濟,堅守自己教育孩子的原則,這樣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黃磊曾說:「關於我們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我從來沒把她當小孩,我認為我跟她是平等的。我不覺得我是爸爸就一定要哄她,該她哄我的時候也要哄我。從小我就讓她意識到,她沒有特別。」
正是因為黃磊從不「慣」孩子,多多和妹妹才能那麼溫婉懂事,讓人每次看到都心頭一暖。
我們都羨慕多多,學鋼琴、演話劇、翻譯英文書、繪畫、烘焙、設計,每一樣都做得認真漂亮,是「別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
其實,這要多虧多多的媽媽,多媽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虎媽」。
她允許孩子打耳洞,染髮,但不允許孩子練琴偷懶。
其實多多在學琴的路上,多媽常常被氣得不輕。因為多多常常不願意練琴,是多媽很嚴厲地「逼」她。
網友曾收集多多8年來學琴的視頻,每個孩子在學琴路上要克服的困難,多多一樣都不少地經歷過。只不過,差別在於,學鋼琴的孩子越來越多,但能堅持8年的卻少之又少。
堅持這件事,很多時候靠孩子自己是很難實現的,需要父母在身後用力推一把。
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練習》中說:
「我們留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是幫助他們發展出本來認為自己不可能具備的能力,從而挖掘出自身潛能,也知道要讓自己的夢想成真,要用什麼方法,付出怎樣的努力。」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靈魂喚醒靈魂,細水長流的慢功夫。
一切教育的根本是親子關係,告訴孩子拼盡全力,但可以接受一切結果。
最後,想送給孩子一段話:
並不是一定要成為別人眼中合格的大人,只要向著自己的內心去選擇就好。
不用很完美,只有60分也ok,失敗了也沒關係,偶爾想逃離也可以,沒有什麼應該要做的事,而是有什麼想做的事。
路可以慢慢走,夜風可以輕輕吹,只要你願意,願意相信自己。
尊重孩子,幫助他規劃未來,更要給他愛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