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愛德華二世》因為他比全世界的人都愛我

2021-02-13 一時興起spur

告別古希臘,跨過古羅馬,在威廉·莎士比亞之前,克里斯多福·馬洛出現了。他的《帖木兒大帝》《馬爾他的猶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似乎更廣為人知些,但《愛德華二世》卻被評為他最精湛的作品——融合時間跨度近20年的歷史,為我們展現了愛德華二世在位統治期間所遭遇的種種愛恨、神權與王權衝突、貴族的分歧與叛亂,直至被謀殺,其子愛德華三世繼位後對暴亂的處理。我一直很想探究,自己為什麼喜歡西方歷史,尤其是權謀爭亂的這一面,它和我國古代的權謀政變、歷史風格有何不同?是它更黑暗,更變動,更具戲劇性嗎?因為從經濟基礎出發,西方文化更為個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必然、規則就不如我們那樣強與穩固,信任與背叛,只在一瞬間。兒子反抗父親,極為普遍。兄弟可以反目,敵人可做朋友,由愛故生恨,權力與欲望,充滿誘惑,有時又最講虔誠。這些最為吸引我,除開個人興趣,也許也有和當下這個時代的共鳴。我們也被這樣的經濟、文化所衝擊著,要找回堤壩,而一時又抽不走巨大的水流,在這種混亂中,我們應當怎麼做呢?

歷史上的愛德華二世處境非常尷尬。他的父親愛德華一世人稱「長腿愛德華」,不僅身材俊朗,有一雙長腿,還是一代有作為的國王,儘管手段鐵腕,晚年昏庸(各方面其實有點像李世民)。他有多個孩子,但男嗣很少,愛德華二世的繼位可能讓他死不瞑目也未可知。而愛德華二世的長子兒子愛德華三世,少年繼位,同樣有著優越的外形條件和不乏的果敢,在短短幾年間逐漸穩定國家局面,解決父輩祖輩的遺留問題,並在歷史上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包括愛德華三世的繼位者也……就好像有某種基因只在愛德華二世這裡變了異。他成長環境裡姐妹眾多,或許因此才養成了在父親眼裡懦弱優柔的性格,為鐵血的父親所厭惡,又苦於沒什麼備選。不得不繼位後,也事實證明確實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與父親留下來的老臣們想來是相看兩厭,好在他有一個後來被譽為「法蘭西母狼」的妻子。十歲的年齡差意味著伊莎貝拉嫁給愛德華時才十二三歲,但年齡並沒有阻擋伊莎貝拉聰慧、果斷逐漸顯露,大多數時候正是靠這一點,愛德華二世的統治才沒有全面崩盤。但很快,愛德華二世對出身平凡的蓋維斯特的寵愛達到了令舉國上下人人討伐的地步,有人說他是愛上了他,有人說他是著了魔,總之他就差提出要和蓋維斯特共治天下,平分王座。這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他眾叛親離,在戲劇作品中更成為他被逼退位,被臣民謀害的導火索。

從各個方面來說,愛德華二世都沒有做成一個好的國王,他甚至也不是尼祿、路易十四那一類的,也沒有像亨利八世那樣為愛而留名。這與他的個性固然相關,但通過作品我們看到了愛德華二世作為人,尤其作為「受害者」的一面,時代、制度之下,貴為國王又如何?他的確是軟弱平庸,沒有大抱負,缺乏責任感,絕非人們心目中「好國王」的形象。但倘若他是普通人,這些「缺點」似乎也沒什麼,但作為國王,這些便成了他的奪命鎖。談到羅馬歷史劇的誕生時,一方面是羅馬人在藉以肯定讚頌自身的偉大光榮勝利,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常常想要跳出自身,當時的情景,來思考歷史。

愛德華二世此時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呢?他自幼訂婚,而後結婚的伊莎貝拉很愛他,但由於他對寵臣的感情而逐漸變成了嫉妒、仇恨,最終實現了報復,真正應了傳言裡與莫蒂默結為情人,並帶著兒子與愛德華二世實現武力對抗;小莫蒂默則幾乎從頭到尾都在撒謊、掩飾,前一秒保證只是反對蓋維斯特的存在,下一秒就連同國王一起試圖推翻,口口聲聲是為國家考慮,其實全是自己利益先行;斯賓塞完全是國王身邊最常出現的趨炎附勢之徒,一再慫恿國王的情緒力量化為暴力手段;主教則時時想要以上帝之名來控制國王;身為弟弟的肯特是站在國家角度上考慮的(這就是西歐歷史上一次次重演的悲劇,即使次子再優秀,但也同時因為他品性高尚,所以他不會做出奪權之事,常常不僅無法改變大局勢,還會有性命危險),他為了王國的利益反對過哥哥,但對於哥哥的愛護又讓他在危機之時跳出來,決定保護哥哥的性命,照看他的孩子——肯特應該是這部劇中最好的存在,但站在愛德華二世的角度,他仍然感到弟弟的背叛。而他所寵愛的,恨不得把世界上一切都給他,逼急了願意和他一起私奔的蓋維斯特,其實非常殘忍粗俗,愚昧軟弱,只是恃寵而驕之時才顯一把威風。沃裡克與蘭開斯特代表貴族階級利益,他們從始至終對國王指指點點。

縱然國王確實有錯,但從不多的字句裡仍然可以看到他的另一番心聲,他對每每向他表白愛意的伊莎貝拉從不信任(想想,在你十歲出頭的時候母親指給你一個剛出生的女嬰說,這是你未來的妻子),對大多數臣子也都抱著戒備之心,受到神權、貴族的鉗制,幾乎都與他自己的心願背道而馳,包括籤請願書,和頒布一些政策,基本上也是兩方僵持下,國王無奈的妥協,他完全不像一個國王,更像個木偶小孩,被鉗制還不算,還要被欺負,人人都想從他這裡拿走點什麼,那些說給他聽的好話,也不過是最廉價的交換籌碼。到最後,仿佛名義上他對蓋維斯特人人誅之的感情只是名義,實則就是眾人各有各的謀劃,想要推翻他的統治讓他下臺,退位還不算,甚至要殺死他。國王的確不應濫用自身權力,但貴族們這樣不合我意便暴力反逼、掀起革命的方式亦不可取,這些問題或許就是英國歷史從十五世紀走到今天的原動力,既然要保留血緣的傳統,就必須考慮到會有各種各樣的國王,制度不僅要保證最大可能優化繼任者,還要保證即使碰到愛德華二世這樣的國王,國家仍然能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並在不穩定的局面前有所準備與解決方案——這就是當今的英國皇室,但同時也少了很多傳奇色彩,更多的是八卦橫生,不知道在未來皇室會不會面臨被廢黜的可能——之前看到有人說《大憲章》:它並不是限制王權的一道利器,而是正因為規定國王也必須遵守公民法律,才得以讓皇室保留至今。

馬洛的戲劇總是很跳躍,無論是場景之間,還是敘事情節之間,甚至情緒之間。他也喜歡在一部戲劇中主要突出一個人物去描繪,他的劇作命名就可看出,其餘角色都更為臉譜化。這種手法常常讓觀看者皺著眉頭,無法享受情節上的精彩,卻對其主人公感同身受,久久不能忘懷。有人說馬洛想要表現,愛德華二世的個人乃至涉及到的整個歷史階段悲劇是由於其自己的性格弱點,我不很贊同,我認為他想表現,國王這個位置的種種難處,以及讓一個不適合甚至也不想做國王的人坐在國王的位置上,發生的只可能是悲劇的悲劇。這也是今天,在如此強調自我選擇的時代,西方王室成員仍然不免一代代繼任者從出生就被規定的命運軌跡所帶給我的好奇與疑惑——他們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勇於承擔,不畏責任,但在他們各自所作為「人」的人生中又都是在面對什麼樣的困局呢?

相關焦點

  • 【悲情不倫戀】愛德華二世的王寶強式婚姻
    編劇與導演不僅讓這對俊男靚女偷偷的在一起,還在片尾,將一頂碩大的綠帽子帶到了英王愛德華二世的頭上。雖然這等狗血劇情在歷史上毫無依據,但愛德華二世的綠帽子絕非空穴來風。結果是性格日趨暴戾和殘忍,這在很大程度影響到了還在成長期的愛二爺的發展。由於愛大爺長年在外跑業務,兒子愛二爺從小就和母親以及姐妹生活在一起,再加上他沒有其他的兄弟,這使得他性格中存在不少缺陷。在這種缺乏父愛,過早喪母的環境下,愛二爺形成懦弱害羞,毫無男子氣概的性格,並對朋友存在依存症。搞基就成為了他日後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情感方式。
  • 被燒紅鐵條插入肛門致英王愛德華二世死亡!慘叫聲傳到幾裡外的村落!
    其開國之主亨利二世夫妻父子之間的故事就很有戲劇性。亨利二世因娶了法王路易七世的妻子埃莉諾而成為龐大的金雀花朝的開國之主,疆土之大,橫跨海峽兩岸。而金雀花的君主也從此和法國的君主開始了世世代代糾纏不清的過節。 亨利二世的兒子都不白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獅心王理查。他於1189年到1199年在位十年,基本上都在外作戰。這哥們其實也是個同性戀,所以沒有後代。
  • 兩位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維多利亞女王是什麼...
    維多利亞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莉莎白二世女王。而伊莉莎白的父親約克公爵,是維多利亞女王兒子愛德華七世的孫子。 伊莉莎白(Elizabeth)小名常被稱為「麗麗白」她有一個妹妹叫瑪格麗特(1930年8月21日至2002年2月9日)。 伊莉莎白出生後,排在皇位繼承第三位,僅次於她的父親和他的哥哥威爾斯親王愛德華。
  • 《英國王室之子》 黑太子愛德華和愛德華三世
    因為人們都說,他不僅是一位勇敢的王子,而且彬彬有禮;敵人聽到他的名字聞風喪膽,而朋友們聽了卻喜笑顏開。黑太子的父親愛德華三世[2]一直都沒有放棄要收復法國失地的願望,所以花了整整兩年時間籌集資金和船隻,組建軍隊。在斯魯伊斯附近,愛德華三世向法國人發動起進攻,於是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戰。[3]最後,英格蘭勝利了。
  • 腦洞 | 英國國王奇葩外號大賞, 被爆菊的愛德華是誰?
    另一廂,遠在諾曼第的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德及其兒子亨利二世自然不答應,兩邊勢力在激戰了十五年之後都感覺身體被掏空,於是約定不要打了,說好了等叔叔史蒂芬仙逝以後就由侄兒亨利二世繼承王位。幸運的亨利二世沒等多久,四年以後他就熬出頭成了國君,一個新的王朝開始了。
  • 菲利普對愛德華王子的偏愛:為他備好了能和查爾斯「奪權」的資本
    眾所周知,三個兒子裡菲利普最欣賞的就是二兒子安德魯,因為老親王認為他最像年輕時的自己,也最符合自己對兒子「硬漢形象」的期望,最不滿的自然就是長子查爾斯了,老親王一直告訴朋友自己和女王一直堅持到現在就是為了不讓查爾斯繼位。不過,三個兒子中親王最喜愛的卻是小兒子愛德華。
  • 我寧願他只記得我最初的模樣——《剪刀手愛德華》
    意外闖入古堡的化妝品推銷員佩格發現了愛德華,處於同情把他帶回了家。愛德華很快憑藉自己靈巧的剪刀手和溫和的性格贏得了周圍人的喜愛,而單純的愛德華對佩格的女兒金也心生好感,金也慢慢的被愛德華的善良與單純所吸引。但好景不長,一連串的意外與誤解使得鎮民們對愛德華的追捧和喜愛轉換成了排斥與疏遠。愛德華也為此以及無法擁抱自己所愛的人而感到惶恐不安。
  • 愛德華八世:老子就是執迷不悔
    經歷了幾段戀情之後,1934年,他認識了我們的女主角,沃莉絲.辛普森(Wallis Simpson),aka辛普森夫人,因為當時她不僅是已婚,而且還是二婚。愛情這東西,實在是太玄妙了,愛德華八世遇到沃莉絲之後就無法自拔,喜歡得不得了,儘管當時她還是有丈夫的!而且恕我直言,無論是以當時還是現如今的審美,沃莉絲.辛普森都算不上大美女,頂多就是長的湊活。
  •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1905年,俄國革命,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宣布改革,實行君主立憲。但是亞歷山德拉皇后並不想失去手中的權力,她認識了騙子拉斯普廷,這個本是西伯利亞農民的人變成了僧侶,能夠挽救皇位。喬治五世、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的關係都是表兄弟,本來自身就有德國味道,如果再接收一個德國皇帝的表弟,喬治五世擔心會引起人民的更大反感。而且國際工人運動轟轟烈烈,英國國王的私人秘書斯坦福·德漢姆勳爵擔心尼古拉二世的到來,會引發英國反君主革命。但是與英國王室的不甚熱衷相反,英國議會則是對此特別感興趣。他們希望,通過接收尼古拉二世,讓俄國軍隊無論如何不能退出一戰,這樣可以繼續牽制德軍。
  •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母親是唯一重要的角色
    當下,許多女性都面臨著事業與家庭間的取捨權衡。如何在職場充分實現社會價值,同時給孩子提供來自母親的關愛、支持、教育和陪伴,是很多現代女性終其一生都在探索和實踐的課題,就連全球權力最大的女性之一,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不例外。
  • 有關於伊莉莎白二世那些古怪的陰謀論
    那麼,有關於伊莉莎白二世的陰謀論又有哪些呢?英國女王是變身的蜥蜴人最為搞笑的陰謀論便是有人說伊莉莎白二世是蜥蜴人的化身,還有人對此深信不疑。這項想法其實是來源於BBC主持人大衛·伊克的說法,他認為不僅是伊莉莎白二世,還有多個政治人物都是變形而來的蜥蜴人。
  • 歐洲皇室歷史上最血腥的滅門慘劇——尼古拉二世的被處決
    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個被推翻了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下場到底是怎樣的。  前段時間,阿姆斯特丹的Hermitage 博物館舉辦「沙皇的晚宴」展覽,精緻陳列和講述羅曼諾夫王朝從葉卡捷琳娜二世到尼古拉二世期間,沙俄宮廷宴會、服飾、時尚、禮儀和餐具文化。
  • 愛美人不愛江山!愛德華國王為愛任性退位,婚後生活卻是一地雞毛
    愛美人不愛江山!愛德華國王為愛任性退位,婚後生活卻是一地雞毛雖然經歷了二戰後,歐洲王冠掉了一地,但英國王室卻保留了下來。因為歷史淵源和伊莉莎白二世的努力,如今的英國王室依然是民眾的信仰。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就是英國王室那位大名鼎鼎的愛德華八世。
  • 《剪刀手愛德華》:愛德華剪下的每一片雪花,藏著愛與孤獨的力量
    正因為沒有完整的原生家庭,從小沒有受到更多的愛,也不懂如何去愛,使得愛德華的內心一直是孤獨而封閉的。不慎被警察逮捕後的愛德華,為了保護金沒有吐露真相,事後也沒有和任何人解釋。從此,周圍的人都把他看成蓄意搶劫財物的危險分子,對他以及佩格全家敬而遠之。沒人再敢找他修剪樹枝和設計髮型了,甚至佩格家每周要舉行的宴會都沒人來參加。在我看來,世界上最讓人難過的事情就是你的好心和善意被別人無情的踐踏。
  • 這幾點證明,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娶辛普森夫人退位,是藉口
    號稱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不能迎娶辛普森夫人而退位,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愛德華為了愛情退位了。他「愛美人不要江山」的舉動,震驚了世人,至今人們都津津樂道於此,因為,歷史上,也就他這麼幹了。但是,這樁最偉大的愛情的最炫目情節,愛德華的退位的原因,他聲明的為了和辛普森夫人結婚,其實是個幌子。
  • 他不愛江山愛美人,比愛德華八世還多情,為情人兩次放棄王位
    卡羅爾二世是羅馬尼亞國王,是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國王,他曾兩次為情人放棄王位繼承權,選擇私奔。所以他被稱為風流國王,以花花公子聞名於世。 不過,他為愛兩次放棄王位,也算得上是傳奇了。 說起羅馬尼亞的王室,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這裡先上張地圖讓大家對這個國家的方位有個大概的印象。
  •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對英國意味著什麼 By 安德魯·羅伯茨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的九十一歲生日剛過,在這個時間我們不妨探討一下,這位了不起的女性對英國、大英國協和全世界意味著什麼,原因又是什麼。中國自1911年就不再有世襲國家元首,所以中國人也許會覺得君主制和王位是荒誕的時代錯誤,但君主制在英國運作得很好,在另外十五個尊伊莉莎白二世為女王的國家也運作得很好。女王九十多歲了仍然身體健康,並且每年要出席三百多場公開活動,這很了不得。
  • 極簡英國史(三):金雀花王朝┃獅心王┃長腿愛德華┃英法百年戰爭
    3.4 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一共8位國王:亨利二世,獅心王,無地王,亨利三世,長腿愛德華二世,愛德德華三世,理查二世名君倍出因為亨利二世的爸爸安茹伯爵喜歡往帽子上插金雀花而得名出身高貴還把獅子的心給挖出來,因而得名 他很小就和他的兄弟以及父親自相殘殺最後把亨利二世(誘姦兒媳婦)逼退位鬱鬱而終這個國王滿口法語 一句英文也不會說他呆在英國的時間加起來都不超過半年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打仗根本不關心英國的國政
  • 《剪刀手愛德華》:一個人愛不愛你,要用心體會
    愛情,自古就被人稱讚,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麼?我想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因為,談及愛情,沒有誰不心生嚮往。我們知道「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生化蝶」,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也了解過「洞中歲月容易過,人間苦難最難捱」的白素貞與許仙;這些堅貞不屈的愛情,都曾感動過無數人。
  • 我不想做storybook最後一個編輯
    那時我在一所工科學校念土木工程,距離畢業沒剩幾天,正愁著畢業設計要怎麼收尾。 鄰校念文科的朋友早就閒了下來,天天變著花樣給離校的日子倒數。 有晚他給我推了一個故事徵稿,我也沒仔細看,當時只覺得好玩,就寫了個故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