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減排空間收窄 大氣治理進入深水區

2021-01-10 央視網
環境部:減排空間收窄 大氣治理進入深水區

原標題: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聚焦「空氣汙染」,中國主題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上,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GDP相比2013年增長39%,能源消費量和民用汽車保有量分別增長11%和83%,而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42%、68%。

  《報告》顯示,從2013—2018年,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2018年,我國PM10平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7%;北京PM2.5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降幅43%,《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全面實現。

  儘管取得階段性進展,《報告》顯示,我國尚有6成以上城市的PM2.5年均濃度仍未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要求,即35微克/立方米,與世界衛生組織10微克/立方米的準則值有較大差距。北方地區秋冬季重汙染天氣仍舊多發頻發,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已進入深水區。

  「隨著區域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大氣汙染物減排空間也進一步收窄,治理難度越來越大。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尚未根本轉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說。

  能源基金會環境項目主任劉欣說,臭氧超標城市比例快速增加,大城市二氧化氮尚未達標,城市空氣品質綜合日達標率相對較低。想享受「清潔空氣」,還需在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上繼續加碼。

  劉欣建議,針對現階段空氣汙染問題,應以PM2.5和臭氧為重點,加快實施多汙染物協同控制的空氣品質達標規劃;完善揮發性有機物活動組分排放清單,嚴控交通、煉油石化和家具、印刷等溶劑使用行業排放;加速部署零排放清潔交通客貨運體系等。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說,大氣汙染問題並非中國獨有的,世界上很多國家也經歷過或正面臨大氣汙染的困擾。在最近6年的大氣汙染治理實踐中,探索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盡責、公眾參與」的中國模式,對其他同樣面臨嚴重空氣汙染的國家和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記者 李禾)

相關焦點

  • 「降碳」已成大氣汙染治理「牛鼻子」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推出的『大氣十條』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讓空氣品質改善非常明顯。但目前,治理正進入相對困難的瓶頸期,越到後期、難度越大。若把現行措施比作『地面攻打』,如今僅僅靠地面力量已經越來越費勁,急需呼叫『空軍』支援,為深度治理大氣汙染提供強有力的推動。」
  • 中國綠髮會:「十四五」大氣汙染深度治理的問題與建議(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11月24日,由中國綠髮會國際環境專項基金主辦的「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第二次座談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就《「十四五」大氣汙染深度治理的問題與建議(徵求意見稿)》展開討論,現將徵求意見稿內容刊發如下,邀請社會各界共同諫言。摘要:今年是從2018年開始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新的「十四五」大氣汙染治理規劃的時間。
  • 全國人大代表銀燕:推進大氣環境資源基礎監測
    這段時間,全國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院長銀燕一直忙著給本科生授課,為研究生複試,「昨天從早上7點開始一直忙到下午5點」。儘管最近的日程密不透風,但銀燕早已做好了赴京的準備。「我的專業是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更傾向於環境汙染的科學機理,履職後開始更多關注社會現實需求,關注汙染治理的宏觀、科學管理。」銀燕表示,通過近十年的努力,我國大氣汙染已從超重階段轉向較重階段,汙染物排放控制也從全面減排轉向重點減排。「要深入治理汙染,不能僅看汙染物的單一指標,要看綜合指標。」
  • 安順開展大氣治理 藍天白雲空氣清新
    藍天白雲下,安順經開區婁湖生態溼地公園絢麗多姿  婁勇平  攝 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不僅存在於群眾的身邊感受,也體現在這一組組數據上。「十三五」以來,安順市加速大氣治理步伐,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數據顯示,2019年安順市大氣汙染物與2015年對比,二氧化硫減排10625噸,降低26.23%;氮氧化物減排3842噸,降低13.36%;煙(粉)塵減排5400餘噸,降低49.5%。
  • 蔡銀寅:《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2018)》丨新書訊
    一方面,結合大氣環境資源數據和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可以判斷本地大氣環境資源的消耗程度,估算汙染物排放增減對空氣品質的影響,進而制訂相對科學的汙染物排放控制計劃;另一方面,掌握大氣環境資源數據,有利於優化汙染物排放的空間配置和時間配置,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在排放量不變的條件下,獲得相對較好的空氣品質。站在經濟學的角度看,大氣汙染治理實際上是大氣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
  • 【專家談】省環科院院長:大氣環境治理需要人人參與
    省環科院院長、研究員葉宏撰文表示,這正是成都提前科學部署,持之以恆地推進治理工作,帶來的實效。  以下為撰文全文。  大氣環境治理需要人人參與  一微克一微克地摳出藍天  今年以來,「成都藍」不斷刷屏朋友圈,我雖未久居成都,依然時常通過手機屏幕領略到成都的美景,有藍天白雲,也有雪山晚霞。
  • 貴陽:聚焦環境治理 全力守好生態底線
    1月7日,貴陽市「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活動——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之「聚焦環境治理,全力守好生態底線」舉行。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貴陽市森林覆蓋率從46.5%提高到55%,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從10.95平方米提高到13.16平方米。
  • 碳達峰任務艱巨,汽車業如何精準減排
    汽車產業一直是碳排放治理重點,如何高效實現治排減排是行業面臨的重要任務。11月26~27日召開的2020第6屆機動車排放控制與監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圍繞治排減排技術與方法,業內100多位專家學者進行了研討。
  • 平原縣四個發力加強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冬防以來,平原縣在嚴格落實國家和省市工作要求的基礎上,聚焦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在重點企業減排、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揚塵汙染治理上發力,有效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一)在揚塵治理上發力。一是根據德州市《關於調整高汙染燃料禁燃區的通告》,劃定我縣禁燃區範圍、明確高汙染燃料類別,並對禁燃區內村莊戶數進行全面排查。二是由縣發改局牽頭組織開展散煤禁燒聯合檢查,以城中村及農村住戶取暖為重點,加大潔淨煤推廣力度,堅決遏制散煤復燃蔓延勢頭。三是突出煤炭質量管控,從市場流通源頭入手,堅決取締各類散煤銷售網點,嚴厲打擊劣質煤生產和銷售的不法行為。
  • 中國綠髮會召開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座談會:聚焦「十四五」深度治霾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倪元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髮會」)日前主辦大氣汙染精準治理第二次座談會,聚焦近年來大氣汙染治理的得失,直面當前治理爭議和分歧,探尋治理短板
  • 專訪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生態環境保護要...
    從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兩步走」目標導向來看,我們還需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此,未來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實際上就是上述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三個方面,即如何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特別提高改善的穩定性,二是綠色發展,三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推進碳減排任重道遠,必須將推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作為綠色發展的戰略路徑,持續跟進,一以貫之。」龐驍剛直言。  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房慶認為:「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下,必須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提高工業能效與節能相關技術結合起來,共同擔當起碳減排重任。」
  • 轉發|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旗幟》雜誌發表署名文章...
    近年來大氣汙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細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重汙染天氣明顯減少。但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呈逐年上升態勢,成為影響環境空氣品質的又一重要汙染物,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成為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
  • 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後 成都各級各部門全面落實減排措施
    升級為橙色預警後,為及時發現並處置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期間各項環境違法行為,有效降低汙染物累積速度,12月26日,成都市「三大戰役」辦副主任、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曠良義在成都市大氣汙染防治調度指揮中心對橙色預警管控情況進行再調度、再部署,通過數智環境系統實時查看各區域汙染源現狀,對異常點位及時進行現場指揮,對各區(市)縣開展統一調度指揮。
  • 新華國際時評:阻礙減排進程,貽害全球生態環境——美國威脅全球...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阻礙減排進程,貽害全球生態環境——美國威脅全球安全「七宗罪」之四  新華社記者  美國一些機構和政客近期在環境領域污衊詆毀中國,發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還大言不慚稱美國才是全球環境保護的貢獻者
  • 8-11日北京或現重汙染 最嚴減排範圍擴至山東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主任、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北京市副市長張工在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會場現場指揮、調度APEC空氣品質保障措施落實情況。  通過視頻連線,6省區市環境監測部門就各地未來幾日空氣品質級別以及首要汙染物和空氣品質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所謂交互式,一方面是指五大模塊間普遍存在相互影響的情況(例如減排措施既會產生環境影響,也會產生氣候影響,而氣候影響又反過來影響環境);另一方面是指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的實施影響人群健康的同時,人群健康影響的結果也可能反過來指導減排措施的選擇(如鏈條⑦所示)。四、主要影響機制下的具體研究方法有哪些?
  • 藍天下的汙染:臭氧來襲 PM2.5後臭氧治理提上日程
    5月15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與去年相比,2020年大氣汙染治理的最大變化,就是要應對臭氧濃度上升問題。  一種不分窮富的汙染物  中國的臭氧汙染問題的浮現,是一個緩慢而逐漸積累的過程。
  • ...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環辦便函〔2020〕350號
    聯繫人: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 許碩  電話:(010)65645572  傳真:(010)65645580  郵箱:dqsgdy@mee.gov.cn   附件: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20
  • 《河北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解讀
    >  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京津冀2020-2021年秋冬季攻堅方案》),深入實施《河北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切實做好全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省大氣辦制定並印發《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