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產生於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歐洲,其名稱來自於德國的「Lied"—歌曲,一種以著名詩人的詩歌為詞,以詞譜曲的聲樂體裁,並且伴有如歌的鋼琴伴奏,演繹時人聲與鋼琴伴奏水乳交融,意境悠遠。該體裁於上世紀初傳入我國,學堂樂歌是我國早期藝術歌曲的雛形。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由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作詞)和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作曲)合力完成,該歌曲寫於五四運動之後,時值民族文化勃發之際,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劉半農
趙元任
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寫於1926年。這首歌曲的旋律優美流暢,歌詞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描寫,將歌詞賦予了詩意,營造出一種青年在獨自吟唱的感人場景,表達了主人公對「他」的種種思念。歌詞原名《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劉半農先生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詩歌。當時劉半農在倫敦留學,把對祖國、妻子的思念之情傾注於字裡行間,溫柔繾綣中不乏大愛的情懷。特別要提的是,劉半農首次在詩歌中用到了「她」,與男性的「他」區分開來,在中國語言學界是一大進步。
六年後,在哈佛任教的趙元任看到這首詩歌,對飽受磨難的祖國有著同樣強烈的感受,滿含深情,用心將這首詩歌譜寫了旋律。當時國內音樂界處於學堂樂歌盛期,但趙元任先生突破了學堂樂歌「借曲填詞」或者在創作方式上的「拿來主義」的創作形式,「他的作品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鑑了歐洲藝術歌曲的創作方法的獨創性很高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於1928年版的《新詩歌集》第一次刊登,立刻在當時文藝界引起巨大反響,尤其是受到青年的喜愛,成為上世紀三十年代最受歡迎的藝術歌曲之一。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曲調特徵
簡樸精當,富有民族色彩的曲調
歌曲的曲調對四段歌詞的處理,大致都是先對前兩句詞進行景物描繪,經過「啊」的深沉詠嘆,再過渡到對後兩句詞的激情抒發。在景物描繪上,曲調整體風格是簡潔樸實的,然而,由於每段的景色各有不同,曲調的處理也就各自有別。第一段為表現「微雲」與「微風」,曲調大部分都是以小跳與級進徘徊在四度之間,給人以一種平和柔美、靜中有動的感覺。第二、三兩段各自前兩個樂句的旋律的節奏和音型雖然基本相類似,但由於季節的各不同,所以運用了不同方向的跳進轉級進,使歌曲的前段曲調連綿而起伏表現出了那種愛戀的動人情景;後段的曲調正好相反,點化了落花和魚兒「慢慢流」、「慢慢遊」的狀態。
第四段前兩句在對「枯樹」、「冷風」、「暮色」的描繪,主要以級進的曲調在低音區裡進行,使情緒變得暗淡、感傷,但卻蘊含著濃重的苦戀情思。在抒發情感的方面,曲調總體上保持著簡潔樸實的特點,而在每一段的個別處理上又突出細微的差別,既精確又細緻。運用由低到高的同向級進和上行的小跳進,而在第四段中不僅再現了一、二段的曲調,還增添了四度同向跳進和三度、六度兩個連續反向跳進,為反向大跳之前的反向做足了「功課」。點睛之筆「教我如何不想他」更是用到了京劇中西皮原板過門部分,巧妙之餘讓聽者倍感親切。
多變而有序的調性、調式轉換
為便於深刻細緻、層次能夠更加分明地刻畫歌詞中的不同景色以及複雜感情,作曲家突破了對傳統民族音樂中少有轉調的舊模式,充分調動了調性、調式的表現功能,為歌曲設計了以E宮調為中心的E-B-E-e-G-e-E的近關係調性和同主音調性的布局。歌曲的開始用E宮調式,對第一二段的春日、夏夜進行了恰如其分的簡潔描繪;第二段的結句由於曲調落在屬音
上,其後的第一間奏轉到了B宮調,以鞏固屬音的調性,但在之後的第二間奏立刻回到了E宮調,凸顯主調的絕對核心位置;表現悽清秋景的第三段,曲調再次從E宮調轉到了同主音的e羽調上。同主音轉調在西洋調式中使用較多,是對比性較強的轉調手法,用於這段出現的朗誦式的樂句,暗示內心感情出現了波動或碰撞,而最後一句又回到e羽調的同宮系統G宮調上,讓歌者重溫了第一段末句帶有深沉的思念音調;第四段描繪的是冬天的景象。調性又轉到了e羽調,小調色彩的使用使情緒又變得暗淡起來。最後調性又轉回到e調的同名調E宮上,最終完成了調性的回歸。多種調性布局,逐漸把情緒推向高潮。這首歌曲的調性滲透了西方大小調式的色彩,但始終以中國民族調式為核心,寓意了作者雖然身居海外,不忘祖國和親人的拳拳赤子情懷,「調性情感」的巧妙運用,深化了「教我如何不想他」這個主題,而「他」更是一字雙關的傳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真摯愛情的嚮往。在這樣一首篇幅不大的歌曲中,運用調性、調式的轉換,豐富了歌曲的藝術表現力,使歌曲得到了升華。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演唱特徵
聲音以及氣息的控制
在新文學運動中的趙元任和劉半農,雖身處異鄉,但懷著對祖國和親人的無限眷念,寫下這首充滿深情的藝術歌曲。這首歌曲情感很細膩,演唱時無論是聲音還是氣息都要做出適當控制,應與所要表達的情感一脈相承。音色也應該是溫潤、黯淡、內斂。當然,要用心領悟,用心演唱,準確表達情感才是最終目的。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四段歌詞的結構是相同的,一般都會把它處理成一首分節歌,但作者卻使用了變奏曲式這與歌曲情感的層層遞進相得益彰。這樣一首蘊含著深厚情感的歌曲,歌唱時是不能用一種的音色來表現的。每段的一、二兩句都是以弱起的形式,所以前兩句音色的效果應是柔和、圓潤微暗一些,這時運用的氣息力度就要比較小一些,這樣才能使弱起部分的氣息流暢、平穩,音色變的柔和飄逸,聲音連貫通松,以柔和的色彩展開抒情的段落,表現出了淡淡的思鄉之情。力度控制的支力點高與低、強與弱,都會影響到音色表達的效果,氣息要弱這樣才能達到弱起的效果。而在每段的第三句中出現的「啊!……教我如何不想他」,這時情感達到高潮部分,在氣息的運用上力度就要相應的較大,音色中可以聽出歌唱者所傳達的各種不同的情緒。
咬字吐字的把握
歌唱是語言和音樂的相結合,語言和聲音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是歌唱藝術的中基礎,它不僅是能產生優美旋律的依據,而且還能通過咬字發音與動聽的音樂旋律相結合,刻畫出深刻豐富的音樂形象。
《教我如何不想他》第一段的第一句「天上飄著些微雲」是齊齒音和開口音的並用,吐字咬字的時候,嘴巴的動作要迅速敏捷,張的不能太大,如果不能做到這兩點那麼聲音就不容易統一和保持住。第二段前兩句採用押韻的方式,全是以ang為韻腳,而且ang為韻腳的兩個字都是開口音,所以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是比較容易準確的咬字吐字。海(hai)與洋(yang)、月(yue)與光(guang),這兩對詞在發音時前面的海洋的音響與共鳴顯然要比後面的月光要強。「月」是攝口音,字的著力在嘴唇上,要從一個攝口音轉換到開口音,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第三段中主要是以iu為韻腳,iu這個發音時很難吐字清楚,而第四段發音與第二段是差不多,但是一二句以an為韻腳,歌唱時要注意咬準確吐清晰。作為語言學家的趙元任先生在創作這首歌曲時尤其注意曲調和歌詞中的聲韻、語調的關係,使其更具「中國派」曲調特點,他在歌曲創作中對漢語和音樂關係的認識和成功實踐給後人提供了重要的作曲經驗。
情感的表現
對於這首藝術歌曲在演唱時的情感表現,有幾個方面是要大家注意的,即再演唱時的肢體語言的運用,歌唱時的面部表情在演唱時的運用。
1.肢體語言的運用
得體的肢體語言能夠使歌唱更加豐富和立體化,也更具感染力。歌唱中的肢體語言與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內容要完全吻合,不然就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甚至給歌唱者帶來額外的負擔。歌唱中的肢體語言注重恰當、適度,更要準確把握歌曲的內在情感,不能對情感的把握僅僅在歌詞表面。所以在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時,一定要了解歌曲背景,對每一段由於情感變化所使用的肢體語言都應隨著歌詞的表達和意境而變化,只有這樣的肢體語言既能給演唱增色,也能加深演唱者與聽眾的交流,以情動人。
2.面部表情的表達
表演是演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當的面部表情能夠讓觀眾從演唱者的表演中捕捉到歌唱的內容,從而產生情感共鳴。當然,面部表情一定要靈活,不能一成不變,要隨著歌唱的內容變化而變化。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第一段面部表情要含蓄和憂鬱;第二段應該是甜蜜嚮往的面部表情;歌曲的第三段則要以迷茫、不安的表情以傳達身處異鄉的孤獨感;歌曲的第四段則是通過表情,以情帶聲表達對自己情感能有所歸屬的渴望。只有與歌唱的內容相配套的面部表情,才能準確地演唱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為劉、趙二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強強聯合」之精品。無論歌詞內涵還是作曲技法,在當時的文藝界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我國早期藝術歌曲中的典範之作。尤其是趙元任先生對作品「中國化」的處理手法,仍有很多借鑑之處,其藝術價值仍被當今文學藝術界研究。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建議學習,分享至朋友圈或好友哦
在聲樂中,氣息對於歌唱是重中之重,掌握了氣息相當於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但是想掌握氣息必須有系統的訓練跟科學的理論支持,那麼如何掌握氣息的演唱方法跟實踐呢?
《劉聰聲樂技巧實戰中級班》帶您
氣息理論知識與實戰方法的總結。幫你解讀聲樂密碼,通俗易懂學聲樂!
長按二維碼,並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點擊觀看
▼
進入課堂頁面
點擊右下角「報名」
收藏連結,等待開課
來不了可無限收看回放
免費加入全國聲樂學習交流群請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更多精彩聲樂技巧視頻直播課請點擊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