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啥閒著無聊看了幾集《奇星記之鮮衣怒馬少年時》(哼,我才不承認是因為吳磊弟弟的盛世美顏),看了還沒5分鐘就第一次有了棄劇的想法,太雷,一場鬥法的戲拍出了芭芭拉大魔仙的質感。後來想想,怎麼著也得堅持到三石弟弟出場吧,就這一堅持,一不小心堅持了十幾集。小啥幾乎每一集都有想要棄劇的衝動,可就是像中毒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一部被彈幕護體的劇
先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說《奇星記》有毒,就是你明明知道他很雷,可就是忍不住想要看下去的欲望,上一次讓小啥有這種中毒感覺的還是幾個月前的《九州天空城》,那部被大家稱為「辣眼睛」的神劇火爆了一整個暑假,主打配合彈幕觀看效果更佳,《奇星記》也是如此,配合彈幕之後滿屏666。一眾演員在一部戲裡一本正經地演雷劇,如果這個時候被彈幕無情戳穿,反而會造成一種「反差萌」的效果。這種症狀的另一種稱謂叫「中二病」,感覺二次元快要統治全世界了。
兩個完全不會武功的人模擬別人比武,還能把對方給定住了…
一個國家的君主看上了大臣家的東西,親自去偷,劇組大概是為了省錢
還有披個隱身衣就能到處殺人的設定,真的挺隨意的
劇組認真,全員演技在線
《孤芳不自賞》的「摳圖演戲」再一次降低了人們的容忍底線,當「實景拍攝」也能成為一部劇的優點,真是想到就心酸。《奇星記》是在寧夏大漠實景拍攝的,拍攝時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二十幾度。光是看演員們說臺詞時嘴裡呼出的那一片片白氣就能想像得到當時有多冷。當然,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大漠壯美的風光為整部戲提升了好幾個level,如果後期調色再給力一點的話,這部戲會更有質感。
「演技是個好東西,希望演員都有」,這是小啥的心聲,相信也是每個觀眾的心聲。《奇星記》很令人欣慰的是選的演員都很貼合角色,並且每個人演技都在線。吳磊飾演的展雄飛是本劇當仁不讓的第一主角,其人物設定和《仙劍》中胡歌的李逍遙異曲同工,都是組隊,尋寶,打副本。很多人也表示在吳磊身上看到了胡歌的影子,可吳磊終究不是胡歌。吳磊是名副其實的小鮮肉,但又不是現在意義上的流量小生。從小哪吒到如今的展雄飛,吳磊的演技越發成熟,卻不會讓人有「油滑」之感。吳磊在《奇星記》的角色裡如魚得水,「讓人覺得他就是那個角色」,這是對一個演員最好的評價。
剩下的四位主演除了陳翔是89年的之外均是90後,也都不是科班出身。他們塑造角色成功的原因除了本身形象貼合角色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年輕人特有的那種認真和靈氣。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雪村飾演的馬大刀,雪村把這個小人物的善與惡,機敏與幽默很有層次地表達了出來,算是裡面最出彩的配角。
值得鼓勵的原創精神
在如今大IP泛濫的時代,《奇星記》劍走偏鋒地選擇了原創,還加入了一點漫畫的元素,令人驚喜的是,《奇星記》的同名漫畫也與電視劇同步進行連載。原創IP同步孵化電視劇和漫畫算是一大創新。當然這樣做是有一定風險的,原創IP沒有原始的粉絲積累,在沒有得到反饋的情況下投入市場很可能「撲空」。《奇星記》之所以敢於這樣做必定也是做了一番調查,看準了市場對於「二次元」的需求,並且這一塊還存在這相大的空白。「二次元」與「三次元」兩線並行,無論哪一條線get到了觀眾的點,對於《奇星記》來說都是勝利。如果《奇星記》不失敗,不管對於原創IP還是「二次元」來說都是一種鼓勵,小啥也希望藉此機會能掀起一股原創IP風潮。
《奇星記》終歸不能算一部好劇
小啥承認已經中了《奇星記》的毒,但必須要正視的是,《奇星記》並不算是一部好劇。《奇星記》播出過半(共51集,截至發稿已經播出28集),豆瓣評分已經從最開始的5.1分升到了現在的5.6分,總體是呈現上升趨勢的。這個並不漂亮的分數已經秒殺了今年至少一半的劇,甚至好多劇的分數可以低到三點幾分。當然你可以說豆瓣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他們的眼光太過苛刻,但當國產劇集體不及格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呢。
這就回到了我們最開始的問題:到底什麼才算是好劇?我們再把這個問題的範圍縮小一下,到底怎樣才算是一部及格的劇?以《奇星記》為例,不論它是現代劇、古裝劇還是古裝奇幻劇,所呈現出來的故事能夠立得住腳是最基本的。和電影不一樣的是,一部好電影可能不用講一個故事,但作為一部劇就一定要學會講故事。故事是講給人聽的,這就確定了故事的第一要義要符合人的基本認知,即便奇幻劇裡面會存在一些違反常識的存在,但按照我們已有的世界觀來推的話,它也是合理的,不然就會出現「天雷滾滾」的效果。《奇星記》顯然沒有達到這一點,大部分打低分的人都是三集以內棄劇,後面無論做得多好,印象分首先就沒了。
從前期協調到後期製作,每一部劇的背後都凝結著無數製作人員的心血,即便是一部所謂的「爛劇」。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終都會導致整部劇質量下降。你可以說自己很努力,但觀眾只看效果。現在的國產劇太心急了,只知道一摸黑往前跑,不會停下來反思。努力很重要,努力對了方向更重要。
還想看啥,留言!別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