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傑 || 一張特殊的「全家福」照片

2021-03-02 金水文學

收到收藏家、攝影家薛勇兄擬編撰一本《老照片:見證幸福》畫冊的徵稿啟事,是在今年2月2日凌晨四點的時候。看完啟事,我的眼角竟湧出了淚水。搜尋遍我的童年記憶,我哪兒有什麼可以見證幸福的全家福啊?從我記事起,家裡就可以用「一貧如洗」來概括。父母成年累月在田野裡勞作掙工分,仍然不能滿足一家6口人最基本的溫飽需求。一種令人絕望的貧困無時不瀰漫在我童年和少年的心頭。我對童年和少年時代最為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是吃不飽肚子。我長弟弟一歲,長妹妹六歲,都在最需要吃飽肚子好長身體的年齡,卻只能把紅薯變著花樣吃;我婆(祖母)上了年紀,她本應受到格外的照顧,但我從沒見過婆在生活上比我們任何人特殊過。倒是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末期,婆不顧年邁體衰,為了減輕父母供養我們三個子女上學的負擔,還為村供銷合作社打工補貼家用。像這樣的家境,如何會有照全家福的雅致和奢望呢?我記得我有生以來照的第一張照片,是1969年在公社政府,即現在的鎮政府所在地唯一的照相館裡照的。那一天,正是在中國共產黨九大召開的日子裡。我和弟弟並排站著,每個人胸前都別著一枚毛主席像章。手裡捧著紅色塑料皮的《毛主席語錄》。雖然家境貧寒,但那天我倆都穿著嶄新的花格棉衣,乾淨整潔。時間的選擇和精心的穿著可以看出,那時我父母的政治站位還是蠻高的。我記得的第二次照相,大約在兩三年以後了。是鄰居家裡給老人過壽,請來了一位攝影師,我們順便搭車沾個光照了一張父母和我們兄妹三個在一起的照片。不知道是因為什麼,我婆沒有出現在照片中,所以也算不得真正意義的全家福。直到我們高中畢業,我的夢想都是每天能夠吃飽飯。我清楚地記得,小學、初中、高中畢業時,學校都安排了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合影照。但學生要拿到照片,必須交一定的費用。我至今沒有一張三個時期的同學老師合影。幾年前通過手機微信看到的,是別人從老師處用手機翻拍的。說實話,有無照片,或者有無機會照一張全家福,在我當時的心目中,根本不重要。我要吃飯,要吃飽飯!我常常有個夢想:長大成人後,每天若能放開肚皮,吃飽白面饅頭或者麵條,我就感覺非常幸福了。

在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終於熬到了1981年。為了吃飽飯,我們小時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在大人的陪同下走親戚。除了過年要給關係最近的長輩拜年之外,按老家習俗,親戚家但凡有紅白事,小孩過滿月,老人祝壽等大事,哪怕家裡條件再差,也得蒸很多花饃前去探望慰問。親戚家就會大宴賓客,熱鬧一天。大人帶小孩走親戚,多有讓孩子們飽餐一頓飯的意思。一年裡,最能讓我們這些小字輩們大快朵頤且瘋玩一天的就要數到衛家給外婆外爺和舅舅拜年了。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好玩好。時隔四十年後,1981年的春節拜年,之所以讓我記憶深刻,不僅僅是吃飽喝足玩過癮了,是因為那年,前來給外婆外爺拜年的人數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

在衛家,大小事情是外婆說了算的。外婆在家裡的地位,有點像《紅樓夢》裡的賈母。外爺是個低調務實不張揚的人。外婆說東,外爺百分之百不說西。聽衛家門前的人們都說,外婆年輕時就很能幹,裡裡外外一把手。正是因為她的強勢和能幹,才撐起了一大家子的天。她在她的兒女、侄子、外甥和我們這些孫子、孫女輩們面前,具有絕對的威望。按慣例,大年初一過後,我們五六家人會挨家挨戶陸陸續續給外婆外爺拜年。常常是一呆就是一整天時間。先和外婆外爺喝茶聊天,接著按程序吃第一頓飯,一般是吃臊子餛飩。這種餛飩我似乎只在老家合陽吃過,外地從來沒有見過。它是用餛飩麵皮包肉或者菜餡兒,像小餃子,下鍋煮熟後,撈進碗裡,澆上提前準備好的臊子,吃起來那叫一個香啊。因為每年拜年吃飯的常態化,我們都有了經驗,都知道,第一碗餛飩吃完,再好吃也不能吃飽,因為,很快就會進入第二個程序,吃席。如果說前面吃的餛飩是鋪墊,吃席才進入正餐。涼菜、熱菜十碗八碗的。外婆是個愛熱鬧的人,1981年春節前,她就通知每年都要給她拜年的親戚們,統一在大年初三集合,舅舅把一眾親戚統一招呼到飯桌上吃飯聊天,非常熱鬧。親戚們不管男女老少都相互見面了,互相也拜年致意,都覺得這種集中統一拜年的形式好。吃完飯,舅舅請來照相師為這個特殊的大家庭照了一張全家福。在這張全家福裡,坐在中央位置的,自然是外婆和外爺。還有姨婆和舅媽。後面一排站著的,是我的父親,舅舅,姨夫和表叔。中間一排站著我母親,姨姨,表嬸及表姐妹等。最前頭一排蹲在地上的,都是年齡小的表弟表妹們。共計28個人。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能夠吃飽喝足的日子和機會也是屈指可數的。再難下咽的飯都得一口一口地吃,再苦再難的日子,也得一天一天地過。記得外婆在我母親面前嘆息地說,這些娃娃以後可咋辦啊!外婆很為她的孫子輩們的前程焦慮。好在這一年,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了我的臉。我如願地考上了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弟弟已經可以吃飽飯衝刺高考了。他也幸運地考取了陝西師大中文系。我後來仔細想了下,外婆的孫子輩、重孫輩,通過考大學乃至研究生取得職業的有十多位;我又算了一下,照片上的表兄弟姐妹,竟也有十多位趕上了國家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列車,在西安開超市,從事商業活動。這一方面得益於她們有較強的經濟意識;另一方面,她們都無一例外地具有勤勞樸實,誠實不欺,善良本分的優良品質。在各自的服務區域,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贏得受服務群眾的讚譽。為西安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也為自己掙得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家業。為贍養父母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也為子女後代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外婆外爺若是地下有靈,看到她們的後代所取得的成就,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四十年眨眼間過去了。照片上的長輩們,已經有三位先後隨著外婆外爺仙逝,留給子孫後代和愛著她們的人們無盡的思念。然而可聊以自慰,和可以告慰早逝的親人們的是,後輩們早已擺脫了貧困的折磨。照片上的多數人家都幸福地生活在大西安這座美麗的城市裡。有一年,我和弟弟給舅舅拜年。舅舅嗔怪我們不在家吃飯,剛坐了一會,沒說上幾句話就要走。他還說,現在你們都這樣,不像在老家時那樣,可以吃飯聊天,熱鬧整整一天。再說,這種走馬燈似的拜年形式,只局限於晚輩和長輩的交流和溝通。長輩與長輩之間,反而沒有說話的機會。於是,在我的倡議下,由我們晚輩輪流做東,在春節學生寒假結束之前,宴請大家吃飯娛樂。從2015年大年初四我請了第一次以後,大家依次輪流。這樣,大家又找到了1981年集體拜年的感覺。一個大家庭四桌人聚集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因為時間充足,小孩可以盡情地玩,大人可以海闊天空地聊天交流。看看下面這張攝於2017年正月初六的照片,大家多開心!

姚敏傑,1963年生,陝西合陽人,西北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西安市志》總編,《西安年鑑》主編。先後獨立或與人合作出版《初唐四傑》《西安史話》《中國醫學倫理道德思想史》等專著,校點《古文筆法百篇》《長安志》《宋詞三百首》等典籍。參與主持《西安百年大事要覽》《西安六十年圖志》《為西安喝彩》《世園在西安》《緩堵保暢西安行》《那時長安》等書籍。業餘愛好辭賦創作,多篇賦作在《中華辭賦》雜誌發表。《西安賦》獲「西安新賦」大賽二等獎;《商洛賦》獲「國人賦商洛」大賽一等獎。

相關焦點

  • 廣播劇《一張特殊的「全家福」》
    她沒有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央求村民去被害現場給丈夫收屍、幫著完成了跨界「全家福」、事後給3歲的兒子改名叫溫赤,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故事不去正面描寫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場面,而是從側面反應他的家庭結構,以及妻子的精神風貌。表現出革命年代裡中國農村女性樸素的責任情懷和共產黨人家屬的堅強意志。
  • 「曬全家福得全家福」每一張照片背後,都在講述一段故事~~
    拍攝於1995年,爸爸、媽媽、我、弟弟和妹妹。正月搭建的彩門會一直延續在2月,吸引很多家庭拍照留念。(照片主人/趙降龍)在我家有一張老照片,現在已經泛黃了。爸爸說那是一九八二年照的,那時的他才十四歲,現在的他已經步入中年,真是歲月不饒人吶!(照片提供/雅芳)
  •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曬全家福得全家福」照片徵集活動
    如果您也有關於全家福的幸福想要分享,歡迎您參與「曬全家福得全家福」照片徵集活動~~照片作為一種特殊載體,真實直觀地記錄了社會的發展歷程,每個時期的全家福,已不是一張簡單的圖像,而是時代變化的鮮活見證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讓我們在「全家福」照片中回味歷史發展變化和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各個時期的全家福老照片,以時代性、代表性、富有故事性,反映原平人民家庭生活美好的發展變化。1、照片數量不限,影像清晰,黑白、彩色不限。
  • 256G內存的手機,也裝不下一張全家福
    /unsplash但是,被問到有沒有家人的照片或合照時,大部分人都對著鏡頭羞澀一笑:「有……但很少。」提到上一次拍攝的全家福,大家都頗為尷尬,含糊不清地表示,「好像已經是過年的時候」。 相冊是生活的縮影,家人的照片只有幾張、全家福一張也沒有,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已經不關心家人了?
  • 都市報為「全家福」家庭送精裝照片
    一張全家福定格了家庭成員間的情感和記憶。
  • 重度照片:全家福
    M·米勒攝,照片大約拍於1861-1864年之間。中國人重視家庭,家庭觀念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民族。攝影傳到中國成為強化家族認同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每逢節假日或者親友聚會往往都要來一張全家合影,以彰顯一個都不能少,全家大團圓。但是綜觀整個中國影像世界,能夠看見的全家福幾乎都是城市富有人家,清末到民國底層百姓的全家福照極其少見。
  • 一個世紀的全家福照片
    M·米勒攝,照片大約拍於1861-1864年之間。中國人重視家庭,家庭觀念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民族。攝影傳到中國成為強化家族認同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每逢節假日或者親友聚會往往都要來一張全家合影,以彰顯一個都不能少,全家大團圓。
  • 一張很平常的三人全家福,仔細一看照片,一家人嚇了一跳
    在外國我們看到有這樣一戶家庭,他們是三口之家,家裡養了一隻貓,每天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雖然家裡不是大富大貴,但是日子過得也是溫暖而平靜,他們這一天在一起拍了一張全家福,可是看到全家福照片的時候,把這一家三口嚇了一跳,這個小女孩的頭上,在房子的玻璃後面,那是什麼東西?大家一看真的以為是一個靈異事件,其實真相併不是這樣,大家往下看看。
  • 史上「最失敗全家福」照片,每一張都有亮點,網友:我也想要拍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心中的牽掛,一家人聚在一起團圓溫馨,這個難得相聚的時刻最應該拍張全家福了。一張全家福定格的瞬間,都是人們追尋幸福的影像記錄,每張全家福都非常溫馨,可是有些「失敗的全家福照」卻往往能讓人捧腹大笑,勾起更深刻的記憶。
  • 能掃到全家福的特殊福字圖片大全 支付寶掃哪個福出全家福
    距離2020年支付寶五福活動結束還剩下3天,目前已經有將近8千萬人掃到了全家福。你還沒有全家福嗎?沒關係,下面小編分享一組能掃到全家福的特殊福字圖片,祝你早日掃到全家福。  能掃到全家福的特殊福字圖片大全  航天福字圖片  可口可樂福娃圖片
  • 用一張照片,讓時光慢走——「定格幸福之我的全家福」徵集活動開始...
    而全家福就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珍貴記憶。一張全家福,不僅能呈現一個家庭的幸福,更是每個家庭成員值得珍藏一生、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全家福裡珍藏著團聚的喜悅珍藏著親情的溫馨更珍藏著穿山越嶺、濃情相聚的愛過去的兩年《直播海南》推出「定格幸福」系列報導引起觀眾強烈共鳴,大家被一張張照片背後的故事給打動。今年春節,我們聯合妮可的家攝影機構推出「定格幸福」2.0版,希望將這份愛和正能量延續下去。
  • 全家福 | 一張照片,把幾千人的心都擰在一起!
    如果說自然健康事業是一項改變人生活習慣的事業,那麼全家福投票活動也是。
  • 十招教你如何拍攝完美全家福照片!
    掌握下面10個小技巧,這樣無論一家人在哪裡都能拍出效果不錯又有意義的全家福,更重要的是,學會使用相機的自拍模式和搭配三腳架來拍攝,別把自己這個攝影師給丟了,少了自己多沒意思啊。  01:利用手中的道具裝扮照片
  • 全家福上榜照片領獎通知
    曾經那個有膠捲的時代,留下了那代人美好記憶,而現在多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們卻很少再拍全家福了。    還記得上次拍過的全家福是什麼時候嗎?>在來目睹一下大傢伙的全家福吧~照片拍攝於兩年前,姥姥姥爺金婚了,感情一直特別好!
  • 一張成員不完整的「全家福」 一段永難忘卻的家國記憶
    一張「全家福」背後的家國記憶  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載著英雄遺骸的車隊穿過瀋陽市區,向位於城北的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駛去,在得知英雄要回家的消息後,很多市民自發來到街頭,迎接烈士回家。  在等待的人群中,記者發現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用一張收藏了多年的老照片,為我們揭開了一段塵封多年的動人往事。
  • 要過年了,怎樣拍好一張全家福?
    要過年了,有的同學要見一大家子親戚,有的一家三口也其樂融融,人多人少不要緊,最近重要的是跟最親的人一起,高高興興地過個年唄。 不知道你家是怎麼樣,我家人一多,一熱鬧,就有親戚吵吵嚷嚷著拍全家福,喝得紅撲撲的臉上全是油,髮型早就因為準備年夜飯而塌,可是反倒這個時候,根本不在乎形象呢。 然而。。。
  • 過世的老人,居然出現在了全家福的照片上
    要說在姑姑的家裡我最害怕的是什麼,那就是掛在牆壁上的那張黑白全家福。可能有人會覺得全家福哪裡可怕。對,全家福是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家福的照片有一個相框裱著,可是照片的正面卻對著牆壁,留給我們的只有那白色的照片背部。不僅我不想看到這張照片,甚至是姑姑都不願意看到那張照片,因為那張照片實在是太令人毛骨悚然了。
  • 「全家福」曬出幸福年味兒
    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拍張全家福,成為不少市民慶祝節日的一種方式。
  • 2021新年照,用一張全家福召喚新年的第一份好運
    拍一次全家福,是一場溫暖的儀式 新年最大的儀式感莫過於拍一張「全家福」,全家福對中國人有著重大的意義,它記錄了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影像,拍一張全家福,就是定格了家庭成員的永恆大團圓海馬體作為攝影行業的領頭品牌,深知其特殊含義,堅持以守護愛與美好為初心,為富有儀式感的國人設計出溫馨喜慶有年味的中式全家福——花開滿堂。
  • 一張全家福重現15年前場景,這個細節讓人淚目
    >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歲月帶走了你你卻永遠在我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