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風到中國潮(圖)

2021-01-14 搜狐網

胡穎 張文儀 瑞士巴塞爾報導

  在全球鐘錶市場中,相信沒有一個瑞士制表品牌敢於輕視中國這塊大蛋糕。近年來蓬勃增長的亞洲需求除了來自於阿拉伯市場,其餘則幾乎皆由中國消費者貢獻。正如浪琴全球總裁Walter Von Kanel向其被暱稱為「我的小兄弟」的中國區副總裁李力所打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趣的:「身為中國人,你很幸運!」

  幾乎每位瑞士腕錶品牌高層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過:「在歐洲市場需要花20年才能培養起來的客戶,在中國,竟然只用了3年。」儘管2013年基於中國政府對奢侈品消費的限制,使得瑞士鐘錶行業對華出口額一路大跌,可中國農曆新年前後的銷量微升,依舊錶明了與這個市場同在是一件「幸運」的事。

  在首屆中瑞自貿區與品牌國際影響力高峰論壇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每年鐘錶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超過了50億和40億美元,手錶和時鐘年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將近80%和90%,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鐘錶生產大國。「中國的企業不僅製造鐘錶成品,也為全世界鐘錶行業提供了大量的機心以及發條、寶石軸承、外觀件等重要零配件,同時中國地區還是瑞士高檔手錶的重要消費市場。中國的鐘表產業能夠與瑞士形成良好的互補關係。」

  為了更好地深入這個十多億人口市場的價值認同,各大瑞士品牌到近年來在產品規劃中融入了更多更深的「中國元素」,從最初 「龍」等符號化圖騰,到符合這個市場對於輕薄、經典、優雅等審美特質的產品設計,乃至後期更多文化與工藝上「中國風」的融入。毫無疑問,如今「中國」在整個瑞士鐘錶行業,已然成為一種鋪天蓋地的風潮。寶珀近年基於中國陰曆而推出的「中華年曆」腕錶,乃至今年Baselworld各品牌紛紛展示的「馬年」腕錶,都無疑說明了從被作為一種元素的「中國風」,已經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中國潮」作用於整個鐘錶產業。

  國表品牌有待形成群落

  本屆Baselworld 1號展館中唯一的中國品牌

飛亞達

,憑藉著越來越國際化的影響力成為首個入駐,展位鄰居則是老牌日本精工集團,形成亞洲品牌掎角之勢。此外,規模相對較小的中國鐘錶品牌在2號館一層也獲得了集體展位,以組團參展的形式呈現著中國制表品牌的尊嚴與理想。

  中國鐘錶協會副理事長兼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副會長朱舜華,也是本次Baselworld中國展團執行團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表示:「從全球產業來看,中國無疑是世界鐘錶生產大國,產業鏈完整。從價格檔次來看,中國佔領了低價市場,在中價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逐步開始進軍高端市場。」隨著近兩年中國鐘錶行業的不斷壯大,零配件所佔出口份額逐漸縮小,反而鐘錶的實際成交價格呈現上揚趨勢。

  如果要為中國本土鐘錶品牌劃分等級,這並非易事。如果僅僅從制表技術和產能兩個角度來分,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能夠製作高檔陀飛輪機芯腕錶製作技術,如北京手錶廠、上海手錶廠、天津海鷗手錶集團等老牌國營表廠,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生產和出口機芯業務。餘下的國表市場,則大多由飛亞達、羅西尼、依波表、天王表等追求現代經營理念的股份制集團公司的品牌所佔有,瞄準大眾市場並追求更為國際化的設計和經營理念。

  私有鐘錶企業,諸如廊橋表、孔氏

  琺瑯等私人品牌成立時間較短企業規模小,但這也意味著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易於定位,可以瞄準更為高端的細分市場。不過這些品牌畢竟佔有的是高端小眾市場,從銷售額來看不足以影響到整個國表體系,但其「定製」及傳承中國「傳統工藝」等理念,給整個國表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作為瑞士鐘錶行業中流砥柱的斯沃琪集團,除了有完整的配套產業鏈外,旗下十多個品牌,從低到高的價格跨度體系中,各個品牌都成功找到了各自的清晰品牌定位和價格區,覆蓋了全球市場對於瑞士手錶的各種層次的需求。以天梭為例,即使該品牌所生產的腕錶價格跨度區間較大,單價從3000元到10000元人民幣不等;而浪琴則堅守8000元到30000元人民幣零售價為市場主打款,各個品牌在各自的價格區間互相補充完善。而相較之下,各自為營的中國本土品牌當務之急則是明確各自的細分市場,形成價格群落體系,有助於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審美日漸覺醒

  國表市場的活躍度固然與各品牌的表現息息相關,但作為甲方的消費者也起著決定性因素。「中國消費者懂不懂表呢?我敢說多數還是隨大流,他們肯定不像專家那樣懂得鑑別一隻手錶,但往往也不去深究品牌背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尤其那些戴得起高端手錶的人,大都還是戴給別人看,要向自我享受的層面轉變,我覺得還需經過20年。」中國獨立制表品牌廊橋表創始人兼設計師米長虹如此評論。

  廊橋表的銷售目前仍主要針對海外市場,就2013年整體統計,其國外買家佔到了90%之多,大多來自中國香港、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地區。因為創始人米長虹認為國內市場對國表,至少對廊橋表而言尚未成熟,所以只在北京設有一處門店,並開通了網上商城,「不急於花大力氣來開拓中國市場」。

  同樣的現象常偉將它歸結為「中國買家的審美不自信」—「中國審美是什麼,國人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

  雖然關於中國表褒貶不一,對於自己的審美不自信,但畢竟還是存在部分中國消費者樂意為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買單。除去必然存在的民族情感因素外,文化認同感才是一劑「強心針」。

  來自北京的「孔氏琺瑯表」(Koncise)今年第一次參加Baselworld就得到了一處較為顯眼的位置,位於二號館一層入口處,雖然與組委會進行了一年的協商並為之花費了25萬人民幣的展位費用,但結果無疑令人滿意。在孔氏(北京)國際制表有限責任公司孔氏琺瑯創始人孔令俊看來,此行的目的並非在於代理商或大訂單,能得到關注與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就已是最好的預期。

  除了懸掛在展位門廊上的大紅燈籠外,孔氏還將自己製作掐絲琺瑯的師傅帶到現場,以示中國琺瑯在設計、工藝方面與西方的區別。「2013年,孔氏琺瑯售出了兩個家庭大單,這兩個家庭分別在我們這兒訂購了四五隻表。或許戴個百達翡麗或積家可以彰顯自己的成功與財力。但西方人的產品畢竟無法取代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價值,例如孔氏琺瑯腕錶的捲軸狀表殼、山水畫錶盤等,這些能夠喚起我國消費者的文化認同。」 未來,「中國創作」的腕錶,將對於國人審美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中國人自己的審美訴求,最終回歸中國人之手,或許能夠獲得真正的釋放。(編輯 胡穎)

  作者:張文儀 胡穎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401/n397535281.shtml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導》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4-04/01/content_94531.htm?div=-1 report 3803 胡穎張文儀瑞士巴塞爾報導在全球鐘錶市場中,相信沒有一個瑞士制表品牌敢於輕視中國這塊大蛋糕。近年來蓬勃增長的亞洲需求除了來自於阿拉伯市場,其餘則幾乎皆由中國消費者

");}

相關焦點

  • 愛慕國潮衛衣,帶你領略中國風新玩法
    核心提示:愛慕先生國潮衛衣正面選用具有逢兇化吉寓意的白澤祥瑞圖案,分層印染讓其神獸形象活靈活現,牽動想像其遠古水逆驅散之貌,盡顯中國神話之風。背面平行且規則的大寫拼音字母結合高工藝印章刺繡的白澤祥瑞四字,豐富的視覺元素讓人眼前一亮。
  • 歐洲曾刮「中國風」 「中國元素」成地位象徵(圖)
    歐洲曾刮「中國風」 「中國元素」成地位象徵(圖) 2017年11月06日 10:21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中國國際時裝周潮流趨勢:「山海經」元素演繹中國風
    如果說漢語是最難學習的語言,那「中國風」則是最難駕馭的時尚元素——潮與土往往只有一線之隔。蓋婭傳說·熊英(HEAVEN GAIA)2020春夏系列秀場。圖/主辦方供圖在2020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不少設計師用作品演繹了「中國風」。
  • 從國潮崛起到中國風盛行,淘寶帶動「新國民審美」襲來
    對中國原創設計力量的關注,也是淘寶一直以來的堅持。下個月,即將亮相西湖的淘寶造物節時裝秀,匯集了從淘寶孵化成長起來的新銳設計師,他們不僅是淘寶上最具腔調的頭部原創時尚品牌,也是中國獨立設計界的標杆。從國潮崛起到原創設計界的中國風盛行,淘寶,無疑是展示「新國民審美」的最佳舞臺。
  • 吳頌今中國風演唱會唱響新加坡
    /官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31日電 (王笈)近日,自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走出」的著名詞曲作家吳頌今率領上海歌劇院司馬秀麗、錢江以及有著「上海鄧麗君」之稱的張小玲等30多位來自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歌唱家,在新加坡嘉龍大劇院為「獅城」觀眾獻上了中國年味十足的「星島歌飛中國風—頌今作品群星演唱會」。
  • 中國風婚紗
    也許是對於中國古代的憧憬,又或者是崇拜異國的神秘。中國風的婚紗,曾一度引起婚紗界的競相膜拜。當然,也隨著其他風格的崛起,而沒落。就這樣中國風婚紗,就跟這世界潮流的更迭一樣,進入了輪迴。這幾個月,由於範爺與聶隱娘的風潮,許多新人又在詢問臺灣是不是有中國風的婚紗。當然有!而且風格的魔幻肯定凌駕於白紗之上。先來一張照片,常看的素棚。
  • 潮酷機能風最新力作 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聯名衝鋒衣上市
    (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 【敢】系列衝鋒衣)《中國青年報》服務了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而衝鋒衣,也日漸成為中國青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單品。此次探路者和中國青年報攜手,將青年精神和戶外裝備相融合,推出直面當代「新青年」的「敢」系列衝鋒衣,展現當代中國青年敢於表現自我,敢於擔當的生活態度。本次衝鋒衣具有四大賣點:潮流設計——採用極具未來科技感的「機能」風廓形,多口袋設計兼具時尚及功能性;人文精神——獨有的毛主席手書版權的「中國青年」,是歷史的底稿,記錄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的故事。
  • 《最潮中國風》?
    3.北京衛視打造的《最潮中國風》擬邀嘉賓:郭京飛、張若昀、蔡國慶、大張偉、白敬亭、李谷一、王琳凱、侯明昊、高圓圓、張雪迎。4.《朱顏》女主已經確定是任敏了,但是男主不是肖戰,目前正在接觸朱一龍,但是他也不一定會接,畢竟朱一龍的團隊想讓他多演演正劇。5.健康寶照片被洩露的事,王源是最慘的,很多人都在吐槽他的皮膚差、滿臉痘痘。
  • 「中國正當潮」,國潮品牌聯想與《人民日報》共領時代新風潮
    9月12日,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主辦的「中國正當潮」主題活動啟動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報告廳成功舉行,此次活動邀請包括聯想在內一眾具有中國特色發展風潮的本土品牌,在祖國70年華誕之際,共同引領中國風潮,承擔起立足中國、走向世界、
  • 中國國際時裝周 中國潮與世界相遇
    近期在北京落幕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以「重構」為主題,囊括時裝發布、時尚展會、專業賽事等近百場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方式,吸引中國及國際品牌同臺競芳。品牌和設計師們圍繞中國傳統手工藝及可持續時尚,以衣為媒,傳遞對當下思想及文化的思考。「錦衣御裳」高級時裝新品取材名畫,並結合「宋錦」文化2021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近期在北京落下帷幕。
  • 被時尚界越來越寵愛的「中國風」
    當代年輕人開始關注中國傳統服飾,並以之為美,掀起一陣中國風的狂潮,中國風在國際上的曝光度也變得越來越高。如何在日常穿搭中體現中國元素呢?今天就讓小編教大家如何運用小細節在服飾中體現中國風,成為秋季最時尚的潮流者。
  • 中國風與高街的碰撞結合,又一個潮牌要崛起?
    潮文化已經成為跨時裝、跨文化、跨地域等的一種多元化產業,隨著90後、00後這些新新人類逐漸成為潮文化得主流消費者,一些潮牌在國內市場也開始嶄露頭角,他們的服飾風格不僅潮,也符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中國服裝網就發現一個與《中國有嘻哈》的節目調性、服裝定位幾乎一致的潮牌——JPE,那麼它蘊藏著怎樣的品牌故事呢?━━━━━━━━━━━━━━━━1.
  • 流行音樂中國風的引領者:周杰倫or劉德華?
    發現「中國風」這個詞, 創造者竟然是周杰倫......我當然不能否認周杰倫的確在中國樂壇比較低迷的那個年代,將中國風融入自己的歌曲裡,重新發光發亮作出的深遠意義,但是這只是一種結合,周董將民樂中國風與流行音樂完美的融合。
  • 中國風、杭州韻、國際範、時尚潮……「2020文旅市集·杭州奇妙夜...
    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樓倻捷在致辭中用「杭州韻、中國風、國際範、時尚潮」四個關鍵詞總結這個市集,希望能打造融展示、演藝、體驗、消費於一體的「新」夜間集市模式,同時搭建起長三角城市互動
  • 中國年輕人的潮味兒,一部紀錄片帶你解讀
    與此同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了幫助年輕人了解國潮文化的多元化,天貓國潮打造了中國首檔圈層解讀式國潮文化紀錄片《國潮時代》,展現年輕人對潮文化的看法,以及他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國潮。
  • 音樂裁縫拼湊中國風,民謠歌手拼接中國風!方文山:中國風泛濫?
    音樂裁縫拼湊中國風,民謠歌手拼接中國風!方文山:中國風泛濫?從2018年6月到2018年9月,《明日之子2》的人氣一直很高。最受關注的話題是「音樂裁縫」李袁傑在節目中引以為豪的中式風格。被華晨宇說:原創歌手不懂樂理知識。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不再僅僅是只愛流行音樂。
  • 超越周杰倫主導的中國風,這些歌曲才是中國風歌曲的經典和先驅
    ,到後來逐漸成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的《龍拳》、《東風破》、《千裡之外》、《霍元甲》、《青花瓷》、《七裡香》、《菊花臺》、《蘭亭序》、《紅塵客棧》等等,周杰倫開創了一個屬於中國風歌曲也屬於自己的巔峰,迎來一個絢麗多彩、優秀歌曲屢見不鮮,風靡華人社會的中國風時代,對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和風格的多樣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 從《一人之下》到《我的逆天神器》:騰訊動漫布局傳統打造「中國風」矩陣
    同時,中國文娛產業規模超過6300億,其中中國動漫產業規模達1500億,佔比24%。到2020年時,二次元用戶規模將達到7.8億人,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將超過2160億元。中國動漫產業的未來無可限量,動漫、遊戲和影視將共同構成中國文娛產業三大頂梁柱。
  • 日韓風還是歐美風?看看這些國潮服飾吧!我選中國風
    隨著迪士尼花木蘭動畫的真人版翻拍,一股股中國風被揭起,走向世界。不管是建築還是服飾上,中國風獨有的藝術特色,凝聚了民族的瑰寶,久經不衰。但年輕一代的朋友們,一提到中國風,總是與古風掛鈎。而提到近期的潮流,卻不難想到日韓文化,歐美風。那麼中國風一定是傳聞中的遙遠嗎?
  • 周杰倫中國風《霍元甲》
    這首歌從歌詞、曲風到MV畫面,都是從現代穿越到古代的一種創新形式的中國風。歌曲前半段是簡單的吉他抒情曲,中間用二胡、京鼓、古箏等中國樂器演奏的音樂銜接,接著周杰倫從現代的R&B轉變成模擬京劇吊嗓子的唱法,是非常獨特的一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