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不哽咽,小米仍千億

2021-02-15 大觀基金

手繪/精衛

銅鑼聲散去的那一刻,小米的股價開始在港交所大廳的顯示屏上跳動,開盤17港幣,首日報收16.8港幣,下跌1.18%,市值3759.19億元港幣。

首日破發,合情,但又不合理。

今天上午9時許,雷軍帶著林斌、黎萬強等人,敲響了港交所的大銅鑼。至此,雷軍「五年內不上市」的口號已經湮滅不再,但小米的故事依然在繼續。

首日破發,也並沒有影響雷老闆的心情。今天的晚宴,雷軍還開起了玩笑,說小米今天還上了「娛樂版」,小米CFO周受資的「小白臉」完全能夠代替吳亦凡,撐起代言的顏值。

小米現任CFO 周受資

這樣的狀態,也符合此前他自稱對IPO滿意的狀態。

根據雷布斯公式:小米估值=蘋果x騰訊,在外界看來,這似乎只是一個戲謔的笑話。但據鋅財經在港交所實地獲取的即時消息來看,雷軍私下表示,這個公式並不是在談小米的估值,而是小米的模式。

這個公式的推理證明,依然在雷布斯的手下繼續。

「世界會默默獎賞勤奮厚道的人」。首日的戰果不盡人意,但雷軍依然高調表示,對未來充滿希望。


鋅財經拍攝自現場

擁擠的港交所大廳裡,人頭攢動,小米員工、嘉賓、媒體等數百人共同見證小米奮戰八年以來,既是結束又是開始的特殊時刻,而鋅財經創始人潘越飛也是其中的一員。

「為小米而發燒」的潘越飛從追隨了小米的第一個產品demo,到今天目睹雷軍終於敲響了直徑增大80%的港交所銅鑼,再到即將認購小米股票成為小米的「大韭菜」,潘越飛也見證了小米的諸多第一。

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民營公司IPO

全球最大規模散戶IPO

首隻同股不同權的股票

從小米風言風語的上市流言,再到遞交上市申請書,以及到今天港交所的銅鑼聲,鋅財經也都一一見證甚至親歷了整個過程。

存在即合理。

小米目前就值這個價,但在未來,這依然是一家「遠景千億」的公司。

對一家企業來說,到底值多少錢,並不是別人說了算,而是自己說了算。憑藉自己的團隊、核心業務,以及前景等實力。其中,核心業務是命脈。

這,一直是估值的主流法則。

小米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在上個月之前,雷軍還依然在公開場合強調:「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不是硬體公司。」

但就在上個月22號的香港路演中,雷軍「終於想明白」,把小米定義成「是一家同時能做電商、硬體、網際網路的全能型公司」。

最終,雷軍把小米定義為「新物種」。但細細想來,這其實一直是影響小米估值的大bug。

當外界的聲音要把小米打入「硬體派」的時候,雷老闆堅稱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上市之際,雷老闆似乎更害怕再一味的堅挺會影響「民意」,將小米定義成了「硬體、電商、網際網路」的全能型公司。

那麼,到底是硬體,還是網際網路?從小米的IPO申請文件中,基本可以把小米歸入硬體公司行列,至少,在目前階段是這樣。

根據招股書顯示,小米從2015-2017年的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1146.25億元。而這其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手機業務,三年分別佔比為80.4%、71.3%、70.3%。從數字來看,這依然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賣手機」的公司。


正因為如此,「千億」的小米也不斷的被壓低估值。但在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這家巨大的硬體公司也在朝著「高度網際網路化」的路程中行進,也是一家剛開始的網際網路公司。

從小米遞交的招股書來看,小米的IOT業務和網際網路業務的收入,都在逐年上升,分別佔比為17.9%、27.7%、29.1%。從直觀的數據來看,小米確實在「網際網路化」。

所以,縱觀小米業務收入的總體分布,不如將其定義為一家「正在努力網際網路化的硬體公司」,至少在目前階段,依然以硬體為主。

即便小米被外界定義為「硬體公司」,但依然是全國乃至全球「最網際網路化的硬體公司」。

在小米的長遠布局上,雷軍已經承諾小米的整體硬體業務的淨利潤率不會超過5%,明顯低於華為、美的等3c行業主流品牌的利潤率。再加之近三年網際網路業務總體比重逐年上升,小米的網際網路化並不是遙不可及。

對小米來說,網際網路業務還僅僅是個開始而已。

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還是打起來了。

上周,美國總統川普在參加一次會議的途中宣布,將對中國價值34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其餘的160億美金將在接下來的兩周內生效。

戰火之下,安有累卵?

在前文《千億小米,屬於人民的遠景》一文中,鋅財經分析道:獨角獸們最擔心的是不可控的黑天鵝事件。這也是獨角獸們想趕在暴風雨來臨前躲進港交所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打嘴炮,到亮實錘,獨角獸們最擔心出現的「黑天鵝」還是起飛了。

雷軍在昨天的公開信中也表示,中美貿易戰正處在最關鍵的時刻,國際資本市場也風雲變幻。對上市的小米而言,已經不是「賣出一部手機就賺一塊錢」的時代了,討好資本一定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戰火之下,包括排在小米之後上市的各大獨角獸,都退去了一些原有的泡沫,甚至是以更加露骨的方式展現在公眾面前。

外部環境的重壓,也壓低了小米本應該有的價值。但盛極而衰,否極泰來,一直是宏觀經濟發展的規律。已經這麼糟了,還能糟到哪裡去?所以現在,也是小米的一個機會。


最終估值453億美金,比雷軍的「總不會連550億都不值」足足少了近100億美金,一方面,是對目前糟糕大環境的無奈;另一方面,也不難看出,上市一天的小米市值依然處於底部之中。

然而,這對小米來說,也不盡然是壞事。以一個極低的起點起步,或許能換取更加廣闊的上升空間。至少目前看來,這一點的確受到了李嘉誠、馬雲、馬化騰等行業領袖的認可。

由盛而衰,再衰而盛,一直是經濟發展的不變規律。小米確實承擔重壓,但重壓下的小米,也為千億市值積累了強大的勢能。

談到供應鏈,就不得不回顧,2015、2016這對小米來說最至暗的兩年。

原定2015年發布的小米5被推遲到了2016年的2月,原定2015年8000萬臺小米手機的銷售目標也沒有完成。

最大的問題正是出在供應鏈上。雷軍很生氣,周光平等小米元老相繼撤換。

當然,小米最終還是緩過來了。雷布斯親自上陣解決了供應鏈的問題之後,2017年相繼發布了小米6和MIX2,全年的銷售量也達到了9141萬臺,並且創下了單季出貨量2361萬臺的記錄。

雷軍也親自承認,小米能夠實現此次驚天大逆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研發和供應鏈層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整改。

剛從供應鏈的泥淖中走出來的小米,依然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依然需要在這方面花巨大的力氣。

在外界看來,小米供應鏈的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風險點,但現在不斷擴大產能的小米,也正在讓這個問題變得不是問題。


在供應鏈上,小米一直秉持「便宜要好貨」的策略。

按照常理,這對任何一家供應商都是一個悖論,但事實是,在中關村勞模親自上陣之後,小米的供應商已經基本穩定下來,其中很多都是上市企業。

那麼,悖論之下小米的供應商們的出發點到底在哪裡?首先,「便宜又要有錢賺」的最常規操作方法就是保證量產,用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從而博取利潤,小米顯然能夠做到這一點;其次,能夠成為小米的供應商,本身就能做一個品牌背書,並且對上市公司來說,能夠藉此做一張漂亮的財報。

在整個供應鏈的環節上,小米直接對接了用戶和供應商。根據用戶的反饋,直接將要求傳遞到代工工廠,在減少了代理商和中間流轉環節之後,也有效的避開了傳統模式的「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

但直接對接生產廠商的操作模式確實加重了小米本身的負重。「做好人情」,一直是與供應商相處的「明規則」。特別是在物料有限、產能有限的前提下,為什麼不選擇華為,不選擇OPPO、VIVO,偏偏選擇小米,這是雷軍必須時時刻刻要思考的問題,畢竟小米已經有了周光平的前車之鑑。

現階段看來,在雷軍親自出面挽回供應商的心意之後,小米的供應鏈已經基本穩定下來。

從2016年的深坑裡爬出來之後,一直在做「線上電商」的小米開始布局線下的「新零售」模式。目前來看,小米已經擁有了多種形式的線下門店模式:有小米授權的個體門店,有小米的體驗店,還有一直以來的小米之家。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小米直營的小米之家在國內已經超過150家,其他各類小米授權的線下門店也超過150家,幾乎是以一年百家的速度在生長。

做到了線下門店之後,用戶可以直接到門店體驗併購買到產品。在同類競品中,諸多品牌早已深入線下場景,特別是在一些三四線市場,利用信息不對稱以及明星代言的方式,圈佔大量的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群體。


但即便是拓展了線下渠道的小米,依然堅持著雷老闆「厚道」的定價標準,用戶回歸也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當然,三四線城市信息不對稱也只是暫時的。因此,與競品所要焦慮的點不同,小米的線下模式和定價策略不必考慮信息對稱之後要做怎樣的戰略調整,各大手機硬體商要追隨雷軍「不超過5%」的口號,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

把時間軸回調,最先打開小米線下的是小米之家。從2015年9月位於北京的第一家小米之家開始,到去年5月28日上海怡豐城的第100家。

在此之前,小米也被外界視為無法做線下的企業,但現在,除了一開始就被視為小米優勢競爭手段的「網際網路銷售模式」,剛起步的線下「新零售」戰略也頻頻告捷。

「老+新」的銷售渠道,反而成為了小米的優勢。

林斌

「一年百店」,這是小米新零售的成績單。當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總裁林斌被問及「一年百店」是什麼感受時,他脫口而出的是:「累,很累。」

累,也是有回報的。

布局線下之後,小米之家的坪效已經超過了24萬元,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此於蘋果之後。這也與小米的低價策略有關,一部小米手機的價格相當於一部蘋果手機的1/6-1/5。

外界也對小米之家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如此高的坪效表示質疑,林斌給出了「三個」最重要的因素:位置、位置及位置。對一家手機廠商來說,能在一家商場裡挑到好的位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大多數商場,除了蘋果之外,更多的手機銷售區域會被安排在3層以上的區域。

在小米的定位中,小米之家是小米生態鏈展示的重要輸出窗口。在林斌看來,小米之家不是一家賣手機的專櫃,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品類」。從超高的坪效來看,這種模式已經被用戶所接受。

在硬體毛利只有個位數的情況下,小米也已經能夠做到把單店的成本控制在7%之內,而這,也已經讓線下渠道實現了盈虧平衡,甚至微利。

從網際網路思維,走到線下「新零售」的小米,也讓更多人看到小米是能夠因時而動、順勢而為的,原本為人詬病的「低價小米無法做線下」的論證也不攻自破。

小米能夠起死回生,海外業務尤其是在印度市場的驚人表現,功不可沒。

在國外,小米最早進入的是印度市場,這個人口可以與中國相匹敵的巨大消費市場。到現在為止,是小米安家印度的第四個年頭,在所有手機品牌的銷售量中穩居第一。

印度市場給小米帶來了好運。在國內手機市場基本增量不大的情況下,印度市場的頻頻告捷為小米奶了一口大血。從2017年開始,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份額已經接近20%,從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超過了25%,並長期保持市場第一的佔有率。

但也不可否認,印度依然是一個低水平的消費市場,與小米一貫走的「低價路線」不謀而合。顯然,在更高級的歐洲市場,拼價格一定不是最有效的競爭方式。但歐洲,也不是一個小米可以放棄的市場。

「一向走低價的小米,能在歐洲做成嗎?」外界也充滿了對小米擴展高水平消費市場的質疑聲。


來自王翔的微博

從去年開始,小米已經著手布局歐洲業務,並且把首家小米之家開在了西班牙的馬德裡。就在過去不久的5月份,小米又在法國巴黎和義大利米蘭分別開設了線下門店。

這一次,小米調整了一半的戰略:依然在最好的位置,但賣的是最好的貨。

如小米一貫的選址要求,巴黎的小米門店放在了離喬治蓬皮國家藝術中心只有五分鐘路程的位置。店裡賣的是小米的兩款高端機型,以及可攜式音箱和平衡車等周邊。

小米全球戰略負責人王翔這樣定義了歐洲市場的手機格局:歐洲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並不是很激烈,小米有很大的機會。

王翔的判斷也得到了銷售數據的認可。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西歐的銷售量超過了62萬臺,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六。其中,在希臘市場的份額更是佔到了24%,超過蘋果、三星以及所有國產品牌,位居第一;在進入歐洲最早的西班牙市場,也以12%的份額排名第四。

在小米的歐洲布局中,德國、英國以及荷蘭,也將在近期內開設線下門店。哪怕是到目前,也僅僅是小米吹響攻佔歐洲市場號角的第二個年頭,在人口基數不大,消費要求較高的需求下,能交出這樣的成績單,也確實是一個讓人可以期待的戰果。雖然,距離早期攻入歐洲市場的華為和榮耀尚有一定的距離,但已經能夠望其項背。

對歐洲市場上的小米來說,也僅僅是需要時間而已。

在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掐架的背景下,小米依然憑藉17港元的發行價,543億美金的估值,排列史上前三規模的IPO。市場唱衰,首日破發,也是在糟糕的大環境下資本缺乏信心的正常表現。

在今年港交所上市的新股中,73隻股票有52隻跌破發行價,破發已經是一種常態。小米也清楚,在現在這個時候逆風而行,就必須做好股價長期動蕩的準備。

「新物種」,也是每一家公司在被讀懂之前的普適定義。走過來的如Facebook、騰訊、阿里,任何一家都曾收到過質疑。

在前文《雷軍,終究還是撒了謊!》一文中,鋅財經也已經詳細分析了雷軍在敲響這面銅鑼前的排兵布陣。在大環境普遍不被看好的背景下,讓對的人做對的事,也是小米被長期看好的重要因素。

今天,在香港旺角的小米之家裡,簇擁而來的顧客排到了牆角,不得不在現場採取了限流的安保措施。在店門口,赫然立著「小米八周年慶典,全場八折」的標牌,這或許也是驅動大量顧客前來的巨大因素之一。

雷軍口中的「新物種」,卻依然依靠如此古老的方式在獲客。這或許也是雷軍在把小米帶向「千億公司」的路上應該焦慮的痛點之一。

就在今天上市直播的專訪裡,有記者問雷軍:此時此刻有沒有什麼想對八年前的自己說的?

雷軍想了一會說:「開業那天,記得去理個頭。」

從「頭」開始,無論是雷軍還是小米。八年前,小米成立是一個新的開始;八年後,小米上市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小米,依然是一家遠景千億的公司。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圖片來源自百度文庫。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本公眾號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雷軍兌諾 小米市值超千億美元
    雷軍兌諾 小米市值超千億美元 出處:北京商報
  • 雷軍1天4次發文,小米10高端大獲全勝,網友:小米11要來了
    而手機市場中,除了蘋果庫克、華為餘承東、一加劉作虎之外,還有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他就是小米創始人雷軍。作為「數碼圈第一網紅」,雷軍在將小米中國區重任交付盧偉冰後,自己開始聚焦戰略性問題,他一旦積極行動起來,小米的大事就不遠了。
  • 小米市值跌破400億美元 雷軍說的「股價翻倍」呢?
    而就在三個月之前,7月10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上市慶功宴上承諾:「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相比發行價小米已經跌去超過兩成,儘管上市後公布的半年報亮眼,但小米距離雷軍承諾的股價翻倍,似乎越來越遠了。  市場一直爭議小米到底該按照網際網路公司還是硬體企業的標準來估值。
  • 小米股價重回20港元,雷軍很開心:但年輕人想賺一倍,還要等多久?
    「如果當初小米的投資,去買美團、京東,甚至蔚來等,都賺大了。」一位投資人士說。 這恐怕是上市時的雷軍絕對沒有預料到的。「創業至今,小米的歷程是由勇氣和信任支撐的奇蹟。」上市前一天,雷軍2000多字的公開信,每一個都充滿激情,在全網廣為散發。 對上市,雷軍也想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奇蹟,他在IPO致辭時因情緒激動,幾度哽咽,承諾「要讓在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 雷軍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引眾多回應
    央廣網科技5月4日消息 昨天,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小米創始人雷軍寫下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雷軍此舉引發眾多回應, 「我是誰,我為什麼而奮鬥」成了熱門話題。小米為什麼而奮鬥?徐小平文章中寫到,「我在私下很多場合,尤其是早幾年,在雷軍作為創始成員的天使會聚會上,多次聽雷軍講過這個話題。他創辦小米,物質層面是要為中國消費者創造世界級物美價廉的產品,但在本質上,他是要扭轉中國製造連中國人自己都不屑使用的現狀。雷軍要改變中國製造「潮水的方向」。」
  • 小米雷軍:Are you ok?
  • 小米重返全球前三,雷軍終當大哥?
    回憶這些,雷軍說那個時候他們不研究市場,吃了很大的虧。這話不完全對,對自身的認知和對對手的精準反擊應該佔更大分量。領導者不可能只顧自己開天闢地的心,悶頭往前跑。或許雷軍那會兒也還只是個Boss級的好學生和精英程式設計師。出走金山後,雷軍在走馬觀花的投資和創業試水中療愈前15年的嘔心瀝血之傷,在反思也在時刻準備重整出發。
  • 陽光人物:雷軍,小米出王炸!這才是小米最深的護城河
    這是一個千億級的設備接入量,相比幾十億級的PC、手機接入量,是一個質的突破,也必將產生一批偉大的企業。雷軍說,AI+IoT時代將產生比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還要大至少一個數量級的機遇。而小米正站在這個超級機遇的風口上。
  • 雷軍表態小米11,透露小米11或將維持小米10價格不漲
    這兩天小米包括雷軍在內的各個高管開始總結起2020年小米手機衝擊高端之路,特別談到了小米10系列今年不錯的表現。小米此舉無疑是拋磚引玉,通過追憶小米10系列從而引出即將發布的小米11系列。
  • 小米首次躋身千億美元 內資卻連番減持
    來源:新浪港股12月23日消息,小米股價近期不斷走高,今年股價翻了2倍,截至收盤,小米漲7.59%,報價31.9港元,市值8021億港元,折合1035億美元,首次躋身千億美元行列。小米被資金追捧的背後,小米集團是距離監管最遠的公司,無論是平臺經濟反壟斷還是外圍風險方面,小米都處於更為安全的區域。市場對於小米明年出貨量的一致預期進一步推升了小米股價表現。中信證券表示,公司股價的強勢表現體現資本市場對於公司智慧型手機業務市場份額提升至全球前三,以及ASP提升、手機產品向高端演進的認知。
  • 小米11系列不用搶?雷軍親自回應:真首發,真有貨!
    面對消費者的疑惑,小米CEO雷軍霸氣回應,小米11系列全球真首發驍龍888,而且真有貨。雷軍也接地氣的表示,用驍龍888晶片做邀請函成本太高,所以限量100張。有數碼大V調侃,100顆驍龍888,足夠其他品牌來一次「首發」了。
  • 小米官微宣布:雷軍成為小米11代言人
    昨日晚間,小米科技官微正式宣布,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成為小米11代言人。
  • 如何看待雷軍成為小米的代言人,小米或發力老男孩市場?
    最近,在機場等很多地方,可能你會看到雷軍手持小米11的巨幅廣告,總體上還是十分震撼的。 在驍龍888首發,3999元起售價,以及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的震撼發布會的加持下,小米11首發銷量超出預期,預計有35萬部之多。
  • 小米新十年首款旗艦手機即將震撼發布,雷軍: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這幾天小米領導者——雷軍,估計樂開了花,多件喜事碰到了一起。眾所周知,小米早些年就著手 "以手機為埠,連接居家電器物聯網"的宏大布局。聰明的布局讓小米集團收穫頗豐,小米集團的早盤漲超4%,股價也突破了30大關,再創歷史新高。如此一來,公司的市值暴漲,直逼千億,美金!
  • 雷軍:十歲的小米乘風破浪,有趣的靈魂一往無前
    小米十周年的演講現場,氣氛瞬間被點燃。臺上的雷軍講述著「激情燃燒的歲月」,臺下座無虛席。在接近4個小時裡,雷軍用20個故事,系統回憶了小米10年的創業故事。主動玩梗,當場播放了「are you ok」鬼畜音樂;坦言「不如蘋果,三星,華為」;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這些辛辣的問題,都在演講《一往無前》中,得到了回答。過去的十年,有著太多的故事。
  • 雷軍五十已知非 小米十年待破浪
    來源:經濟觀察報雷軍五十已知非 小米十年待破浪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8月16日晚8點,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出現在抖音直播間開始了自己的直播帶貨首秀。接近晚10點時,工作人員告訴雷軍,直播間不僅銷售額破億。
  • 如何評價小米5s和小米黑科技?
    第一次是在小米5的發布會上,小米5自帶10項「黑科技」。第二次是這次,雷軍介紹了小米5s的兩個「黑科技」,說「小米5在黑科技上往前走了幾小步」。讓人不敢苟同的是,雷軍在介紹小米5s的「拍照黑科技」時,對比的是iPhone 6s Plus和三星S7 Edge。
  • 雷軍的小米十年:真心話、笑話,Are you OK?
    八月上旬,在號稱「清河CBD」的小米科技園內,雷軍在拍攝幾天後的十周年演講的預熱視頻。他將在演講中介紹小米的這十年到底經歷了什麼,甚至把踩過的坑都全盤託出想讓大家了解一個真實的小米是什麼樣子。儘管雷軍與他所創辦的小米在過去十年有著高曝光率,但應對鏡頭時他依然不那麼自在。
  • 雷軍也曾失敗過
    雷軍,知名手機品牌小米的創始人。 在前幾天小米11全球發布會上,雷軍利用一場「史詩級」營銷套路,蹭著蘋果12沒送充電器的熱點,用本該買手機就有的充電器,從不配送到分兩個版本(有充電器和無充電器)同一個價格出售,成功讓小米11發布會衝上熱搜博得大量的關注。
  • 剛剛,奮鬥8年的小米在香港上市,雷軍與同喝過小米粥的創始人一起敲鑼!
    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小米每一寸血管裡都流淌著創新的血液。但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輕輕鬆鬆得來的。沒有不需要巨大付出的創新,也沒有不經歷無數挫折的創新,更沒有不承受誤解甚至非議的創新。越是理解這一點,就有越多的感恩。感恩所有給予我們的理解、信任、鼓勵與支持!感恩的話是說不完的,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繼續努力,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