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在金融這一市場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即便在行動支付如此發達的背景下,我們依舊離不開銀行。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買房需要通過銀行貸款。如果沒有銀行的資金,恐怕要有一大批人面臨無房的情況。
當然一些國際性大銀行就更是如此了,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它們的業務,在國際市場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最近一段時間,這一巨頭又攤上事了。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來看,英國滙豐銀行在明知道客戶涉嫌詐騙,搞「龐氏騙局」的前提下,還允許客戶從美國轉帳數千萬美元。
這一消息的曝光,自然也讓滙豐備受爭議。有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4年期間,滙豐明知道客戶進行了金融詐騙,卻依舊默許客戶將8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4億)轉移,從美國滙豐銀行帳戶轉移至香港帳戶。
而這項投資騙局也是在滙豐因為洗錢被美國罰款19億美元後,進行的行為。被曝出一同涉嫌洗錢的還有渣打銀行、德意志銀行等,按照規定來看如果銀行懷疑客戶從事違法活動,應該向有關部門提交報告。如果銀行檢測到有犯罪行為的話,應該立即凍結客戶的資金。然而滙豐雖然檢測到了這一行為,卻並沒有凍結客戶的資金,反而允許了這麼大一筆資金「明目張胆」地轉移。
而這一案件當時叫做「萬通奇蹟騙局」,根據前幾年的報導來看,當時融資產品是由美國萬通投資銀行控股集團董事長策劃成立的。在2013年6月的時候,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大量購買這一系列套裝的資金入帳。包括美國當地也有大量民眾被騙,2017年的時候萬通投資銀行董事長被捕。
對於這一情況,其實滙豐早就發現了帳戶存在的可疑交易。然而一直到2014年被提起訴訟之後才採取了行動,簡單點來說如果當時滙豐及時將帳戶凍結,也就不會造成那麼多人資金受損了。雖然是多年前的醜聞,不過被曝光後對於滙豐還是造成了很大影響,因為說白了滙豐也算是「參與」其中了。當地時間21日,滙豐股價在香港股市也出現了大幅下跌的情況。
當然這早就不是滙豐第一次陷入醜聞了,之前滙豐因為涉及對迪士尼等多家公司電影融資稅收減免,被投資者起訴。對於上述「龐氏騙局」的情況,滙豐和渣打在9月20日都發布了公告。滙豐表示,曝光的這一信息已經是「歷史性的」,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滙豐已經在多個方面改善了打擊金融犯罪的能力。
而渣打銀行也積極表態,在積極認真地履行打擊金融犯罪責任,永遠都會有人試圖通過洗錢來逃避制裁,而銀行的責任就是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保護全球金融系統。事實上對於洗錢這一行為在全球各國都是被禁止的,但是依然有人妄想通過銀行渠道進行洗錢等違法行為。
如何篩選出這類人,就要看銀行的監管制度了。其實對於銀行來說還是很好調查的,正常客戶一般是不會有這麼大資金流入的。就像國內有地區實行的大額現金管理制度,金額超過20萬就需要被監控。其實也是為了保護金融市場的安全,同時更好地打擊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
雖然是幾年前的醜聞,但是如果當時滙豐及時凍結帳戶資金的話,或許很多人的損失就可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