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態極已經賣出了超過200萬雙產品、希望用「黑科技」的口號重新確立品牌形象的今天,匹克的設計團隊需要實現的,不只是與競爭對手看齊的外觀設計水平,更重要的或許是,如何整合匹克內部現在不斷累積的技術經驗,綜合運用到新產品上,從而確立真正的品牌特質。
作者 | 羅立璇
作為匹克北京設計研發中心的負責人,張學峰目前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怎麼在產品設計中進一步強化匹克的品牌特質。
在三聲《「匹克」重啟》報導中,我們提到,態極材料的推出和使用讓匹克重新找到了中國體育品牌市場激烈競爭中的核心支點——科技。作為一種能夠同時實現柔軟腳感和極高運動支撐能力的新型材料,這種學名為P4U的材料與傳統EVA材料融合發泡後,為匹克提供了新一代產品壁壘。
2018年年末,匹克推出了搭載了態極材料的態極1.0跑鞋,並在次年6月推出迭代後的1.0 PLUS跑鞋。就在一個月後,匹克還推出了第一款搭載態極的明星鞋——帕克7代。在匹克最有優勢的籃球鞋領域中、最具備品牌價值的明星鞋款上使用這一最新技術,標誌著這一材料的使用已經趨於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迭代速度是罕見的。對於以耐克為代表的一線國際品牌,一款明星鞋從開發到上市的時間一般在12個月。
就中國體育品牌而言,如果要走傳統的訂貨會分銷渠道,從開發到上市則需要至少6個月。但張學峰表示,實際上,中國領先梯隊的體育品牌的設計能力和工廠產能,以及全國的物流運輸速度,在解決了銷售速度的前提下,實際上都有能力支持快速的產品迭代。
同時,態極鞋也為匹克吸引到了更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對於以往更多服務於匹克品牌的基本盤,三四線城市的用戶的研發設計團隊來說,這產生了深遠的改變——他們需要服務圈層更為負責的消費者。
在張學峰的描述裡,以往他們和消費者對接方式並不這麼直接,而是通過訂貨會來判斷一些款式的潛力;但現在,被態極吸引而來的一、二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在社交網絡上極其活躍,這讓他們能夠直接看到消費者的意見。這讓匹克北京的設計團隊更加積極地啟用年輕人,往更新穎、大膽的方向進行產品設計。
不過,張學峰也強調,作為體育用品企業,匹克的核心關注點依然是如何通過設計提升消費者的運動表現,強化科技帶來的體驗感。
除了態極以外,3D技術也是匹克正在探索的重要技術方向。而在態極已經賣出了超過200萬雙產品、希望用「黑科技」的口號重新確立品牌形象的今天,匹克的設計團隊需要實現的,不只是與競爭對手看齊的外觀設計水平,更重要的或許是,如何整合匹克內部現在不斷累積的技術經驗,綜合運用到新產品上,從而確立真正的品牌特質。
以下是《消費新聲》和匹克北京設計中心負責人張學峰的對話:
01|態極的開發
消費新聲:在第一次接觸到態極材料的時候,作為籃球鞋研發團隊的負責人,你們為這種新材料進行了什麼樣的設計?
張學峰:我接手是從帕克7代開始的,這也是態極材料第一次被運用到籃球鞋上。每一代明星鞋都需要有核心的科技賣點,讓消費者有不一樣的穿著感受,或者能夠提升他們的運動表現和穿著體驗。態極在帕克7代上的使用,由於材料的悟性原因,在設計上沒有那麼激進,而是選擇了規避劣勢,放大優勢。
消費新聲:因為它太軟了?
張學峰:軟並且瞬間反彈是態極最大的優勢,設計需要把優勢放大,籃球運動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急停,變向,啟動等,要保證左右力的穩定,同時放大上下的力,所以需要在側面做支撐保護,並且在鞋底不同受力區域態極密度不一樣。保證啟動的場地感同時兼具後掌緩震的舒適度。
另外就是我們把後跟logo做成了功能點。大家一直討論匹克的logo,覺得三角形太穩定了,缺乏速度感。因此我們在設計上將三角logo做角度傾斜,有一定的指向性增加運動趨勢,同時用在支撐、保護和穩定的位置,讓它能更好地融入到整體設計裡。
而對於帕克本人來說,旋轉、過人,是他在NBA非常標誌性的動作。所以我們把鞋底紋理做成了漩渦的形狀,這是符合帕克本身的運動習慣的。如果你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我們在這九個方向的立面上都有相對應的英文字。一開始我們寫的是帕克的九個榮譽;後來他主動說,希望能夠把家人的名字都寫進去,所以這裡面都是他家人的名字。
消費新聲:您一直提到悟性這個詞,很有意思。你們是怎麼逐漸掌握態極的「悟性」的?
張學峰:悟性說的其實還是自適應的過程,在走路的時候非常舒服,但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支撐和回彈。到第二雙態極籃球鞋的時候,在設計上也更加大膽一些,由於反饋第一雙有重量的問題,所以在閃現籃球鞋上,TPU的使用上更加精準。我們只在需要做支撐穩定的位置做保護,啟用了三塊小TPU,在後跟、側向支撐,以及中底抗扭的位置做了增強,保證實戰性。
在設計TPU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傳達給消費者一個簡潔並且具有識別性的設計語言。在以此偶然在開車過程中思考這個問題,看到了前車的剎車燈,同樣是表達穩定和警示,於是就有了剎車燈的想法用在設計上。在試穿過程中也逐步調整了態極的配方,開發部的李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在不同位置密度不同,滿足實戰和日常穿著。
▲剎車燈的意象也出現在了匹克與海爾兄弟聯名的新款籃球鞋上
(但是你們3個月就用態極材料開發出了新的鞋款?)中國企業的設計流程和國外的不一樣。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出解決方案,或者設計提案。在國外,一般都會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一雙明星鞋。李總(開發部技術中心負責人李家寶)會給予我們很多幫助。雖然我們設計團隊的想法很多,但(單靠自己)沒法落實到最終的測試階段。
態極鞋的原型出來以後,根據不同時期的配方,廈門華僑大學專業的球員會幫助我們試穿,生成了兩三百份測評報告。
其中涵蓋了很多提升腳感的調試。比如,在籃球鞋前掌需要更好的場地感,意味著不能太軟,但同時要保證態極的悟性釋放,慢慢的在測試和調教的過程中,了解數值的變化情況。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態極的悟性,會根據不同品類的產品來調試不同的密度和配方。
消費新聲:在態極1.0推出的半年之後,態極的1.0 plus就上市了。你們的迭代周期是提前規划過的嗎?
張學峰:這個是隨著變化而去做的調整。新產品上市,各種意見都會有。但許總(匹克CEO許志華)作為這一戰略產品的最終決策者,他深入到社群以後能夠看到很多消費者的意見,作為產品人,最終是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優秀的產品,不斷迭代更新,傾聽消費者的聲音。
我們一個核心的驅動力是創新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比如設計籃球鞋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就是穿上我們的鞋能扣籃。如果將這個定義為最終目標的話,那接下來的所有設計都要圍繞這一點進行,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有了目標大家會更明確。設計上能做怎樣的創新和改變,如何達到這個終極目的,是我們不斷追逐的。
02|自我變革
消費新聲:使用像態極這樣的新材料、從2019年開始全面強調「黑科技」戰略,為設計的工作帶來了新的啟發嗎?
張學峰:核心的改變其實就是產品迭代。以前提到迭代,更多的是手機和軟體;但在球鞋上,如果它出來以後,消費者馬上反饋給我們很多問題,我們能夠迅速去改進,就能密切跟上消費者所有的關注點。
一般都會掩蓋問題,但我們選擇去面對它。現在的社會溝通是扁平化的,你越想去掩蓋消息,消費者他都(會知道)。現在我們所有的設計師都會和消費者產生互動,知道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比如他們覺得現在的拖鞋都很硬,但軟的拖鞋又不防水,所以我們就用態極材料做了一個既軟、又有支撐力,還能防水的拖鞋。接下來,我們也會嘗試不同的態極應用方式,讓它能夠和更多不同的科技結合,放大每個科技的優勢。
消費新聲:網上似乎對匹克鞋的設計有很多消極的聲音。
張學峰:設計上我們確實還有差距,接下來也會慢慢縮小這個差距,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們的改變。目前也有很多優秀的設計師正在崛起,慢慢大家會看到不一樣的匹克,也希望大家多給我們提出意見和想法,這一年相信大家能感受的一些產品的不同,消費者的互動也會增加,用作品說話,才更有說服力。
消費新聲:中國的一線體育品牌,和國際的一線體育品牌,設計能力和技術能力之間的差距在哪裡?
張學峰:差距肯定是有,國際品牌的代工廠也都在中國。他們有很豐富的經驗累積。
國內品牌要迅速崛起,設計力量是很關鍵的,設計師對設計的理解不能只局限於圖紙階段,一定要更快地更迭產品設計,並且能夠同時協調生產、銷售、品宣。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好的設計,還要提高成本的把控能力、對於生產的理解能力,然後迅速地體驗和感知市場反饋,發揮在本地市場的優勢。
消費新聲:你剛才提到人才培養和品牌沉澱的問題,怎麼實現?
張學峰:知識管理是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我們在帕克系列每一代的設計過程中會製作很多樣鞋,都會留存起來讓新的設計師看,並且總結問題。讓他們理解整個過程都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市面上所有成熟的體育品牌,都有自己的培養體系。不過很多事情都需要親身體驗,試錯是一個必經階段,這樣才能提升自我。
對設計師,我們最看重的一點是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我們匹克會更多地給年輕人機會,因為不同年齡層的人,配色和審美模式確實不一樣。舉個例子,我們有一個90後設計師,做了一個內部不太認同的配色方案,但我們還是決定試一試。結果訂貨會上,經銷商都很滿意這個配色,反饋很不錯。
後來我就反思這件事。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對設計的理解,以及對於消費者不夠全面的認知(導致了這種情況發生)。其實消費者的需求需要設計師思考和提煉,摘取核心需求而不是表面的需求,然後再實現一部分在設計上的引領。
03|新潮流
消費新聲:對於現在流行的「國潮」審美和設計,匹克是怎麼看的?
張學峰:現在和「國潮」掛鈎的產品已經很多了,我們在這個方向怎麼走?還是會成為跟隨者?這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認為,在面對消費者的時候,匹克能帶來的核心優勢就是科技。我們的3D列印、態極等科技平臺,傳達的都是用科技力量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穿著體驗。
不管國際品牌如何做潮流,核心還是一家運動品牌公司,核心的事情依然是幫助運動員和消費者提升他們的運動表現。
消費新聲:其它品牌的潮流更迭、技術重點,對匹克而言有可借鑑的地方嗎?
張學峰:市場作為最終的檢驗,每個品牌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在傳達給消費者不同的文化。匹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明確傳達給消費者的理念是什麼,和其他品牌不同的是什麼,而不是他有我也有,具有匹克獨有的設計語言和文化呈現是我們要做的重點。
消費新聲:目前除了態極以外,匹克還很重視的一個技術是3D列印,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說,可能覺得這項技術性價比還不算高。它的價值是什麼?
張學峰:3D列印技術打破了傳統製造的局限,設計可以更加大膽,打破了傳統磨具等工藝的限制,更加模糊了鞋底鞋面的概念,並且可以定製屬於自己的獨有楦型,更加有專屬性,我們希望未來3D列印更加普及,能夠進入到每個家庭中,我們提供的是解決方案,你可以在家就完成球鞋的製作。
消費新聲:之前耐克曾經推出過自動繫鞋帶的NIKE adapt BB,也讓人感受到科幻的感覺。你覺得自動繫鞋帶會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嗎?
張學峰:我個人認為是一個嘗試,不一定會成為趨勢,但會是對未來的一個探索過程。現在的發展方向,不管是熱熔材料、還是編織鞋面,其實都是減少成本的過程,大量機械化的介入,減少了人工成本,這和國家戰略也有一定關係。
(就是越來越自動化?)對。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在工廠工作,那麼生產成本就需要增加。因為網際網路,直播等對於年輕人來說工作的選擇更加多源,對於企業來說,如何降低成本,設計就會成為源頭,每一次的工藝進步和改變都讓成本變得更低,3D列印有可能是下一個改變行業的技術。我們也在不斷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