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宋思明和海藻這段感情中,隱藏著已婚男人對愛情的心態
六六的小說《蝸居》出版後受到眾人的喜愛。讀完小說後,都被小說中的人和事深深震撼了,還有一種感同身受。
小說講述了小人物在職場上、生活中的一些困境和掙扎,以及面對現實的無奈和無力感。小說引起了大眾的思考和探討。
《蝸居》顧名思義,直指房產話題,但是故事中人和事的背後,講述的依然是關於人性這個深刻話題。
小說中海萍和海藻兩姐妹從小鎮走出,來到大都市闖蕩,最後卻是完全截然不同的結局。妹妹海藻因為一念之差,明知宋思明是有婦之夫,還是投入了這位市委秘書的懷抱,最後的結果也是令人扼腕嘆息。
由於張嘉譯的出色演繹,宋思明一角深入人心,引起觀眾的熱烈探討,有人說宋思明對於海藻應該是真愛。我想,一個有家庭、事業有成的成熟男人,哪裡還有那麼多真愛,有的也許是一時的意亂情迷。
也許他最愛的還是自己,最割捨不下的應該還是自己的家庭,那麼他對於海藻的感情,也許為了圓少年時候的一個騎士夢吧,也或許是人到中年,想再證明一次自己的魅力和雄風,說實在一點,也就是一種補償心理。
01圓一個少年時期的騎士夢
宋思明在第一眼看到海藻的時候,就對這個夢遊般的女孩有種特別的感覺,其實海藻並非特別漂亮,但是她不經意的走神和飄忽的眼神,令宋思明想到了自己曾經的青蔥歲月,想起了曾經的少年時代,雖然青澀卻純真的年代。
那種略有些苦,略有些甜的滋味,讓宋思明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十八九,顯然,以他的身份和年紀已經不需要假裝清純,他可以招手既來,揮手既去,想要什麼甚至只需傳遞一個眼神。這樣的日子,是他在毛頭小夥年紀特別羨慕的,可終於混到這個身份,他怎麼又開始走回頭老路呢?
青春可人,又帶點懵懂的海藻,令宋思明想起了那個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年少,年少時無法實現的騎士夢,在多年之後,突然再次從心中燃起。
年少時候的他,因為來自農村,出身貧寒,每天為維持生活的溫飽而疲於奔命,就好比《蝸居》中的小貝一樣,無法為自己心愛的女生遮風擋雨,提供優渥的生活環境,最後與心愛的女生失之交臂,這是宋思明心中的一個隱痛。
如今,宋思明已經事業有成,年少時期的那個騎士夢再次在心中蠢蠢欲動,當他看到那個樣貌神似曾經暗戀的班花,且又如此單純柔弱,這更加激起他的保護欲望,想要一圓年少時候的一個缺憾。
所以,在塵世和官場摸爬滾打了多年,早已喜怒不形於色,城府頗深的宋思明,在面對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海藻時,居然變成了一個未經世事的毛頭小夥子,焦灼不安地在KTV外等候,像一個護花使者一樣去保護心中的柔弱女孩海藻。
當時他的內心竟然有點小激動:
「假如海藻出來,像一個驚慌的小白兔,四下環顧,我就悄悄尾隨,給她披上我的風衣,在夜色的掩護下拉住她的手,義無反顧的走。」
也許,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年少的夢,夢到自己化身為斬妖魔拯救公主的王子。
02人到中年的男人,以此來作為炫耀的資本
《蝸居》中宋太太的一句話:
「年輕時需要墊腳石,中年時需要強心針,晚年時需要跟拐棍。」
這句話一陣見血地指出了男人各年齡階段的內心需求,殘酷而現實。男人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中國拼搏,如果沒有特別之處,很難在芸芸眾生中奪得一席之地。
就好比海藻的前男友小貝,他非常愛海藻,可是卻連結婚的房子都買不起,當女友遇到現實困難時,他只能給與言語上的安慰,這只是隔靴搔癢,提供不了實質性的幫助。
而宋思明比小貝要幸運,因為他遇到了一個有能量的妻子,幫他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的蛻變和成長,他憑藉著嶽父的助力,快速走入官場,逐漸走入權利的中心,此時的他可謂是呼風喚雨、手眼通天,無所不能。
人到中年,又事業有成,自然需要更多的刺激,尤其是在任何東西都唾手可得的時候,他們更願意去徵服年輕女孩的心,由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所以,宋思明才會毫無顧忌地帶著海藻出席同學會,藉此向眾人炫耀自己的魅力。
看到這裡,我不免為海藻而感到悲哀。
海藻的媽媽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後,憤怒地打了海萍一巴掌後,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一個人的榮耀如果壓抑久了不釋放會得病.那麼怎麼體現自己的成功呢?海藻不過是他藉以炫耀成功的手段而已,沒有海藻也會有水草、珊瑚。
一個男人果真是義無反顧愛上一個女人的話,就應該給她一紙婚書,一個有保障的婚姻,兩人可以生活在陽光之下。可是,宋思明卻從來沒有動過這種心思。
當最後事情即將敗露之際,他陪著妻子和女兒的場景,反而是那麼溫馨和協調,因為,在他的心中,家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一聲嘆息》中出軌的男主人公梁亞洲對妻子說了這麼一番話:
「這是兩種感情。晚上睡覺我摸著你的手,就像摸著我自己家的手一樣,沒什麼感覺。可是要把你的手鋸掉,那就跟鋸我的手一樣,疼。你和女兒是我的親人,她,她是我愛的人,都一樣重,誰也代替不了誰。」
當然,不可否認,宋思明對於海藻有愛的成分。
可是這種愛多少摻雜了一種男人的虛榮心在裡面,滿足他左擁右抱的心理。
03出於一種補償心理
《蝸居》中的宋思明本來是一個反派人物,家裡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卻還在外面金屋藏嬌,可是宋思明對於海藻的所作所為,讓觀眾卻無法恨他和討厭他,反而覺得這是一個情深意重的男人。
當然,宋思明對於海藻的感覺,並非是那種玩玩而已,確實有許多真情在其中,但是他的這種感情中多少帶著一種補償心理。
對於自己曾經年輕時候的一種補償,因為年輕時候的他娶了高官的女兒,是靠著自己太太的娘家,才出人頭地,不僅如此,連他自己的家裡都沾了不少光。
可想而知,宋思明當初在這個家肯定是受到了一些委屈和輕慢的。當他功成名就之後,在每一個午夜夢回之際,那些曾經的委屈還是會隱隱作痛。
宋思明的妻子得知他出軌後,忍不住陳述往事:
「你出國進修一年,家裡裡裡外外全我包攬,每年大到你家需要貼補的用度,小到你父母生病需要寄的藥,甚至你侄女出生的禮錢,全都是我在忙。在你最窮的時候,我是帶著萱萱回娘家蹭飯,把我媽當保姆使喚才度過到今天。」
他的妻子痛心疾首地訴說著自己的付出和心中的委屈、不甘,其實這些恰恰也是宋思明心中不願提及的痛點,低嫁委屈,高娶何嘗不憋屈呢?
而且他的這種委屈是無法與人訴說的,說出來那就是沒良心,白眼狼。憋在心裡,只有自己默默地咀嚼,這些委屈和不甘則慢慢在心中發酵膨脹。
所以,當他看到柔弱、單純的海藻時,看到她受委屈,發愁的時候,心中的保護欲望噴湧而出。
平時低調的他,親自出面為海藻掃清工作和生活上的麻煩,把海藻的姐夫從局子中撈出來,幫助海藻的姐姐找了一份高薪水的兼職。
所有的這些,不能否認有愛的成分,但是也有一種補償心理在其中,他感受到了利用權利,而得到女人的傾慕和仰視時,內心的那種滿足和快樂。
此外,宋思明心理一直有一個疙瘩,妻子的第一次獻給了別的男人,她的初戀情人。所以當宋思明發現車的坐墊被染紅了,誤以為自己是海藻的第一個男人,這也是他格外看重海藻的一個原因。因為曾經的那個情結終於得到了安撫和釋放。
不可否認,宋思明對於海藻的感情,一個重要的方面是他內心的補償心理在作怪。
04 結語:
《蝸居》這部小說帶給我們許多思考,關於愛情和婚姻,關於人生觀和價值觀。
宋思明和海藻兩人究竟有幾分真愛呢?也許這中間 糅雜了太多物質因素和其他。
可是即便是真愛又如何呢?一個人怎麼能夠同時往返於兩段感情呢?其結果勢必各自傷痕累累。
不能呈現在陽光下的愛情,又有多少幸福可言呢?
也許,有時候,我們在愛情中,你騙騙我,我騙騙你,最後終究是自己騙了自己,但是卻欺騙不了生活,種下的因,都會在生活的某個拐角承受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