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藝術綜合報導】《生活》是一本在美國發行的老牌周刊雜誌,在美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地位與《時代》雜誌相差不遠。其前身是1883年在紐約市曼哈頓發行的幽默周刊,發行社就叫做生活出版社,當時這本周刊因漫畫《海報女郎》與豐富的影劇資料而大受歡迎。1936年,亨利·盧斯正式創立《生活》雜誌,定位為新聞攝影紀實雜誌,屬於時代華納公司,第一期發行日是1936年11月23日。創刊宗旨是「看見生活、看見世界」。下面是《生活》雜誌精選出的19張圖片:
(圖注1:圖為著名藝術家羅伯特·勞森伯格的作品,他是美國波普文化的先驅者之一。他以抽象表現主義風格試驗攝影、設計與繪畫,逐漸發展出個人的獨特藝術風格——「融合繪畫」。這是一種美術拼貼技法,利用生活上的實物與新聞圖片組成抽象的畫板畫。他在藝術表現上積極的開發創作,至今仍激勵了無數的藝術家持續地在藝術道路上勇往直前。在這幅作品裡,他利用感光紙、花朵、檯燈等物件,描繪出了一幅悽涼的畫面。)
(圖注2:1946年範斯沃思藝術學校的學生在戶外作畫時的情景。據悉,範斯沃思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東北部的文化勝地之一,館內收藏有大量路易斯·內凡爾森、詹米·韋思及其他名家的作品。)
(圖注3:1939年,美國畫家託馬斯·哈特·本頓在工作間裡和他的裸體模特討論著有關這幅作品的一些細節問題。這位裸體模特實際上是他的學生。據悉,本頓的繪畫風格極大的受到了西班牙畫家埃爾·格列柯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夠發現格列柯慣用的繪畫手法。)
(圖注4:本頓的這幅作品名為「珀爾塞福涅受辱記」(珀爾塞福涅是古希臘神話中宙斯和墨忒爾的女兒)。在上個世紀30年代末期,本頓還曾出版了一部自傳,並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的稱讚。)
(圖注5:1948年史考西根藝術學校的學生正在進行裸體素描。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曾這麼寫道:「藝術脫離了裸體的美麗就不復存在。」)
(圖注6:導演讓·尼古拉斯科(1900-1993)在工作間為一名裸體模特描繪肖像。尼古拉斯科在美國好萊塢名氣響亮,曾拍攝出《銀海香魂》及《如何嫁給百萬富翁》等大量廣受好評的影片。但他曾表示,繪畫才是他的最愛。)
(圖注7:摩西·所伊爾(1899-1974)在自己的工作間創作肖像畫。所伊爾出生在俄羅斯,是一位現實主義畫家,試圖通過繪畫作品來展現社會矛盾。)
(圖注8:藝術家大衛·弗賴登塔爾(1914-1958)正在作畫。他創作的作品經常出現在《生活》雜誌中,主要包括他在二戰期間所創作的極富感染力的繪畫作品。)
(圖注9:德國超現實主義畫家費比烏斯·馮·古格爾在戶外創作裸體素描。)
(圖注10:裸體模特多麗絲·費希爾在工作間隙躺在一旁抽菸,這張照片拍攝於1946年。)
(圖注11: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學生正在作畫。)
(圖注12:雕塑家哈伊姆·格羅斯(1904-1991)在工作間創作作品。格羅斯出生在澳大利亞,於1921年搬到美國居住,並且隨後成為美國國內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
(圖注13:1959年藝術家在加利福尼亞進行人體素描創作時的情景。)
(圖注14:1948年,一名裸體模特站在仙人掌前,為畫家擺好姿勢。)
(圖注15:在史考西根藝術學校的一堂繪畫課上,一名裸體模特彎著腰站在凳子上。)
(圖注16:1958年,畫家正在創作電影《風流女伯爵》的宣傳畫。)
(圖注17:1942年,雕塑家哈伊姆·格羅斯正在創作裸體素描。)
(圖注18:1940年,一名裸體模特正在為藝術家弗萊切·馬丁擺姿勢。馬丁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實際上是一名職業拳擊手,但是在二戰的時候成為了《生活》雜誌的戰地記者。)
(圖注19:義大利繪畫大師契裡柯(1888-1978)的裸體自畫像。評論家羅伯·特休斯曾這麼評論契裡柯的這幅作品:「畫中的契裡柯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詩人。」)
(圖文來自「藝點兒藝術」 責任編輯 伯牙)
欲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錄「鳳凰藝術」http://art.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