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一個官二代的魯班獎

2021-02-23 新華視點

現在的孩子們都在講,學得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生得好。其實,在戚繼光同學那個年代,還有很重要的一條:生得好不如爹死得早。

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二八少年戚繼光終於等到了親爹去世的得好消息。於是,16歲的小戚同學用不著去受那十年寒窗戶苦了,子承父恩,當上了登州衛指揮僉事。但戚將軍一路廝殺進入京城權力核心後的英雄事跡後人知之不多,不知道是是因為廉政方面的爭議還是因為張居正的起落。

其實,這個時期的戚將軍可圈可點的,恰恰是他為後人留下了長城這一浩大的建築工程。這要在今天,申請個什麼吉尼斯,得個什麼魯班獎,那都是小case了。

有一個官二代,一不小心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大大的財富。他不去爭那國防部長的位置,卻要追求什麼魯班獎,搞了個浩大的建築工程。他的名字叫戚繼光,他的工程叫長城。

  在一個怪事連連的大明王朝,一切怪事皆有可能。

  一個逃難的和尚,東躲西藏,走投無路,萬般無奈只好去當皇帝!

  這麼一個龐大的大明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居然幾十年不打理公司事務,董事會議不開,財務報表不看,公司還紅火得很!

  有的董事長專心冶煉工藝,有的董事長潛心紅木家俱,反正沒幾個幹正事的,公司也照開不誤。

  陝西一個下崗的招待所服務員,一路上訪到了京城,就趕走了皇帝,自己坐上了那寶座(足見維穩之重要)。可是李小闖同學出門匆忙,沒開介紹信,在京師辦不了暫住證,沒幾天又被城管給轟回去了。

  這些怪事,不過給後人留下一個個笑談。但是,有一個官二代,一不小心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大大的財富。他自己當著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天津警備區司令,不去爭那國防部長的位置,卻要追求什麼魯班獎,搞了個浩大的建築工程,確實夠霸蠻的。到如今卻造福一方了,人們隨便在哪個豁口攔個鐵柵子就可以收門票了。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官二代叫戚繼光;他的工程,叫長城。


  現在的孩子們都在講,學得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生得好。其實,在戚繼光同學那個年代,還有很重要的一條:生得好不如爹死得早。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二八少年戚繼光終於等到了親爹去世的得好消息。嚴肅點,別笑!這確實是一個利好的消息。要在尋常百姓家,這就是天塌下來了的噩耗。但在帝王官宦人家,這就是特大喜訊。翻開史書看看,伴隨著你死我活的權力爭奪,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所以毛主席教導我們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列寧同志也講階級鬥爭不允許有半點溫情。

  於是,16歲的小戚同學用不著去受那十年寒窗戶苦了,子承父恩,當上了登州衛指揮僉事。相當於現在的蓬萊軍分區參謀長吧。這樣看來,林彪師長也不算太早熟吧。

  小戚同學會打仗的事大家都知道,小學課本上講過他殺得倭寇屁滾尿流的故事。但戚將軍一路廝殺進入京城權力核心後的英雄事跡後人知之不多,不知道是是因為廉政方面的爭議還是因為張居正的起落。其實,這個時期的戚將軍可圈可點的,恰恰是他為後人留下了長城這一浩大的建築工程。這要在今天,申請個什麼吉尼斯,得個什麼魯班獎,那都是小case了。


  人們知道,大明公司創始人朱重八董事長主張「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他的繼承人不少都一直熱衷於土木工程。「明修長城清修廟」,明朝是長城的鼎盛時代。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發兵萬五千一百人修永寧、界嶺等三十二關。現在驢友們喜愛的北京昌平南口長峪城西邊的鎮邊城、橫嶺和大營盤長城,都是徐達大將所修。雖然到弘治、嘉靖年間長城也都有所修築,但過於簡單。真正大規模的修築則從隆慶至萬曆初由戚繼光完成的。從隆慶元年(1567年)開始,戚繼光調集了數十萬士卒和民工,在東起山海關、西至鎮邊城兩千多裡的拱衛帝都的防線上,對原來徐達所修的邊牆進行翻修改建,直到萬曆十五年(1587年)才竣工,工期長達二十年之久。

  當時危及朝政的有「南倭北虜」一說,即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的侵擾和北部邊境韃靼騎兵的襲擾,是長期困擾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兩大問題。在南方平定倭寇之後,戚繼光被權傾朝野的宰相張居正相中(也有野史記載兩人有袖中交情),調往京師防禦韃靼。當時,大明為加強北方防務,將長城沿線劃分為九個防禦區,分別駐有重兵,稱之為九邊重鎮, 每鎮均設有總兵官管轄,戚繼光為薊鎮總兵官。薊鎮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拱衛京師,是九鎮中最重要的一鎮。所以,戚總兵官,相當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天津警備區司令,離國防部長(兵部尚書)只有一步之遙了。

  不知戚總為何對修長城情有獨衷,對長城這一防禦工事的研究頗有心得。他「因地制宜,用險制塞」,山勢低矮處,加高城牆;山勢高峻處,修建敵樓;險要之處還加修了障牆、支牆、擋馬牆。這些建築全部為磚石結構或磚石木結構,構築牢固、布局嚴謹、可攻可守。空心敵臺這一進可攻退可守的傑作就是他的發明。此前,長城隔一段修築一個實心的烽火臺,主要起到觀察和報警之功效。戚總匠心獨具,設計出三層空心敵樓。一層用大石條高高壘起,既防野獸,也防偷襲。二層屯兵和貯藏糧食兵器,除沿長城走向開進出二門外,四周開窗,裡面構築成相互連通的券室,形成較大的室內空間,便於兵卒休息和作戰。三層為「樓中樓」,上設小箭樓一座,箭樓四周設巡廊,便於觀察和作戰,也便於燃煙舉火以報警。

  除了苦心研究工事,戚將軍對兵器的研究也相當有成就,他的戚氏軍刀、狼筅、以及虎蹲炮,當時都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利器。


  可惜,在這段長城完工之後不久,戚繼光就告別人世了。不知道是不是受恩師張居正的連累還是另有隱情,反正聲名一時的戚大將軍在張居正之後就漸漸淡出江湖了。1587年,戚繼光完成了他防區內的長城建設。1588年元月,剛過59歲的戚繼光就在任上去世了。根據《萬曆十五年》的說法:「陽曆1588年1月17日清晨,將星西殞」,30年後,本朝(清)的官兵和努爾哈赤的部隊交鋒,缺乏戚南塘將軍苦心孤詣擬訂的戰術和強調的組織紀律,結果是眾不敵寡。也就是說,長城雖存,將軍不在,結果導致了大明王朝的破產。

  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武器和工事,這點西方現代軍事家認識到了,我們的先人們也早已認識到了。唐朝的大詩人、小奸臣崔湜在《大漠行》中就說「但使將軍能百戰, 不須天子築長城」。戚繼光也絕對不會想到,若干年之後,清軍五入中原,踏長城如履平地!

  更有經濟學家認為,大明一朝就毀在修長城上:浩大的邊城(長城)投入拖垮了明朝的經濟,也拖垮了大明王朝。據歷史學家黃仁宇測算,明朝長城造價為每公裡7700至31500兩白銀。明朝共修建了6300多公裡的長城,至少投入了4850萬量白銀。除了修長城,還有北方這十幾個軍鎮的投入,每年高達800萬兩白銀。而就在「張居正時代」的黃金時期,朝廷每年收入也只有400萬輛白銀。朱地主家裡也沒有餘糧啊。所以,到了明朝後期,朝廷的官位就象大白菜一樣明碼標價,自由買賣。這樣的政權,豈有不垮之理?

  所以,有人就說,長城是壓垮明朝這匹駱駝最後那根沉重的稻草。

來源:新華網思客 編輯:新華視點

相關焦點

  • 行走武威看明長城腳下花海正妍
    > 「長城」一個響亮到骨子裡的名字,她以蜿蜒雄偉和氣壯山河而享譽世界。
  • 甘肅送變電公司吹響創「魯班獎」衝鋒號
    甘肅送變電公司吹響創「魯班獎」衝鋒號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22
  • 魯班獎定製純銀澆鑄鍍真金獎盃
    魯班獎的全稱為「建築工程魯班獎」,是1987年由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的,建設部和中國建築業協會每年召開頒獎大會,向榮獲魯班獎的主要承建單位授予魯班金像、獎牌和獲獎證書,並對獲獎企業通報表彰。主要承建單位可在獲獎工程上鑲嵌統一榮譽標誌。
  • 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喜提魯班獎,青島唯一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7日訊 近日,中國建築業協會發布了 2020-2021年度第一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獲獎工程名單公示,青島高新區中國·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項目位列其中。魯班獎是我國建築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工程質量應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 官二代曹操|《曹操傳》第2集
    節目:《芝麻評書》三國群英傳參考來源:《三國演義》演繹者:平哥上回啊給大家講到,曹操和劉備不一樣,曹操是個官二代,他還是一個太監的孫子。曹騰自己是個還算有權有勢的太監,收養了一個兒子,當然要對這個兒子好啊,本來就生不出兒子嘛,收養了一個,當然想方設法為他創造各種條件。所以這個曹嵩啊,就是曹操的老爸啊,在這個曹騰的扶持下,官兒也做得有滋有味的,這官兒可不小啊,先是做到司隸校尉,司隸校尉是個什麼職位呢,我們簡單理解,就是京城首都的治安官,差不多相當於咱們現在北京市公安局長這麼個位子。
  • 貴州又有兩座橋「拿下」魯班獎,沒想到這些建築也曾榮獲
    魯班獎是個啥?魯班獎有著 " 中國建築界的奧斯卡 " 的美譽,是我國建設工程質量領域的最高獎,代表著國內當前工程建設質量的最高水平。每年評審一次,兩年表彰一次,分為住宅工程、公共建築工程、工業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園林工程四個類別。是精品工程和企業品牌的重要標誌,在業內和社會上有著重大影響。
  • 508天6000公裡,三位電工為何徒步明長城?又為何拒絕媒體採訪?
    三十五年前,他和兩位夥伴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奇蹟——用508天徒步6000公裡,從明長城山海關徒步到嘉峪關。他們為何要徒步考察長城,用近兩年時間來做和工作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萬裡之行的第一步是如何邁出的?1982年,在秦皇島山海關長城腳下,三個年輕人有一個驚世駭俗的計劃:徒步考察萬裡長城。
  • 「建築界」2020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山東亮點:魯班獎工程再...
    提請省政府出臺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築工程品質的實施意見,推薦魯班獎工程11項、國家優質工程28項,數量再創新高。加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出臺「一張表單」編制材料清單指引、審批全過程時間管理計算規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時間壓縮到20個工作日以內。
  • 航拍明長城東端起點,在虎山長城上,感悟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虎山長城就是明代長城的東端起點,只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在發掘的長城舊址上按明長城重新復建的。平地孤聳,視野開闊,是一個有著十分重要軍事意義的關隘重地。歷史上丹東數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都首當其衝地抵擋外來攻擊。
  • 被傳是官二代的說唱歌手大傻結婚了 block大傻富女友資料照片被扒出
    被傳是官二代的說唱歌手大傻結婚了 block大傻富女友資料照片被扒出時間:2019-08-27 13:16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被傳是官二代的說唱歌手大傻結婚了 block大傻富女友資料照片被扒出 中國新說唱大傻結婚了?大傻老婆是誰?
  • 高新區重點項目|濟南第一所國際學校申報魯班獎
    項目整體採用裝配式設計、施工,精裝交付,工程整體裝配率達76%,獲濟南市裝配式示範工程,目前正申報魯班獎工程。
  • 官二代的利刃---德爾塔普拉斯Delta Plus
    圖來自機戰Z3 時獄篇Delta Plus初登場於OVA動畫《機動戰士高達獨角獸》第2集裡的一個整備鏡頭。
  • 譚松韻母親案肇事者馬某不僅是官二代,還和譚松韻有另外一層關係
    譚松韻母親被撞身亡的案子已經開庭審理了,但是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果,肇事者馬某在法庭上的態度十分囂張,而且始終沒有對出庭的譚松韻及其家人有道歉的行為,據悉馬某是一位官二代,他的父親是當地已經退休的文聯主席,這樣的身份也無疑為這場官司的結局帶來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好在譚松韻也是公眾人物,可以讓這場官司暴露在陽光大眾之下。
  • 史上第一個官二代很風流,親孫子卻開啟中國第一朝代
    昌意算是正宗的官二代吧?但昌意在家中並不出色,畢竟兄弟們太多,而且他同父同母的哥哥青陽是一個很出色的人,是黃帝的左膀右臂(雖然後來英年早逝了)。既然不出色,那就享受出身帶來的先天優勢吧。既不與人爭、有沒有遠大的志向,既根正苗紅,也不需要建立功業,昌意的一生不想快活都不行嘍。更重要的是,他娶了個好妻子,生了個好兒子。
  • 星二代直播父親是成功捷徑,官二代的成功捷徑呢?
    與星二代直播老爸比起來,官二代被老爸提拔似乎更讓大眾無法接受。近日,山西朔州市文旅局發布了一份幹部考察公示,擬提拔對象裡有一個19歲本科畢業的女孩子,而他的父親就是該單位的黨組成員。簡而言之,這個女孩在父親擔任領導的單位內工作並即將被提拔。19歲,大學剛畢業就成了公務員,而且還能被提拔,這要說和她的領導父親沒關係,鬼都不會信。
  • Vol.15 - Evelyn:我不是官二代,我只是正常人
    本期作者│JeanEvelyn是我在香港念碩士時的同學,她是一個官二代。第一次見Evelyn,是去香港的第一堂課。那時候,來自大陸的學生,靠著之前建立的微信群,一個個地對照名字,而我,竟然對Evelyn在群裡的名字毫無印象。我們在課前簡單聊了一些,在下課的時候,她跑過來跟我說,這節課的分組作業,要不我們就一組吧!
  • 任正非:我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我父母只是很平凡的人
    任正非:「我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我父母只是很平凡的人。」1944年,任正非出生(父親任摩遜,母親程遠昭),父母生下他之後,又給他生了6個弟弟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