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這首詩是朱熹所作,意思是溪水有永不枯竭的源頭來輸送活水,才會令方塘之中的溪水異常清澈。比喻人的知識是需要不斷更新不斷積累的。
有一個典故叫做「鑿壁偷光」,匡衡為了學習鑿開牆壁借用別人家的燈光,最後終於需有所成。從古人一個又一個的事例中,我們可以得出,知識對人非常重要。
每個人的家境不盡相同,富人的孩子總歸吃穿不愁,但窮人的孩子,想要改變命運,就只能好好學習,他們只能靠知識改變命運,但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讀書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小武是一個學霸,他跟父親相依為命,前幾年父親幹活摔傷了腿,家裡的日子就更難了,小武每天要幫家裡幹活還要賺生活費非常辛苦。但好在小武比較爭氣,學習非常刻苦而且名列前茅,經常受老師誇獎,馬上要中考了,小武的模擬成績非常高,考上重點中學沒問題。
但是中考成績出來之後,小武父親卻傻了眼,孩子竟然只考了50分,父親不相信,要求複查試卷,發現孩子很多科都交了白卷,有的也只是寫了選擇題,看得出來根本不是用心答題的。
小武說出原因,原來他覺得家裡情況太困難,自己如果上學那麼父親掙錢更辛苦了,他主動放棄學業,聽到這裡,父親和小武抱頭痛哭,這孩子懂事得令人心疼。
不得不說這個孩子真的非常懂事,他對父親的孝順令人感動,他能有孝順的品德,這跟父親的家庭教育分不開。
做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縮影,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孝順的人,那麼父母首先要成為孝順的兒女,讓孩子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孝順的典故,讓孩子懂得孝順長輩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學會長幼有序體貼父母。
抓緊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孝順的品質要從小培養,家長不要總是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學會謙讓,學會分享,要抓住機會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真切的愛,作為父母也要引導孩子學會愛。
父母經常跟孩子談心
要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多跟孩子說自己的艱辛,把自己的勞苦告訴孩子,讓孩子學會體諒父母,學會謙讓和孝順。
結語
都說養兒防老,很多父母因為不孝的兒子哭天喊地,但不要忘了這都是自己教育不到位,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謙讓的品質,這樣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將來成為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