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究竟有多大?
在古代,人們認為生活的地面就是凡間,而天上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天上和地面就是全部的世界,對於宇宙一詞根本沒有概念。隨著科技的進步,逐步發展到人類探索太空,不過,探索的進度也是極為有限的,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大了,那麼到底有多大呢?
舉個例子:我們生活的地方叫地球,而地球只是太陽系中極為渺小的行星,而太陽系只是在銀河系的旋環上,然後大約幾千億個銀河系構成了更大的星團,再由幾千億個星團構成了超星系團,然後再由幾千億個超星系團組成了一個宇宙。可以想像下,宇宙中有多少個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呢?恐怕,這個問題應該是沒人能回答上來。
早年,美國的科學家通過數據分析,反覆計算後,得出了宇宙的可觀察半徑為452.3億光年,一光年大約等於9.5萬億千米,452.3億光年就是大約4300兆億千米,按照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到達邊緣。
那麼這些數值是如何得到的呢?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通過觀測和研究,提出了關於物理宇宙論的陳述,也就是哈勃定律,而哈勃常數就是定律中的常數值,也是測算宇宙大小的重要依據。
早期,很多人簡單地認為只需要知道宇宙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就能大概知道宇宙的大小。宇宙是在138億光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產生,所以宇宙的半徑大約138億光年。但事實真如此嗎?物理學家們早在100年前就開始反覆證明,至今為止得出的結論完全能證明宇宙在加速膨脹。而且早期的宇宙是高溫高密度的電漿雲,光在電漿雲裡的速度較慢,後來粒子冷卻後原子形成,光的速度恢復了正常。
以此推算,在2003年的時候,美國的物理學專家,理察·戈特,推算出可觀測的宇宙半徑為456.6億光年。後來,隨著更先進的儀器參與測算,在2016年時,物理學家保羅·霍爾本,推算出更為精確的數據,宇宙的半徑為453億光年,比之前少了3億光年,但是由於宇宙實在是太大,3億光年的誤差幾乎是可以忽略的。
那麼,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有多少像地球這樣有生命的行星呢?目前為止人類並沒有證據證明存在著其他宇宙文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中數以萬兆的行星中不只是地球孕育出了生命,就算用千億分之一的概率計算,宇宙文明也有上億個。
宇宙文明應該也是有強有弱的,如果是宇宙剛剛誕生不久後形成的文明,至今也有幾十億年的發展了,而我們人類記載的歷史才能追溯到幾百萬年時間。如果那些比我們早發展的宇宙文明沒有遭到毀滅性的災難,那麼他們發展到現在肯定能夠輕鬆碾壓我們,而我們是應該慶幸沒有遇到他們呢?還是應該繼續尋找這些宇宙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