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外匯
華爾街知名投行高盛預計,全球正在步入持久商品大牛市,今年表現弱勢的石油也將從中受益。
高盛商品市場分析師Jeffrey Currie周二在英國《金融時報》直播活動上發言稱,多項利好因素將推動商品進入持久大牛市,包括美元疲弱、投資不足、政府刺激措施及能源轉型等,都有望全面推動大宗商品需求。
Currie指出,除小麥以外,各種大宗商品市場都處於赤字狀態(資本支出不足)。他還強調了石油市場的例子,稱石油部門的資本支出在今年上半年史無前例地下降了40%。由於綠色能源基礎設施項目所消耗的石油量,即便是石油需求也會因能源轉型支出而得到提振。
高盛對石油在2021年底的目標價格為65美元/桶,並預計需求將迅速復甦,他表示,全球需求將在2022年達到1.025億桶/日,高於IEA的估計。2019年的石油需求為1.001億桶/日。
「重要的是要將疫苗與疫情本身區別開來,疫苗是一種戰術上的上升催化劑,而疫情本身則是一種結構上的催化劑,推動更持久的牛市。」「展望2021年,我們預計疫苗將創造V型復甦,同時這也將是一個結構性牛市的開端,不僅是在石油領域,而且是在整個大宗商品市場,」Currie稱。
Currie還表示,「儘管目前商務旅行對石油的需求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整個市場將在明年年底至2022年以後,將出現嚴重的赤字……目前在供應端看到結構性投資不足——我們稱之為舊經濟的回歸。不只是石油,還有金屬、礦業,整個舊經濟都存在投資短缺。」
第二個主題是政策,高盛認為,這是需求端的故事核心。大流行轉變的最大刺激因素是——政策重心點的轉變。2008-2009年之後的政策是針對市場穩定的:無論是歐佩克(OPEC)、美聯儲、還是中國五年計劃,一切都圍繞著金融穩定展開。
但是現在,高盛認為,所有的政策都圍繞著社會需求,而社會需求會導致財富向低收入、收入受限、消費更多的家庭重新分配。因此,整體需求會相對強勁。「我們認為這加速大宗商品需求。」
「政策驅動的需求,將創造一個比2000年金磚國家更大的資本支出周期,雖然沒有70年代那麼大,但我們所討論的就是那種大宗商品牛市。」Currie稱。「這三個因素到哪都一樣——再分配、綠色、然後處理供應鏈彈性——所有政府都會圍繞這三個重點,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中國。」
Currie還表示,美元走軟也為大宗商品行業提供了推動力,其影響已經在石油和銅、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體現得很明顯,本周一鐵礦石價格觸及7年高點。他說:「這不是我們對未來的預測,我們現在就身處其中。」
在能源轉型的話題上,Currie淡化了其他小組成員對電池技術進步速度和電動汽車崛起的一些較為樂觀的預測,強調了鋰的供應受到的限制等因素。「目前,特斯拉和蘋果佔據了全球50%的鋰市場。這些金屬市場無法適應電池技術以預期的速度擴大,」此外,Currie依舊對電池技術的改進步伐表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