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淚」原因找到了?未來臺灣馬祖「藍眼淚」有望天天看得到!

2022-01-07 臺灣那些事兒

每年4月臺灣馬祖地區都會有一股「藍眼淚」的觀光熱潮,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去年透過單離培養的技術,在一年之後成功繁殖「藍眼淚」的發光生物之一「夜光蟲」,未來會以大量繁殖的技術,設置教育展示館,讓民眾全年都可以欣賞「藍眼淚」。

海大校長張清風表示,海大去年在馬祖校區推動「馬祖海域海洋生態整體調查計劃」;經過一年的研究,除了證實「夜光蟲」就是「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也發現透過長期觀測可以做「藍眼淚淚況預報」,在大量繁殖技術的支持下,「人工藍眼淚」未來能促進馬祖當地觀光、文創發展。

海大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蔣國平表示,「藍眼淚」的出現可能與環境因子有關,並非海域汙染生物,更不應該視為有害赤潮生物;而且以前藍眼淚的「淚況」難以掌握,成為馬祖觀光發展瓶頸之一,現在已經成功進行20公升水體長期養殖,未來希望達到噸級的展覽標準。

張清風校長表示,馬祖地方政府預計成立藍眼淚培育與展示中心,提供南竿遊客參觀與接觸藍眼淚的機會;同時海大也將在海大馬祖校區成立藍眼淚生態中心,進行藍眼淚研究、介紹與社會教育工作,同時也希望藉此提升馬祖北竿的旅遊吸引力。

海峽導報臺海新聞編輯

圖片來自網絡


最權威的「呆丸」君,臺灣的事兒全都懂!畫風隨時切換,您請隨意迷戀。

相關焦點

  • 臺灣自由行,馬祖南竿藍眼淚生態館
    導語:臺灣自由行,馬祖南竿藍眼淚生態館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藍眼淚生態館是馬祖今年暑假才正式營運的最新景點,同時也是馬祖第一座具有高互動性的自然遺產生態主題館透過海洋大學海洋大學的夜光蟲培育技術,即使是非藍眼淚的季節造訪馬祖也能看到藍眼淚館內除了有靜態的馬祖生態介紹之外,也運用了環繞虛擬實境讓遊客體驗夢幻的傳奇故事,目前想入內參觀都是採預約制,透過專人解說及導覽,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藍眼淚互動館裡近距離的認識且接觸藍眼淚,相當特別又好玩呢!
  • 走進臺灣 探秘馬祖 還有神秘的「藍眼淚」在等你……
    而近年來,馬祖最受歡迎的就是「藍眼淚」了,如夢境般的生態景象,你能錯過嗎?著名的藍眼淚,是一種生存在海中的非寄生海藻,能進行生物發光,因此在有藍眼淚的海域,人們能看到夜光藻發出的光芒,有時還會隨著海浪浮動,美不勝收。
  • 絕美奇境,馬祖夢幻藍眼淚.
    曾經,《ETtoday民調雲》設計了「一生必去的臺灣自然景點」問卷調查,結果由如夢似幻的「馬祖藍眼淚」以近五成獲票率奪下冠軍。「馬祖藍眼淚」實在不是浪得虛名。單單聽到「藍眼淚」這個名字,腦海裡就浮現了無數憂傷又美麗的故事啊。 實景更是如夢如幻。
  • 【探索馬祖】一起走進寶島臺灣,邂逅藍眼淚吧~
    馬祖位於臺灣西北方的臺灣海峽上,行政隸屬於連江縣,馬祖一共有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四鄉,地形為東西窄、南北狹長的地形,其中南竿是第一大島,也是馬祖的政經中心。【線路簡介】:日期行程安排參考景點用餐住宿第一天黃岐碼頭-北竿-南竿八八坑道、天后宮、馬祖酒廠、鄉政府蔬菜公園*中*南竿第二天南竿-東引(船程2h)東引燈塔、國之北疆、一線天、東引酒廠、安東坑道、烈女義坑*中晚東引第三天東引-南竿(船程2h)媽祖巨神像、北海坑道、鐵堡、海上藍眼淚*中*南竿第四天南竿-北竿-黃岐碼頭芹壁聚落、壁山觀景、戰爭和平紀念館、塘岐街頭
  • 馬祖"藍眼淚"旺季一票難求 兩岸直航舒解交通問題
    馬祖「藍眼淚」被CNN選為世界15大自然奇景、美國太空總署NASA列為國際級特殊景觀,每年4月至9月為藍眼淚旺季。(連江縣政府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馬祖「藍眼淚」被CNN選為世界15大自然奇景、美國太空總署NASA列為國際級特殊景觀,每年4月至9月為藍眼淚旺季。(連江縣政府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 臺灣馬祖最大量赤潮報到 預告藍眼淚首波大爆發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馬祖進入藍眼淚季節,相關海域16日上午出現2019年密度最高的赤潮,赤潮就是晚上的藍眼淚,預告近日將出現藍眼淚大爆量,赤潮隨著潮水到處漂流,依往年經驗出現赤潮的地方,應該是緩流區內灣。資料圖:藍色的螢光海藻,俗稱「藍眼淚」。
  • 藍色星河劃透明獨木舟 臺灣馬祖看藍眼淚3種另類玩法推薦
    馬祖迎來藍眼淚季節,近日由於藍眼淚爆量,四鄉五島的熱門淚點都能看到絕美的藍色啤酒海。但除了走遍各個淚點欣賞藍眼淚美景外,其實在馬祖,還有3種不一樣的另類賞藍眼淚玩法,讓你不是只能站在沙灘邊欣賞,而是能實際走進這片浪漫藍色星河,欣賞這片一生必看的美麗風景。
  • 馬祖的「藍眼淚」,比平潭美千百倍(獻上美圖)
    有網友說:這裡的藍眼淚,比平潭美千百倍!手輕輕滑過水麵,漆黑中泛起一片藍光,搖櫓仿佛置身銀河星空,如夢似幻。近日,東南快報記者隨福州市榕臺新聞交流協會赴馬祖參訪,在馬祖南竿北海坑道,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一場經典幻境場景,竟然真實上演。(北竿馬鼻灣沙灘的藍眼淚 王樹欽供圖)
  • 臺灣馬祖「藍眼淚」季節已至 首波小量現蹤東莒
    中新網3月2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馬祖2019年「藍眼淚」第一波到了。目前小量現蹤東莒,3月27日晚「追淚團」看到岸礁、碼頭水清澈的地方,有微微發光的「藍眼淚」。資料圖:福建平潭沿海附近出現的「藍眼淚」奇觀。
  • 臺灣馬祖「藍眼淚」季節已至 首波小量現蹤東莒(圖)
    中新網3月28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馬祖2019年「藍眼淚」第一波到了。目前小量現蹤東莒,3月27日晚「追淚團」看到岸礁、碼頭水清澈的地方,有微微發光的「藍眼淚」。
  • 馬祖「藍眼淚現象」CNN列為世界15大奇景之一
    馬祖的棲息草地、落葉,象徵土地的健康無毒、無光害,東莒黃緣雌光螢與北竿雌光螢為馬祖每年春季的生態旅遊揭開序幕。每年7月至10月生態賞鷗暨海上看馬祖活動,是馬祖最具特色的生態旅遊,從北竿橋仔港出發,沿途可欣賞馬祖沿岸獨特的地質景觀,海上無人島週邊海域及東引安東坑道旁懸崖峭壁附近,飽覽各種燕鷗滿天飛舞的海天一色。還有臺灣唯一,世界第二,媲美法國的方塊海。
  • 探秘臺灣馬祖絕景藍眼淚
    原來在臺灣的馬祖,「藍眼淚」已成為每年一遇的特色啦!小編剛去過馬祖,問了一些當地人,整理了以下的「藍眼淚」攻略,希望有助各位追淚一族!「藍眼淚」現像由海中的浮遊生物做成,稱為「夜光藻」,常見於熱帶或溫帶的海洋。細胞內含有螢光素酶,遇環境擾動刺激(例如波浪)會發出螢光。數量過多時就會做成紅潮,令該水域生物窒息死亡、破壞生態。
  • 看臺灣如何玩轉藍眼淚!
    2014年7月14日,臺灣當地媒體公布的網絡票選結果,馬祖藍眼淚以網友半數支持率獲「一生必去的臺灣自然景點」之冠。2015年6月19日的夏夜,隔著一彎淺淺的海峽,平潭時報騎行隊在壇南灣遠壋澳沙灘,再次邂逅藍眼淚,追淚潮也為此而起。  其實,平潭的藍眼淚很早就有了。父輩們說,這藍眼淚他們從小就見過,而且比現在的更美更盛。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藍眼淚完全可以作為平潭長期開發的一項旅遊資源。
  • 神秘「藍眼淚」現蹤,彷若漫天星辰墜落蒼茫大海
    都是海水富營養化的結果,「藍眼淚」反映馬祖海域可能受到汙染。每年3月至9月都可以看到「藍眼淚」,4月至6月數量最多。而2019年臺灣馬祖「藍眼淚」第一波,已於3月底小量現蹤東莒。3月27日晚,有「追淚團」看到岸礁、碼頭水清澈的地方,有微微發光的「藍眼淚」。
  • 馬祖這麼美,藍眼淚這麼驚豔你見過了嗎?跟著導報攝影記者走起吧!
    被美國雅虎旅遊評為「全世界10 大必去小島」第5名;在臺灣東森旅遊雲評選中,成為「一生必去」的臺灣自然景點,「馬祖藍眼淚」奪下冠軍。▲臺灣本島至馬祖的航空區域圖 ■5月9日至12日,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一行65人在國家一級演員、院長周虹的率領下應邀去馬祖,進行「馨香五月母愛永恆」為主題的閩劇演出,海峽導報記者隨團採訪,在四天三夜的行程中
  • 藍眼淚:一生必看浪漫景觀第八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福建行馬祖採風
    上午10點許,記者一行乘坐「黃岐-馬祖」航線,25分鐘即抵達馬祖。「出海追淚」也是馬祖當地旅行社開始推廣的一個項目,當晚,記者一行也有幸見到極負盛名的藍眼淚奇觀。藍眼淚,一生必看浪漫壯美景觀!「來自浙江在線的劉憶柳記者看到藍眼淚時激動不已。馬祖「藍眼淚」是什麼?何以如此迷人?
  • 神秘藍眼淚現蹤寶島 赴臺「追淚」攻略請收好!(組圖)
    神秘「藍眼淚」在臺灣多地現蹤,已經有「追淚團」奔赴現場,去欣賞這一季節限定的生態奇景。如果你還不知道「美哭」眾人的「藍眼淚」是什麼?那就請繼續往下看——馬祖「藍眼淚」。(圖:臺灣《中時電子報》/連江縣政府 提供)  揭秘「藍眼淚」——生態奇景其實是生態汙染?
  • 女神帶妳探秘馬祖浪漫藍眼淚,與超萌梅花鹿一起玩耍
    本文轉載於公帳號:NanC  感謝作者的分享!
  • 第八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馬祖採風「浪漫地中海 馬祖藍眼淚」
    這是我第四次來到馬祖了,每次來這裡拍照,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自媒體吳一凡老師如是說。馬祖位於福建省閩江口,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有珍貴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海洋生態。馬祖戶籍人口近萬人,常住人口約7000人,當地居民多為明末清初福州移居漁民的後代,是臺灣唯一以福州話為方言的地區。
  • 臺灣絕美秘境 忘憂森林藍眼淚
    相信你的眼睛,這裡確實是臺灣!雖然一般人眼中的臺灣只是屬於小清新,去臺灣也不外乎臺北、墾丁、日月潭、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