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在線舉行。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峰會資本市場改革分論壇中表示,科創板在這一年來成果豐碩,在制度、企業融資效率、創新資本退出上均有創新。資本市場改革需重視註冊制平穩起步、完善併購重組、加強信息披露和嚴格退市在過去的一年中,科創板取得了亮眼的成績。科創板面世、新三板改革、新證券法出臺……這一系列的資本市場改革舉措正在穩步推進。李迅雷認為,科創板在過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首先,發行與上市制度方面,科創板上市標準更具包容性,且隨後針對具有差異表決權安排(特殊表決權)的企業和紅籌企業制定了針對性指標,以更好地服務優質科創公司;科創板網下首發詢價機制充分市場化且僅限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以更好地發現公司價值;為了保障上市後股價的穩定,同時完善或引入了戰略配售、保薦跟投和超額配售選擇權等配套制度。此外,在交易制度方面,科創板提高了個人投資者開戶門檻,並將每日漲跌幅上限調整為20%且上市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更成熟。在再融資制度方面,科創板取消增發的盈利條件以與上市標準更好地匹配,同時增設小額快速融資簡易程序,以提高企業融資效率和便捷性。退出機制方面,科創板創新性地提出詢價轉讓和配售制度,為上市前股東尤其是創新資本的退出提供了多元化、更靈活的渠道。在科創板上市一年後,新三板精選層也正式登場。新三板改革對其本身及資本市場帶來了什麼影響?「首先,推進市場估值合理化;其次,提高融資便利性,拓寬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最後,新三板的流動性提升使其成為各個市場的立體樞紐。新三板市場一邊連著滬深交易所的一二級市場,一邊連著場外區域性股權交易所,新三板的轉板機制使其在整個中國資本市場中將發揮樞紐作用」,李迅雷這樣認為。如何評價去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李迅雷指出,面臨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減弱、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的背景,資本市場改革釋放的制度紅利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力量。持續推進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符合「讓資本市場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局戰略的方向。李迅雷稱,「深改12條」的改革要求旨在對資本市場制度進行了系統化、全局化的改革,從戰略上有助於A股市場長期平穩運行。未來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抓手,落地於註冊制平穩起步、完善併購重組、加強信息披露和嚴格退市四條主線。那麼,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李迅雷認為,首先是要守好註冊制的第一道防線——信息披露制度,針對註冊制下上市的公司加強信息披露監管工作,督促公司全面準確披露各方面風險等措施向投資者提示風險,為投資者評估公司價值提供健康的信息土壤;其次是加大對違法公司的懲罰力度,倒逼上市公司更加合規經營;最後是完善退市制度,健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把好市場出口關。註冊制會逐步削弱現存的一二級市場套利模式,投資行為將面臨轉變註冊制實施後,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估值方式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首先,我們認為,註冊制下首日破發是市場正常現象,是市場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之所以新三板精選層相對科創板出現明顯的分化,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企業質地方面,精選層企業在核心競爭優勢、盈利能力上,與科創板的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精選層發行定價完全市場化,不受市盈率約束,前期發行受到市場熱捧,部分企業估值、發行價格較高;三是精選層的限售規定較主板、科創板更加寬鬆,存在一定老股拋售的壓力」。此外,李迅雷指出,註冊制會逐步削弱現存的一二級市場套利模式。由於註冊制之後,A股的上市公司供給將明顯增加,其估值邏輯將向港股和美股進一步接軌,即會形成頭部企業給溢價,中小企業給折價的局面;同時,上市門檻變低, 意味著很多PE機構慣用的一二級套利的方法論失效,對很多項目而言,估值倒掛將成為常態。因此,對於股權投資機構來說,必須用長期的眼光,投到有持續成長性的企業。傳統依靠一、二級市場套利空間的玩法將漸漸淡出主流。」而註冊制為投資者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李迅雷看來,註冊制放鬆了對企業的前端審核,將評估企業質量的權利交給市場投資者,提高了對投資者的選股能力的要求,且科創板和創業板絕大多數公司都是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複雜、專業壁壘高,普通投資者想研究透一家企業難上加難。其次,註冊制股票前5日不設漲跌幅,此後漲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日內波動風險放大,但是從長期來看,炒作行為得到抑制,投機氛圍得到改善,對注重價值投資的投資者是一件好事。「A股市場制度建設在不斷融合成熟市場的寶貴經驗,提升市場對優質上市資源的吸引力,同時完善監管制度促進優勝劣汰,對於投資者而言,也需要與市場一起成長,規避市場日趨成熟過程中,因投資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李迅雷稱,註冊制下,A股市場的投資氛圍將會越來越濃,且隨著退市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垃圾公司的退市概率增加,投資者應該堅持價值投資理念。此外,註冊制實行將帶來新股供給的大量增加以及「殼資源」稀缺價值的消失,「炒新」「炒殼」也將失去生存的土壤,投資者應該認真研究宏觀經濟及上市公司基本面,關注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考慮到A股科創板、創業板、科技股相對港股及全球其他市場較高的水平,李迅雷介紹,《再融資新規》對於戰略投資者減持條件的進一步放鬆。我們預計後續將有更多的包括紅籌股、中概股在內的海外上市的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回歸A股以享受到更好的估值溢價。「這將一方面,為A股帶來更多的優質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和投資標的,改變A股目前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獨大的結構;另一方面,諸多真正優質科技型企業的上市,也將對目前A股相關的概念炒作、殼資源等估值溢價產生衝擊和壓制,預計後續A股上市公司估值結構將進一步『強者恆強』,各細分行業優質資產與普通企業的分化將更為明顯。」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思源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