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017年,是個平凡的一年,但是對一個16歲的女孩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
身著一身漢服,長髮披肩,剛柔並濟,才華橫溢,典雅大方,這是武亦姝給人們的印象,她沉著冷靜,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奪魁,成為了這一年最受關注的人之一。
就連氣質典雅的董卿都對她稱讚不已。
不少人對武亦姝的未來做了想像,認為她一定會乘著這股子熱浪進軍娛樂圈,畢竟很多人都是選擇了這樣一條路。而且當時確實有很多人看中了武亦姝的外形和氣質,想要籤下她,這確實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但是武亦姝的答覆是:「希望能夠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嚴謹求實的學風一直吸引著她……希望一直可以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讀書,在這裡涵養自己的品行、開闊視野,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
後來武亦姝如願憑藉著實力考入了清華大學,低調行事,認真學習,如今她的熱度早就過去了,而她也在清華學府享受著學習的過程。
了解武亦姝的家庭背景,終於理解了她的氣質如何養成
武亦姝是多年來少有的拒絕娛樂圈的女孩子,畢竟娛樂圈代表的是「名和利」,是很多人的夢想。
對於武亦姝的選擇,如果有不理解,可以看看她背後的家庭。
「武亦姝的父親是一名圈內有名的律師,現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是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早在2007年加入君合律師事務所,而早在2013年就被評選為徐匯區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並且被Asian Legal Business(ALB)評為2014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
不僅如此,武亦姝的父母非常喜歡古典文學,這從武亦姝的文章中就可以了解,每逢節假日,武亦姝父母必帶著孩子到各處有歷史的景點遊玩。
因為喜好古典文學,甚至開了自家的書院,這為孩子們增加閱讀量、開拓視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父母的薰陶和影響下,武亦姝也成為了一位古典文學愛好者,且到了專業的程度。
要知道,她並不是文科生,而是一位理工科的學生,高考也是參加的理工類考試,這才是最難得的。
武亦姝的家教值得父母們學習
單是有好的家庭背景,好的家庭環境,沒有有足夠耐心陪伴孩子們的家長,恐怕也難養出如此優秀的女兒。
據悉武亦姝小時候也是個很普通的孩子,很頑皮淘氣,只是在家長的認真陪伴、教育引導下,最終才成為了今天的樣子。
武亦姝的父親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從來不會碰手機,幾乎是到家就關掉手機,全心全意陪伴孩子,這也給孩子們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和榜樣。
孩子優秀並不少見,但是到如此優秀的程度,已經是罕見了,而如此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的是同樣優秀的父母。
就單單是放下手機,認真陪伴,這一點,幾乎就淘汰了大多數的父母。
孩子的優秀跟父母的教育有關係嗎?
看完武亦姝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陪伴方式,肯定會有疑問,是不是只要父母做到如此好,孩子就會如此優秀?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是個非常優秀的老師,本身畢業於人民大學,如今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為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可以說這是非常優秀的媽媽了,對待女兒的教育也很耐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是女兒最後也只能是一個小學音樂老師,不過是個心理健康、快樂向上的音樂老師,這就夠了。
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人們口中的精英,但是家長的教育和給孩子提供的環境,確實可以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經歷。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盡心盡力,但是不應該期待孩子成為極少數中的一個,應該做好孩子是個普通大眾的準備。
一句話總結,父母引導和教育得體,孩子可能成為優秀的人,但是如果父母引導和教育有問題,孩子一定不會成為優秀的人。
但是這不代表我們沒有期待,至少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積極向上、自律自愛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
在家長眼中,孩子不一定是社會精英才是優秀的,只要孩子生活習慣好、性格好、足夠自律、認真做事情、有自己的追求、享受當下的生活、樂觀開朗、積極向上,這就是優秀的好孩子。
而孩子養成這些良好的品質,跟家長的引導教育和陪伴有直接的關係。
1、有質量地陪伴孩子
什麼是有質量的陪伴?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用心,而不是讓孩子自己玩耍,家長在一邊刷手機。
手機是這個時代影響孩子教育的一個主要用品,很多家長說是陪伴孩子,基本上就是把孩子撂在一邊,自己玩手機,當孩子發生危險或者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情的時候,家長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對孩子大發雷霆。
放下手機,認真陪伴孩子,這是教育出優秀孩子的開始。
2、約束自己的言行
當我們想要孩子養成某種習慣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約束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其實武爸爸對武亦姝的教育,可能他自己都意識不到,因為他不需要語言上的過多督促,只要自己安靜看一本書,就已經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了。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力。
3、小時管好,大時放手
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小時候管好了,孩子大了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可惜,很多家長都管反了,小時候放任孩子自由,長大了反而管的嚴了,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只要小時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了,家長真的不需要費心,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和性格特點已經形成。
有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媽媽培養出了兩個優秀的孩子,一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北大,她的方法只有一個:孩子小時候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後邊家長什麼都不用操心。
我們可能再用心,也培養不出一個清華高材生,但是只要我們用心了,孩子就會擁有良好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態度,而這也是孩子一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