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動畫學術趴專欄作者茶茶音。這篇影評很完整,論述思維非常清晰。如果你們喜歡另一部動畫短片《頭朝下的生活》(Head Over Heels),或許會對這部同樣主題的日本動畫長片感興趣。但與前者不同,《顛倒的帕特瑪》顯得異常恐怖。天空即深淵。(主編:野草)
失敗的教訓讓人對現實「唯唯諾諾」:循規蹈矩、固步自封;在由偏執構築的牢籠中,導演吉浦康裕藉助宗教原型,揭示了人對「異己」的自大,探尋著「人與人共存」的可能。
《顛倒的帕特瑪》是日本80後日本動畫導演吉浦康裕2013年的一部動畫作品。少女帕特瑪因為「探險」無意間闖進艾嘉王國,並結識艾嘉少年艾吉。在艾嘉王國,因為帕特瑪是「顛倒人」(罪人的後裔)而被艾嘉王國的治安警察關在管理中心。艾嘉少年艾吉歷經艱險最終將帕特瑪救出並一同離開了艾嘉王國,然而艾嘉官員尾隨而至,在捕獵「顛倒人」的過程中,真正的秘密被揭開:很多年前,由於一次重力實驗的失敗,一部分人類發生變異,因重力方向由地心轉向天空而變成顛倒人被天空「吞噬」,倖免於難的顛倒人則不得不生存地下而建立艾嘉王國。
雙人的懸浮狀態,很浪漫
一、謀殺思維
學生、教師、工人、軍隊,統一的色彩,統一的服裝,統一的雨傘、甚至是統一的表情,一群群,一個個像是從機器中生產出的「本該如此」的零件與商品,毫無生氣的低著頭站在「傳送帶」上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辦公室的書籍桌椅「井然有序」;課堂上,對艾吉存有偏見的教師在表達對艾吉的厭惡時「冠冕堂皇」的使用著「我並沒有放棄你」、「你也是肩負我國將來的有力資產」之類的老師教育學生的「標配」說辭……
正如影片中所說,艾嘉國民之所以能夠上如此理想的生活是因為「大家遵守紀律和秩序,一直注視著大地」。許多年前,由於重力試驗的失敗,艾嘉人的祖先目睹了「墜入天空「的恐怖,在艾嘉人看來,天空飄蕩著「罪惡深重人的骯髒靈魂」,是令人厭惡的方向。因而艾嘉王國政府「規定」艾嘉人不得仰視天空。
影片中,「顛倒人」由於重力方向是天空而被艾嘉政府看作是魔鬼化身;艾吉的父親因為製作飛行器而死於「事故」;艾吉因為仰視天空而被教師斥責……在實驗失敗的陰影中,艾嘉王國制定了維護現狀而遠離未知的陳規(紀律與秩序),代代遺傳迂腐陳規「光環」下的「安逸」讓艾嘉人喪失了翱翔天際,探索未知,追求理想與自由的勇氣,最終在苛刻的陳規的束縛下,艾嘉人頭腦中形成了「理所應當」的思維定式:他們用狹窄的視野定義著世界,拒絕著世界,拒絕思考,固步自封。也正因如此,「井底」的艾嘉人認為「只有艾嘉王國國民是真正的人類」,「只有艾嘉王國才是人類唯一可以居住的絕對的世界」,「艾嘉王國之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而當「顛倒人」拉格斯出現在艾嘉王國時,艾嘉人拒絕思考,否認「顛倒人」的存在,偏執的認為拉格斯是魔鬼的代言並將其殘忍殺害——在艾嘉王國,迂腐陳規謀殺了思維。
其實,影片的高明之處不僅在於通過內容讓觀眾審視「陳規」,也通過片名與鏡頭真正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進行了一場反思。
法國電影符號學大師克裡斯蒂安·麥茨所說:電影語言基本單位是鏡頭,鏡頭是電影表達的重要方式。遠、近、中、特,俯、仰、水平等鏡頭表達在推拉搖移的拍攝技法上融進了創作者的情感態度:「仰拍」的權威高大;「俯拍」的卑微失敗;「特寫」的內心展現……形形色色,五彩繽紛,鏡頭成為影片的敘事手段。
在影片《顛倒的帕特瑪》中,主人公帕特瑪是正常人,艾嘉人是變異後的顛倒人,而導演吉浦康裕在鏡頭運用時卻故意「反其道而行」:將帕特瑪拍成了「顛倒人」,而真正的顛倒人卻變成了正常人。另外《顛倒的帕特瑪》即「帕特瑪是顛倒人」的望文生義式的解讀,使得更多觀眾越看越糊塗:怎麼影片中居然出現了兩個天空?難道他們把地球打穿了?可是為什麼在地球另一端艾吉與帕特瑪的重力又相反了(引自《顛倒的帕特瑪》貼吧)?鏡頭與片名將觀眾拉進了思維定式,在沒有跳出思維定勢的觀眾最終「徹底被導演搞暈」。
其實由於影片中顛倒著的鏡頭既是顛倒人艾嘉人的視角,亦是觀眾的視角,艾嘉人即我們,艾嘉人活在陳規中,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帕特瑪
二、人與神魔間
影片《顛倒的帕特瑪》中,倖免於難的顛倒人在地下建造了艾嘉王國,並「遺忘」了歷史。在他們看來,艾嘉王國是已經完成的世界,「是不許被玷汙的存在」,而擁有醜陋靈魂的「顛倒人」(帕特瑪族群)則是歷史的罪人,是不配在世界上活著的異類:當「顛倒人」拉格斯來到了艾嘉王國,對「顛倒人」懷有偏見的艾嘉政府便將其視為異端,以「唆使艾嘉國民(艾吉父親)觸犯法律、挑戰國家秩序」為名將拉格斯殘忍殺害;當「顛倒人」帕特瑪來到艾嘉王國,艾嘉政府將其「獵捕」,並為使帕特瑪恐懼而將她關在了管理中心的玻璃塔頂。
為了使帕特瑪說出「顛倒人」的秘密,艾嘉王國的政府官員甚至將帕特瑪吊在「萬丈深淵」;對嘗試製作飛行器以探知「天空」的艾嘉國民(艾吉父親),艾嘉政府視其為異端,隨後暗殺;仰視天空而理解「顛倒人」的艾吉多次遭到艾嘉政府的追捕與迫害……在艾嘉政府眼中,無論是「顛倒人」還是挑戰秩序的艾吉父子都是艾嘉王國的異端,對待異端,艾嘉政府對「顛倒人」的捕殺更像是一場殘酷偏執、荒誕自大的「獵巫運動」。
「獵巫運動」是14世紀末到16世紀期間歐洲天主教徒對違反社會規範以及宗教的被邪魔附身或是本身為巫師的「異端」掀起的的殘酷清洗運動,在運動中,大量無辜的「異類」被天主教徒以荒誕可笑的理由殺害。在判別嫌疑人是否是巫師方法中,體重是重要衡量標準。一般認為巫師擅長飛行,因而體重會比較輕,所以天主教皇規定,凡是體重「不達標」的可疑人物都是巫師。
影片《顛倒的帕特瑪》中,艾嘉人認為「顛倒人」因罪孽深重而被天空吞噬,他們重力方向同艾嘉王國國民相反,體重完全「不達標」。因而艾嘉人對罪惡的「顛倒人」的懲罰與清洗是義不容辭理所應當的。在艾嘉人眼中,「顛倒人」就是天主教徒眼中的巫師、異端。
當然除卻以上兩點,吉浦康裕在影片中也通過服飾、壁畫與建築風格對宗教進行了暗示。如影片《顛倒的帕特瑪》中反面一號艾嘉王國官員的服飾同天主教教徒服飾的相似;管理中心玻璃穹頂與宗教風格濃鬱的拜佔庭建築風格相似;管理中心牆壁上掛著的滿是「原罪」意味的壁畫等。
不管是西歐天主教徒對巫師的討伐,還是虛擬世界中艾嘉人對「顛倒人」對迫害,其本質是人對與「異己」的冷酷態度。在吉浦康裕看來,人對「異己清洗」的態度無關天性,人的荒誕自大與蠻橫偏執源於循規蹈矩帶來的「安逸」生活下的狹隘視野。影片中,艾嘉政府從未仰望「天空」,不曾發現「天空」的異樣,艾嘉王國官員偏執的認為艾嘉人才是真正的人類,「顛倒人」是罪人的後裔,必須剷除。殊不知,艾嘉人自己才是「苟活於世」的變異者、顛倒人;艾嘉王國副官在目睹了一切真相後,最終幫助主人公逃離危險,成為了「顛倒人」的朋友。人於魔神間,善惡乃是一念——艾嘉王國官員同副官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二者對「陳規」的執念程度——之所以為善為惡的源頭,正在於受視野影響,人對「陳規」的執念。
若想放棄舊有「執念」,得到新的天地,「理解與換位」是吉浦康裕思考就此問題給出的答案。
影片中,艾嘉王國艾吉是一個善良的少年,他幫助「顛倒人」帕特瑪躲過追捕,在他看來,他似乎理解帕特瑪。可當來到艾嘉王國的「天空」盡頭,自己成為了顛倒人時,艾吉才真正體會到腳下無大地的恐懼,真正體會到在艾嘉王國「顛倒人」帕特瑪的恐懼,是一種靈魂深處的感同身處。當再次回到艾嘉王國後,艾吉更緊地攥住了「顛倒人」帕特瑪的雙手,更加堅定了保護帕特瑪的信念!現實生活中,人們借思考之名重組偏見,以理解之名加固偏執,若想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需要的不是旗幟上「理解與換位」的口號標語,而應該是設身處地後的感同身受。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以及能看到的或許是有限的,不理解與看不慣的也是難免的,但我們應該相信:一花一世界。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受,少一點偏執的固步自封,多一點的感同身受的理解與心平氣和的換位。或許有一天,「與他人共存」便不再是難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動畫學術趴精選文章主頁
一大波好文章向你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