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女,是千古傳頌的楚國歌舞藝術家,湖北鍾祥桃花村人,貌美如仙愛好歌舞,將《陽春白雪》《下裡巴人》等入歌傳唱,成為千古絕唱轟動荊楚。
據載:桃花村,因桃花眾多、紅如簇雲故名,該村與石城絕壁上的白雪樓和陽春臺隔江相望,為何改名莫愁村的呢?
傳說莫愁女出生當天,風雨交加受涼啼哭,父親盧公抱哄「莫哭,莫悲,莫愁」,她竟停哭而樂了,於是取名為莫愁,其村相鄰的湖叫滄浪湖,投江自盡後為紀念她,故有莫愁村、莫愁渡、莫愁湖等名及實證古蹟。這與《鍾祥縣誌》(清.乾隆六年)「莫愁村在漢西二裡...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蘆家有女名莫愁,善歌舞后入楚王宮」等高度吻合。
在南朝之前,莫愁女是鍾祥人無疑!曾有南朝《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及後來,宋朝王之望《輿地紀勝》「莫愁村,在漢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等準確記載。
當時漢江貼城而流,「有顯陵後,明世宗惑於風水之說...迫使漢江南移...不復達莫愁湖」,現莫愁村與莫愁湖都在漢江東了,加之填湖造田與開發蓋樓,僅剩下一平方多公裡的莫愁湖了。
誤會,最早起源於齊梁時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記載寥寥、無遺蹟),相傳,南齊時洛陽女莫愁,其賣身葬父成建康(南京)盧員外兒媳。家中破敗與兒子阿侯相依為命。她以替鄉親們治病為樂。死後,居所旁的石城湖改稱「莫愁湖」。
誤會,最廣的是周邦彥(字美成,南宋詞人)《西河·金陵懷古》「佳麗地……斷崖樹,莫愁艇子曾系」,造成二個混亂:一是石城與石頭城混淆,二是楚國莫愁女變在吳國南京人;其實,南京說又分二個,既有「莫愁艇子曾系」一說;又有明朝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之孫愛上丫環莫愁女一說,祖母欲為其娶當今丞相的女兒為妻,孫子未婚妻設計以「藥引」為由挖其雙眼,她悲憤投湖之地,被叫莫愁湖(唐時叫橫塘,因傍石頭城,又名石城湖)。
從三地看,洛陽女與南京女有「重疊」,「石城」(鍾祥)與「石頭城」(南京)有混淆,這才導致真相撲朔迷離,其間,洪邁指出周邦彥(二人同時代文學家)錯誤,專作《石城曲》「莫愁家在石城西,歲歲花開鶯亂啼。漢水當門無限綠,送郎兩槳過檀溪」以溯本清源撥亂反正。
從時間段上看:鍾祥莫愁女出名最早,是楚襄王(公元前298-263年)時期人,洛陽莫愁女是南朝梁武帝(公元502-557年)時人,南京莫愁女(南宋1127-1279年)人,與後者相距800--1500年左右,其明代故事相差更久遠了。
從歷史上看:三地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都有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但鍾祥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莫愁女與陽春白雪楚文化息息相關。
從故事上看:鍾祥莫愁女系一代歌舞大師貢獻甚大,千百年來,吟詠莫愁女與相關湖村的詩詞歌賦眾多。事跡與古蹟更完整,而二後者只是與家族事務相伴。
綜上所述,莫愁女的故鄉,不會是南京,更不會是洛陽,只有唯一選項鍾祥。
那為什麼鍾祥莫愁女,至今,仍名不見經傳呢?上世紀1984年春晚,《莫愁呀莫愁》首唱至今,進一步加深莫愁女是南京人的錯覺,除近年鍾祥周邊縣市外,湖北省內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莫愁女是鍾祥人,更別說全國了,鍾祥拿著「金字招牌」不宣傳,實在可悲!故而,莫愁女真正的故鄉——鍾祥,反而不為人知了。
親,你覺得誰是真正莫愁女?同意莫愁湖景區進一步開發建房麼?對莫愁湖的合理利用,有什麼好建議?
喜歡鍾祥山水與鍾祥歷史趣話的網友,敬請關注郢中白領的【老楊說鍾祥】系列專帖,如果想聽精彩故事或有好建議,請及時跟帖或聯繫我!此帖內容為在線鍾祥小編郢中白領原創,請勿隨意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在線鍾祥小編小土豆(微信):exiaotudou
說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附:【老楊說鍾祥】之八:鍾祥郢中「三臺」之一陽春臺,如今古蹟孤存,會被世人遺忘嗎?http://www.zhongxiang.com/t-611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