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湖南的王女士說,她的前半輩子是圍繞著老公孩子轉的,可是如今她想做個職業女性,可這個決定卻遭到了丈夫的拒絕。家庭的牽絆和自我價值的撕扯,讓王女士壓抑而絕望。一位家庭主婦的覺醒為何會讓婚姻面臨失敗,這個家的未來究竟路在何方?
廖先生表示如果日子還想過下去,妻子王女士必須要做出改變,把心放回到家裡來。因為妻子自從三年前接觸了一個養生項目,這個家就大變樣了。廖先生說妻子接觸了這個養生項目之後,家務也不幹了,離家一月有餘。
王女士解釋,丈夫要跟自己離婚,自己想逃避離婚,就出走了。廖先生沒有想到做了十幾年家庭主婦的妻子王女士,竟然這麼鐵了心的要幹事業。在妻子離家出走一個月後,他拿出七萬塊錢給妻子購入了兩臺養生機器,幫她開了一個養生館,條件是妻子必須兼顧好家務。
可是夫妻倆一次口角之後,王女士賭氣留宿店內,幾日未回家。喝了點酒的廖先生無法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他衝進了王女士的店裡。
王女士說丈夫有一天跑到店裡面來,說自己不顧家又不做事情,自己就抱怨了兩句,丈夫就開始砸店了,把養生儀器都給毀了。廖先生解釋,自己打電話給妻子問她什麼回家,妻子就說自己不回來又能怎麼樣,於是自己就去到了妻子的店裡面,由於自己喝了酒,可能有酒性,就把店裡面的儀器給砸了。
廖先生很氣憤,他認為妻子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家,可是事業心越來越大的王女士已經顧不上家裡的這些小事了。很明顯,她要在事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可是當她回頭,她發現家人也離她越來越遠。
王女士說自己去年投了一個產品,也想女兒也跟自己投一下,可女兒卻說這個是傳銷,並且把自己的微信拉黑了,如今自己已經跟女兒六七個月沒有聯繫了。王女士說女兒之所以會變得對她這個態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丈夫在女兒面前說了壞話。
廖先生說妻子去外面做養生了,自己有時候心裡沒有地方訴說,就跟女兒訴說了。雖然王女士表示自己可以不靠他人獨立奮鬥,可是從她的眼淚中還是能感覺到她渴望親情,渴望家人的認可和支持。斷絕聯繫的女兒,無疑是扎在她內心最痛的一根刺。
那么女兒真的如王女士所說,受了丈夫廖先生的不良影響,才如此決絕嗎?為了搞清楚真實情況,主持人提議與女兒做一次電話連線。這也是時隔半年之後,王女士第一次聽到女兒的聲音。
女兒小廖說母親投資的項目不靠譜,身為母親和妻子的身份做的不是太稱職。這時觀察員陳興東拿起了話筒,他認為女方沒有實現個人的價值,這導致了家庭失衡。觀察員朱永卓認為,女方的歇斯底裡代表了內心的渴望,太渴望被家人認可了,太渴望得到別人關心了。
經過調解員們的努力,夫妻雙方還是想要好好走下去。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個人價值和情感關係三者平衡才能維持家庭和睦。廖先生有責任感但是他卻忽略了妻子的個人需求,忽略了妻子並不希望被生活瑣事埋沒,也希望能在平凡的一生中擁有自己的價值。
王女士一個人有理想,有追求,有幹勁兒,無論是什麼年齡,什麼職業,什麼身份,她的奮鬥都應該得到支持,可是不能夠因此而忽略對家庭的責任。
最後,對於這兩人都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最後一點,那就是情感的連接,如果沒有情感的連結,那麼夫妻間就不會有理解,家庭中就不會有溫馨的氛圍,希望雙方回去後能夠修復感情,更好地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