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見過那片驢蹄草的花海,
我不會如此這般,
只為這一種花,
在那逗留一整天。
習慣了一種為花而去的匆匆,在山野也是很少能有坐下來的閒暇。大多只是坐下來吃點東西,喝水也只是邊走邊喝,甚至就不喝。就那麼心無旁鶩地醉心於山野,看花、看草、看樹木,很少真正坐下來,靜靜地享受大自然的那種寂靜之美。
這些看似花瓣的其實是它的萼片,最中間聚合在一起的是它的雌蕊群,外邊向外展開的是雄蕊群。(謝喜子老師指導)
第一次去大雷山也是幾乎10年前的事了。應同學之約,從臨海白水洋荷葉灣上去,來回爬了5個小時左右吧。那時不愛植物也不愛爬山,所以對那座山也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只是個匆忙趕路的爬山人,山裡的植物更是視若無睹。
大雷山位於台州市中西部,為永安溪與始豐溪分水嶺。其脈由仙霞嶺中支小盤山延伸而來,西南連接清明尖(一名青梅尖),沿西部市界蜿蜒向東北折東入境,在仙居、天台、臨海三縣(市)結合部形成主峰,山頂平緩,海拔1229.4米,為天台境內第一高峰;往南隨溪風景最佳。當然最出名的還是那山頂的杜鵑花了,每年花開時節,絡繹不絕的人們都趕著與花兒來個約會。
前年第一次有朋友帶路,從仙居境地驅車過來,來到這座山。一路的大花無柱蘭在我眼前閃過,已讓我眼花繚亂。快到山頂的路邊,我一眼就看到了樹叢裡的那一片黃。毫不猶豫地停車路邊,天哪,那不是驢蹄草嗎?只在西藏見過這屬的植物,沒想到這裡竟然分布著一片花海。
驢蹄草(學名:Caltha palustris L.)是毛茛科驢蹄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部無毛,有多數肉質鬚根。莖高可達48釐米;葉片圓形,圓腎形或心形;聚傘花序,黃色的是它的萼片,倒卵形或狹倒卵形。種名palustris,名稱來自拉丁文 palus,是「沼澤」的意思,形容驢蹄草多生長在沼澤、溼地等潮溼泥濘的地方。順便記下了個拉丁文啊。
這些花的萼片從5片到8片都有,這朵竟然有8個萼片。快來快來數一數呀,我可是趴在花叢中找了好一會,才看到這一朵。
驢蹄草在我國分布其實並不是太廣,主要分布於黑龍江、西藏東部、雲南西北部、四川、浙江西部、甘肅南部、陝西、河南西部、山西、河北、內蒙古、新疆、湖北西部等地的農村大山裡,而其生長位置則是海拔1300米到2000米山林裡的溼地及沼澤地中,因此一般人也難以見到。在大雷山發現這一片驢蹄草的花海,也著實讓我異常地欣喜。
仔細觀察一下,葉子是否形似驢蹄呀,因此便有了驢蹄草的稱號吧。
這是山中的一塊溼地,驢蹄草就長在這片地上。邊上還有成群的萱草分布,正茁壯成長,等待秋天的綻放。正前方有棵高大的粵柳,正是發芽吐綠的季節。溼地的周圍是層層高高矮矮的喬木灌木,野生獼猴桃粗壯的藤蔓纏繞在大樹上。旁邊有小水流,小水流邊上分布著成片的日本金腰,密密麻麻的,長勢喜人。往上看是成片的刻葉紫堇,穿過樹叢的陽光照在紫色的小花上,閃閃發光,如同在林中聚會的精靈。
今年又兩次來到這一片花海,第一次只為一種花而去、只為看望。4月初的時候,高山還是早春時節。樹枝上百轉啼鳴的小鳥告訴你、枝頭嫩嫩的葉芽告訴你、地上蔥綠的小草告訴你,春天已來到這片樹林裡。象一首歌、象一幅畫……
粵柳已是一片嫩綠掛滿枝頭,往上走幾十米,竟然分布著幾種從沒見過的植物。問了喜子老師,才知一種是倒卵葉忍冬,另外香氣襲人的是倒卵葉瑞香。水馬桑正抽穗吐新;孩兒參的小白花撲閃著、少花萬壽竹正拔地而起,直直地立在林中;油點草、獐牙菜的小苗到處都是;陽光下的燈臺樹美極了,優美奇特的樹姿,秀麗的葉子帶著黃綠色。不知怎麼來描寫這樣的景象,我是拍了好一會兒,只是怎麼也拍不出那樣的美麗……
燈臺樹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別名瑞木、女兒木、六角樹
坐在邊上的空地,一棵高大粵柳下面。倒上一杯熱熱的咖啡,聽一曲林海的《暗香》。這是一種幽靜,沒有浮躁。看遠處,浮雲點綴著藍天;前方是棵大樹,枝條優美。眼前是那片開得正好的花海,陽光下熠熠閃亮著。看粉蝶、蜜蜂在花叢中忙碌的身影,鳥兒們歡快的身影在樹林中穿梭;看一陣輕風拂過,花兒們搖曳的姿態如此優美……
那琴音,宛若行雲流水。婉而,無聲消逝於塵間,不免讓人感嘆。這場景,好似幻境,纖塵不染。「林中野鳥數聲,便是一部清鼓吹;溪上閒雲幾片,便是一幅真畫圖。」就這樣,待到夕陽西下而回。
這是怎樣的一種閒適?
那又是如何的一種奢侈?
想起宋代程顥的《春日偶成》
雲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
將謂偷閒學少年。
願你我歸來都是少年
配樂介紹:《暗香》
來自林海的專輯《遠方的寂靜》
會有一支曲子,仿如一個人,
不經意間相遇了,
就讓你不由自主陷進去。
單純清澈的鋼琴音,縈繞,撫摸著
這花、這草、這陽光、這流水……
簫聲悠揚而略帶傷感,似從遠古飄來
清越悠揚的小提琴音,
仿佛突然而至的蝴蝶,
翩躚於花草之上。
曲終,暗香依舊。
謝謝關注
分享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