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讓不懂電音的人也對電音產生共鳴,那麼我們就應該聊聊有一些爛遍大街小巷的電音。即使不是電音愛好者也認識的單曲。即使是那些連DJ只是職業不是音樂風格都不知道,把電音錯誤叫成DJ的人也耳熟能詳的音樂(國內一半的人都是土嗨?土嗨是什麼意思?)。
早就已經被人聊爛的Fade並不是獨特的一個例子,而Fade一點好處在於它雖然被大量的盜歌蛤蟆偷去改個名字上傳,但大家都知道那首歌是Alan Walker的Fade。既然大家都知道Fade才是原名,其它的都是盜歌。那麼這首歌的性質就還是正常的(電音界敗類:盜歌蛤蟆)(電音界敗類:盜歌蛤蟆【續集】)。
可說起Showtek的Booyah,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Booyah在國內被大量的盜歌蛤蟆盜歌,直接改名為「社會搖」,而且一群盜歌蛤蟆一起盜一首歌,一起改名為社會搖。這令我十分懷疑那些「粉絲」的智商到底是什麼構造,為什麼這麼明顯的盜歌行為還能去支持呢?
社會搖這個詞彙就這麼被盜歌蛤蟆偷Booyah後問世了,後續盜歌蛤蟆的粉絲把各種電音都錯誤叫成「社會搖」,把社會搖當成一種對電音的錯誤叫法。具體的歷史就不詳細說了,因為之前已經有寫過這樣的文章,不明白的可以戳超連結看一下(「社會搖」的真正起源?「社會搖」要來風暴了,附帶風暴藝人安排。)。
但這首歌既不是要說Fade,也不是要說Booyah,卻跟Booyah的性質有點像。如果你記得「哈林搖」這個詞,那麼我們就算正式進入主題了。為什麼說「哈林搖」和Booyah的性質很像呢?因為這首歌也同樣被超級多盜歌蛤蟆改名然後上傳,並用中文標註「哈林搖」。12年那會兒超級火的時候我在音樂軟體上搜索「哈林搖」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歌手」上有這一首歌,然而卻是同一首,沒有做Remix(Remix和原創有什麼區別?)。
雖然這首歌的歌名翻譯成中文的確是哈林搖,不像Booyah被盜歌改名為「社會搖」那麼愚蠢。但盜歌蛤蟆的現象還是令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本來是一項極為明顯的侵權,誰也沒想到還能有人支持這才是最靈異的。
所謂的哈林搖,原名為Harlem Shake,同樣是一首電子音樂。而且有可能是你最早聽的Trap。Harlem Shake是由美國電音製作人&DJ:Baauer製作的一首單曲,2012年5月22日發行。這首歌的音樂風格是Trap,也在其中融入了bassline,Dutch house的元素,獅子咆哮的音色採樣。Plastic Little的miller time單曲的人聲。
千萬別以為Harlem Shake只是在中國大紅大紫,也不是先紅於中國的。在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上,他獲得了非常高的人氣排名持續到2013年2月。並且連續五周在美國Billboard最火100排行榜上。
Harlem Shake深受許多電音製作人的喜愛,包括Trap長老Diplo。有人以為Trap成為一種電子音樂風格是Diplo在2012年帶來的,那就錯了。2010年它正式成為一種音樂風格就已經融入了電子音樂(你沒那麼了解trap(糾錯重發))。美國說唱歌手Azealia Banks對這首歌進行了Remix,但由於Baauer不開放這首歌的Remix版權,很快這首歌在全球最大的音樂軟體SoundCloud上刪除。
聊完這首歌,我們再聊聊這位音樂製作人&DJ。Baauer出生於1989年4月30日,現在的新歌都定位為Trap風格,有時候也會做一些Grime。他在13歲開始音樂製作,最早製作House和Electro(音樂風格裡,Electro和Electronic的區別。)。他也對很多大牌電音製作人的單曲做過Remix,例如Nero/The Prodigy/Flosstradamus/No Doubt等,他的單曲在本公眾號上也多次被推薦。
現在你仍然可以打開你的網易雲搜索Baauer聽到他的新歌,我覺得現在他的新歌比Harlem Shake好聽得多(國內音樂軟體(Modify)。)。這裡就不插入文章了,畢竟只能通過QQ音樂的站內資源上傳到文章,而那些歌QQ音樂裡大多數都沒有。如果你也喜歡Trap,更應該聽聽看。
最後,我覺得既然聊到了這個製作人,就讓大家看看他長啥樣。以前沒有這個習慣,但因為昨天的一篇面具DJ的文章讓我想到讓電音愛好者認識製作人&DJ的面孔十分重要(面具/頭套成為DJ的潮流。)。那麼我們以後聊到音樂製作人,就增設這個曬臉流程。這是Baauer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