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肖揚)電影的命運要靠賭?電影的口碑難有量化標準?其實並不是。前日,「千人同測《記憶碎片》暨電影觀眾大時代」系列活動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電影測評神器」新鮮亮相。觀眾們戴上特殊設備,在觀看懸疑推理電影《記憶碎片》時接受腦電波的採集,由此可以輸出「專注度」和「放鬆度」參數,從而通過大數據分析影片的觀影體驗、特色情節點等內容,並給出營銷發行的策略建議。
《記憶碎片》由韓國導演樸裕煥執導,關錦鵬擔任藝術顧問,雷佳音、夏梓桐主演,將於6月3日上映。影片講述的是雷佳音扮演的主人公由於頭部突然受傷導致記憶受損,清晨突然發現自家衣櫃中出現屍體,完全碎片化的記憶讓他陷入無限的迷局中,用行李箱來裝運屍體後,雷佳音開始查找真相。
前日,該片在上映之前接受了觀眾的測試,這讓一部電影好看還是不好看,哪裡好看都有了量化的依據。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電影測評評估系統創辦人朱玉卿對記者解釋道:「現場觀眾戴上特殊的腦電儀設備,通過藍牙傳輸,將被測試大腦多個頻段的腦電波傳遞到現場的電腦上,通過eSense算法輸出『專注度』和『放鬆度』參數,從而通過大數據分析影片的觀影體驗、特色情節點等內容。同時,實驗還配備觀影記錄部分,通過紅外表情捕捉儀記錄觀影過程中的異常行為,比如笑場、離場、看手機、睡覺等,對其他研究方法進行有益補充。」而記錄顯示,影片的前31分鐘,測試者容易出現睏倦打盹的情況,有5名測試者6次閉眼,其中兩名測試者在31分鐘內打盹2次,最長一次打盹為9分鐘。
有趣的是,朱玉卿本人也曾經接受過測試。他的平均專注度為55.21,放鬆平均為53.26,兩個值都偏高,一是說明影片的懸疑因素比較吸引他;而他對影片的愛情元素和幽默戲份也有共鳴。而一位觀眾的專注平均度為46.6,放鬆度為52.02,測試顯示他的前半個小時專注度很低,後面逐漸提升,結局部分明顯升高,說明他並非一開始就被吸引,而是越到後面才越開始進入劇情。當天,《記憶碎片》影片總監製尹成奎、製片人熊英、在影片中出演神秘黑幫夫人的孫寧也來到現場互動交流。對這種測試方式,尹成奎、孫寧驚嘆不已,稱讚觀眾「腦中的秘密」為製作團隊提出了很牛很專業的參考。
朱玉卿表示,中國電影測評體系由聚影匯聯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北京電影學院觀眾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科研單位和機構研發而成。其實,電影測評評估在好萊塢已成體系,滲透於影片從前期立項到劇本、投資、製片、發行營銷推廣再到發行放映的各個環節。中國每年進入主流城市影院的影片超過300部,但是卻鮮有影片經過觀眾測評進入市場,而此次的活動則預示著電影測評評估系統開始在中國運用。據悉,這個測評體系由劇本測評、投資測評、觀眾測評、發行測評和輿情測評五大板塊組成,觀眾測評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觀眾們的觀影分析可以為一部電影的初剪提供幫助,供片方剪輯掉一些不吸引人的情節。朱玉卿還希望在將來聯手各方出具《電影觀眾調研報告》,填補業界對觀眾研究的空白。
中國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章柏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影正從導演中心制、資本中心制向觀眾中心制轉型,尤其是《大聖歸來》、《夏洛特煩惱》等一系列「自來水」影片的出現,意味著電影觀眾大時代正式到來。嘉賓們還表示,這種測評讓觀眾真正參與電影成為可能,並助力這套電影測評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同時倡導學界對電影觀眾研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