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翅膀》給我翅膀:法國電影文藝不息,人與自然浪漫不止

2020-10-09 andredao

電影誕生於法國,法國電影是藝術、浪漫、高端的象徵,法國新浪潮運動也帶給後世深遠影響。

但一個遺憾的事實是,現在法國電影市場也是被好萊塢侵佔。

2019年法國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有九部是好萊塢電影,《獅子王》是年冠,唯一殺進前十的本土電影是《嶽父嶽母真難當2》。

前二十名中也只有三部本土電影,包括第3名的《嶽父嶽母真難當2》、第11名的《我們終將在一起》、第20名的《標準之外》,其他十七部都是美國片。

從市場體量來看,法國2019年電影觀影人次2.13億,總票房14億歐元(約15.7億美元)。

2019年法國電影票房前五名

2019年法國本土電影票房前五名:No.1《嶽父嶽母真難當2》、No.2《我們終將在一起》、No.3《標準之外》、No.4《奉土地之名》、No.5、《我不是差生》

其實法國電影有很多佳作,要抗衡好萊塢的全球壟斷,必須保住法語片這把薪火。

僅以2019年片單為例,在中國也口碑爆棚的法國片如數家珍。

豆瓣8.6分的《燃燒女子的肖像》。

8.4分的《給我翅膀》。

8.3分的《標準之外》。

8.2分的《悲慘世界》。

8.1分的《美好年代》。

8.1分的《我失去了身體》。

另外豆瓣評分未達8分、但因為是法國名導或法國大明星而被中國網友關注的,例如羅曼·波蘭斯基的《我控訴》、呂克·貝松的《安娜》、布魯諾·杜蒙的《貞德》、伊娃·格林的《比鄰星》、伊莎貝爾·於佩爾的《弗蘭琪》等。

也有因為獎項加持而被關注的,例如拿下柏林金熊獎的《同義詞》、拿下威尼斯影后的《世界的勝利》、拿下坎城導演雙周單元的《愛麗絲和市長》、拿下凱撒獎影后的《212號房間》、拿下凱撒獎影帝的《魯貝之燈》等。

還有因為題材特別而被關注的(都有被香港或臺灣引進),例如「向左走向右走」的《某處,某人》、冰箱會說話的《智能伊夫》、小說家變成精神分析師的《西比勒》、芭蕾遇上嘻哈的《縱情起舞》、巴黎黑人三兄弟命運選擇的《郊區男孩》、天才聲納員失去聽力的《狼嚎》等。

以上都是通過網絡資源傳播,其實2019年被引進到中國大陸院線的法國片也不少(包含法國與別國合拍、但導演是法國人且主角講法語的電影)。

例如2019年4月上映了《天上再見》、5月上映了《歡迎來北方2》和《真愛百分百》、6月上映了《白牙》和《監護風雲》、8月上映了《昆蟲總動員2》、11月上映了《雷米奇遇記》、12月上映了《迪麗麗的奇幻巴黎》。

但都是比法國延遲一兩年才引進,加上欠缺有號召力的主創,票房都撲得很慘,有些只有幾十萬人民幣。

著重聊一聊《給我翅膀》。

它位列2019年法國本土電影票房榜第7名。

2020年3月27日在臺灣上映,當地譯名《迷雁返家路》。

改編自法國氣象學家Christian Moullec領航野雁遷移真人實事。

導演是法國人尼古拉·瓦尼埃,他的生涯作品不管是劇情片還是紀錄片,幾乎都是在拍孩子、動物、冒險,此前名作有《最後的獵人》、《狼》、《靈犬雪莉》等。

影片主人公是14歲男孩Thomas,他父母離異,母親Paola已有新男友,母親因為工作纏身,安排託馬去父親Christian那過暑假。

託馬的父親是個動物專家,他正在施行一個野雁保護項目,設計了一條路線,準備孵化二十隻瀕危物種白額雁,然後化身「雁爸爸」,帶領雁鳥們遷徙。

託馬是個沉溺於電腦遊戲的城市少年,和父親關係生疏,鄉間的生活對他來說太無聊。

他在父親書架上找了《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來讀,並逐漸被父親的工作吸引,主動照顧野雁雛鳥,並要父親教他駕駛輕航機。

Thomas很快和野雁們混熟了,能夠引領它們的行動,Christian反而有點使喚不動。

Christian詳細科普了為什麼要從法國開車到挪威境內的北極圈、讓野雁們從那裡作為遷移起飛點,為什麼謹慎選擇曲折路線、不能飛直線。

到了起飛點,有關方面發現Christian其實是偽造了手續,在野雁們要被抓走撲殺之際,Thomas架機起飛帶著雁群逃走了。

Thomas決定代替父親完成引領遷移,帶領十九隻白額雁一隻白頰黑雁,從北極地區出發,橫越整個法國,往南回到聖羅芒溼地。

Paola聽聞後又怒又急,拋下工作和新男友,趕忙和Christian會合,一起開車從陸路追尋兒子。

Thomas的非凡冒險之旅,一路風光壯美,一路也風餐露宿,有陌生人的善意幫助,也有小男孩的獨自歷險,奄奄一息時成功完成任務。

即使有關方面仍然聲稱「這只是一種動物訓練,而不是真正的科學試驗,把人類視為父母的雁鳥怎麼可能懂得重回野外,因此它們不可能再回到北極地區築巢」,但Thomas沒有放棄,最終六個月後雁群獨立返回北極地區。

Thomas一家三口也溫馨重聚,大團圓結局。

《給我翅膀》裡那些大雁南飛場景和鏡頭視角,很容易讓我們想起《遷徙的鳥》。

這部2001年的世界頂級紀錄片,是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名作,感動了全球觀眾,豆瓣評分也高達9.1分。

遷徙的鳥飛過大海雪原和高山;用振動的羽翼向人類詮釋飛翔、執著、溫情與生命。

《給我翅膀》也像是性轉版的《伴你高飛》。

這部1996年的美國片,是14歲少女Amy充當「雁媽媽」,同樣是把鳥蛋孵化成雁,同樣是開著自製輕航機帶著16隻加拿大野雁遷徙,同樣是冒險之旅讓生疏的父女情獲得溫暖,也同樣有生態風光、環保內涵。

本片是父女分別駕機一起飛,還有穿越都市高樓的奇觀橋段。快到終點時,父親因機械故障墜機,由小女孩獨自完成最後旅程。

為了增加戲劇性,《給我翅膀》安排了一隻特別的雁阿卡,《伴你高飛》安排了一隻特別的雁伊果。

《給我翅膀》的輕航機是水路著陸,《伴你高飛》的輕航機是陸路著陸。

遷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一種對於回歸的承諾。

而我們也要銘記,公共資源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的,而是向子孫借的。

或許,這就是《給我翅膀》要告訴我們的事。

相關焦點

  • 給我翅膀:法國電影文藝不息,人與自然浪漫不止
    電影誕生於法國,法國電影是藝術、浪漫、高端的象徵,法國新浪潮運動也帶給後世深遠影響。但一個遺憾的事實是,現在法國電影市場也是被好萊塢侵佔。2019年法國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有九部是好萊塢電影,《獅子王》是年冠,唯一殺進前十的本土電影是《嶽父嶽母真難當2》。
  • 給我翅膀:法國電影文學藝術是無止境的,人與自然浪漫不僅僅是
    電影出生於法國。法國電影是藝術的象徵,浪漫和高端。法國新浪潮運動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遺憾的是,法國電影市場也被好萊塢佔領。2019年法國票房前十名影片中有9部是好萊塢電影,而《獅子王》是年度冠軍。唯一進入前十名的本地電影是《嶽父嶽母真難當2》。
  • 流行電影《給我翅膀》:你陪我高飛,我給你翅膀!
    #電影《給我翅膀》:你陪我高飛,我給你翅膀!最近我看了一部法國電影《給我翅膀》。電影的主線可以用一句諺語印第安來結束。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許很難像少年託馬斯那樣冒險,但從一點做起,保護自然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電影《給我翅膀》— 人與自然
    當搬山、填海、上天、入地不僅僅是在神話故事中出現,而是真真正正的出現在現實中的時候,所謂的人類已經在與自然漸行漸遠。我想達爾文在提出適者生存,無數科學家在研究生態問題的時候,一定沒有算到人類的因素,人類這個種群霸主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凌駕在自然之上。
  • 《給我翅膀》引我飛翔
    人不會飛,但翱翔於天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渴望。《給我翅膀》,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聆聽自然的聲音;《給我翅膀》,傳承專注與夢想,做野雁的「爸爸媽媽」引航它們遷徙;《給我翅膀》,先駕馭它,然後給自己交給它。法國的浪漫文藝,寬闊優美的自然,和諧與共的大雁,就這樣淡淡地敘述真實的故事,卻被感動到落淚。印第安人說——我們的土地不是從祖先那兒繼承來的,而是從子孫那兒借來的。
  • 《給我翅膀》:你伴我高飛 我給你翅膀
    文/夢裡詩書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給我翅膀》這部法國電影最為浪漫的所在。根據氣象學家克裡斯提安·穆萊克幫助野雁開闢新遷徙道路的真實事件改編,善於構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導演尼古拉·瓦尼埃,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單只是在焦點放在克裡斯提安身上,親情,夢想與少年元素的交融,使電影所展現的不僅是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更有著觸及心靈的感動。
  • 《給我翅膀》你伴我高飛 我給你翅膀
    文/夢裡詩書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給我翅膀》這部法國電影最為浪漫的所在。根據氣象學家克裡斯提安·穆萊克幫助野雁開闢新遷徙道路的真實事件改編,善於構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導演尼古拉·瓦尼埃,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單只是在焦點放在克裡斯提安身上,親情,夢想與少年元素的交融,使電影所展現的不僅是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更有著觸及心靈的感動。
  • 《給我翅膀》:一場「看哭了」的人與自然浪漫飛翔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11月6日晚,作為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的配套活動,國際傳播優秀影視作品展播展映活動開啟,來自法國的影片《給我翅膀》,展現了一場人與自然的極致浪漫《給我翅膀》由真人故事改編,講述了科斯迪安(讓-保羅•盧弗飾)是一名鳥類研究學者,費勁心思想要拯救瀕危動物白額雁,決定 " 重建候鳥遷徙路線計劃 ",駕駛輕航指引幼鳥們飛行一條可以避開獵人
  • 法國電影《給我翅膀》
    今天來聊聊法國電影《給我翅膀》,看海報就舒適的想飛。月初出了支援,馬上登上口碑榜,現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7,踩雷的機率很小。電影主人公在現實中有原型:法國人克裡斯蒂安穆萊克,他的職業是氣象學家,同時對候鳥遷徙很有興趣。從1995年開始,他就開著自己的輕型飛行器和鳥兒一起飛,最初的目的是想喚起公眾對瀕危鳥類的關注,但後來發現因為千百年的人類活動,很多傳統遷徙之路上布滿危險,於是就打算為鳥開闢出新路線。
  • 《給我翅膀》不是所有翅膀都應該被紅燒
    法國人的浪漫或許是根植在基因裡的,正是由於科斯蒂安幾近偏執的浪漫想法,才有了這麼一段感人肺腑的遷徙之旅,而《給我翅膀》浪漫之所在,便是人與自然關係中的那份和諧共處之美。導演並沒有把所有焦點放在真實事件主人公科斯蒂安身上,確切的說兒子託馬才是真正的男一號,一個網癮少年的成長變形記讓原本具備夢想高度的故事裡更多了一份親情的溫度。
  • 【薦片】電影《給我翅膀》
    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權威,人與社會,人與家庭,人與孩子,人與自己的種種關係!這部影片給我的開啟和領悟是全方位的!鳥兒完成了遷徙,男孩完成了成長。讀懂了父親,拯救了自然,喚醒了國民的環保意識。心靈成長就是我們每個人探索人生無限可能的翅膀!是我們找到那個生生不息的力量的究竟之路;是我們療愈人生問題,脫落各種瑕疵的必經之路!
  • 六年級學生觀看電影《給我翅膀》感受
    2020年12月7日下午,史家胡同小學六年級17班的全體同學在班主任宋寧寧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學校的戲劇影視廳觀看了改編自氣象學家克裡斯提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領航野雁遷移事件的法國電影
  • 《給我翅膀》成長
    《給我翅膀》法國電影,適合孩子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看到小主角託馬在棲息地向他的候鳥們飛奔而去,熱淚盈眶。託馬帶領著候鳥在天空飛翔時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畫面一摸一樣,在託馬帶領著候鳥在一個溼地休息過夜時,我又想到了 草房子裡杜小康和爸爸去放鵝的情景。孩子一定是有靈性的,他們和動物那樣和諧自然。我們所嚮往的自由自在如同鳥兒在天空飛翔電影裡都實現了。但是候鳥的飛翔是有目標的。
  • 《給我翅膀》評分8.7,這部法國治癒片憑什麼霸榜兩周?
    關於人與自然這一題材的電影,在這個多災的2020年受到更多人的關注。《給我翅膀》是一部法國電影,2019年10月份上映,獲得了本土票房第七名》這部冒險片很有他個人風格,既有紀錄片中景色的瑰麗壯闊又有法國電影的浪漫情懷。
  • 《給我翅膀》——溫情的環保電影
    提起環保電影,大多數人會想到災難片,其故事大多是人類作死把地球搞壞,隨後出現天災,代表作就是《2012》,或者是腦中浮現攝像機俯拍大地,配上嚴肅的背景旁白的紀錄片。《給我翅膀》是2019年的一部環保作品作品,說它是環保電影是故事是真人改編,故事的原型人物是法國氣象學家克裡斯提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大爺駕著一架簡易的超輕型飛機,而他周圍總是不遠不近地跟著一群隊形整齊的鳥,大爺有時候還會伸出手去摸一摸這些一起飛行的鳥 ……不知道的人看到這樣的畫面,大多會以為老爺子在表演飛行特技,其實,這個人和鳥類和諧共飛的場景背後,是一段關於別離的故事
  • 《給我翅膀》影評
    我覺得電影不錯 劇情真的很好 各個方面都很好 很值得觀看 一部電影沒有很大的問題,劇情很連貫 那麼留下個腳印吧,就不過多的評價了。法國電影《給我翅膀》正是以 Christian Moullec 為原型創作的,可以說是一部帶有典型法國浪漫主義的影片,電影將主角設置成14歲的少年,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了帶領野雁遷徙的旅程。不過大部分中國觀眾並不知道,這部電影從去年開始就被法國人詬病。
  • 《給我翅膀》Christian Moullec
    法國電影《給我翅膀》正是以 Christian Moullec 為原型創作的,可以說是一部帶有典型法國浪漫主義的影片,電影將主角設置成14歲的少年,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了帶領野雁遷徙的旅程。應該說電影的觀感是不錯的,在豆瓣也有8.4的高分,不過大部分中國觀眾並不知道,這部電影從去年開始就被法國人詬病。原因是在拍攝過程中,攝製團隊為了拍到火烈鳥成群起飛的畫面,他們做了非常錯誤的行為:趕鳥。
  • 《給我翅膀》。。。。
    法國氣象學家 Christian Moullec 在20多年前就留意到這一現象,認為是灰雁遷徙路線太危險所致。城市、強光汙染、噪音都會對遷徙造成幹擾,最危險的我們:人類,非法盜獵者會在遷徙路線掛起鳥網,導致成千隻候鳥因為掛網而死亡。所以CM決定開著自己的超輕型飛機,帶著野雁們一起遷徙,幫他們尋找安全的路線。從 1995 年開始,這一飛就是 25 年。
  • 《給我翅膀》:一場「看哭了」的人與...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11月6日晚,作為2020年「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的配套活動,國際傳播優秀影視作品展播展映活動開啟,來自法國的影片《給我翅膀》,展現了一場人與自然的極致浪漫,不少觀眾表示「看哭了」。
  • 被一個環保題材電影看哭,《給我翅膀》,帶你回家
    ·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冒險類電影。1995年,他改變了遷徙路線拯救了瀕臨滅絕的鳥類,這個舉動感動了很多人,也獲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導演尼可拉斯·凡尼爾(Nicolas Vanier)以該事跡為原形,以電影的方式把故事展現在屏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