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展現中華風採,講述中國故事

2020-11-17 騰訊網

遇見中國,通過一幅圖、一段文字、一段情景模擬等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風採,講述獨特的中國故事。「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通過創新數位化開發與傳播和表現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數位化呈現,有效推動了中國文化和科技產品「走出去」。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傳播方式已經成為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走出去」的必然,也成了中華文化煥發生機的有效手段,藉助先進科技手段,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升國家軟實力。

2018年以來,「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先後在蒙古、英國、愛爾蘭、尚比亞鄧多成功舉行,收穫巨大,好評如潮。

借力科技手段,中華文化重煥生機

中華文明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不僅留下了詩經、楚辭、唐詩、宋詞,還留下了陶瓷、武術、國畫、書法等藝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如何傳承好祖先留下來的文化藝術,收穫更多年輕人關注的目光,成為可以觀賞、體驗和互動的展覽,讓文明之光依舊熠熠發光,讓中華文明崇煥生機?

藉助於科技手段,無需實物,即可感受「花鳥蟲魚,一雙巧手塑乾坤」的陶瓷製作成就感;不用穿越時空,便可體驗《元宵行樂圖》中古代元宵節的喜樂趣味;不用跋山涉水,也可領略大美中國的壯麗山河;無需時間等待,便可感知「冬去春來,花開花落」的二十四節氣……

流光溢彩瓷器繪

虛擬陶瓷製作

事實上,「遇見中國」數字媒體藝術特展從萌生想法到吸粉無數,這是製作團隊多年的不懈付出與在細節上精益求精的結果。面對特展設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如何用數字科技手段將瓷器等進行創新呈現,製作團隊經過多番調研和論證,最終決定用人工智慧、動作捕捉、投影技術,將傳統瓷器以數字創意的形式呈現給全球觀眾。

展項除精選了一批傳統的瓷器實物展出外,還以中國瓷器中極具代表性的天球瓶、紋罐、梅瓶三種瓶體形態為基礎原型,進行數位化創意設計,參觀者可以在iPad上根據個人的喜好,在原本只是白模坯胎上,選擇喜歡的顏色,繪畫不同的五彩繽紛的圖案,創作出符合參觀者自己喜好的個性化瓷器藝術。

全息武術

目前,「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製作團隊已形成以人工智慧、大數據、創意數據編碼、3Dmapping、VR、AR、動作捕捉、體感交互、紅外感應等前沿科技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平臺,建立了以中國瓷器、剪紙、武術、皮影戲、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中國服裝、書畫、樂器、風景等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內容素材庫。

創新傳播方式,「遇見中國」特展收穫好評

以全新的方式傳播中國文化,「遇見中國」數字媒體藝術特展收穫了海外觀眾的好評。

2018年,「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首次亮相蒙古,隨後先後於2019年、2020年受邀赴英國、愛爾蘭以及尚比亞、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成功舉行,平均展出時間為3天,累計參觀人數近萬人,成為當地熱門打卡地。很多觀眾評價:「原來中國文化如此有趣」,「這次的數字媒體藝術展非常特別,具體結合了中國特色」,甚至有觀眾稱其為「來自東方的黑魔法」。

特展也受到多國大使和政府領導的廣泛稱讚,我國駐英國總領事張美芳女士表示,「遇見中國是中國文化對外輸出不可多得的優質窗口」。我國駐愛爾蘭原大使嶽曉勇表示:「希望通過遇見中國這個品牌,用科技實現中國文明創新式延續,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化和海派藝術,進一步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傳播。」尚比亞旅遊與藝術部部長羅納德·奇託特拉表示:「感謝中國將數字科技藝術帶到尚比亞,很高興看到中贊兩國的文化藝術領域合作邁到新高度,希望尚比亞藝術家們珍惜此次學習機會,提高技藝。」

圖為羅納德·奇託特拉和我國駐尚比亞大使李傑共同參觀特展

「遇見中國」數字科技藝術特展還於2018年被文化和旅遊部評選為國家重點文化出口項目、2019年被中宣部評選為國家重點文化出口項目。

中國剪紙及海派剪紙

目前,特展仍在不斷進行新展項創作開發,除了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創作靈感和素材,還根據不同國家和地方的文化特色、民俗風情進行定製化開發製作,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旅目的地和打卡地,促進文旅消費,有效實現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讓中華文化煥發生命力。

預計未來,特展項目將繼續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創作源泉,開展內容數位化創作和開發,讓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活」起來,讓海外民眾更生動形象、更直觀、更具趣味性地領略中國在歷史傳承、人文變化以及技術實力等多方面的發展,促進中外民眾友好,推動各領域的深入發展交流。

(圖片及視頻由文化和旅遊部科教司提供)

責編:杜英傑

相關焦點

  • 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 藝術遇上科技 再創...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中國北京,2020年12月24日   「科技與藝術」,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70周年封面特展,XPS系列筆記本電腦、U系列顯示器滿足攝影師創作的多元需求。   新的一年,戴爾將與《中國國家地理》聯合舉辦系列攝影師培訓及攝影大賽,以科技創新賦能攝影創作,與攝影師共創藝術之美。
  • 中華世紀壇X天成語言藝術「三國志線上特展」開幕!
    可曾渴望透過玻璃櫥窗,聆聽文物輕聲講述的故事,在歷史場合尋找中華文化之根? 疫情當前,首次與天成語言藝術中心合作的中華世紀壇深明大義,將原定於1月23日起開幕的年度大展「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暫停,著實給翹首以盼的歷史文化愛好者們帶來了小小遺憾。
  • AI互動、人工智慧、數字文物……科技+藝術驚豔十足,中國(青島)藝...
    這場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的藝術博覽盛會除了在雲平臺呈現一場可看展、可直播、可諮詢、可招聘的線上繽紛藝術大餐,在線下活動現場也精心布置了一臺驚豔十足的「科技+藝術」精品展,精選參與本次藝博會的藝術院校、樂器廠商、藝術類高新科技企業,以AI互動、數字展示、人工智慧表演等新穎時尚的方式,為觀眾奉獻一場應接不暇的線下大展。
  • 《設計》專訪|王志鷗:用科技藝術打造中國文化記憶
    我們不僅能用它去講故事,甚至可以打造一個完整的世界觀,通過聲光電技術、多感官的刺激,讓這種身體與精神的「在場」使大家真實的觸摸到我們想表達的故事。就相當於我們已經擁有了「神筆馬良」般的能力,新媒體藝術幫助我們將想像的空間付諸現實。我創立的公司「黑弓Blackbow」一直把「藝術+科技」作為創作藍本,我始終認為「藝術+科技」的結合首先要以文化為內核。
  • UCCA年度大展奉上AI沉浸互動展中國首秀,百度徐菁講述AI如何與藝術...
    來源標題:UCCA年度大展奉上AI沉浸互動展中國首秀,百度徐菁講述AI如何與藝術完美融合 9月26日,百度獨家冠名的「非物質/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大型群展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啟,同期,百度與UCCA LAB、
  • 專訪沈揆一:以全球視野講述完整的中國故事
    如2017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帝國時代:中國秦漢文明」特展,中方展品來自國內32家博物館與考古機構,以及2018年在波士頓迪美博物館舉辦的「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特展,該展是與故宮博物院和華盛頓國立佛利爾—賽克勒藝術博物館聯合推出。  從接受角度來看,無論是以中方為主導,還是當地博物館自行組織,抑或雙方聯合舉辦,這些展覽都偏向對中國藝術和文化的普及教育。
  •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上映。講述家族與祖先、漢字的力量、國際化中國、中國製造、科技的藝術、飲食的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不但在國內引發熱議,在海外也受到了外國網友的一致好評。
  • 央視與BBC聯手,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
    文化 · 科技 策劃 | 設計 | 展示 | 多媒體 | 工程 | 運營 | 傳播 本周看點: 1、央視與BBC聯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2
  • 《中國兵王·絕密任務》在南安開機 講述女子特戰隊員的故事
    本地知名景點美食元素一一「露臉」泉州網9月18日訊 (記者蔡紫旻 王宇靜 通訊員黃瑜鵬/文 林勁峰/圖)17日上午,以女子特戰隊員為主人公的電影《中國兵王·絕密任務》,在南安水頭鎮五裡橋文化公園舉行開機儀式。
  • 戴爾XPS加持,《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獲頭部3C渲染
    今日,在《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之際,戴爾以科技賦能攝影藝術,通過前沿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巔峰之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活動再添風採。《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揭幕由多款微邊框、高解析度戴爾顯示器組成的展示牆,更是把《中國國家地理》的本色中國大片無縫流暢地展示出來。圖片的震撼之美,通過科技演繹得淋漓盡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表示:「值創刊70周年之際,戴爾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為傳統的攝影藝術創作注入了科技和創新元素,傳遞科學的思辨美。
  • 看中國硬核科技、聽老科學家故事……快來重慶科技館逛中國科學家...
    以攝影圖片、精彩事跡、個人金句、主要成就、工作筆記、重要實物的展示形式與現場互動相結合,集中展現中國科學家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協同育人的崇高精神。其中,「中國科學家精神資料選展」以新時代中國科學家精神為主線,以中國科協「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為依託,講述不同歷史時期科技工作者的動人篇章。
  • NEC攜手鳳凰數字科技遊樂展上點燃中國風,真4K畫質再現千古佳作
    10月14-16日,第36屆2020中國(北京)國際遊樂設施設備博覽會中,作為曾多次盛放於遊樂行業盛會的顯示產品廠商,NEC以專項論壇設備贊助商的身份深度參與其中,更是攜手鳳凰數字科技共同參展,助力《千裡江山圖3.0》動態數字長卷亮相京城,以時下流行的「中國風」元素蔓延整個展臺,一個個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顯示產品解決方案讓人眼前一亮,弘揚東方文化之美。
  • 尋根·共生,第二屆中國數字文創設計大賽作品徵集
    作品徵集中國數字文創設計大賽是由城市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舉辦,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文化創新創造為著力點。為進一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數字文創行業的發展,旨在圍繞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全球設計師了解中華5000年民族文化,用新時代的特徵,共同創造傳承中華文明的全新載體,將傳統文化帶入尋常百姓家。首屆中國數字文創設計大賽通過網際網路獲得超過500萬網友的投票,獲得了廣泛好評,並形成了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融入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完整產業鏈。
  • 「CHINA·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展在紹興上虞頒獎
    千年以前,東山腳下的曹娥江畔夜夜燈火通明,上虞先民燒制出世界最早的成熟瓷器,掀開了中國陶瓷史的璀璨一頁。如今,越窯青瓷再現「千峰翠色」。  12月15日,第四屆「CHINA·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展暨青瓷之源—中國(上虞)·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論壇在紹興上虞舉行。
  • 融合科技與藝術 觀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
    談及策展靈感,邱志傑表示,人類的文明進程從未離開過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發展,先進科技與審美想像的結合更是時下藝術界的熱點。  藝術語言中的人文情懷  當藝術需要參觀者更深度互動時,在展品面前,參觀者不僅僅需要體驗,更需要的是思考。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徐瑋
    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探班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彩排!黃河少林多元素展現鄭州風採
    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今天將在河南藝術中心舉行,逐一揭曉每個最佳獎項。目前排練情況如何?閉幕式都有哪些板塊和亮點?厚重的鄭州文化元素如何體現?9月25日下午,記者探班閉幕式彩排現場。
  • 「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平行展」走進臨平書院
    展覽現場2020年12月5日,「檔案:逐漸形成的閉環」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平行展,在臨平書院開幕。此次展覽由薛家鎮人民政府、中國當代水墨年鑑組委會攜手主辦,由華夏藝博園、臨平書院、大川文化、謀道文化共同承辦,14位當代水墨藝術家參與,展覽跳出傳統的美術館展覽模式,走進百年老宅薛家吳氏中丞第。此次平行展,是2020中國當代水墨年鑑五周年特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年鑑展之外的另外一方舞臺,以空間敘事的展陳方式,呈現當代水墨的精神世界。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在海內外引發熱議。  這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
  • ​中國文字博物館、藝術與設計雜誌社聯袂奉上《漢字》展,多瑙河畔匈牙利觀眾驚嘆中國文化太神奇
    本次展覽由中國僑聯主辦,由中國文字博物館、藝術與設計雜誌社聯袂精心打造。展覽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匈牙利科學院、匈牙利匈中教育文化基金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展覽吸引了數百位來自中匈兩國文化界、教育界、新聞界等領域的知名人士,受到了觀展嘉賓的一致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