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事實上我從未離開過你
即使在那狂放不羈
任性墮落的歲月裡
我也承諾不會離開你
麥當娜飾演的貝隆夫人
一個女人活到什麼地步才算是成功的呢?
像默克爾一樣,成為一國首腦?像希拉蕊一樣贏得全世界的矚目?還是像伊萬卡一樣集美貌與富有於一身?
其實小主覺得,她們都不算完全的成功,因為她們的所獲得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有些必然性,最重要的是她們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但是我今天說的這一位就不一樣了,她在阿根廷是僅次於耶穌的存在,她去世時全國停課停工哀悼她,她的照片在她去世60年之際被搬上了阿根廷最高面額的錢幣上,成為出現在阿根廷紙幣上的第一位女性,她叫艾薇塔,也可以叫她貝隆夫人。
人如果不經歷一次徹底的毀滅,又怎麼能重生?
1919年,艾薇塔出生於阿根廷的一個農村家庭,她的母親是一個未婚的裁縫,她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已有家室的農場主。
或許是因為愛,她的母親不計身份的先後為農場主生下5個孩子。可是她的父親明顯並不愛她的母親,當艾薇塔還在襁褓中時,她的父親就拋棄了這個家。
1926年艾薇塔的第一次聖餐
為了養活五個孩子,作為裁縫的母親日以繼夜的工作,在艾薇塔的童年記憶中,家中的縫紉機聲似乎從未間斷過。
但是一個裁縫再努力工作又能怎樣呢?家裡還是不可避免的陷入貧困,艾薇塔更是因為生活條件差,從小就瘦弱不堪,因此得了「小瘦子」的綽號。
但是家庭的貧困並不足以打擊一個人,最讓艾薇塔備受打擊的是,無論去哪兒她都背負著「野種」的名聲。
甚至在她父親去世的時候,陪著母親前去弔唁的她們直接被趕出了靈堂,因為母親不是父親的太太,因為她們是野種。
電影《貝隆夫人》片段
在這種條件下,艾薇塔更加踐行母親的告誡:人窮志不窮,面對侮辱和敵視時,尤其要自尊自立,不卑不亢。
在女性毫無地位的上世紀,十四五歲的女孩已經可以嫁人了,艾薇塔的母親也因此督促她。但是從小見慣了世人冷眼,想要做人上人的艾薇塔怎麼會答應呢?於是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你不知道我的經歷,就不要嘲笑我的世故。
在當時的阿根廷社會,女人想要出人頭地,做演員是條捷徑,艾薇塔顯然深諳這一點。
15歲那年,歌手奧古斯汀·馬加爾迪來到小鎮演出,迫不及待離開小鎮的艾薇塔抓住了這次機會,以身色誘馬加爾迪。所幸,她的年輕與美貌贏得了馬加爾迪的眷顧,馬加爾迪帶著艾薇塔來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電影《貝隆夫人》片段
但是一個十幾歲,空有美貌與抱負的小女孩,拿什麼來挽留一個事業有成的成熟男性呢?
抵達首都後不久,馬加爾迪就拋棄了艾薇塔。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艾薇塔連回頭的機會都沒有,她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繼續著以「戀愛」求上進的道路。
她去過首都的各種酒吧、賓館、劇院,她同任何能給她夢想以幫助的男人們發生關係,他們中有酒店老闆、有軍官,也有攝影師和導演。
她成了為人不齒的那種女人,但與此同時她也憑藉著和這些男人們的關係拍攝到了許多廣告與電影,甚至還在電視臺做了主持人,搖身一變成為娛樂圈的名人。
艾薇塔的裸照
隨後在娛樂圈站穩腳跟的她,開始了向上爬的第二歩,將目光轉向富人與官員,成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社交圈中著名的交際花。
在愛與欣賞下,深究過去從來都不是正確的選擇。
1943年,阿根廷國內發生政變,力主「平等、自由、民主」的貝隆上校成為政治新星。政變第二年,在一次宴會上,艾薇塔與貝隆相遇了。
貝隆在遠處與賓客們侃侃而談,怒斥當下的政治環境、貧富差距。從小生活在貧民窟的艾薇塔對他的談話,聽得入神。在他談話結束後,艾薇塔起身對貝隆說:「謝謝您的存在。」
這一年,貝隆49歲,妻子兩年前死於癌症。艾薇塔25歲,單身。在不可避免的互相欣賞中,兩人相戀了。
一個有著出色政治前途的男人和一個「人盡可夫」的放蕩女人在一起,註定會引起社會的震動。人們在人前人後,從不吝嗇自己的汙言穢語,「妓女」、「賤人」等許多罵名湧向了艾薇塔。
但是身為事件的另一主角之一的貝隆像是沒有聽見,依舊牽著艾薇塔的手出席各式各樣的場合。
或許是從小生活在貧民窟,艾薇塔永遠知道該怎麼和人打交道。在艾薇塔的幫助下,貝隆的人氣直線上升。
然而危機也隨之而來,貝隆遭受反對派陷害,被捕入獄。
在那段折磨的監獄時光,連貝隆都打算放棄抗爭,退出政壇,但是艾薇塔卻堅持不放棄,她告訴貝隆:「要冷靜!要堅持下去!你不能逃避,我相信你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總統,成為挽救黎民百姓的人!」
與此同時,艾薇塔更是前往各地發表演講,替貝隆爭取援救,甚至不惜說出自己不堪的過去:「你們的苦楚,我嘗試過;你們的貧困,我經歷過。貝隆救過我,也會救你們;貝隆會支持窮人,愛護窮人,如果不是這樣,他怎會對我寵愛有加?!」
在艾薇塔的堅持不懈下,阿根廷全國各地都爆發了遊行示威,要求當局釋放貝隆。後來,在民眾的強大支持下,貝隆重獲自由。
而後不久,認識到艾薇塔對於自己生命意義的貝隆鄭重地向艾薇塔求婚。婚後不久,在艾薇塔的策劃下,他們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宣傳運動。
不要小覷任何人的夢想,因為它很有可能實現。
在艾薇塔27歲這一年,貝隆憑藉著兩人營造出來的民主氣氛,當選為阿根廷總統。
當天,數以萬計的民眾前往總統府慶祝這一「平民的勝利」,人們高呼艾薇塔和貝隆的名字,高呼「艾薇塔」的聲音甚至超出「貝隆」。
成為第一夫人後,艾薇塔更是開始了腳不沾地的奔走中,工廠、醫院、孤兒院到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以自己獨特的親和力贏得了所有底層人民的愛戴,甚至成為了「窮人的旗手」與「阿根廷女性的代言人」。
她的激情與頑強的意志使得艾薇塔的聲望在阿根廷一時風頭無兩,連丈夫貝隆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她甚至成為了耶穌一樣的人物,阿根廷平民們在家裡懸掛著她各式各樣的照片。
後來,競選副總統失敗的的艾薇塔又開始了她新一輪遊說之旅,不過這一次的目標是歐洲。她先後前往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多個國家,她出色的表現贏得了歐洲的普遍稱讚。同時艾薇塔也獲得了很多新的頭銜:「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難中的鑽石」等等。
艾薇塔與義大利總統
然而上天好像並不眷顧艾薇塔以及貝隆,外交之旅才剛過半艾薇塔就病倒了,與貝隆前妻的病症一樣——子宮癌。
在病床上,艾薇塔依舊沒有放棄事業,她拿起電話發號施令,通過廣播發表演講,還接待來訪。經過在病床上的艱苦努力,艾薇塔為所有阿根廷女人爭取到了投票權。
在病床上,消瘦的艾薇塔行使投票權
病情稍有好轉,艾薇塔就試圖加倍工作以補回失去的時間。她在阿根廷各大城市進行巡迴演講。有一次,在不到48個小時內,她發表了7次演說。醫生們勸她要注意休息,她則驕傲地回答:「我要為窮人燃燒自己的生命!」
她用燃燒自己的方式為女性爭取到了公平的權益,為丈夫贏取了第二任阿根廷總統的任期,只是她再也看不到了。而阿根廷人民對她唯一的要求:成為阿根廷副總統,她也做不到了。
生命最後形容枯槁的艾薇塔與丈夫貝隆
1952年7月26日晚8點25分,艾薇塔握著丈夫貝隆的手輕聲的說了句「小瘦子走了」就離開了她無比眷戀的阿根廷。
生命與死後哀榮相比,到底哪一樣更值得選擇?
去世當天,阿根廷國家電臺就緊急宣布:「艾薇塔·貝隆———國家靈魂,民族的精神領袖逝世。」
消息如同烏雲般籠罩整個國家,為了哀悼她的離去,政府宣布全國停工、停課服喪,同時將重要城市拉普拉塔市更名為艾薇塔·貝隆市。
在她的哀悼會上,70萬人向她行禮致哀,有16人甚至因為送葬的擠撞而喪生。
然而,無論怎樣艾薇塔都無法活過來了。但是她的一句話卻流傳了下來:「如果我為阿根廷而死,請記住: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小主不知道該用什麼來描述艾薇塔的一生,她是多麼的傳奇又多麼的可憐。她在的時候,貝隆穩坐總統位置,她去世後沒幾年,貝隆就被趕下臺。
甚至她的遺體也被繼任的幾個總統運往各地,無法安眠。而70年代憑藉艾薇塔「還魂說」再回阿根廷執政的貝隆顯然也不願意再管前妻的遺體(貝隆流亡期間續娶了第三任妻子,最後這位妻子還成為了西方社會第一個女性領導人),從不主動提及迎回艾薇塔遺體。
或許人生本就不可能盡善盡美,只要儘自己所能,努力做到最好,無法控制的事情從來也不該在自己考慮的範圍內。
而面對那些有可能改變的事實,就要坦然面對,堅定信心反抗,不然還能靠誰呢?
來源:北京2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