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協,是我對人生最高的敬意

2021-02-19 第一製片人

給影片注入靈魂,就像你站在懸崖邊,縱身一跳,只要你堅信你可以做到,你一定會在落地摔得粉身碎骨之前長出翅膀飛起來,一定會飛起來的 。

——範立欣


用影像講述真實的故事

七年前,一部名叫《歸途列車》的紀錄片在聖丹尼斯電影節首映,結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國外媒體紛紛高度評價該片,而《歸途列車》也在眾人的注目下,拿下了一個又一個國際大獎。然而,這部聚焦中國農民工家庭和留守孩子與父母矛盾的作品在國內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說「家醜不可外揚」,有人對片中不加掩飾的真實,對揭露中國數以億計群體生活的做法感到質疑。顯然,這部社會題材的作品深深刺痛了某些人的玻璃心,而這也恰恰說明,《歸途列車》是一部很有力量的作品。

談起這部作品,有一個名字就不得不談。

範立欣

《歸途列車》的導演,憑藉此片他成為中國首位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導獎兩項大獎的導演,繼李安後第二位闖入美國導演工會獎評選的華人導演,成為獲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伊文思大獎的首位中國導演。一手打造出《歸途列車》的範立欣同樣處在了輿論的暴風眼中,圍繞著他,有褒獎就有貶低,但這些對於範立欣來說,都只是過眼雲煙。他在乎的,只有紀錄片本身。

《歸途列車》前後歷經三年拍攝,三年裡,範立欣和他的團隊跟蹤拍攝主人公一家的生活,從城市到農村,從農村到城市,這期間雙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跟蹤記錄的道德操守有一條是不幹涉或影響拍攝對象的主觀行為,但往往紀錄片創作者會陷入矛盾的陷阱中:拍攝對象遇到危險要不要去解救?遇到困難要不要伸以援手?但在大多情況下,拍攝者往往很難簡單地選擇某一標準,在幹涉與不幹涉之間,拍攝者往往有一個微妙、難以把握的分寸。

在春節拍攝的時候,從城裡趕回鄉下老家的夫婦與留守家中的女兒發生了衝突。一方是正值青春並長期缺少父母關愛的女兒,另一方是愛女心切卻不得章法的父母,矛盾逐漸升級,最終演變為肢體衝突。範立欣此刻面臨著抉擇:一面是自己感情深厚的一家人,這種時刻理應上前制止;而另一面,攝像機正在拍攝,而這樣的場景對於揭示片中人物關係起著核心作用。他猶豫了十幾秒,還是上前拉開了已經廝打的父親和女兒,他說:「內心承受不住。」

 

「生活本身就是無序的」,無序的生活才需要用攝影機記錄下來。面對一次次突如其來的狀況,範立欣經受著不同尋常的考驗,也漸漸磨礪出他無所畏懼、知難而上的性格。他告知自己,要先做一個善良的人才能做紀錄片導演。上前拉開廝打起來的父女,不是對當下情感的妥協,而是基於對拍攝者的愛,將愛投射到拍攝對象的身上,不管他是人還是物,這樣才能看到對方的力量和光芒。

而《歸途列車》所引發的輿論話題也一直伴隨著這部作品和他自己,無論是大眾所爭議的拍攝對象還是影片的過度真實。深陷其中卻又問心無愧,範立欣始終堅持著「用影像來講述真實的故事」。《歸途列車》之所以能夠獲得國際和國內大部分人的認可,就是因為它最受爭議的地方。當然,範立欣可以拍一部皆大歡喜的紀錄片,但在他看來,那不叫紀錄片。從頭到尾,對於真實的追求是他的信條,哪怕這期間遇到再多阻礙,他都從未妥協。其實底線人人都有,但不妥協,不見得人人都能做得到。

 

不怕誤解,我還是我

範立欣的故事沒有結束,他的身上永遠充滿了話題。如果說《歸途列車》讓人們認識了範立欣,那《我就是我》徹底將他推向了輿論的最前端。

2014年的夏天,隨著《快樂男聲》的熱潮,《我就是我》在影院正式公映。這部記錄一群性格各異但同樣懷抱音樂夢想的少年參加《快樂男聲》的選秀之路,在短短的150天裡經歷了一場青春蛻變的紀錄片從一放出風聲就被打上了「粉絲電影」的標籤。而一向將鏡頭對準草根群體這次卻轉型到選秀歌手的範立欣也被網友炮轟「丟掉了清貧,向票房低頭」;更有網友看到「快男」兩字就怒評一星。而其票房的慘澹也似乎給了人們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這部紀錄片的失敗。

 

範立欣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他也當然明白或許把《我就是我》拍攝的腦殘一些,才最有可能大賣。如果非說《我就是我》是粉絲電影,那「票房是唯一指標」就成了傷害粉絲電影的罪魁禍首,它使粉絲電影永遠處在幼稚的層面,放棄了深度挖掘,而《我就是我》讓大眾看到了所謂的「粉絲電影」的深度與廣度。當然,很多人都停留在了對作品本身最淺薄的了解和解讀。範立欣期待將90後年輕人對社會、夥伴、夢想的追求解釋給每一位年長的人,期待90後可以從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題材的特殊性和人們對其固有的標籤性掩蓋了他的初衷。

「那就交給時間來衡量。」範立欣很少做出解釋,更不會對公眾開炮。他的選擇就像當初《歸途列車》一樣,堅持自我,沒有可以迎合任何群體,不向反對的聲音妥協。從這點來看,《歸途列車》和《我就是我》是兩部很任性的作品,就像範立欣一樣。從來沒有因為質疑或批評而放棄自己的原則,他說:「人生最美的一瞬間是你爬到山頂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回頭來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永遠是不妥協的記錄者

永不妥協,這樣的詞來形容範立欣再合適不過了。他和他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來說,極大程度地諷刺了當下太多趨炎附勢、毫無原則的人們。 我們看到了許多人躲在屏幕後面,敲著鍵盤,對整個世界放肆妄為。但真正的巨人,更願意用行動來說服別人。哪怕知道前方布滿荊棘,再多的阻撓只會讓腳步更加倔強地向前。範立欣用行動和作品讓全世界看到了他的不妥協,不惑之年的他依舊倔強。

或許在你身邊就有像範立欣這樣的人,或許你就是這樣的人。始祖鳥誠邀您分享你和你身邊的鳥人故事,用真實的故事感染更多的人。帶給每一個內心還有一絲倔強的人力量,讓更多的人成為鳥人。

相關焦點

  • 單身媽媽的《永不妥協》,尋找真相的路上永不妥協,實現自我成長
    謊言終究是會被戳破的,只有真相才會獲得永恆的尊重,追求真相的路上永不妥協,才能實現自我成長!《永不妥協》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該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藝術虛構的成分極少,甚至本尊都發文認證電影情節還原度高達98%。
  • 《永不妥協》一個女人的自信和永不妥協的勇氣
    喜歡看電影,前兩天又看了一遍《永不妥協》,是一部老電影了,依然好看,相信經典的,總會流傳下來的。《永不妥協》是2000年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一部勵志大片,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影片的原型艾琳雖是一個普通人,但卻是所有人心目的女英雄。
  • 影評《永不妥協》
    如果還沒有,那麼你要像今天分享的影名一樣——永不妥協。有人說,所謂的現世安穩,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很好,如果沒有,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日子一定會變好,如果沒有,或許是你還不夠努力,所以還沒到時候。是時候了,來掃碼關注我的公眾號,我們一起變好。
  • 《永不妥協》:女漢子的彪悍人生
    前夫們只留下了三個孩子;銀行存款只剩下不到一百美元;撞車之後肇事者揚長而去,法庭上對方的辯護律師咄咄相逼,暗示所有人這場車禍是你蓄意碰瓷;作為曾經的選美皇后,在你的想像中,人生之路應該是無比順遂的,可上天偏偏給了你那麼多考驗,餘下的人生該何去何從?
  • 對抗自我價值缺失的失意人生,《永不妥協》是最好的武器
    這部電影給觀眾塑造了一個在人生低谷憑藉自己堅韌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人生逆襲的「彪悍女人」。這是個真實的勵志故事,女演員憑藉此片獲得了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看完此片,心裡受到極大的鼓舞和感動,電影中的女主角身上有太多女人的影子:為了愛情、為了婚姻、為了孩子犧牲自我成了一個全心全意的全職太太,然而,生活並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完美。付出了那麼多,有一天你依然會被男人拋棄。
  • 《永不妥協》:豆瓣評分9.4勵志故事,單親媽媽如何上演永不妥協
    《永不妥協》於2000年在美國上映,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訴訟賠償案。電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茱莉婭·羅伯茨、阿爾伯特·芬尼、艾倫·艾克哈特等主演該電影是改編自真實故事。
  • 有一種妥協,叫做《永不妥協》
    今天小麥要和大家聊的,就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美國電影——《永不妥協》。雖然這部作品因為粗話太多被MPAA(美國電影協會)定為R級,但它作為一部正劇類型電影其中傳遞出來的思想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
  • 生活和工作都要有一顆永不妥協的心,解讀《永不妥協》
    有一些人面對生活的困難勇敢前行直面人生,最終他們戰勝困難迎接自己美好的生活。生活雖然不易但是我們要有一顆永不妥協的心,而這部電影《永不妥協》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艾琳非常的悲催,她經歷過兩段不幸的婚姻,而這些經歷只留給了她三個孩子。一個單身媽媽究竟該如何才能撫養起三個孩子呢?恐怕想到這個問題就會讓人頭皮發麻。
  • 為愛為正義,永不妥協
    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第一次是錯過了開頭,總覺得遺憾。但也是看了第二遍之後,我才好像是懂了那麼一點。艾琳正是用自己的無比堅韌的毅力,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向世人證明了一個「弱女子」的價值,在人生的道路上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在經歷兩次婚姻之前,艾琳曾是一名選美皇后,為了婚姻她甘心做了六年黃臉婆,所以當兩次婚禮都宣告失敗以後,她除了三個孩子,一無所有。後來艾琳遇到了喬治。何其幸運。
  • 永不妥協:致所有奮鬥在職場的女性
    電影的名字叫《永不妥協》,英文的名字更簡單,就是女主角的名字:Erin Brockovich,埃琳•布羅克維奇。該片獲2000年第一屆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佳片。朱莉婭•羅伯茨更是憑藉此片的精湛演技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第58屆金球獎、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 《永不妥協》美好生活需要的是努力!
    《永不妥協》時美國的一部經典電影,這部電影在當時已經上映,便引起了極大地轟動,很多人紛紛對這部電影表示印象深刻,《永不妥協》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主要是和它的電影題材有關,也和這部電影所表達的精神有關。
  • 電影《永不妥協》放映活動
    電影《永不妥協》給你一個新的角度,用生活中的案例助你對法學有新的認識。 《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發現了社區隱藏的重大環境汙染事件。在一家法律事務機構的幫助下,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終於使汙染事件得到了令人滿意的賠償,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同類民事案件的賠償金額之最,達3.33億美元。
  • 《永不妥協》: 最終讓我們咬牙堅持下來的不是熱愛而是不能妥協
    《永不妥協》: 最終讓我們咬牙堅持下來的不是熱愛而是不能妥協。今天翻出來的電影其實算是一個十五年前的一部古董級電影了,但是直到今天找出來重新看來,我覺得它還是輕易的就打動了我。"我不需要憐憫,我需要薪水。"
  • 《永不妥協》:職場媽媽不向職場妥協的逆襲之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面對人生的那些不如意,有的人迎難而上,不妥協,不後退;有的人就會意志消沉,從此一蹶不振。《永不妥協》給我們展現了積極的一面,激勵我們在職場這條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哪都要永不妥協,迎難而上。
  • 《永不妥協》——身材火辣、性格火辣離婚兩次的女人的故事
    《永不妥協》豆瓣評分8.3,女主角艾琳由朱莉婭•羅伯茨扮演。艾琳是個低胸裝+超短裙+高跟鞋+長捲髮的長腿大嘴美女,這樣的艾琳很受男人歡迎,但她看男人的眼光真的不怎麼樣?以至於離了兩次婚,自己獨自帶著三個孩子生活。
  • 【每周一部法律電影】《永不妥協》
    儘管居民們起初對愛琳的調查持不合作的態度,但最終愛琳用自己的恆心和真誠打動了他們,她動員了634人組成原告團,並克服了不平等的困難,打贏了這場官司,並且獲得了當時美國訴訟歷史上最大的一宗賠償——3億3千3百萬美元。
  • 《永不妥協》:打破偏見,看女性如何走上蛻變成長之路
    《永不妥協》是一部美國電影,上映於2000年,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茱莉亞羅伯茨、阿爾伯特芬尼等共同主演。因為出色的演技,本片讓茱莉亞羅伯茨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等眾多殊榮。《永不妥協》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一位單親媽媽,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的案件。這位女性她帶著三個孩子在堅強的生活,堅強地走在人生的路上,她執著的精神感動了我,她不屈的努力也感染了我。下面我將從三個角度給大家講解一下這部電影的魅力。
  • 電影《永不妥協》的法律思考
    我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永不妥協》這部法律電影,而作為我們法律人則更應該從中汲取法律營養,獲得和總結電影帶給我們的法律啟示。而就在此時,就是這個家庭生活已經陷入窘境的女人,骨子裡的那種不妥協、不畏強權的精神瀰漫開來,並且這種精神也慢慢地感染了這家小型律師事務所的主任,在得到律所主任的支持後,她放開手腳去尋找有力證據、詢問人數眾多的受害者、逐一籤署控告協議,通過將近一年多的證據收集、受害者找尋,成功的將美國一家資產達280億美元的大型企業告上法庭,幫助634名因化工排汙造成身體傷害的群體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經濟賠償,解決了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
  • 電影《永不妥協》:女人,你是妻子,是母親,但更是你自己
    此時此刻,一日三餐都成了巨大的問題,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對被婚姻蹂躪的不成樣子的自己,面對生活中所有的不公平和不信任,她決定不再繼續接受命運的擺布,而是勇敢而自信的踏出了對人生永不妥協的第一步。所以,《永不妥協》這部電影給予我們的震撼力是空前絕後的,同時電影中展現的那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更讓女性同胞們在面對家庭,面對工作,面對自我時有了顛覆性的思考。愛的表達方式並非自我犧牲影片《永不妥協》中的女主艾琳是個離過兩次婚,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
  • 在《永不妥協》20周年之際與史蒂文·索德伯格的談話
    《永不妥協》是一部緊跟著《英國佬》的結構體系而展開的具有侵略性的線性劇情片,儘管如此,它還是和索德伯格最近的其他作品一樣聰明、成熟、與眾不同。史蒂文·索德伯格:《永不妥協》似乎不會從任何諷刺的姿態中受益。她是一個非常真誠、坦率的角色,我想確保自己與她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還要應付那些擺在你面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