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池鴻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輯 | 月伴星河
《半個喜劇》上映一周了,或許很多觀眾都是衝著開心麻花和任素汐去的,但出來之後卻被兩個男主氣個半死,更讓人想要吐血的,還有這部電影所傳遞的價值觀:
成功的定義就是拿到北京戶口,拿不到北京戶口就等於被人肆意踐踏的Loser。
有人說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北漂一族的悲劇人生,但是一部文藝作品如果僅僅是揭露現實而不去批判,那就等於默認,默認這種價值觀是正確的,是值得廣為傳播的。
9012年都要過去了,這種階層鄙視鏈,還可以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被文藝作品不斷強化,不知道是否會加重觀眾對眼前社會的焦慮感。
焦慮之一:沒有靠山,你在大北京寸步難行
男主孫同是個多才多藝的碩士研究生,為人敦厚,老實本分,按照個人資質,他不應該處於鄙視鏈的最低端。
但是因為他來自於一個「小地方」,所以為了能在北京有工作,有戶口,他不得不依附於他的大學同學,一個有權有勢的北京人——鄭多多。
原本依附同學這件事也無可厚非,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嘛。
可這個朋友真的是「朋友」嗎?影片給出的情節,或許會讓沒有同類經驗的觀眾直呼毀三觀。
鄭多多玩弄女性,他幫著打掩護;鄭多多不要的物品,他拿過來使用;想借鄭多多的衣服,還得看對方的心情。
用孫同母親的話來說:「咱們不能得罪鄭多多。」
用女主莫默的話來說:「你就是鄭多多養的一條狗。」
如果一個外地人要以這種卑賤的方式才能在北京生存,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生而為人,夢想和尊嚴,哪個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北漂的生活壓力的確很大,物價高、房租貴,連有正式工作的央視名嘴白巖松都曾住過地下室。
然而,因為生活艱難就可以喪失做人的原則了嗎?孫同把傲慢渣男鄭多多當朋友,是因為鄭多多可以幫到他;而鄭多多願意幫助孫同,只因為孫同對他百依百順。
這種畸形的朋友關係,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有必要存在嗎?
我們只知道,無數北漂在用自己的汗水打拼著,他們沒有鄭多多這樣的北京朋友,連給鄭多多當「舔狗」的機會都沒有。
而影片則給觀眾傳遞了一種錯覺,想要在北京過得好,就得以失掉尊嚴為代價。
這也是影片讓很多觀眾產生心理不適的地方之一。
焦慮之二:在北京人的優越感面前,外地人都是二等公民
如果有的人說,跟尊嚴比起來,夢想更重要,那麼問題又來了:愛情和前途,哪一個更重要?
孫同喜歡上了被鄭多多欺騙的女人莫默,但鄭多多卻命令孫同和莫默分手,不然就會失去鄭多多給他的一切。
我不要,也不許你要,你必須要聽我的,否則你就一無所有——對一個七尺男兒來說,這是對人格的一種莫大的侮辱。
可孫同最終屈服了。他給了莫默一個看似無可奈何,實則不可理喻的理由:「你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有了,你生在了天上,而我生在了水溝裡。」
原來北京人都是長在天上的,外地人都是長在水溝裡的,這種地域優越感滿的都要溢出屏幕了。
其實把家裡的房子賣掉,孫同就可以在北京付首付,這樣的起點已經是很多人不能企及的了,如果這樣的處境都只能算是水溝,這讓那些真正的寒門情何以堪?
比地域優越感更強的,是身為北京人的男二號的優越感,鄭多多作為頂級渣男,他的自私和狹隘不僅僅是玩弄女性,還有他畸形的朋友觀:我給了你北京戶口,你就是我養的一條狗,你不聽我的話,我就要收回我給你的一切。
而這種關係不對等的友誼,主要還是來自雙方身份的不對等,一個是北京闊少,一個是外地北漂,把這樣一種關係作為電影主要的劇情衝突,其實是很扎心的。
這讓無數北漂想到了自己尷尬的處境,多少會讓人覺得自己被冒犯了。
焦慮之三:女人如果不自己撒亮眼睛,分分鐘被綠還有人打掩護
這部影片被大戲份渲染的是鄭多多的玩弄女人,有了未婚妻還想著初戀情人,約了初戀情人還跟不明身份的女人鬼混,似乎這已經是富家子弟的一種時尚。
如果說孫同幫鄭多多打掩護是出於做舔狗兄弟的本分,那麼作為受害者的莫默都選擇了沉默,這就不免讓人疑惑:這世界怎麼了?沒有敗露的醜事就等於沒有發生嗎?
得知自己被鄭多多欺騙的莫默,原本是打算跟鄭多多的未婚妻揭露真相的,但是孫同的一句「他們馬上就要結婚了,你告訴她真相多殘忍啊?」,莫默瞬間就選擇了放棄。
連為人坦蕩、自稱敢撞南牆的莫默,都覺得揭露真相是種殘忍,那他們有沒有想過,不揭露真相帶來的是對當事人更大的傷害。
如果不是鄭多多的未婚妻在婚禮之前,強行叫來莫默對峙,鄭多多的醜事還不知道要被這兩個「善解人意」的人隱瞞多久,或許是一輩子。
這就是時代的特色,這就是朋友的「坦蕩」,或許它真實反映了一種社會現實,但它不該是文藝作品中只渲染不批判的價值觀。
可能有人會說,他們最後不是說出真相了嗎
好吧,這真的是整部電影唯一讓人不再那麼壓抑的一點了,但他們哪個人也不是主動站出來揭露鄭多多的,尤其是孫同,他更像是一種被現實擠壓到一定程度的爆發,就連觀眾都感覺忍耐力快要崩掉了。
作為一部反映現實的電影,也許它觸到了很多人的痛點抑或笑點,儘管它的價值觀有待商榷,但還是迎來了不少觀眾的叫好。
他們認為影片三觀正不正不重要,重要的是電影諷刺了現實:跪舔有關係的哥們兒比自己努力更重要;只有拿到北京戶口才能滿足父母的追求;渣男出軌只要不被戳穿就可以繼續逍遙……
就衝這些成年世界裡的真相,他們也願意給影片打高分。
其實電影中的確有這樣一段對白:
相親時,莫默打電話跟上司說話直來直去。面對相親男「常遠」的質疑,她不解的問道:「難道我做錯了嗎?」
常遠:「生活不論對錯。」
莫默:「那論什麼?」
常遠:「論規則。」
一個「規則」二字道盡了人生在世所要面對的諸多問題,我們繞不開,逃不掉,也不得不去面對,也許,在引發觀眾的思考與共鳴方面,影片做到了。
當然,文藝作品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引發爭議也在所難免,如何看待影片所反映的現象,就交給每一位觀眾吧。
【排版 | 沐漪】
【每日話題】關於《半部喜劇》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歡迎關注,文章版權歸砍柴書院平臺帳號所有,任何媒體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