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電視劇《西遊記》是中國電視史上的奇蹟,然而2000年上映的續作——16集《西遊記續集》卻遇到了收視滑鐵盧,這其中的原因是複雜的。但如果單說案例,七絕山蛇精這集是明顯的敗筆。
這集故事主要講述唐僧師徒四人來到陀羅莊,夜宿李老漢家,聽說近些年莊裡來了一個妖怪,無論請和尚還是道士降服,都是慘遭屠戮,於是孫悟空表示願意降服此妖。不料此妖假扮逃難女人,騙取唐僧信任,將唐僧致病。後來悟空和八戒追殺蛇精到七絕山,悟空在蛇精肚子裡沒費多大力氣,變制伏妖精,兩人得勝而歸,此難結束。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難。蛇精既沒有什麼本事,又沒有抓住唐僧,降服過程也太過簡單,確實有點「狗尾續貂」之嫌。然而翻看原著《西遊記》對應的回目——《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汙道心清》,卻是非常獨特的一回。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原著中的蛇精從來沒有化成人形,從頭到尾都是蛇的樣子。
我們先看原著中記載陀羅莊請來的和尚與蛇精打鬥的段落:
「那個僧伽,披領袈裟。先談《孔雀》,後念《法華》。香焚爐內,手把鈴拿。正然念處,驚動妖邪。風生雲起,徑至莊家。僧和怪鬥,其實堪誇:一遞一拳搗,一遞一把抓。和尚還相應,相應沒頭髮。須臾妖怪勝,徑直返煙霞,原來曬乾疤。我等近前看,光頭打的似個爛西瓜!」
「一遞一拳搗,一遞一把抓。和尚還相應,相應沒頭髮。須臾妖怪勝,徑直返煙霞」,整場打鬥完全看不到蛇精的形象,「須臾妖怪勝」,沒怎麼打,妖精就勝了——「光頭打的似個爛西瓜」,文字很寫意。
再看請來的道士與蛇精的對戰情況:
「頭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響,符水施為。驅神使將,拘到妖魑。狂風滾滾,黑霧迷迷。即與道士,兩個相持。鬥到天晚,怪返雲霓。乾坤清朗朗,我等眾人齊。出來尋道士,手死在山溪。撈得上來大家看,卻如一個落湯雞!」
過程更是潦草!記載人與妖相鬥,只有「即與道士,兩個相持。鬥到天晚,怪返雲霓」16個字,完全沒有具體過程,總之就是道士被淹死了。
那悟空與八戒初看到蛇精又是什麼樣的呢?原著是這樣寫的:
「行者聞風認怪,一霎時風頭過處,只見那半空中隱隱的兩盞燈來,即低頭叫道:『兄弟們!風過了,起來看!』那呆子扯出嘴來,抖抖灰土,仰著臉朝天一望,見有兩盞燈光……」
從後文的敘述,我們知道這「兩盞燈」就是妖精的眼睛,但妖精見眼不見身,我們仍然不知道妖精長什麼樣。
悟空、八戒與蛇精打鬥時,總該看到蛇精的全貌了吧,然而並不是這樣:
好行者,縱身打個唿哨跳到空中,執鐵棒厲聲高叫道:「慢來,慢來!有吾在此!」
那怪見了,挺住身軀,將一根長槍亂舞。
行者執了棍勢問道:「你是那方妖怪?何處精靈?」
那怪更不答應,只是舞槍。
行者又問,又不答,只是舞槍。
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聾口啞!不要走!看棍!」
那怪更不怕,亂舞槍遮攔。
悟空獨自與妖精鬥,怎麼問話,這妖精都只是舞槍,八戒上去幫忙了,這妖精也沒有一句話,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一大段打鬥的描寫,還是看不到妖精的全貌,以至於八戒都說「不見槍柄,不知收在何處」。
那麼,這個蛇精為什麼不像《西遊記》裡其他的妖怪、妖精那樣以人的形態出現呢?其實原著裡也交代了:
行者道:「或者是個軟柄槍。但這怪物還不會說話,想是還未歸人道,陰氣還重,只怕天明時陽氣勝,他必要走。但走時,一定趕上,不可放他。」……又鬥多時,不覺東方發白,那怪不敢戀戰,回頭就走。
「這怪物還不會說話,想是還未歸人道,陰氣還重」,可見在《西遊記》的人設中,妖精的修煉也是分階段的,那些在別的回目中以人形出現的妖精妖怪已經修到高等級別,而這個蛇精則尚處於低等級別。結果還真被悟空猜中了,悟空說它「陰氣還重,只怕天明時陽氣勝,他必要走」,結果還真是「東方發白,那怪不敢戀戰,回頭就走」。
《西遊記續集》拍《絕域變通途》這集,故意隱去了七絕山「稀柿衕」的地理特徵,只拍攝了蛇精故事,而蛇精故事與本集的標題又有什麼關聯呢?其實原著《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汙道心清》這回對蛇精故事與八戒通途的故事是同等看待的。我們在電視劇裡只看到了悟空降妖伏魔的一面,卻看不到八戒後勤保障的一面。其實八戒在取經團隊裡不僅好吃好色,其實更是勞動的好手,比如他是取經隊伍實際的挑擔者(沙僧其實是牽馬的),比如他其實是負責做飯的。而唐僧取經,遇到的困難不只是妖精妖怪,自然環境的惡劣也是他們時時要面對的,而八戒則常常起到披荊斬棘的開路先鋒作用,在七絕山稀柿衕就立下了大功。
為什麼稀柿衕難以通過,原著中是通過李老漢的嘴說出來的:
「這山徑過有八百裡,滿山儘是柿果。古雲柿樹有七絕:一益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枝葉肥大,故名七絕山。我這敝處地闊人稀,那深山亙古無人走到。每年家熟爛柿子落在路上,將一條夾石胡同,盡皆填滿;又被雨露雪霜,經黴過夏,作成一路汙穢。這方人家,俗呼為稀屎疼。但刮西風,有一股穢氣,就是淘東圊也不似這般惡臭。」
而上面說的蛇精,「東方發白」「回頭就走」,逃到的地方就是距離陀羅莊三十裡的稀柿衕。只見悟空、八戒追到此處,原著中卻這樣寫道:
行者與八戒一齊趕來,忽聞得汙穢之氣旭人,乃是七絕山稀柿疼也。
八戒道:「是那家淘毛廁哩!哏!臭氣難聞!」
行者侮著鼻子只叫:「快快趕妖精,快快趕妖精!」
那怪物攛過山去,現了本象,乃是一條紅鱗大蟒。
降服大蟒的過程就不細說了,最後就是悟空被大蟒吞到肚子裡,悟空破肚而出,大蟒死掉。但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頭,八百裡臭氣燻天的稀柿衕,唐僧師徒四人怎麼過去?
豬八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呆子……上前拱路。行者叫沙僧脫了腳,好生挑擔,請師父穩坐雕鞍……
當然八戒拱路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吃飽,「只是身體變得大,肚腸越發大,須是吃得飽了,才好幹事」,而送飯這件事自然變成了陀羅莊人民理所應當的:「那些人有七八百相送隨行,多一半有騾馬的,飛星回莊做飯;還有三百人步行的,立於山下遙望他行。原來此莊至山,有三十餘裡,待回取飯來,又三十餘裡,往回擔擱,約有百裡之遙……」這樣的情節,應該說是非常溫暖的,《西遊記續集》不拍出來,這是太可惜了!
西遊記冷知識
有料的西遊,說給你聽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