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臟研發公司「心擎醫療」近日宣布獲得超億元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領投,蘇高新創投跟投,老股東國仟創投、泰煜投資、安吉雲朔繼續支持。
國際前沿科技:幫助危重病人重獲「心」生
心臟如同一臺生命的發電機,是最為核心的人體器官。
然而,廣泛的病患群體正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心臟問題。中國有3.3億心血管病患者,佔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一大類是心力衰竭患者,全球患者數已達2600萬人。心力衰竭被稱為「心臟病裡的癌症」,晚期(NYHA第III、IV級)患者約50%會在2年內死亡。對於晚期患者而言,當前主流的治療手段是心臟移植手術,但由於供體缺乏,我國每年僅能實現約500例心臟移植,在此背景下,人工心臟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可能。
急性疾病與突發事故也會使生命受到威脅,例如新冠病毒、H1N1、嚴重車禍、溺水、氣體中毒、心肌梗死、開胸手術後不明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等。對於這部分患者,體外人工心臟是一種挽救生命的急救和治療手段,能提高患者 50%的存活率。
人工心臟能夠切實挽救生命,是社會迫切需要的技術,但由於研發門檻高,能夠真正達成這項技術的企業屈指可數。心擎醫療的研發重點是中短期體外心室輔助裝置(簡稱「中短期體外人工心臟」),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心衰支持治療、終末期心衰患者的過渡治療,並可廣泛應用於心外科圍手術期重症患者治療。
人工心臟的研發集成多學科技術,橫跨機械、電子、電力控制、流體力學、材料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多領域,這也給人工心臟的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很多挑戰。舉例來說,馬達兩端磁鐵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範圍內應儘可能減小,但同時血泵兩端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範圍內應儘可能拉大以避免血細胞被擠壓。
在人工心臟行業中,因跨學科而形成的技術矛盾點繁多,這是研發者們共同面臨的問題。面對行業難題,心擎醫療的解決方案與優勢在於:
第一,搭建多學科背景的研發團隊,給予跨學科領域的最優解。心擎醫療創始人暨執行長徐博翎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組專家、國際機械循環輔助協會(ISMCS)首位華人委員(Board Member)、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心擎醫療研發班底由長期從事人工心臟開發的、跨多學科領域的海內外團隊組成,目前已自主搭建機電一體化、磁懸浮以及計算流體力學等核心平臺技術。
第二,迭代速度達國際前列。心擎醫療僅用3年左右,從零開始完成了首個三類高技術壁壘有源產品,即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的研發,已於2020年12月通過了武漢協和醫院臨床倫理委員會初審,即將進入臨床試驗。
研發進度: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的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
對於高技術壁壘的行業而言,研發與臨床進度是市場考察的核心關注點。
目前心擎醫療的首款產品是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其研發進展屬行業前列,可以概括為「全球第二,國內唯一」。該產品通過3年時間完成設計定型,符合法規檢驗標準,已與武漢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搭建合作,並於近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臨床入組。
在這個細分領域,目前全球僅有一個上市產品,即雅培旗下的全磁懸浮式血泵產品CentriMag。相較而言,心擎醫療創始人表示,心擎醫療的產品不僅核心功能指標與CentriMag相近,而且在人因工程、系統集成、多場景應用方面做得更好,可以走出ICU(CentriMag的應用場景),應用在急救、轉運和災難現場。
心擎醫療的另一項拳頭產品是介入式人工心臟產品,主要應用於高危的經皮冠狀動脈手術(PCI),起到保護患者、維護PCI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作用。該產品是與上海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合作研發的,即將發布動物實驗結果,對標美股上市公司Abiomed的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與PCI手術相關的心臟支架,在今年成為首批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耗材品種,經過集採,國產、進口支架共10種產品中選,均價從1.3萬元左右「跳水」至700元左右,降幅高達93%。心擎醫療表示,每年中國有100多萬例PCI,其中高危的PCI至少有10萬例,心臟支架等相關醫療器械的可及性提高,一定程度上會強化對人工心臟的需求,因為放置支架或瓣膜時,病人有可能發生房顫、室顫、心臟驟停等情況,需要加強對高風險病患的心衰治療,可以開啟泵以維持血液循環。
心擎醫療表示,危重症患者的臨床場景複雜,具備個性化需求,例如部分用戶需要保護性產品,部分需要過渡性產品,部分則需要永久替代產品,心擎醫療規劃搭建中短期的生命支持平臺,提供針對不同用戶需求的套包,所有產品均做出適配的接口,保證產品切換時的安全性。針對臨床場景下強剛需的急性心源性休克、急症重症器官衰竭患者等生命支持治療設備臨床需求,首先布局的主產品線包括: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介入式人工心臟、新一代體外膜肺氧合系統(ECM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