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症區六層》:28天貼身記錄援鄂醫療隊生死救援

2021-01-08 騰訊網

回家

凌晨時分,一陣急切的砸門聲衝擊著醫療隊員們,重症病房一度充滿了忙亂和恐懼,但在之後的 28 天裡,醫護們的職業熱忱、人與人之間的關切,讓這處病房成為嚴峻疫情中一處人道的堡壘。自 2 月 10 日進駐開始,南京鼓樓醫院援鄂醫療隊先後收治 93 名重症患者,如今春日已至,已有 80 名患者治癒出院。

這是一場艱難的戰役。本刊編輯陳瑋曦從進駐之日起,帶著攝影機深度跟拍,記錄下了醫生和病患並肩作戰的日日夜夜。

該內容為《時尚先生 Esquire》與騰訊新聞獨家合作內容,謝絕轉載。

記者側記:那些疫情中不言自明的事

陳瑋曦 2019 年結的婚,這是他第一次帶妻子回家過年。疫情爆發之後,年三十那天,他在財新的老同事告訴他,「很想去武漢」,在那時他並不以為然,甚至將對方罵了一頓。但看完春晚,他發了信息給編輯和導演朋友,「我想去武漢」。

自那一刻開始,有些事情變得不言自明。

年初二,陳瑋曦把要去武漢的事告訴了妻子和母親,母親本來並不反對,她問同事:「我兒子天天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要去武漢,我該怎麼辦?」同事說:「你要是同意他去你就是聖母瑪利亞,你要不同意你才是人」,母親這才象徵性地反對一下,並最後送他去了火車站。而妻子告訴他:「你作為我老公我很反對你去,你作為記者我支持你,」可能是覺得這種嚴肅對話不符合家庭氣氛,補充說,「這個話實在是很刻奇。」

在財新的四年裡陳瑋曦拍過好幾次洪災,與瘟疫一樣,有破碎的家庭,逝者,痛苦的親屬。誠實一點說,一個人很難連續多年對災難產生最初的共情。但痛苦是實在的。陳瑋曦後來對拍攝喪親追憶產生了身心不適,告別了那份工作。

這次,他給在武漢的前同事打電話,他們在賓館裡給他找了位置,還答應去車站接他。陳瑋曦買了去嶽陽的票,這趟車經停武漢,他可以中途下車,但是沒法再離開疫區。全車一共有六名乘客,其中有一對從泰國旅遊回來的情侶,疫情以來在外飄著,沒處可去,最終還是決定回武漢。六個人都在武漢下了車。

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和南京鼓樓醫院的領導在上午十點交接,當時還沒有關於收治時間的消息,但護士長盧吉當天早七點上班的時候看到街上「應收盡收」的條幅,猜到了收治可能就在當晚。晚七點,E1 區六層收到通知收 20 名病人,十二點變成 36 個,一點增加到 44 個,最後在凌晨堵在樓梯口的病人超過了 50 名,超出了病房的收治能力,當時負責的盧吉聯繫了有空床的樓層同事轉走了一部分病人。同濟光谷院區全樓層當天凌晨完成收治,共收治了 850 名病人。

在第一天進病房時,陳瑋曦不認識任何人,也沒有學會用洗手液塗護目鏡片防止起霧,他一邊朝各種方向扭頭以看清相機屏幕,一邊憑直覺在看不到臉的醫護中間選擇拍攝對象。在病區門前短暫休息的時候,他注意到門把手在轉動,這時還沒人知道病人已經在門外。他喊了盧吉,也記錄下了收治時的畫面。

在同濟光谷院區,每個樓層駐紮著一支醫療隊,配有同濟光谷原來在該層工作的護士長幫助協調。E1 區六層原是婦產腫瘤科,護士長盧吉是第一次接觸傳染病的病人,當晚病人砸門把她嚇得夠嗆,後來她跟陳瑋曦說,那晚她「哭了一下下」。可能也就是一下下而已,因為各種協調工作以及幫助輪班的各批鼓樓醫護熟悉環境的重擔一直圍繞著她,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下午才有機會休息。

很難想像盧吉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為了達到隔絕病原體的效果,防護服悶熱、難以呼吸,醫護們在短袖外直接套防護,工作一天下來衣服會被汗溼透。無論是陳瑋曦、片中出現的護士邢玲還是邢玲的同事們,第一天穿全套防護輪班四小時都會有噁心、頭暈、呼吸困難的感覺,而盧吉第一次穿全套防護就工作了十幾個小時,一整天沒有睡眠,收治病人時又奮力喊叫維持秩序。

收治結束後,病區裡的生活基本上是平穩的。陳瑋曦給自己設計了一條查房路線,裡面包括焦慮的病人、健談的病人,痛苦的病人,以及總是出門的爺爺,他每天找他們聊天。大多數病人都很願意聊天,他們見證了相似的故事,經歷著同樣的焦慮,只有作為局外人的陳瑋曦能成為他們合理的情緒出口。

當有病人講起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時,護士們也會主動來告訴陳瑋曦,陳瑋曦就這麼聽完了 33 床和 52 床病人的全部病情發展。陳瑋曦只是問兩位病人「您能說說您這兩天的經歷嗎」,他們講了很久,成了系列短片中的第五集,也是兩個最令人心酸難受的故事。

第一周周末,新一批的支援護士到崗,在病房門口,陳瑋曦只能看到她們的眼睛。陳瑋曦決定跟著她們拍一會,後來看到護士邢玲不舒服,看到她在寢室裡給丈夫打電話說「我也愛你」。很少有人願意把愛說出口,他決定跟拍她到最後。

陳瑋曦想要跟拍那些在疫情中仍然對人有額外的觀察和愛護的人物,比如護士長吳靜,她會和得了阿爾茨海默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病房裡的爺爺聊很久,也會在進門前看一下陳瑋曦的防護服膠粘得嚴不嚴(儘管這不是她的責任),敏銳地發現病人之間額外的相互照顧並且為之感動。

隨著時間推移,有的人好轉,有的人惡化,醫護們在想各種辦法勸慰那些惡化的患者。13、14、15 床的病人相繼轉出這一層,有一間病房空了出來。一天這間病房搬來了一臺 ECMO,機器很大,放在了房間正中 14 床的位置上。醫護們覺得 14 床不吉利,手寫了一張「15」蓋在床號上面,於是那間房裡有兩張 15 床。

時間,以及形影相隨的不確定性纏繞著武漢的每一個人。鼓樓的醫護們來時預判會支援一個月,如今已經超出這一目標,收到的信息是至少駐紮到三月底。病房裡趨於平穩,病人們開始逐漸出院,到那位阿爾茨海默患者離開那天,陳瑋曦感覺拍攝工作也該結束了,但是他沒辦法離開武漢,只能在同濟光谷院區繼續呆下去,有不小的可能,他要和鼓樓醫院的醫護們一道凱旋。

關於「先生在場」

《武漢·重症區六層》系列視頻是「先生在場」的起點。作為《時尚先生 Esquire》推出的全新視頻項目,我們的同仁深信真實影像的力量,致力於深度特稿的影像化呈現。

數不盡的故事與人物存在於我們的時代,有的熱鬧紛繁,有的鮮有問津,但都分享著你我的思慮、苦痛與希望,「先生在場」將以最出色的影像加以記錄和表達。著名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曾言,「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離得不夠近」。對「先生在場」而言,拍得足夠好,我們竭力而為,拍得足夠真切,我們一定如此。

點擊連結觀看《武漢·重症區六層》前五部短視頻:

第一集:武漢·重症區六層(1):凌晨一點 病房外傳來了砸門聲

第二集:武漢·重症區六層第二集:老夫妻分隔不同病房,最好的愛情就是再看一眼

第三集:武漢·重症區六層(3):「沒有辦法了,都要死了啊」

第四集:武漢·重症區六層(4):女護士悶到缺氧,病房度過最艱難情人節

第五集:武漢·重症區六層(5):醒來時,母親渾身冰涼躺在一邊

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也在源源不斷抵達。騰訊公益平臺上的「戰疫天使」公眾籌款項目,將為包括南京市鼓樓醫院在內的眾多前線醫護人員提供生活保障。同時,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還設立了戰疫人物專項基金,致敬為抗擊疫情作出特殊貢獻的人。

時尚先生也已參與到「戰疫行動」當中,致力於挖掘醫護故事,傳遞戰疫精神。

特別鳴謝:「感謝滴滴醫護保障車隊為鼓樓醫院醫療隊提供出行服務」

C O N T R I B U T O R S

撰文:初子靖

執行:布一

責任編輯:Neil

相關焦點

  • 上海援鄂醫療隊的貼身衣物,三槍包了!
    圖說:三槍集團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給上海抗疫天使們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偶然間得知上海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上海老字號三槍集團決定鼎力相助。記者今天從龍頭股份旗下的三槍集團獲悉,捐贈給上海抗疫天使們的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目前已送達上海市經信委援鄂醫療隊後勤保障組指定倉庫。三槍更做出承諾,上海援鄂醫療隊關於貼身衣物的物資需求,三槍全包了!2月9日,三槍集團偶然得知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3000條。
  • 三槍無償提供上海援鄂醫療隊貼身衣物 首批物資送達指定倉庫
    人民網上海2月11日電 2月9日,龍頭股份三槍集團獲悉上海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急缺一次性內褲後,當天決定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為馳援武漢的抗疫天使們送上貼心的溫暖保護。目前,捐贈物資已送達上海市經信委援鄂醫療隊後勤保障組指定倉庫。
  • 圓滿完成任務,北京市援鄂醫療隊今天回家!
    3月31日,歷經65天鏖戰,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啟程返回北京。1月27日,北京12家市屬三甲級醫院的136名醫護人員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集結。在首都國際機場,鮮紅的黨旗衝破夜空,飛機發動機轟鳴,北京市援鄂醫療隊的勇士們毅然踏上徵程,逆行奔赴武漢「戰疫」前線。
  • 又一批返浙援鄂金華醫療隊今日載譽歸來!
    今天(3月28日),我省第三批返浙援鄂醫療隊439人乘坐專機「回家」。據了解,439人的隊伍由浙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方艙醫院分隊)、援荊門醫療隊和疾控隊等組成。其中有金華隊員52人,他們是金華的42位醫護人員、浙大四院 8人和第五批援助荊門的2人;3月28日14時許,他們乘坐的包機順利抵達杭州。
  • 以最深的敬意送別甘肅援鄂醫療隊
    人民網武漢3月24日電「熱乾麵謝謝牛肉麵!」「一定要再來武漢看櫻花!再來看看你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一聲聲不忍離別之語,一句句真摯的感謝之話此起彼伏。3月24日,湖北機場集團以最深的敬意送別甘肅第六批援鄂醫療隊172名戰疫天使。「白衣執甲,逆行出徵,凱旋而歸!」
  • 武漢市民扛國旗追車送別最後一批援鄂醫療隊
    4月15日,北京協和醫院的186名醫護人員離漢返京成為最後撤離的一支援鄂醫療隊武漢市民自發走上街頭送別「因為有你,武漢不怕」在從駐地酒店到機場的路上一名市民扛著五星紅旗打出標語,追車送別北京醫療隊一名醫生在車裡拍下了這感人一瞬
  • 武漢「疫」線記錄|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李興國:我的睡眠好多了 四片...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3日訊 這幾天,山東一批又一批援鄂醫療隊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透過朋友圈,一波又一波地傳遞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區七樓的病區裡,這裡有山東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們和她們負責的病人。作為最後三家重症、危重症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的同濟醫院,要堅守到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後,而裡面的山大二院隊、青島一隊和二隊隊員們,也將一起守護著武漢人民,直到最後一名患者康復。醫療隊駐地距離武漢天河機場不近,但巧的是飛機總會從頭頂路過,看著這些可能坐滿全國各省市醫療隊隊員的飛機,隊員李興國有感,將這一切寫下在了他的個人日記裡。
  • 湖南援鄂醫療隊暢遊大美武漢
    10月1日至3日,湖南援鄂醫療隊常德組回到武漢、來到黃陂旅遊觀光,時隔半年,他們再次回到「戰鬥」之地,懷著不一樣的心情,遊覽武漢的大江大湖、黃陂的好山好水,親身感受疫後新生的大武漢。
  • 武漢新聞發布會|新疆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王喜豔介紹重症救治工作...
    2月25日下午16點,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開展重症救治工作的情況。【視頻】新疆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王喜豔參加新聞發布會,介紹新疆醫療隊有關情況,並接受記者提問。
  • 我省第一批援鄂抗疫醫療隊清艙,最後一名患者轉出
    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奮戰62個日夜不辱使命完美收官3月28日15時30分,隨著我省第一批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組李家寧團隊的醫護人員從武漢協和醫院西院11樓病區將一名患者轉出,這標誌著已經在武漢「戰鬥」62天的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完成救治工作。
  • 廣東援鄂醫療隊:冬夜圍城,一群「白衣戰士」自南方來
    在這場與疫情的舉國之戰中,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相繼奔赴武漢。連日來,一批又一批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不遠千裡,進入這座被陰霾的冬天籠罩的城市,守候著春暖花開。從方艙醫院到重症病房,從檢測實驗室到病家消毒現場……抗疫最前線,處處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女兒、是妻子、是父母。
  • 79天思念!北京市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們終於等到相擁一刻
    馳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65天,回京後集中隔離14天,熬過了79天的思念,今天,北京市援鄂醫療隊的旅途終於到達了終點。醫護人員們終於要回到自己的小家,與親人們團聚了。身為北京安貞醫院呼吸科護士的郝國雲隨北京醫療隊奔赴武漢抗擊疫情。女兒為她準備了一個驚喜,親手做了個漂流瓶,還捏了一隻小貓。郝國雲剛一進家門,女兒便將禮物送到了她的手上。桌上已經擺好了八道菜,紅燒雞翅、清蒸魚、蝦仁、包菜……平時只會煮方便麵的老公陳鵬在妻子援鄂期間惡補廚藝,精心準備了這些她愛吃的菜。
  • 特寫:「我們一直在拼命救治每一個人」——援鄂重症醫學專家返漢共...
    站在通過全息投影還原的「ICU裡的生死競速」場景前,重慶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副領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發春眼泛淚光。周發春於2月13日帶著160人的醫療隊奔赴武漢,面對的是119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90人。「是他們性命相託的信任,給了我們全力以赴的動力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周發春說。
  • 組圖|「謝謝您的熱乾麵」 北京援鄂醫療隊最後的夜班
    新京報訊 3月30日凌晨5點,北京援鄂醫療隊迎來了最後一個夜班,這是他們支援武漢的第64天。負責最後一個夜班崗的北京援鄂醫療隊隊員是李倩倩、黃菊梅、李佳航、趙麗。最後一次走進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隔離病區,醫療隊員們按照流程穿好隔離服,並把最後一次夜班想說的話都寫在隔離服上,「站好最後一班崗」、「去北京請您吃炸醬麵」、「謝謝您的熱乾麵」。自接到撤離通知,北京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心理很糾結,即將回家團聚,心裡很高興,但對武漢的患者卻十分不舍,很想看著每一位患者都從隔離病區走出來再離開。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在武漢這座城市涅槃重生的同時,9月2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院長,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以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曾參與抗疫工作的20名神經外科同仁們也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作為本次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環節,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神經外科抗疫紀念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舉行。
  • 北醫三院教育處組織師生與援鄂醫療隊代表共同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會議現場2020年3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教育處召開線上專題會議,組織師生與援鄂醫療隊代表共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的重要精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醫院副院長沈寧,援鄂醫療隊隊員王奔、吳超在武漢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會議。醫院黨委副書記劉東明、教育處處長韓江莉及核心組成員和全體專職輔導員、學生代表在院內會議室現場參加視頻會議。教育處學生黨總支全體黨員、學生團支部書記、學生班長通過視頻參與學習。會議由韓江莉主持。
  • 援鄂醫療隊中的急救轉運隊:他們是急救員,也是擔架員、心理輔導員...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文多奔赴武漢的援鄂醫療隊中,除了醫療救治隊伍之外,還有急救轉運隊等其他隊伍,他們的主要任務、特點是什麼?5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援鄂醫療轉運隊隊長、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主任喬伍營向媒體介紹了情況。喬伍營介紹,這次河南援鄂醫療轉運隊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把社區的患者轉到醫院,把醫院的重症患者送到指定醫院。在此次援鄂中,轉運隊奮戰了45天,總共轉運病人2525人次,完成15次批量患者轉運保障任務,緩解了武漢120的壓力和困難。
  • 館陶人張淑娟參加河北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武漢
    張淑娟,館陶人,是華北醫療集團峰峰總醫院感染管理科的主管護師,大年初二接到醫院電話,河北省要組織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問她否願意奔赴戰場?作為黨員,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自幼在武漢隨軍的張淑娟斬釘截鐵的回答:「義不容辭。」
  • 新疆首批援鄂醫療隊出發 雪克來提·扎克爾李鵬新等到機場送行
    原標題:新疆首批援鄂醫療隊出發   本報烏魯木齊1月28日訊 全媒體記者趙志芸報導:28日,新疆首批援助湖北省武漢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隊142名隊員,從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飛赴武漢,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 陝西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朱長亮:孩子出生7天他奔赴武漢一線
    2月15日,陝西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這批隊伍中,來自西安市紅會醫院重症醫學科的朱長亮醫生,為了抗擊疫情 讓懷孕的妻子提前生產,而在孩子出生後僅七天,他就奔赴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