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馬靖紅
在大約16年前的一個清晨,巴勒斯坦的太陽照舊升起,空氣中還有一點雨季過後的清新氣味。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早晨,誰也料想不到會發生那樣一場慘烈的事故。哈馬斯的精神領袖亞辛照常去做禮拜,但是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這位年近半百的老人死在了以色列軍方的空襲之下,死在了還帶一點涼意的早晨。炮彈的殘骸下是他破碎的身軀,他的一生就在這巨大的聲響和漫天的灰塵中走向了盡頭。
他死得毫無防備,得知消息的人也毫無防備。
有的人因為他的死而悲痛,也有的人無動於衷,還有的人因為他的死鬆了一口氣。而有很大一部分巴勒斯坦人民屬於第一類人。他們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尊稱的「謝赫」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謝赫」在當地語言中是年長的,學識淵博的老者。
那麼這位受部分巴勒斯坦人民歡迎的人物有怎樣的一生呢?他又是為何死去的呢?
亞辛是1936年出生的。那個時候的巴勒斯坦已經在英國殖民統治和猶太復國主義的壓迫下苦苦掙扎了很久了。原本居住在此地的巴勒斯坦人民在遭受了巨大的剝削以後,終於站起來反抗了。這場鬥爭持續了很久,但是沒有什麼大的突破。
直到1947年,聯合國宣布了關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國問題的決議。猶太人欣然接受,但是巴勒斯坦人民卻堅決反對。由此,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
在亞辛出生的這大約12年裡,大大小小的衝突不斷爆發著,年幼的他親眼目睹了許許多多巴勒斯坦人民貧苦的生活。有的人因此喪命,有的人落下殘疾,更多的人不得不離開他們生活多年的家鄉,去從沒有去過的地方漂泊流浪。而他自己也是受害者。
他的家人因為戰爭含淚與過去的生活告別,他也在戰爭的波及下脊柱受傷,成了一個需要依靠輪椅才能行走的人。
他痛恨以色列,認為是它強佔了自己過去的家園,是它剝奪了自己正常人的生活,也是它,讓千千萬萬無辜的巴勒斯坦人背井離鄉,過上了充滿不確定與無助的生活。
離開從前的亞辛和家人一起去了埃及。在這裡,他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過去的悲慘與仇恨從來沒有被遺忘,反而在時間與愈加嚴重的巴以衝突下越來越深。
在埃及學習生活一段時間後,亞辛回到了從前的家鄉,回到了加沙。在這裡,他開始幫助那些因為戰亂而饑寒交迫的巴勒斯坦人民。儘管這需要很多的資金和精力,儘管這對於一個無法用雙腿行走的人來說有困難,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堅持著。
漸漸地,他在這裡建立了一定的聲望。1982年,亞辛決心改變巴勒斯坦人民現狀,建立完整的巴勒斯坦國家,成立了一個名為「巴勒斯坦聖戰者」的組織。不幸的是,沒過多久,他就因此被逮捕並判刑。
不過在組織的幫助下,亞辛獲得了提前出獄的機會。然後經歷了這次事件的亞辛並未因此改變目標。在1987年,他倡導成立了哈馬斯,決定用武力消滅以色列,以便更好地實現他的決心。這一次,亞辛吸取了教訓,把這個組織管理得井井有條。
在他的經營下,哈馬斯每個部門運行得井然有序,實力不斷增長。除此之外,在「自動補缺」制度的幫助下,這個組織不會因為哪一個領導者的死亡而陷入混亂。
在亞辛的管理下,哈馬斯不斷發展,經濟和政治勢力不斷攀升。與此同時亞辛還組織了多次針對以色列軍方的襲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雖然亞辛因此被看作是恐怖組織頭目,資產被凍結,出行受到限制,甚至被關押了10年,但他也沒有抽身離開。直到04年,飛彈奪走了他的生命。
亞辛的一生基本都在為了巴勒斯坦人民奮鬥。哪怕身體殘疾,哪怕因為建國問題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甚至因此喪命,他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
亞辛始終記得在戰亂中受苦的人們,始終忘不了被迫失去家園的痛苦。為了這些,亞辛可以拖著殘破的軀體四處奔波,也可以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直到他死的時候,他還是想著這些。
不過亞辛和他的組織哈馬斯,在追尋自己為了巴勒斯坦的這個理想之時,具體做法上,目前爭議不斷。因哈馬斯有過針對以色列平民的過激行為,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亡,所以哈馬斯,目前在親以色列的西方人士眼中,往往是恐怖組織,而亞辛則是頭目。
最後筆者強調,遇到問題、分歧,應該是以談判為主,用流血方式,永遠是下下策。
參考資料:巴勒斯坦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在以軍空襲中死亡-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