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最美影后竟遭盜墳!夫婦骨灰不翼而飛

2021-01-10 騰訊網

尤敏之於今天的影迷已經是極為陌生的名字;她1952年加入邵氏,後在電懋大紅大紫,卻在1964年初28歲嫁入高家息影,一入侯門深似海,從影黃金期只有短短十年出頭;她主演的影片也幾乎從未在內地公映過。

7月12日中午時分,一名48歲的高姓男子來到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墓地祭拜,卻赫然發現墓地一處雙人骨灰龕的碑面遭人用硬物打爛,骨灰已經遺失,遂報警。警方趕到,經調查,發現除了遺失了墓主人的兩份骨灰外,還遺失了一串念珠。

香港是一個經常發生「奇案」的地方,但這樁「奇案」尤其令人矚目——無它,只因這裡安葬的兩位先人是富商高福球和他的妻子畢玉儀。

尤其,這位畢玉儀還有個更為名動天下的藝名,她就是曾被稱為「香港的珍珠」的一代玉女巨星尤敏。

畢玉儀是尤敏的原名。

當同事得知此事,告訴我時,真的,心情是極為震驚的。

固然,尤敏之於今天的影迷已經是極為陌生的名字;她1952年加入邵氏,後在電懋大紅大紫,卻在1964年初28歲嫁入高家息影,一入侯門深似海,從影黃金期只有短短十年出頭;她主演的影片也幾乎從未在內地公映過——

但即便如此,隨著華語電影史信息的逐步挖掘開放、內地各類香港影展的策展選片、DVD數字修復出版的推動,尤其是民間迷影收藏文化交流的興盛,尤敏正在越重新為內地影迷所「熟識」。

1953 邵氏公司第一部3D電影《黑手套》為尤敏拍攝

圖源:奇愛葛格的收藏

我在2009年之後,逐步把研究方向從外國電影轉向中國電影,並選擇了冷戰時期華語電影歷史與批評(主體部分從抗戰勝利至六十年代中期)作為主要興趣點,一開始並非因為對這個領域有多少認識(相反這一時期的影像資料和文圖資料都極為匱乏,相比民國電影,五六十年代華語電影的資料即便在國圖、上圖都是很少的),僅僅是因為這個領域乏人問津,似乎更容易從學術角度填補空白。

但一進入這個領域,我便覺得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只覺得滿園春色,繁花似錦,太多的美麗看不過來。很多電影史上的表述,都值得因為冷戰華語電影史的發掘而修正、乃至重寫。

更讓人興奮地是,這一時期的華語電影乃是中國女明星最興盛無二的黃金季節。翻閱這時期的雜誌,無論是電影類的,還是社會家庭類的,甚至新聞類的,不分政治態度分野,封面大多被曼妙的電影女郎所佔據,並呈現出明顯的陰盛陽衰的情景。

這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除了夏夢,還有的就是尤敏

夏夢:左派長城公司頭牌

但平心而論,尤敏或許是一個沒有突出特點的女明星。

她似乎既不像「曼波女郎」葛蘭那般能歌善舞,才藝全能(早期尤敏在電影裡也有歌唱的戲碼,但似乎並不出眾);也不似張仲文、夏厚蘭、鍾情那般「熱情噴火」,男人與她們四目相對,往往便被一口吞下去;也不像鄭佩佩那般,有著特別出眾的一技傍身,可以化身為武俠皇后。

尤敏的定位,是玉女,這一稱號從她進入影壇,便如影隨形,直到息影從未有過改變

1953年 初出茅廬的尤敏

圖源:奇愛葛格的收藏

《南國電影》第6期(1958年)便對她定義道:「作為一個天主教徒,尤敏平日生活淡泊自持,勤於進修。『 銀壇玉女』之稱,一部分便是頌揚她私生活方面的潔身自好。」

影評人司馬芬在《中國電影五十年》(1983年)中,也總結說:「在近三十年的香港影壇女明星中,尤敏予人印象最好,長得清秀可愛,十足的玉女型風味,當年她算是電懋的當家花旦,在聲譽地位上,足與邵氏的林黛分庭抗禮。」

玉女,這種稱呼今天似不少見,不過真能被定位為「玉女明星」樣式的,其實並不多。50年代的時候,有尤敏、夏夢;後來有林青霞,再往後有王祖賢、周慧敏。

張栢芝剛入道時,演《星願》那會兒算得上玉女明星,但是並未能堅持多久。

《今日世界》 104期 1956年 嬌羞的尤敏

圖源:奇愛葛格的收藏

這種明星樣式,除了如上述所言,需要五官清秀,清秀乾淨到能夠打破時光,永遠地充當「影迷情人」的角色;私生活也要低調罕有緋聞,這在今天信息爆炸、需要奮力博眼球的造星業,即便明星自己願意,經紀公司估摸著都未必同意(不信諸位看看屢屢因結婚離婚上微博熱搜的明星們,他們何曾徵求過我們的意願!);以及——

塑造的銀幕角色,要符合玉女的要求

非常可惜,由於DVD出版物的原因,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尤敏作品,都集中在電懋時期,比如《星星月亮太陽》《小兒女》等等;條件好一點的朋友,也有機會去香港電影資料館看到更多一點的尤敏作品;尤敏在邵氏父子公司期間拍攝了近20部影片,目前尚無一部被修復出版,這是極為可惜的。

王天林導演、張愛玲編劇《小兒女》

奇愛葛格收集的由尤敏主演的電影小說

好在作為華語電影的收集愛好者,我個人收集了眾多當年出版的「電影小說」、本事及戲橋(一種小型的宣傳頁)。當中基本可以看出,「玉女」明星所呈現出的兩種主要模式:一類是時裝劇,像《紅塵》《好女兒》《痴心井》《龍鳳配》這類;一類是時代劇,如《人約黃昏後》《月落烏啼霜滿天》這類。

無論哪類,是扮演都市白領,抑或是村姑,這批影片基本上屬於在50年代香港影壇最盛行的「小夫妻」「小兒女」的女性情節劇樣式。而對於玉女尤敏來說,她所扮演的,通常都是嫻靜美好,溫柔善良,抑或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弱者形象。

《今日世界》第80期 1955年

圖源:奇愛葛格的收藏

以她當年最常搭配的男明星來說,如成熟穩健的嚴俊,或是瀟灑帥氣的趙雷,尤敏在他們身旁大多飾演傳統的、依附性的、符合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文化思想的角色。

對比一下當時左派陣營的夏夢。夏夢在《新婚第一夜》《新寡》中所反映出的女性覺醒與抗爭無疑是更為進步的,但我們需要承認,編導在這些電影中也往往加入了傅奇、鮑方這類「男性引領者」的形象。這距離女性的真正獨立尚有很大距離。

因而,總體而言,尤敏是屬於傳統中國的

奇愛葛格收藏:尤敏籤名照

這種模式在今天看起來,或許是不夠的,卻也是最令人憐愛、最令當時男性女性影迷瘋魔的銀幕策略。

連民安、吳貴龍是香港兩位資深的電影資料搜集者和研究者,在他們所著的《星月爭輝:五六十年代國語片演員剪影》一書中,寫道:

認識尤敏實是拜《號外》所賜,還是十六開時代的《號外》,有一期以一幀影星照作為封面,照中人樣貌清麗端秀,原來就是息影女星尤敏。也是這一期《號外》,教筆者從此積極搜尋《國際電影》,特別是尤敏作封面的期數。

然而真正得睹她的演出,要到九十年代後期觀賞她與日籍影星寶田明合演的《香港之星》,能夠在銀幕上得見偶像,那一刻的激動至今難忘。

記得當天在日記寫下這幾句話:「今夜沒有星,都躲到雲裡去,唯獨這一顆,卻永存在我星空!」事隔多年,如今回想,尤敏仍是筆者心中一顆不滅的星星!

當真,我是含著感動和笑,讀這段文字的。

因為作為研究者和電影資料搜集愛好者,大家的心態都是那麼的一樣和真誠!

尤其我們雖無法親眼目睹五六十年的尤敏,卻能在幾十年後因為陰差陽錯的際遇再次和她相逢,這怎麼能不說是一次美好的緣分!

圖源:奇愛葛格的《國際電影》尤敏封面期刊

尤敏與寶田明合演《香港之星》

連民安等提到的《香港之星》,是我個人針對尤敏,最感興趣、卻也難度最大的一個觀察切入角度。

尤敏是五六十年代香港國際知名度最大的中國明星

這主要有賴於她個人先天的優秀條件,以及製片廠對她的力捧,因此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她得以參加多部影響較大的國際合拍片創作。我在近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中,提出了「亞洲優先」的策展思路,就是針對近年來朝氣蓬勃、雖然經受地緣政治影響,卻還在努力整合中的「電影亞洲」(Film Asia)現象而來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你好,之華》《妖貓傳》《在乎你》以及「薩德」入韓前湧現的一批中韓合拍項目。

「電影亞洲」合拍的典範

而「電影亞洲」的先導和歷史傳承,就從尤敏和她的時代而來

作為當時製片業中的紅星,她得以可以和幾個大公司同時籤約服務(這種特權在當時幾乎只有李麗華、林黛、夏夢幾個大明星具備)。1959年在她進入電懋前(因合同問題,同時兼拍邵氏電影),她完成了中日韓三國合拍的愛情故事片《異國情鴛》(1958)。這個影片據說現在已無存中文版拷貝,2016年7月底我在韓國出訪時,正好碰上韓國電影資料館布展,展出了《異國情鴛》的原始劇本。

由於語言障礙,以及看不到原始影像,這對我們研究這部電影的歷史價值,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異國情鴛》韓文劇本封面,

2016年韓國電影資料館展出

尤敏的事業巔峰,發生在1961年到1963年

這幾年,她在電懋相繼拍攝《星星月亮太陽》《小兒女》等傳世之作,對外則參與了電懋和東寶的合拍三部曲《香港之夜》《香港之星》以及《香港,東京,夏威夷》,尤其後三部影片讓她在日本聲名鵲起。

按照現有的史料記載,在《香港之夜》之前,日本大映老闆永田雅一已經在和「電懋」主要負責人鍾啟文洽談尤敏的合拍項目——這個合作的背景,是基於尤敏在第六屆、第七屆亞洲影展中憑藉《玉女私情》(1959,尤敏第一次與電懋合作)《家有喜事》(1960,王晶父親王天林導演)連獲最佳女主角後的人氣躥升。但不曉得,中間出了什麼岔子,最後卻是東寶先聲奪人——也或許是,電懋與日本諸公司的談判都在同步進行中使然。

這三部影片均由尤敏和日本英俊帥氣的年輕影星寶田明合作

出於彩色寬銀幕電影本身的魅力,以及跨國機構間的合力宣發營銷,尤其是尤敏-寶田明這對異國情侶生發出的巨大魅力,讓影片大獲成功。(導演千葉泰樹後來更依樣畫葫蘆地搞出了張美瑤和日本男星出演的《曼谷之夜》)

尤敏更是由此瘋魔了整個東京!

2019年6月,我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看了矢口史靖的新作《與我共舞》(2019),當中和女主角三吉彩花(1996年出生)搭對手戲的,就有寶田明。

老爺子已經85歲了,還這麼能演!

可惜,這個時候,尤敏已經離開我們23年了

寶田明在2019新作《與我共舞》中

尤敏的銀幕生涯並非沒有爭議。

如果大家有機會翻看一下五六十年代的電影雜誌,關於尤敏的報導可謂汗牛充棟,事無巨細,這為我們了解和研究當時的明星生活,提供了難得的一手材料。出於演員與所屬公司之間商業競爭考量,針對特定公司明星的「輿論戰」,是難以避免的

尤敏和林黛是當時電懋、邵氏的各自頭牌

兩人均曾同時服務於香港兩大影業巨頭

《今日世界》 第82期 1955年 尤敏與邵氏合同問題

圖源:奇愛葛格的收藏

這當中最明顯地,乃是針對尤敏「連莊」亞洲影展影后所傳出的「內定風波」。報紙雜誌連篇累牘的報導、分析、猜測、澄清,軟文和硬文交相輝映,實在是令今人大開眼界的事情。

不過獎項爭議的背後,所清晰投影出來的,乃是商業公司,尤其是邵氏、電懋兩右派巨頭公司激烈廝殺、頻頻製造「雙胞慘案」的真實歷史一頁。

大家都知道冷戰時期香港影壇有左右之分。但相比較左右之間的暗潮湧動,右派公司之間的競爭才是真正的刀刀見血!

《今日世界》 第174期 1959年 電影界掀起微波

圖源:奇愛葛格的收藏

1964年4月,尤敏拍完兩部並不太成功的古裝片《深宮怨》(此片乃明顯仿拍朱石麟《董小宛》,水平卻不及)以及《梁山伯與祝英臺》(此片被邵氏李翰祥搶拍偷襲得手,在臺灣爆紅),便與香港富商高福球飛到英國倫敦註冊結婚,隨即息影。

有研究者認為,尤敏的息影與電懋老闆陸運濤1964年6月飛機失事事件,有直接的關係;這是必然有關聯的(尤其再加上同年7月17日林黛自殺),但在我看來,避開世俗的煩擾,重新過上安靜的生活,或許才是尤敏的本心!

《星星月亮太陽》中的四位巨星:

尤敏、張楊、葉楓、葛蘭

1962年,尤敏憑藉《星星月亮太陽》中的「星星」阿蘭,獲得首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開創了歷史新的一頁。

在《星星月亮太陽》原著徐速所撰寫的人物小傳中,他是如此定義「阿蘭」的:

一個真誠、樸實而身世悽楚的鄉下姑娘。由於家庭環境與愛情環境的壓迫,養成她憂鬱、孤獨、忍辱負重的氣質。作者以星星象徵她的性格,也象徵了中國女性傳統的優美典型。在愛情的觀點上,她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偉大精神,直令人一掬同情之淚。她從意識到行動,都超出了一般庸俗的佔有欲,達到了真正愛情的最高境界。

這簡直就是為玉女尤敏量身定做的劇本

《今日世界》第96期 1956年/第173期 1959年/第196期 1960年

尤敏兩奪亞展影后 圖源:奇愛葛格的收藏

在我看來,這與其說是對她在這部影片中表演的褒獎,更可以算得上是對她玉女生涯的總結性表彰

2013年正逢金馬50周年的時候,金馬組委會出了一本《那時·此刻》的集子,著名影評人陳煒智用「油然而來,我見憂憐」來形容尤敏,他寫道:

導演易文曾在《星》片特刊裡,稱許這位他習慣直呼小名「露露」的影后「蘊藉含蓄、謙虛斯文,一種油然而來的表演方式,想來觀眾早有讚賞」。日本影壇更贈她一個「可憐女優」的別號,這絕非嫌她「可憐」,而是嘉許她值得珍惜、我見憂憐。

尤敏首屆金馬獎獲獎照片

1996年12月29日,60歲的尤敏因心臟病發猝然離世。《星星月亮太陽》裡另外兩位女主葛蘭(同時也是尤敏的妯娌,86歲)和葉楓(82歲)至今健在。

從年齡的角度看,尤敏過早的離世已然「我見憂憐」,時光來到今日,竟然又發生了墳墓遭破壞的事件,無論盜賊出於何種目的,這總是令我們在世者(尤其是全球各地喜愛尤敏的影迷們)感到感慨和義憤的。

由衷地希望,尤敏——這位我心中最美麗的玉女明星,能夠早日魂兮歸來,永享安寧。

相關焦點

  • 金馬最美影后竟遭盜墳?!
    7月12日中午時分,一名48歲的高姓男子來到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墓地祭拜,卻赫然發現墓地一處雙人骨灰龕的碑面遭人用硬物打爛,骨灰已經遺失
  • 首屆金馬影后尤敏與丈夫骨灰龕位被毀,陪葬品被盜
    尤敏是首屆金馬影后                      被破壞的骨灰龕位                      被破壞的骨灰龕位據香港媒體報導,已故影星尤敏與丈夫高福球合葬於跑馬地天主教墳場的骨灰龕,12日下午有市民到墳場拜祭先人時,發現2個骨灰龕位遭到破壞,大理石面被撲爛,懷疑先人骨灰及陪葬品被盜去,於是報警。
  • 尤敏:首屆金馬獎影后,嫁名門息影,離世23年後竟遭盜墳?
    有段時間,香港盛行拍鬼片,廣受大眾追捧,因此尤敏被邀出演了《人鬼戀》,因五官清秀,還被稱為」最美女鬼「。據報導,19年7月12日,好友前往尤敏和丈夫高福球的墓地祭拜,卻發現墓地遭人破壞,夫婦的骨灰以及陪葬的祭品不翼而飛,這樁「奇案」一時間令人矚目。得知此事的網友們也極為震驚,心中也頗為氣憤,這種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簡直令人髮指。
  • 史上最慘,陪葬品被盜骨灰也不翼而飛!港媒爆已逝首位金馬影后被破壞到如此震怒地步
    7月12日港媒傳來最新消息,已然去世的首位金馬影后尤敏墓地被盜,不但陪伴品消失,就連她和丈夫高福球的骨灰亦是不翼而飛。
  • 臺灣228事件「主角」陳儀墓碑骨灰不翼而飛(圖)
    臺灣228事件「主角」陳儀墓碑骨灰不翼而飛(圖)     五股區成州裡長陳林益昨天表示資料照片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228事件「主角」陳儀63年前遭槍決後,疑被悄悄葬於五股區龍形山區;住在墓旁的成州裡長陳林益26日表示,陳儀的墓曝光後,常有人來噴字洩憤,最近更發現墓碑和墓前石案不翼而飛,墓內骨灰也似被移走。
  • 她是首屆金馬影后,人稱港版奧黛麗赫本,死後卻差點屍骨無存
    說起金馬獎,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你知道第一任金馬獎影后得主是誰嗎?別急,今天就為大家來講述史上第一任金馬影后的傳奇一生,和她離奇的身後事。尤敏,別名畢玉儀。1936年8月19日出生在香港一個戲曲之家,她的父親是一位藝名叫做白玉堂的粵劇演員。
  • 再見了,最年輕的金馬影后李小璐
    憑藉讓人憐愛的模樣/渾然天成的表演,拿下了一個貨真價實的金馬影后。那時候的李小璐才17歲,到現在也還是最年輕的金馬影后,比《七月與安生》中的馬思純/周冬雨還要年輕很多。《天浴》中的李小璐是這樣子的…從橫掃金馬獎拿下最年輕影后的《天浴》到年度爛片《從天兒降》,從第一代青春偶像劇到婆媳家庭劇,從綜藝咖到網紅,伴隨著模樣的不斷改變,李小璐也完成了一路逆襲。確切的說,是逆·逆襲。為什麼會這樣?每個人活成什麼樣兒,無非就是三個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家庭/個人/環境。
  • 潘禹彤籤約新戲 與金馬影后飈演技
    除新劇正在熱播外,又籤約新戲,將與金馬影后秦海璐聯合出演,在同部戲中大秀演技。  據悉,潘禹彤新戲《全家福》是由曾執導《鴿子哨》的青年導演付寧欽點,與金馬獎影后秦海璐合作,該劇將於十月正式開機。潘禹彤表示,近期的工作日程非常緊張,不僅多部戲劇同時上映,並在準備即將開播的新戲,在收穫了眾多好評的同時也有更大的壓力。
  • 第一屆金馬影后,林青霞偶像,嫁豪門後週遊世界,死後骨灰被盜
    2年後,又參演《人鬼戀》,在片中表現引起極大反響,還被戲稱為"最美的女鬼"。此後,她又接連在邵氏公司拍了20多部影片,1958年時轉投另外一家電影公司,參演《玉女私情》,並憑藉這部作品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獲最佳女主角稱號。1960年,又憑《家有喜事》一片,蟬聯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
  • 同為金馬影后,周冬雨再奪影后,馬思純卻停滯不前
    周冬雨和馬思純這對姐妹花,在出演電影《七月與安生》後拿下了金馬獎史無前例的「雙黃蛋」影后,一起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雖然馬思純和周冬雨同為金馬影后,但就可塑性來說,周冬雨顯然更勝一籌,加上之前與歐豪分手,這讓馬思純無論在生活和情感上,都顯得十分苦惱。
  • 扒扒43大金馬影后之現狀,她兩奪影后如今卻成琉璃藝術大師
    扒扒43大金馬影后之現狀,她兩奪影后如今成琉璃藝術大師文/一床情書2月初,張國立鄧婕夫婦合體亮相北京衛視綜藝節目
  • 金馬影后,周迅輸給了她?!
    新一屆的「影帝影后」出爐,與你們心中預測的一樣嗎?當然,每年的金馬獎除了最後的獲獎名單,紅毯造型也是一大看點。惠英紅今年憑藉電影《翠絲》入圍最佳女配角,去年,她曾憑藉在電影《血觀音》中的精彩表現,摘得金馬影后。
  • 同一屆金馬影后,馬思純新片票房不佳,周冬雨又拿下了影后
    如果要論票房號召力,恐怕馬思純是必須的C位,畢竟她曾拿下過金馬獎影后。馬思純拿下金馬影后的作品是《七月與安生》,這部劇不僅讓馬思純拿下了影后,而且也讓周冬雨問鼎了金馬影后,這就是著名的&34;。不同於馬思純的發展平平,周冬雨在電影圈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她跟易烊千璽合作的《少年的你》不僅拿到了15.58億的票房,還讓周冬雨拿下了金像獎影后的獎盃。
  • 謝盈萱拿下本屆金馬影后,她是誰啊?
    第55屆金馬獎得主終於水落石出,謝盈萱獲得影后,徐崢拿下影帝,本屆金馬的看點可不止這一點兩點,第54屆金馬影后惠英紅上屆的金馬影帝塗們、影后惠英紅紅毯現身,兩位不愧是老戲骨了,依舊氣場十足。最佳男主角提名者鄧超、最佳導演提名者張藝謀、最佳女主角提名者孫儷張藝謀導演一身黑衣,攜手鄧超、孫儷夫婦走上紅毯。
  • 三提金馬、獲評「最美楊貴妃」,雙料影后張榕容為何遭群嘲?
    三提金馬、獲評&34;,雙料影后張榕容為何遭群嘲?陳凱歌和陸屠兩人從印象中的都城到實際落地的長安城,他們翻閱了無數典籍資料,用匠人之心全新打造,收穫了金馬回歸兩年的她就憑藉著都市愛情片《渺渺》中的女主角小媛,首次提名金馬獎影后。當時的她不過21歲,可以說是潛力無限。
  • 昔日的金馬影后姐妹花,如今去面臨這樣的現狀
    2016年,曾國祥用一部《七月與安生》將周冬雨和馬思純捧為金馬獎雙影后,而這,也是金馬獎有史以來第一次開出的影后「雙黃蛋」。周冬雨、馬思純之所以能夠年紀輕輕就獲得金馬獎的影后,除了好劇本、好導演的加持,更多的是觀眾對他們演技的認可。
  • 金馬影后新作上線,卻遭觀眾瘋狂吐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馬思純和周冬雨憑藉電影《七月與安生》,同時獲得了金馬影后的殊榮,但是作為金馬影后的馬思純近期新上映的影片《蕎麥瘋長》,卻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吐槽,甚至有人看後質疑她的金馬影后是不是撿來的據悉電影《蕎麥瘋長》不僅有影后馬思純出演,還有新晉人氣小花
  • 伊能靜四次入圍坎城,兩次提名金馬影后!息影20年成就仍比秦昊高
    近期,伊能靜秦昊夫婦,分別憑綜藝和新戲,成為當下最有話題的藝人!伊能靜的「低情商」,不分場合的表達心中所感,一度惹得觀眾不悅。在她最紅的時候,在影壇取得的成就也相當驚人,伊能靜四次入圍坎城(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八又二分之一女人),兩次提名金馬影后(國道封閉,好男好女)。相比秦昊三次入圍坎城(青紅、春風沉醉的晚上、日照重慶),一次金馬提名(春風沉醉的夜晚),即使伊能靜已經息影20年時間,成就仍比秦昊要高。
  • 金馬影展DAY3:本屆金馬最大尺度的電影出現了,感覺影后也出現了!
    好,轉場到臺北今日金馬影展迎來了金馬大獎得主陳果的全新作品《三夫》大家自己體會一下★電影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曾美慧孜的表演,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猜今年的影后應該是謝盈萱。但看到曾美慧孜扮演的「欲女」,幾乎是一個人成就了一部電影。她為影片犧牲巨大,同時在表演方面無可挑剔,人戲合一,希望她拿今年的金馬影后。
  • 57屆金馬最大亮點:126人大合照,媲美50屆金馬38位影帝影后畫面
    金馬影展委員會也率先發布「入圍榮耀拍攝計畫」百人大合照,經典溫馨的畫面,等於先為即將揭曉的金馬獎預熱暖身!李安、白靈與3位金馬影后共享榮耀2020受到疫情影響,打亂各項頒獎典禮的時程,首當其衝的是金鐘獎和金曲獎被迫延期,深秋隆重登場的金馬獎也不免受到牽連,主辦單位力邀中港臺、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和美國的海內外電影人,集合超過百位嘉賓,共同拍攝幕後花絮影片,其中包含提前來臺隔離的國際影人李安和華人女星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