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算「脫貧帳」《人民日報》關注貴州「納威赫」三縣

2020-12-23 天眼新聞

11月28日,《人民日報》推出「傾聽·算算脫貧帳」系列報導,首篇刊發《這家貧困戶,搬出大山有奔頭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關注貴州畢節納雍、威寧、赫章3縣,「數」說脫貧攻堅成果。

這家貧困戶,搬出大山有奔頭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傾聽·算算脫貧帳)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帳」。算帳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帳、也算支出帳,既算眼前帳、也算長遠帳,既算貧困地區的大帳、也算家家戶戶的小帳。掰開了揉碎了一筆筆算仔細,哪條路啥經驗一件件理清楚,脫貧了的是怎麼脫的貧?脫貧以後該怎麼防返貧?本版今起推出「傾聽·算算脫貧帳」系列報導,同讀者一起翻開帳本,「數」說脫貧攻堅成果。  ——編 者

貴州曾有句老話:納威赫,去不得。  為啥「去不得」?地處貴州畢節的納雍、威寧、赫章3縣,群山連綿,溝壑縱橫,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一直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但現在,這個說法要過時了。  住進新樓房,就業有門路,上學不用愁……苗族貧困戶龍忠英未曾想到,搬出大山,生活竟然這麼有奔頭。  住房寬敞了——  從60平方米的磚瓦房到120平方米的樓房  龍忠英的老家在納雍縣昆寨鄉治溝村,所在的村民組有110多戶,其中80多戶是貧困戶。  趁著結婚,住了幾十年的土牆房,被翻修成了磚瓦房,足足有60平方米。在周邊寨子裡,這個條件已然不差。可是,對6口之家而言,仍顯得有些擁擠。  「總共才3間房,全是拉通的,中間是堂屋,另兩間是做飯、睡覺的地兒。」白天還算寬敞,到了晚上,龍忠英帶著4個孩子,擠在一張床上,想翻個身都難,「沒有廁所,晚上起夜,只能到外頭找地方解決。」龍忠英最怕的還是下雨天。「沒裝玻璃,只能用破床單擋一下窗戶,雨一大,就會往裡面漏水。」  2016年,納雍正式啟動易地扶貧搬遷,2017年初,龍忠英把搬遷申請交到了村裡。走完審核、上報、公示等程序後,根據一口人20平方米的搬遷政策,2018年下半年,龍忠英一家搬進縣城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區,住上了120平方米的新樓房。  走進龍忠英家寬敞明亮的客廳,牆上掛著的一幅新舊房屋對比圖很是顯眼。跟以前的3間小屋相比,「這兒有4個臥室,兩個衛生間,還有單獨的廚房。」龍忠英連連重複,「還是國家政策好,現在太幸福了。」  社區黨支部書記尚顯軍介紹,整個白水河社區,共有41棟2411套安置房。2017年開始搬遷,2019年底全部完成入住,共有9767人,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收入增加了——  從剩不下錢到每個月存下1000多元  曾經,大山裡的日子,讓人很難看到希望。  「兩畝石旮旯地,勉強種些玉米、土豆,不然就得撂荒。」說起以前的苦日子,龍忠英給記者算了筆帳:這兩畝地,一年只能收一季,到頭來,土豆有1000斤,玉米300多斤;為了來年繼續種,土豆要留100多斤種,玉米則要10多斤,剩下的有時還不夠吃,根本沒見過錢。  不僅產出沒多少,每年還得往裡搭。「忙活這點地,從種到收,算上中間的翻土、除草,有60多天得待在地裡。」除了人工,龍忠英還得往裡投錢,「每年要花300多塊,買上兩袋複合肥,要不更種不出啥。」  因為孩子小,交通不便,龍忠英的丈夫也很少能出遠門,只好在周邊打零工。  「鄰裡蓋房子、修房子,他就過去幫忙,一天掙100多塊。這些活兒也不是見天都有,得看運氣。滿打滿算,一年頂多有兩個月。」算下來,龍忠英家裡一年的收入,還不足7000元。  到了冬天,還得花1000多元買煤取暖,再刨去其他開支,一年到頭很難剩下錢。由於收入少,不穩定,龍忠英一家只能吃低保,每人每月領400元補貼。  這種緊巴的日子,直到搬出大山才有了根本轉變。  搬進縣城,用錢的地方更多了,連吃口菜都得買,龍忠英反而一點不擔心。今年5月,社區安排龍忠英的丈夫和其他貧困勞動力一起到南京務工,包吃包住,一個月能拿5000多元。龍忠英也沒閒著,為方便照顧孩子,自己在社區做保潔,一天打掃兩遍樓道,每個月也有600元錢。  「光是生活費,一個月都不止1000元,花銷的確大。但現在掙得也多,每個月還能存1000元以上咧,不再月月光!」龍忠英盤算著,等孩子再大些,爭取到扶貧車間工作,那時一個月少說也有2000元,日子肯定會更好。  上學方便了——  從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只需10分鐘  搬出大山前,到村裡晴天是石頭路,雨天是泥巴路,龍忠英跟孩子沒少吃苦,「自己到村裡趕場,走快點,一個來回也得兩個多小時,更何況孩子。」  「早上6點一過,孩子就得出門,步行個把小時,下午5點多才回家,鞋子、褲子天天沾著泥。」儘管村裡小學到家裡的實際距離不超過8公裡,但龍忠英總會牽掛一整天。  到了冬天,天亮得晚,龍忠英就打著手電,陪孩子走一段。「小學還能應付,以後初中、高中咋辦?總不能一直讓他們待在山裡,還是得到外面看看。」  這些煩惱,隨著易地扶貧搬遷而煙消雲散。  「社區周邊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出門就是硬化路,大概10分鐘就能走到。」少了件揪心事兒,龍忠英特別滿足,「你看,上個學期老大還拿了獎。」順著她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離沙發不遠的牆上,貼著一張獎狀,格外醒目。  上學難的問題解決了,資助政策也沒落下。「根據政策要求,貧困家庭的學生,每年都享有一定補貼。」尚顯軍介紹。  「4個孩子,最大的上小學三年級,最小的剛上幼兒園,都有一年500元的補貼。」說起這項補貼政策,龍忠英很驚喜。  煩惱少了,日子順了,生活方式也在變。現在一到晚上,吃過飯沒啥事,龍忠英就帶著孩子,到樓下的文化廣場遛遛彎,「老家沒路燈,晚上出門得打手電,不然就是一腳泥,哪還有唱歌跳舞的。」龍忠英心想,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咧!來源 人民日報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搬出大山有奔頭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傾聽·算算脫貧帳)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帳」。算帳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帳、也算支出帳,既算眼前帳、也算長遠帳,既算貧困地區的大帳、也算家家戶戶的小帳。掰開了揉碎了一筆筆算仔細,哪條路啥經驗一件件理清楚,脫貧了的是怎麼脫的貧?脫貧以後該怎麼防返貧?
  • 貴州聚焦"貧中之貧" 以精準監督助力全面脫貧
    榕江縣紀委監委在開展監督檢查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督促縣、鄉有關部門加大調配力度,整合資源搶抓工期,讓搬遷群眾順利實現「安居夢」。這是貴州紀檢監察機關以精準監督保障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貴州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該省紀檢監察機關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堅持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一體推進,以精準監督助力全面脫貧。
  • 貴州:號召社會組織積極支持「9+3」縣(區)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人民網貴陽5月15日電(孫遠桃) 為推進貴州省「9+3」縣(區)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取得實效,堅決打贏消滅絕對貧困的攻堅戰、收官戰、殲滅戰。5月15日,貴州省民政廳向全省性社會組織下發通知,要求積極支持「9+3」縣(區)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 《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關注黔西南州晴隆縣、望謨縣做好易地...
    編者按: 9月19日、20日,《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先後刊發文章《貴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文章 搬出大石山 融入新生活》《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貴州著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分別介紹了黔西南州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脫貧攻堅指揮部人員持續做好當地群眾穩就業與發展旅遊助脫貧等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 貴州豫能打出扶貧「組合拳」,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通過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稱貴州豫能)幫扶在新田煤礦就業的貧困戶陳壽賢難掩笑意。「貴州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繁重。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早日讓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國有煤炭企業的政治擔當。」
  • 貴州高速集團為幫扶群眾脫貧上「保險」
    按照貴州省脫貧攻堅相關工作要求,貴州高速集團在脫貧攻堅幫扶工作中創造性提出「一戶一卡」的幫扶措施,通過設置「紅、黃、綠」三個風險檔位,精準動態掌握貧困群眾情況,進而推動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實實在在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
  • 《人民日報》關注銅仁滑索操作員羅仁發
    《人民日報》關注銅仁滑索操作員羅仁發 發布時間:2020-07-14 13:31:03      來源:人民日報   7月10日,《人民日報》
  • 貴州畢節給年輕幹部補好「基層課」 攻堅一線礪青春
    「郝守軍同志講政治、顧大局,脫貧攻堅經驗豐富,綜合素質好,在黔西縣大關鎮擔任黨委書記期間,團結帶領幹部職工苦幹實幹順利脫貧。我覺得他出徵『納威赫』是能打勝仗的,可以作為推薦給市委的人選。」這是貴州畢節市委組織部選派副縣級年輕幹部到納雍、威寧、赫章3個深度貧困縣擔任鄉鎮黨委書記動議環節中發生的一幕。
  • 《人民日報》聚焦貴州普安開採「白葉一號...
    2018年4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黃杜村想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脫貧,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最終確定湖南省古丈縣、四川省青川縣和貴州省普安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等3省4縣的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作為受捐對象。2018年10月起,黃杜村將茶苗陸續送至受捐地種植。如今,茶苗已經長成小茶樹。
  • 如鐵雄關從頭越——畢節脫貧,從「五子登科「到「新五子再登科
    全地區8個縣,558.86萬人口,至今仍有315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是貴州省開發扶貧和生態建設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這是1988年6月6日人民日報二版刊登的文章內容。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而就在2015年,畢節農村貧困人口仍有115.45萬人,佔全省的23.4%。
  • 貴州:壓實責任護航民生 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縣紀委監委立即督促縣、鄉有關責任部門加大調配力度,整合資源搶抓工期,讓控乃村搬遷群眾實現了「安居夢」。  貴州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 統一戰線助力貴州脫貧攻堅:有一種力量叫我們在一起
    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拉攬鄉在統戰部掛職幹部的幫扶下,發展蘑菇產業,以「水鄉貴茸」為品牌,助力當地民眾脫貧增收。 瞿宏倫 攝中新網貴陽1月8日電 題:統一戰線助力貴州脫貧攻堅:有一種力量叫我們在一起記者 張一凡貴州,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黨中央高度重視,備受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 補短板 促就業 穩增收——貴州向脫貧「硬骨頭」發起總攻
    新華社貴陽5月9日電 題:補短板 促就業 穩增收——貴州向脫貧「硬骨頭」發起總攻  新華社記者楊洪濤、羅羽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面臨如期脫貧「大考」的貴州,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加試題」的情況下,凝心聚力戰「疫」又戰「貧」。通過集中力量補齊短板弱項,「外輸、內拓」促進就業創業,培育扶貧產業保障群眾增收等方式,向脫貧「硬骨頭」發起總攻。  掛牌督戰三級聯動 查找弱項補齊短板  「牢固了,這下沒問題了。」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貴州壓實責任護航民生 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貴州壓實責任護航民生 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2020-10-16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志剛:堅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徹底撕掉貴州千百年來絕對貧困...
    我們要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貴州,在決勝之年如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籤?新華網近日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
  • ...如期脫貧了,我明年結婚咯丨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扶貧特崗陳靜
    陳靜查看通組路修繕進度我叫陳靜,2014年10月,大學畢業1年多的我在家鄉貴州畢節大方縣東關鄉當志願者,初步接觸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5月,通過考試,我來到畢節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做了1名扶貧特崗,開始我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水淹壩是沙包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距縣城24公裡,鎮政府12公裡,基礎設施薄弱,乾旱缺水,石漠化嚴重。群眾居住在散落於山間的幾個壩子上。
  • 【脫貧攻堅看普定】貴州衛視《一路上有你》欄目組走進普定縣
    【脫貧攻堅看普定】貴州衛視《一路上有你》欄目組走進普定縣 2020-12-14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蔣老漢的「巨款」到帳記
    12月12日,湖南省祁陽縣七裡橋鎮大掛榜山村七組村民蔣貴雲老人樂開了花,逢人便說:「沒想到欠發我的那筆『巨款』這麼快就給我補發到帳了,真是太感謝縣紀委、監委了!」11月27日,縣紀委、監委派駐縣科工局紀檢監察組按照「衝刺問題清零,決戰脫貧攻堅」重點幫扶行動的要求,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大掛榜山村,開展「入村督查『回頭看』」。當天中午,紀檢監察組組長劉逢源冒著細雨走進村中農戶家察看。在一家農戶門前見到一位老人滿臉愁容,便主動上前打招呼拉家常。這位老人正是蔣貴雲。
  • 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盧雍政: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凝聚強大...
    三是堅持推動研究闡釋實踐化。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這場貴州大地「千年等一回」的偉大變革,引導全省社科理論界把雙腳踏在大地上、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聚焦貴州縮影、貴州新路、貴州樣板「三大主題」,緊扣省委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打贏脫貧攻堅「四場硬仗」、踐行「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等重大部署,規劃立項一批重大社科課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闡釋,積極為時代「歌唱」、為攻堅「立傳」、為英雄「樹碑」。
  • 平安幫扶,桂黔兩省(區)三縣警方聯合退贓!
    接警後,三江縣公安局立即著手偵查,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技術支持下,迅速鎖定嫌疑人身份及活動軌跡,發現嫌疑人實施盜竊後,將盜竊的車輛銷往廣西融水縣和貴州黎平縣。辦案民警趕赴兩地進行調查得知,與嫌疑人對接的只是「中間人」,「中間人」接收車輛後還要進行二次銷贓。辦案民警判斷該案絕不簡單,順著「中間人」這條線,牽出了一條涉及廣西三江縣,貴州從江縣、黎平縣的盜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