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甘露寺的生活,是甄嬛一生最壓抑和痛苦的時期。
一向以為純潔美好的愛情實則自己居然是替身,家中眾人生死不明,父親甄遠道更是被流亡寧古塔,女兒剛剛出生,卻要面臨分開的局面。
此時的甄嬛已經徹底死心,她願意在甘露寺度過餘生,不問外事,即便遭遇靜白的欺負,百般刁難也忍受下來,唯有莫言看不慣一切,經常幫助甄嬛。那麼為何甄嬛重獲盛寵時,不殺了靜白,讓莫言當主持呢?
其一,靜白本人是受皇后的指使。
甄嬛選擇重新回宮,根本原因在於果郡王失蹤,父親寧古塔重病,自己懷孕,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甄嬛回到宮中,她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於是有了蘇培盛建議皇上來甘露寺,甄嬛重新獲得皇上恩寵。自從她來到甘露寺以後,靜白可謂是對她百般折磨,刻意刁難,吃穿用度是寺廟中最差的,要幹最苦最累的活,冬日中用冷水洗衣服,更是借著燕窩誣陷甄嬛偷盜稱其患上肺癆,被欺負的無法在寺內居住。
為何甄嬛與靜白無怨無仇,卻要如此對待一個從皇宮出來的廢妃呢?根本原因在於皇后的指使,原本與甄嬛敵對的皇后,見甄嬛落魄,更要踩上一腳,希望她徹底翻不了身,讓靜白在寺內用些下三濫的手段,各種刁難甄嬛。
沒想到,轉眼間甄嬛從一個能夠被靜白欺負都存在,變回高高在上皇上的妃子,靜白所做的事情,賜死都不足為過。可甄嬛饒了她一條命,打了她二十板子,將管事的權力交給莫言。
一方面為了保留自己在皇上心中,大方,善良溫柔又體貼的模樣,另一方面甄嬛回宮本是一件大喜事,不宜見血。
宮中本無廢妃重新回宮的先例,甄嬛回宮借著已經懷上龍嗣為由,前朝實則有人爭論紛紛。若她在此事大動幹戈,更容易落人口實,甄嬛選擇這樣處置靜白才是最好的做法。
其二,靜岸並未做過惡事。
在甘露寺中,欺負甄嬛的,以靜白為主,靜岸身為主持,並無做過惡事,不過是不管寺中之事罷了。
甄嬛來到甘露寺時,給其取名為莫愁,意思為讓她忘卻前塵往事,甄嬛離開之際,為感謝靜岸師太的照拂,送了她兩本自己手抄的佛經。
靜岸師太在甘露寺頗有威望,善良又有寬容之心,上下對她都很是信服,或許軟弱是她的缺點,但一個出家人又何須過分的硬氣。
甄嬛在此也並非沒有受到靜岸師太的照顧,要不然她可能連凌雲峰都無法住上,所以即便甄嬛回宮,也沒有必要動一個德高望重的主持。
其三,莫言恩情需要報答。
甘露寺的問題在於,靜白手中掌控權力,靜岸師太則不管寺中其他事情。若讓莫言掌權,則能夠以正甘露寺的清修之風,還可報答一直以來莫言對甄嬛的恩情。
從甄嬛來到甘露寺以來,莫言是對她最好的,剛剛產子的甄嬛身體虛弱,能夠撐過來靠的是莫言給的紅糖。見甄嬛加重任務的砍柴,莫言出手相助,更是在甄嬛被趕出甘露寺,冬日背著她前往凌雲峰。
正直善良,又有勇氣是莫言應該得到最好的報答,靜岸師太存在則可不動搖甘露寺中人的心思,莫言的脾氣也更加適合做監寺一職,而非成為主持。
甄嬛可謂是將莫言的道路鋪好,未來她必定能夠在甘露寺中更好的生活下去。總之,甄嬛絕對是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