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禿禿的麥稈搖晃著,顯得有些笨重,因為上面綴滿了一群金黃色的不速之客;腳下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仿佛抬起腳就能踩死幾隻;空中的金色大軍嗡嗡飛舞,恰似秋後的蜻蜓,低矮又密集……
當地時間20日下午,歷經21個小時崎嶇山路的顛簸,記者終於在東非國家肯亞追上蝗蟲的腳步,看到這番對「密集恐懼症」患者不太友好的景象。
這片位於肯東部基圖伊郡的4英畝(約合24畝)農田,原本種滿了綠豆和小米,如今卻成了沙漠蝗蟲的溫床——這是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一處農場拍攝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基圖伊郡姆溫吉鎮官員史蒂芬·馬泰,一邊用木棍從泥土裡挖出白色的蟲卵,一邊解釋道:「蝗蟲從蟲卵到發育成幼蟲,一般需要10至14天,然後再花4個星期長出翅膀。幼蟲會一直進食,攫取土壤裡的養分。等到它們成熟,我們又將迎來一場災難。」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的一處農場,當地農民試圖驅趕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當地農民拿著木棍,大聲呼喊著試圖趕走蝗蟲。木棍揮下時,四散的蝗蟲會直接撞到人臉上。但是這樣做也無濟於事,因為大部分蝗蟲正在交配,趕不了多遠。這是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拍攝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沙漠蝗蟲自今年1月下旬開始「入侵」基圖伊郡。據當地政府估算,一個月的時間內,蝗蟲已經毀掉了100噸糧食。沙漠蝗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據悉,
佔地一平方公裡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這是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一處農場拍攝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上午9時以前,當這些蝗蟲還沒有甦醒並附著在樹上時,我們會在空中噴灑藥劑,能殺死一些蟲子。但之後,它們會到處飛舞,行動速度很快。蟲卵和幼蟲雖然不會飛,但是所處位置更不好找。」馬泰回答道。他說,如果噴灑的藥劑濃度太高、範圍太廣,就容易殺死其它動植物,包括莊稼和牲畜,而且還會造成土壤汙染。這是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一處農場拍攝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當地人告訴記者,沙漠蝗蟲的習性是晚上6時上樹睡覺,早上追著升起的太陽,飛往溫暖的地方。
它們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裡,具體方向難以掌握。這也是為什麼記者一行花了20多個小時追逐蝗蟲的原因。很多次,記者趕到一個地方後,卻發現蝗蟲群早已飛走或留下一片蝗蟲屍體,只能聽著村民們激動又害怕地描述蝗蟲群襲來的場景——
20分鐘吃掉一棵樹……其實在肯亞,很多當地人過去從未見過沙漠蝗蟲。45歲的農民詹姆斯·姆萬吉說,「人害怕,牲畜也害怕。它們不僅吃莊稼,也吃牧草。」這是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一處農場拍攝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19日傍晚,在肯中部涅裡郡,記者看到了正要睡覺的蝗蟲群。當時,在約瑟夫·基圖西的6英畝(約合36畝)菜園裡,咖啡叢、香蕉樹、玉米地完全被「染」上了金黃色,讓人無法分辨。「我怎麼也沒想到蝗蟲竟然會飛過來。我們除了用木棍驅趕、大聲吆喝嚇唬它們,別無辦法……」基圖西的語氣充滿了無奈。2月20日,在肯亞基圖伊,當地女孩展示她抓到的蝗蟲。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近幾個月來,非洲之角(一般指東北非洲)遭受沙漠蝗蟲災害,
其中衣索比亞、吉布地、索馬利亞為25年來最嚴重,而肯亞為70年來最嚴重。目前,非洲之角的蝗蟲還在不斷繁殖,在3月和4月會形成新的蝗蟲群,恐進一步加劇災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不久前閉幕的非盟峰會上說,影響非洲許多地區的蝗蟲數量和規模是空前的,
氣候變化是加劇蝗蟲危機的重要因素。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官網介紹,沙漠蝗蟲偏愛半乾旱地區,它在溼潤的沙土中產卵,降雨有利於沙漠蝗蟲的生存和繁殖。自去年底以來,本應處於旱季的肯亞卻遭遇異常的持續強降雨,一些原本半乾旱的地區被淹。這是2月4日在肯亞基圖伊,蝗蟲在空中飛行。新華社發(弗雷德攝)肯亞農業部官員戴維·姆萬吉20日說,
目前全國47個郡當中已有18個郡遭到沙漠蝗蟲侵襲。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
肯亞有超過7萬公頃土地受災。農業是肯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茶葉是肯亞主要經濟作物之一。有報告稱已發現有蝗群侵入位於肯西部、盛產茶葉的凱裡喬郡。這是2月13日在肯亞奈瓦沙,肯亞某服務隊成員接受滅蝗培訓。新華社發(羅伯特攝)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日前發布報告稱,鑑於東非地區多為自給性農業,且膳食結構以未加工和新鮮食品為主,此次蝗災預計將對受災地區今年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報告還說,蝗災毀壞了大量作物,預計將給東非國家的食品價格帶來上行壓力,增加通脹風險,而長期可能將加劇東非地區社會動蕩。
國際社會亟須採取有力措施共同應對蝗災,避免人道主義危機!來源:新華國際頭條(ID:interxi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