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雯:曾是22年專業戲曲演員,一位非主流的越劇藝術家

2021-01-08 海文海倫

一直想寫點關於方雪雯的東西,查找資料時,發現除了百度百科以外,可供參考的文字實在少得可憐。於是找來專業的《越劇名家藝術生涯》,急切地翻看「浙江篇」,浙百那一欄裡列著茅威濤、洪瑛、董柯娣、陳輝玲、顏佳、何英。。。竟然沒有方雪雯的名字!不禁感嘆,獲得過文華表演獎的方雪雯難道算不得當代越劇名家嗎?

大概是作者也覺得關於她的資料太少吧,所以沒有把她編輯入冊。

2017年,是方雪雯在美國就讀戲劇學院的最後一年,她為學校製作的話劇《anOTHER》擔任舞臺總監。翻開《anOTHER》的場刊,方雪雯的簡介裡,一句「曾是22年專業戲曲演員」。

這就是那個範派優秀傳人方雪雯,曾經浙江小百花的頭牌小生演員,浙百五朵金花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她的名字與《五女拜壽》中的鄒應龍,《紅絲錯》中的張秋人,《梁祝》中的梁山伯密不可分,當年被她圈粉的戲迷如今只能在她的視頻中思念著她,一個沒有得到藝術家名份的越劇藝術家,或者說是一位非主流越劇藝術家。

方雪雯早期照片,因為找不到近照

1. 二十二載專業戲曲演員,星光耀眼

出生於1966年的方雪雯12歲考入台州越劇團,傳統的家庭觀念反對一個女孩子做戲子,好在父親開明,小雪雯實現了演員夢,父親唯一希望就是要她把喜歡的事做到最好。

方雪雯聰明絕頂,老師們早就看出這是一株好苗子。相繼主演了《莫愁女》、《情探》、《盤夫》、《小姑賢》等劇。1982年春,被選送到浙江藝術學校進修,同年10月飾演《庵堂認母》中的徐元宰,在省首屆小百花匯演中獲優秀小百花獎,因此入選浙江越劇小百花集訓班,香港巡迴演出後,方雪雯正式成為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一員。

1984年,被長影廠拍成戲曲電影的《五女拜壽》,使得男一號的扮演者方雪雯獲得了戲曲電影「百花獎」,在眾多小百花演員中能出任男一號所面臨的競爭可想而知,她的確如父親所說,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最好。

方雪雯在《五女拜壽》中的造型(右)

演繹事業從此開掛的節奏,1995年她主演的《紅絲錯》獲「文華表演獎」。該劇於1999年,由浙江省電影公司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製成越劇藝術片。她主演的《相思曲》由浙江越劇團電視部攝成電視劇。那時候她才剛剛三十出頭,正是一個戲曲演員創作和表演的最佳年齡段。

用方雪雯自己的話說,她是一個幸運的人。16歲入浙百,17歲走紅,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呢?方雪雯被認為是命運的寵兒,前途無可限量。

我在開頭提到方雪雯應該算是越劇藝術家,必須談談她獨特的範派唱腔——方雪雯是宗範瑞娟派的小生演員,但是她的唱腔和傳統的範派唱腔不同,十分清亮,有些徐派的味道;她的表演風格也和傳統的範派不一樣,呆氣少,靈氣多,表演細膩傳神,眼神功力極好,這也和徐派相似。應該說,她是一個範派和徐派相結合的典範。

方雪雯飾演的梁山伯

她開創範派的另一種柔美唱法,與同門師姐妹章瑞虹、吳鳳花都不同,以至於後來浙江的許多範派小生都模仿方雪雯的範派唱法,這種唱法已經被廣大戲迷認同。

對於流派的貢獻也奠定了她表演藝術家的地位,只是她在舞臺上的時間太短了,所以說是非主流。

大洋彼岸,別樣舞臺就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刻,方雪雯忽然從浙百消失了!2000年,她踏上了飛往美利堅的飛機。她在接受採訪時很輕描淡寫地說:選擇在黃金時代出國,是想出來看看美國是什麼樣,學英語,考執照,讀大學,一路腳踏實地到了今天。

這樣的說法她的粉絲們無法接受!於是都四處打聽小道消息,為什麼她們的三姑老爺這樣決絕地離開浙百,離開愛她的戲迷們?!

唉!一聲嘆息之後,我們不要抱怨這爭名奪利的戲曲圈,哪個行業不都是這樣嗎,存在即合理。或許從方雪雯的角度,那是她走向另一種她喜歡的生活的開始。

從她離開杭州以後,戲迷們很少能聽到她的聲音了,只是在百科上看到,她還在紐約參加一些社區的越劇演出活動,加入了紐約那些」專業票友」行列。2001年、2003年,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打金枝》、《梁祝》等折子戲。

《打金枝》劇照

直到2017年,她終於再次登上舞臺,在自己做舞監的話劇《anOTHER》中扮演落魄的羅摩的妻子悉多。

「我一定要她在舞臺上演一個角色,哪怕她本來是一個幕後技術人員,」這部劇的導演朱利安這樣評價方雪雯說:「她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不可能放過這個讓她上臺表演的機會。」

藝術是相通的,儘管隔著種族,隔著語言,但是方雪雯的表演天賦不會被離開舞臺這個現實抹殺。

已經在美國打拼了近20年的方雪雯,對於中國戲曲的表演程式也有了更新的體會,她說,中國的戲曲過於強調「角兒」的作用,一齣戲如果只是依賴某個演員,戲的生命力便太脆弱,應該從依賴人變為依賴戲本身。「在百老匯看《媽媽咪呀》,大家是看這齣戲。在國內,大家看梅蘭芳的戲都是衝著梅蘭芳的,那梅蘭芳沒了怎麼辦?」

如果這個時候她還能再上舞臺實踐一臺戲,我想她會把這部戲打造成依賴戲本身的一出經典劇目吧?可惜,現實中沒有如果。

方雪雯劇照

3. 遊子歸來,聚散依依

2005年1月,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二十周年團慶,方雪雯應邀回到她騰飛的地方,演出《五女拜壽》中的三姑爺鄒應龍的後半部分,當她踩著音樂出場,唱到「來到故鄉心沸騰」時,全場的歡呼聲和掌聲幾乎把紅星劇院的房頂掀翻,許多她的粉絲眼含熱淚,一遍遍叫著她的名字,一次次喊著「我愛你!」 整個後半場演出,她幾乎每唱一句都有掌聲,那場面之火爆,讓人幾乎忘了這是一場戲曲演出。

多年以後再聚首的五朵金花

團慶演出曲終人散後,方雪雯依舊回到大洋彼岸,她似乎已經習慣了那裡的文化氛圍。她從英文字母開始學起,箇中艱辛現在講來已經雲淡風輕:「起初老師讓寫日記,我哪裡寫得出來。老師就要求我每天寫一句,寫今天吃了什麼,今天天氣很好,我就是這樣一句一句寫起來的。」

現在她的英語已經過關,也非常享受現在的讀書時光,隨心所欲又充滿活力。

唯一讓她牽掛的是家中父母,還有她的恩師範瑞娟老師,2016年回國時,她去看望了92歲高齡的範老,那時候範老記憶力已經不太好,方雪雯回憶道:「她不知道我出國了,還是跟過去一樣,一直問我有沒有在演戲。我就哄她說還在演,演《梁祝》《李娃傳》《孔雀東南飛》。老祖宗聽了很開心,不過我心裡覺得蠻糾結的。」

2005版《五女拜壽》五朵金花合影

糾結也罷,超脫也罷,時間不會倒流,人都無法重新選擇一次。未來正因為未知而更加充滿幻想與激情。

偶然想起北宋詞人晏幾道,在「臨江仙」中的兩句詞:醉醒長恨錦帳空,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我們在品讀這些詞句時,再回憶一下那個玉樹臨風的舞臺形象,那個非主流越劇表演藝術家——方雪雯。

相關焦點

  • 94歲著名藝術家王文娟,丈夫孫道臨,曾主演戲曲電影《紅樓夢》
    No.1 12月19日,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越劇「王派」唱腔創始人王文娟94歲的生日,在此,娛文娛視祝王文娟老藝術家生日快樂!健康長壽!
  • 曾經涉足影視歌的戲曲演員
    1954年11月考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演員訓練班(後改為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工花旦。1959年畢業,轉入上海越劇院,改演小生。在1962年攝製的越劇藝術影片《紅樓夢》中扮演琪官。後在電影《舞臺姐妹》中飾演主角邢月紅,在全國產生影響。
  • 戲曲·越劇|唯美典雅、長於抒情
    女子越劇的著名演員幾乎都薈萃於上海。報紙評論稱「上海的女子越劇風靡一時,到近來竟有凌駕一切之勢」。男班因演員後繼無人,最終被女班取代。1938年始,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1950年成立了上海第一個國家劇團——華東越劇實驗劇團。1955年上海越劇院正式成立。
  • 演員何賽飛近照曝光,《大宅門》飾楊九紅,曾演十餘個「姨太太」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65)——何賽飛】No.111月8日晚,國家一級演員何賽飛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今天星期天休息,化妝,央視錄像唱越劇。話劇排練期間很多個休息天都獻給了戲曲藝術!」從文字看,做演員是真的不容易。何賽飛同時配發了幾張排練照,不得不說,別看她已經57歲了,但從面相、體形、狀態來看,都與年齡不是很相稱,太顯年輕了!還是那麼端莊,還是那麼優雅,還是那麼年輕,不愧是一位曾經的水靈靈的江南女子。
  • 盤點長春電影製片廠戲曲電影之(四)
    文革結束後,中國電影復甦,禁錮已久的民眾對精神食糧如饑似渴,電影的地位空前之高,戲曲片也回歸正常軌道。八十年代電影的黃金時期,有五部比較受關注的戲曲片,其中一部便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越劇《五女拜壽》。新世紀的今天,戲曲片已經從電影膠片,走向電視、走向網絡視頻。
  • 戲曲中心:歡迎老藝術家們回家歡度重陽佳節!
    為慶祝傳統佳節,和退休前輩老藝術家們共度一個特別的重陽節,豐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給大家提供增進感情的交流平臺,戲曲中心經過一周時間謀劃、籌備,於10月23日下午1時許,如期開啟重陽節主題活動。前輩老藝術家們和中心全體演職員們歡聚一堂,氣氛祥和,畫面十分溫馨。
  • No.351[越劇]公曆1941年3月3日 小白玉梅 參加電臺越劇精彩大會串
    小白玉梅《王熙鳳》小白玉梅老師是一位越劇表演藝術家,她戲路寬廣,青衣、花旦、閨門旦、武旦、彩旦、老旦皆能當行,且表演不凡。在耄耋之年,她不顧年老體弱,應邀與老搭檔邢月芳一起赴浙江寧波、紹興等地的小百花越劇團,教學《賴婚記》、《盤夫》、《碧玉簪》等眾多傳統劇目,使一些青年演員在當地戲曲匯演中得了獎。她還對上海業餘少兒越劇「小花班」十分關愛,在她的悉心輔導下,「小花班」的王柔桑、吳佳燕、黃鶯、張君、崇藝等人考入上海戲曲學校的越劇班,如今她們已經成了上海越劇院、團的青年演員。
  • 戲曲界的一位奇才——記戲曲表導演藝術家、戲畫家徐培成
    百度網是這樣評介徐培成的:「徐培成,1948年出生於瀋陽,1967年畢業於遼寧戲曲學校,首批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曾在遼寧省京劇團主演京劇《智取威虎山》《磐石灣》《八一風暴》《紅燈照》等;在錦州評劇團、瀋陽評劇院主演評劇《泥人夢》《秧歌情》《白蛇傳》等一百多出戲。八十年代出版個人演唱專輯,以唱片、錄音、錄像帶方式發行全國。
  • 茅威濤:被「罵大」的越劇藝術家
    茅威濤近照 圖片來自光明日報【走近文藝家】  她被譽為當代「越劇第一女小生」,曾三次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她是戲曲改革先鋒,打破了傳統越劇「才子佳人」的內容框架,創作了《孔乙己》、新版《梁祝》《二泉映月》《寇流蘭和杜麗娘》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 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年教學成果展演落幕
    該院傑出校友、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于魁智飾演劉備,孫尚香則分別由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李勝素與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晶飾演。國家京劇院一團一級演員江其虎飾演周瑜,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李軍飾演魯肅,北京京劇院一級演員、老藝術家趙葆秀飾演吳國太,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年逾八旬的寇春華先生飾演喬福。藝術家們駕輕就熟、自在從容的表演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 「十姐妹」中最後一位離世者,她曾說:不管怎麼改,越劇必須是越劇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10月24日中午因病在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4歲。至此,昔日轟動上海的「越劇十姐妹」在天上「團圓」了。 2017年4月,傅全香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終身成就獎。傅全香的女兒劉丹代為上臺領獎時說,「小時候鄰居家孩子過年都做新衣服。媽媽改舊衣服給我穿,她說,因為你是傅全香的女兒,更要樸素。
  •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當茨威格遇上中國戲曲
    當天,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劇作家、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教授、碩導顏全毅,川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一級導演,現任上海戲劇學院黨委委員、戲曲學院副院長、碩導田蔓莎等多位業內人士人展開了探討。羅懷臻認為跨界並不是放棄自我,是不斷的豐富自己。
  • 《梁山伯與祝英臺》新中國首部彩色戲曲片 開創越劇黃金時代
    「越劇」和「彩色」成為影片最終成功的兩大核心要素。導演桑弧深知我國傳統戲曲藝術在舞臺視覺表現層面的豐富性和層次性,將其有機移植到「彩色」電影這一當時對中國來說尚屬於新技術的視聽媒介表現中,在視覺上充分反映出中國戲曲化妝和服裝的豔麗,取得了較好的銀幕效果,為新中國彩色電影的誕生打響了頭炮!
  • 《一脈相承》的名師帶徒戲曲演唱晚會,你看好哪幾位新生代?
    自從2005年省文化廳委託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開辦了「新松計劃」第一期全省青年戲曲表演人才高級研修班,開啟了浙江青年藝術人才培養「新松計劃」10年的漫漫求索之路。 在杭州劇院,由「新松計劃」10期青年戲曲演員高級研修班中,擔任過教學工作的戲曲名家和我省青年戲曲演員代表,這些「蒼松」帶領著「新松」,給大家帶來《一脈相承》的名師帶徒戲曲晚會。七點十五分,一場精彩的戲曲盛宴拉開了序幕。 晚會的亮點非「演員陣容」莫屬,先看登臺的「蒼松」,個個都是當代中國戲曲界的名角,且每一位都曾在高研班的授課中,對「新松」們傾囊相授。
  • 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雷開元逝世 享年八十歲
    被戲迷愛稱為「眉戶王」「西北一聲雷」,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非遺傳承人、戲劇 界「德藝雙馨」獎獲得者、秦腔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團原一級演員雷開元,於9月22日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80歲。
  • 戲曲藝術家共唱《花木蘭》:為武漢加油 為抗擊疫情助力
    近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號召眾多戲曲藝術家同唱武漢加油—《花木蘭》,向所有醫護人員表達敬意,向患者表示慰問。 小香玉一直關注疫情狀況,作為北京綠谷小香玉藝術學校的校長,在做好學校防控疫情工作的同時,心系武漢。她提議戲曲藝術家同仁用文藝的力量,同唱中國武漢加油—《花木蘭》,為武漢加油!此提議得到何賽飛、趙志剛、武凌雲、王洪玲、曾昭娟、楊俊等藝術家的積極響應。
  • 蕭雅 越劇《流浪王子》千呼萬喚無回音 選段
    蕭雅,1964年生,女,著名越劇尹派表演藝術家,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1984年在江浙滬青年越劇電視大獎賽中獲得三等獎;1986年在第二屆江浙滬青年越劇電視大獎賽中獲得二等獎;1987年獲得海峽兩岸歌唱比賽(故鄉情)一等獎;1988年獲得上海市第二屆通俗歌曲創作演唱比賽一等獎;1989年在華東六省一市戲曲演員通俗歌曲大獎賽中獲得特等獎;1995年憑藉《玉蜻蜓》榮獲第15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2003年第七屆「映山紅」民間藝術節獲演員一等獎;2004年憑藉原創古裝劇榮獲了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
  • 戲曲藝術家共唱中國武漢加油一《花木蘭》
    在全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提議戲曲藝術家用文藝的力量,同唱中國武漢加油—《花木蘭》,為武漢加油。此提議得到何賽飛、趙志剛、武凌雲、王洪玲、曾昭娟、楊俊等藝術家們的積極響應。
  • 《天天向上》「開年大戲」上演中國傳統戲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在1月3日晚播出的2021年第一期節目中,用「老祖宗」的戲曲藝術來辦「開年大戲」,收穫收視率三網第一、8個實時熱搜的成績。該期《天天向上》選取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三個主流流派——京劇、越劇和花鼓戲,邀請對應的專業戲劇演員組成專業顧問團,並邀請金靖、喬欣、林允、霍尊和木子洋等5位影視、音樂等領域的嘉賓,和天天兄弟汪涵、錢楓、大張偉、王一博等4人一道,組成「學員團」,拜師「京劇班」「越劇班」和「花鼓戲班」,學習5個經典唱段——《長坂坡》《霸王別姬》《梁山伯與祝英臺》《劉海砍樵》《補鍋》。
  • 從越劇「五朵金花」到影視「姨太太專業戶」,她與初戀成一生眷屬
    1982年,恰逢岱山縣越劇團招生。經過父親的指導,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何賽飛順利考入縣越劇團。No.21983年,成績優異的何賽飛被選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並且很快成為臺柱子。1985年畢業於浙江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工青衣、閨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