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感動,汲取戰「疫」力量

2021-01-17 湘湘帶你看社會

2020年2月21日,結束了前期培訓,收拾好行李物品後,帶著同事家人的期盼和關心,黃煉從瀏陽出發,與醫療隊集結後前去馳援武漢。瀏陽市婦幼保健院供圖

在武漢抗疫期間,金銀潭醫院北六區的幾名患者一起舉辦了一個特殊的「聯歡會」,邀請了武華傑、黃煉、吳美玲等瀏陽醫護人員參加,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受訪者供圖

2020年4月1日,到達瀏陽見到父親的那一瞬間,寧港像孩子般靠在父親的懷中流淚。在疫情面前,他們是百折不撓的勇士;在家裡,他們是父母呵護的孩子。記者彭紅霞

這是瀏陽的一個普通家庭,他們一家六口分別堅守在不同的崗位上戰「疫」。一家人中有社區工作者,有醫院醫生、護士,鄉鎮幹部等,這一家六口的樣子便是瀏陽戰「疫」的樣子。2020年2月25日,我去他們每個人工作的地方拍下了一張人像照,讓他們在報紙上「團圓」了。記者彭紅霞

2020年1月31日,從一戶居家隔離人員家中出來後,劉愛娥的丈夫張運祥拿著噴壺對著她全身噴灑酒精消毒液。記者彭紅霞

2020年2月4日,淮川街道新北社區黨員志願者為居家隔離人員送上生活用品和蔬菜。記者彭紅霞

2020年2月11日,新月半島小區的門衛魯金蘭正在給進入小區的業主測量體溫。儘管每天要幾百次來來回回地測量,但她沒有絲毫不耐煩。她表示,每個出入小區的人員都很配合工作,自己累一點沒什麼。記者彭紅霞

2020年2月11日上午9時,65歲的李良啟到荷花街道唐洲社區領了袖章、喇叭後,開始沿著街道和小區不斷播報「勤洗手——多通風——莫扎堆」,宣傳新冠肺炎防護知識。記者彭紅霞

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彭紅霞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臨這場疫情大考,每個人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我用鏡頭,記錄了許多人、記錄了許多事,為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留存影像記憶,也收穫了無數感動、溫暖和愛。

劉愛娥,59歲,荷花街道荷花園社區的社區醫生。疫情防控期間,她每天上門為居家隔離人員監測體溫。丈夫張運祥則騎著車,天天陪著妻子一起工作、消毒。他們的彼此陪伴,在疫情面前,格外讓人感動。

去年春節期間,譚蕊一家六人因為戰「疫」需要,分別堅守在各自崗位上,一個月都未團聚。他們是醫生、護士、鄉鎮幹部、社區工作者,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我去了他們每個人工作的地方,給他們專門拍了一張人像照。在2020年2月26日的《瀏陽日報》上,他們一家人「團圓」了。我們想用這樣一種方式,對身在戰「疫」一線的工作人員表達我們的敬意。

疫情嚴峻時刻,瀏陽15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武漢。當他們平安回家時,瀏陽人民給予了「最瀏陽」的禮遇。當看到戰「疫」英雄寧港像孩子一般撲在迎接他的父親的懷中痛哭時,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在家裡,他們也是父母呵護的孩子;但在疫情面前,他們就是百折不撓的勇士。

我還記得,迎接這些戰「疫」英雄回家的路上,有個小男孩舉手敬禮,注目相迎,小大人的模樣讓我趕緊舉起了相機。雖然有點遺憾沒有很清晰地拍出他的樣子,但是他的舉動深深地打動著我……

翻看這一年拍攝的作品,這些畫面仍直擊人心。那些打不倒我們的,終將讓我們更強大。如今疫情未散,口罩未摘,我們重溫這些感動,汲取戰「疫」力量,邁出更堅定的前進步伐,直至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

【來源:瀏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送咖啡、捐口罩……戰「疫」路上的臺青力量
    他們有的當防疫志願者, 有的在醫院值守、捐錢捐物…… 在兩岸融合中展現臺青力量。在這場戰「疫」中,處處都有勇敢的醫護人員、堅守的志願者、熱心的民眾,讓郭屹凡深受感動。與合作夥伴商議後,「為醫護人員免費送咖啡」成了郭屹凡他們的愛心行動。 連日來,郭屹凡先後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省立醫院、福州肺科醫院等取得聯繫,送出了一杯杯熱騰騰的手作咖啡。愛心行動的第一站,是福州肺科醫院。
  • 從戰「疫」中感知中國力量
    這是來自成都市溫江區湧泉街道清泉社區居民王佳維,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的深情表白,是疫情防控「戰士」奮戰「疫」線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的生動註腳。(2月18日人民網)在這場戰「疫」中,有人奮不顧身投身疫情一線,有人奮勇請戰甘當志願者,有人放棄休假加班加點工作,有人主動隔離進行醫學觀察……逆行奮戰,盡顯擔當,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叫響「讓我上」……力量來自於人民群眾的自覺自愿。因為在他們眼裡,一切都是應該做的。逆行 ,我也有份。
  • 聆聽戰「疫」英雄故事!紀錄片《我的戰「疫」》走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舉行。活動現場播放了紀錄片《我的戰「疫」》,一段段有血有肉流淌著真情與大愛的英雄故事娓娓道來:自尊心超強且執拗的37床患者重獲新生、平時沉默寡言的「話療」醫生紀洪生、獨自在方艙面對生死的9歲女孩小雯雯那句發自肺腑的「我替武漢謝謝你」……在場的許多學生都因此深受感觸,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 文體合繪戰「疫」同心圓 人民網召開人民戰「疫」文化的力量線上...
    直抵人心的宣傳畫,傳遞了溫暖的了力量;製作精良的影視劇,提供了精神食糧;簡單易學的健身操,激活了慵懶的身體。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藝術、影視和體育各顯所長,一同奏響戰「疫」和聲。「戰『疫』宣傳畫要有人民性和人情味」「影視作品要以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再現戰『疫』中的點點滴滴」「體育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應同步正向發展」……3月24日,人民網舉行人民戰「疫」·文化的力量線上研討會,15位來自藝術、影視和體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談心聲、商對策、話期待,聚焦戰「疫」中文化的力量,探索文化、影視、體育行業未來的轉型發展。
  • 兩岸同心戰「疫」│兩岸音樂人用歌聲傳遞力量與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兩岸音樂圈人士,不約而同、有感而發,創作錄製了一首首感動人心的歌曲,有的還採取雲合作、後期混音等方式,克服創作難題,聯合完成
  • 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孫東林:感動中國的信義兄弟
    孫東林:感動中國的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兄弟倆是湖北武漢黃陂小有名氣的建築商,兄弟二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每年在年前給建築工人結清工錢。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開啟特別親子時光,為築牢家庭戰「疫」防線,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助力加油!《給孩子的家風故事》書籍和音頻由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譯林出版社共同出品。聽家風故事傳播好家風凝聚愛國情來源/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牛芳麗
  • 【光影】戰「疫」瞬間,鏡頭裡的他們
    【光影】戰「疫」瞬間,鏡頭裡的他們 2020-04-26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漫畫戰「疫」
    一幅幅漫畫展現了一個個難忘的場景,既有白衣戰士義無反顧、慷慨赴戰的英雄壯舉,也有全國人民和衷共濟牽手相助的感人瞬間。同時,對一些不和諧現象也予以鞭撻,世態萬象,褒貶兼有,愛恨交織,令人目不暇接而又心緒難平。
  • 戰疫情,文藝有力量
    面對一場決不能懈怠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陝西文藝工作者在省委宣傳部的倡議和組織下迅速集結,用一曲曲溫暖感人的秦腔、一幅幅大愛無疆的丹青、一首首振奮人心的詩詞吹響了文藝號角,以百花齊放的人民文藝講述陝西故事、彰顯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有一種感動,正從畫筆的尖端款款流出,定格了「逆行者」最美的瞬間;有一種關愛,正從嘹亮的歌聲裡熱情襲來,傳遞了戰「疫」必勝的信念;有一種精神,正從溫暖的詩詞中不斷勃發
  • 董卿新節目《戰「疫」故事》致敬英雄,變升級版《朗讀者》
    《故事裡的中國》聚焦經典作品,通過回顧一系列經典影片,重溫影視劇中的故事董沁擔任策劃的新節目《戰「疫」故事》,這檔節目其實是升級版《朗讀者》。通過朗誦的方式,來講述這場疫情背後的故事,同時也向參與這場疫情的所有人致敬。
  • 打贏戰「疫」 三亞砥礪奮進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三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敢打硬仗,擅打硬仗,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無論是戰「疫」一線,還是復工復產現場;無論是街道社區,還是偏遠鄉村,「椰樹精神」處處閃光。■贊「義」:戰「疫」精神砥礪前行春暖花開時,街巷煙火氣。經過戰「疫」,三亞逐步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全市上下團結一心,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展現出新的巨大潛力。
  • 汲取前行力量 鍛造硬朗作風
    這6名代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守底線、強擔當、提效能」的內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從中汲取前行力量。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表示,全區黨員幹部要從他們的事跡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感受黨員的情懷,進一步磨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品格,弘揚勇於改革、善於創新的擔當精神,鍛造衝鋒在前、不畏艱難的硬朗作風。
  • 行攝商洛:戰「疫」中那些身影,溫暖而有力量!
    行攝商洛:戰「疫」中那些身影,溫暖而有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洛南縣立即啟動I級響應,組織縣鎮村幹部、醫療工作者、公安民警迅速投入戰鬥,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忠誠和擔當譜寫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壯麗詩篇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一場戰「疫」》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一場戰「疫」在這場戰「疫」中,人民們都做出了貢獻,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醫護人員、自願者、一線人員、警察、環衛工、社區服務人員等全國人民,他們都奮戰在前線,他們舍小家顧大家,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拼搏,他們用真情守護著患者。他們是最勇敢的人、是最美麗的人、也是最可愛的人!
  • 戰「疫」路上有你有我……
    小小星光匯聚成閃耀星河,點滴愛心凝聚成戰「疫」力量,這條路上有你有我,我們攜手並肩一路同行!陝西新聞廣播《秦風熱線》節目記者崔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新聞人怎能置身事外!疫情發布會現場、醫院、機場、車站、社區成為了我們戰「疫」的新陣地。疫情快報、防控信息、戰「疫」故事…上百期節目記錄了抗擊疫情的感人瞬間。我參與其中,倍感自豪。
  • 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1月22日上映
    2020是極不尋常的一年,艱辛和淚水、溫暖與感動定格成了我們的年度記憶。時隔一年之後,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將於1月22日登陸大銀幕,該影片也將成為開啟觀眾心底柔軟之處的鑰匙,讓那些並肩走過、共同銘記的日夜,成為我們所有人繼續向陽前行的溫暖力量。「英雄之城」武漢經歷的日日夜夜,正如我們共同走過的這一年:所有的傷痛與低谷,凝聚成了踏平坎坷、砥礪前行的力量。
  • 【地評線】江右時評:全球戰「疫」的「中國力量」彰顯「大國擔當」
    在這場全球疫情保衛戰中,我們看到,中國積極捐助防疫物資、派出專家團隊支援、分享戰「疫」經驗......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時,向世界伸出援手,為奪取全球抗疫的最終勝利不斷傳遞著「中國力量」,再一次彰顯了「大國擔當」,為世界防疫築起了一道堅強防線。  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大國擔當」的前提。
  • 小小社區裡有家博物館,點滴戰「疫」情都藏在這裡
    半年來,社區戰「疫」每個細小又難忘的點滴與瞬間,都在人們心中成為無法磨滅的寶貴記憶。在東城區東花市街道,有一家戰「疫」博物館,那裡的每一件展品都見證了這段歷史。今天,我們帶您在這裡重溫那些或激動人心或感人肺腑的戰「疫」時刻。
  • 從古典詩詞中汲取戰疫力量
    本季詩詞大會播出檔期正值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合力抗擊疫情的攻堅階段,中華古典詩詞學者葉嘉瑩先生以自創詩詞分享觀看感受,肯定了節目引導觀眾從古典詩詞中汲取心靈的力量,抒發共同戰疫的情懷,發揮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堅持立德樹人,大力推進傳統文化浸潤校園  詩詞大會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好形式,既立德樹人,又涵養文化。
  • 戰「疫」歌曲《心中有盞明亮的燈》給人力量讓人暖心
    我們為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點讚,他們年逾古稀,再上戰場,救死扶傷、捨生忘死……,我們更是見證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我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由衷的驕傲……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為精神「食糧」、文藝「養料」的工作者們點讚,他們或以筆為「馬」,馳騁戰「疫」沙場,或如精工巧匠,採擷一朵蓮,雕出一支最美的歌的花朵,詞作家張愛勤當屬文藝工作者的「巧匠」範疇,其推出的《心中有盞明亮的燈